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阜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4:24:31 来源:阜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14次

2002年,全市人民在中共阜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建设皖西北中心城市这一主题,按照优化一产、强化二产、繁荣三产的总体思路,负重前进,奋力拼搏,国民经济在2001年基本遏制连续三年下滑的基础上整体回升,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9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51.7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71.7亿元,增长5.5%。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1.6:24.5:33.9调整为41.0:24.7:34.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44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市场物价稳中略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其中,服务项目上升5.8%,食品类上升2.2%,烟酒及用品上升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升6.8%,居住上升2.4%;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工具等价格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下降1.7%。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逐步规范、完善,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挂牌运营,列入省考核的81户国有中小企业有73户完成多种形式改革,文王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民营化,金种子集团、昊源化工、阜阳商厦、阜阳轴承股份公司等7家企业试行了年薪制,阜阳拖拉机厂、阜南焦陂酒厂等企业破产已近终结。公共财政改革向纵深推进,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政府采购中心”正式运转,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支出得到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国有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开始实施。市直机关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启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回升势头不强,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层次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工业化水平偏低,企业效益下滑,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经济外向度偏低,市场化程度不高;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财政负债沉重,收支矛盾突出;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县域经济活力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仍不宽松,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等。

二、农业

2002年,在夏粮作物受灾的情况下农业整体仍保持稳定发展,“以秋补夏”措施取得成效,粮食总产保持增长,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粮食生产“夏减秋增”。全年粮食总产量342.8万吨,比上年增长2.4%。其中,夏粮175.3万吨,下降15.2%;秋粮167.5万吨,增长30.7%。主要经济作物有增有减”。全年油料产量14.8万吨,比上年增长9.2%,产量创历史新高;棉花产量2.7万吨,比上年下降16.7%;蔬菜产量362.9万吨,比上年增长16.6%;黄红麻类产量1.3万吨,比上年增长139.2%;烤烟产量0.2万吨,比上年下降9.4%;药材产量44.8万吨,比上年增长67.1%。林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全年完成基地造林21.2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300万亩,完成四旁植树21万棵,育苗3.8万亩。年末森林覆盖率15.8%。畜牧、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48.7万吨,比上年增长3.8%;水产品产量8.7万吨,比上年增长2.8%。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市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21%,是发展最快的一年,水稻、红芋、玉米、蔬菜在提升良种覆盖率方面也有很大进展。畜牧品种改良方兴未艾,全市黄牛改良率达28%以上,发展三元杂交猪40万头。同时,在农业产业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订单化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新进展。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56.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1.2万吨,增长3.7%。农村用电量6.0亿千瓦小时,增长11.0%。全市有效灌溉面积34.3万公顷,增长1.2%,占耕地面积的59.1%;旱涝保收面积21.9万公顷,增长1.2%,占耕地面积的37.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回升。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7.9亿元,比上年增长3.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1%,比重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2.2亿元,增长5.3%,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8.6%,比重较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1.0%;集体企业3.9亿元,增长13.0%;股份制企业8.0亿元,增长7.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亿0.7元,下降2.2%。轻工业增加值14.2亿元,增长1.6%;重工业增加值7.9亿元,增长17.3%。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8.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下滑。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2.3%,比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利税总额7.7亿元,下降2.4%,其中,利润0.7亿元,下降31.1%;企业亏损面25.7%,比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1亿元,比上年增长50.0%。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当年资质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施工项目1324个,比上年增加388个;竣工项目905个,比上年增加240个;房屋施工面积26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9.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200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国有经济投资32.4亿元,增长19.0%;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28.2亿元,增长11.0%。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17.7亿元,增长39.9%;更新改造投资15.3亿元,增长15.5%;房地产开发投资3.2亿元,下降10.5%;其他投资1.7亿元,增长6.3%。基础设施和国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8.6亿元。界阜蚌高速公路一、二期工程建成通车,阜阳国家棉花储备库建成使用,阜亳高速公路开工,市二水厂实现供水,市污水处理厂、界首污水处理厂、界临淮公路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太和污水处理厂和阜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正在抓紧建设,阜阳电厂、合阜高速公路、西气东输、“十五”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麦草制浆和漯阜铁路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有了新的进展。阜城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03亿元,实施了解放北路、文德街路、河滨东路等城市道路的改造。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200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1亿元,比上年增长4.5%。从城乡看,城市消费增长相对较快,农村消费市场低速增长。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5.4亿元,增长5.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35.7亿元,增长2.5%。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8.7亿元,增长6.6%;餐饮业零售额16.1亿元,增长8.6%;制造业零售额7.2亿元,下降18.4%;农业生产者零售额4.4亿元,下降20.5%;其他零售额4.6亿元,增长42.7%。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经济稳步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50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出口3868万美元,增长37.8%;进口1185万美元,下降22.8%。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6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2%。当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家,增资项目1个,总投资1200.6万美元,合同外资503.8万美元。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出口创汇1079万美元,主要分布在服饰、柳编工艺、食品、皮制品、药业等行业。阜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开检。县市工业园区建设开始起步。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年引进项目39个,完成投资7972万元,有11个项目建成投产。旅游业稳定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1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40万美元,旅游商品创汇268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0.5亿元。共接待海外旅游者3247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281.7万人次。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发展一慢一快。2002年,全市交通运输邮电业完成增加值12.9亿元,比上年下降4.2%。邮电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特快专递、包件业务量分别下降17.0%、5.9%;报刊、函件业务量分别增长39.2%、17.2%。市内电话、农村电话、移动电话分别为26.7万户、43.3万户、38.7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7.1%、36.6%、79.2%。年末计算机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达到5.6万户。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中央收入7.1亿元,增长23.7%;地方收入10.7亿元(含上划所得税),增长7.1%。全年税收收入16.1亿元,增长11.5%,占财政收入的90.6%。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等主体税种呈较快增长。财政支出23.8亿元,增长12.2%,其中,基建支出增长124.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增长59.2%,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13.7%,公检法司支出增长15.4%,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增长13.3%。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7.7亿元,比年初增加41.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35.4亿元,比年初增加5.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92.4亿元,比年初增加32.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6.2亿元,比年初增加13.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39.7亿元,比年初增加9.4亿元;中长期贷款27.9亿元,比年初增加3.7亿元。保险业务快速增长。全市保险系统保费收入3.9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亿元,增长12.0%;人身险保费收入2.8亿元,增长34.8%。赔款和给付0.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0.6亿元,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0.3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独立研究机构8家,从业人员332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11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420家,从业人员7600多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5亿元,其中技工贸总收入超百万元的企业达53家。技术市场交易活跃,全年技术贸易机构351家,技术合同登记48项,合同成交金额3600万元。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稳步发展。年底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家,其中省级14家。高新技术产品13个,其中省级9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1.6亿元。火炬计划项目达16项,其中国家级重点1项,国家级3项,省级12项。当年获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项,计划投资额710万元。专利申请稳定发展,2002年,全市专利申请公开量102件,其中,发明专利20件,实用新型专利41件,外观设计专利41件。技术监督与质量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3个,其中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个。全年抽查产品1625组,其中生产领域938组,流通领域687组。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188起,端掉制假、售假窝点78个,没收假冒伪劣商品货值403万元。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2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所,当年招生3381人,较上年增加254人,在校生1.1万人,比上年增加2223人。年末各类中等专业、职业学校192所,在校学生15.3万人,其中普通中专学校在校学生1.1万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4.2万人。普通中学421所,在校学生46.1万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7.2万人,初中在校学生38.9万人。小学3287所,在校学生120.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6%,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4.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5.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37.8%。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7.4%和0.1%。每万人拥有大学在校学生12人,比上年增加4人;拥有中专在校学生12人,比上年减少6人;拥有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14人,比上年增加33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2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1个,剧场、影剧院8个。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8%,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1.0万户。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173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17个,卫生防疫机构9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全市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2万人,卫生防疫机构557人,妇幼保健机构324人。卫生技术人员中共有医生5036人。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1.1万张。体育事业取得较好成绩。2002年,我市运动员在安徽省第十届运动会上,奋勇拼搏,共获80枚金牌、32.5枚银牌、21.5枚铜牌。二级运动员发展数为85人,二级裁判员发展数为42人。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全年举办体育健身活动173次,共有16.9万人参加了体育比赛和全民健身活动。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据抽样调查,2002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53‰,比上年上升0.37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10‰,比上年下降0.1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7.43‰,比上年上升0.53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897.8万人。劳务有序输出能力提高。全年全市劳务输出总量达160万人次,其中有序输出110万人次,占输出总量的68.8%。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42元,比上年增长4.7%,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0%;人均消费性支出4672元,增长1.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9%,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823元,比上年增长3.1%;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80元,比上年增长6.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2.4%,比上年下降3.0个百分点。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0.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1.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2002年,全市有16.3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际征缴基金1.6亿元。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离退休人员2.4万人,支付养老金2.2亿元,社会化发放率达100%;有21.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实际征缴基金0.3亿元;有14.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实际征缴基金0.4亿元。上年结转的5404名下岗职工已全部完成出中心任务,全市共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941.7万元,代缴社会保险金460.8万元。年末全市城市低保人数为7.7万人,月发放保障金381.3万元,保障覆盖面为8.5%。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2个社会福利院拥有床位数215张,敬老院254所,五保对象6.6万人。全年下拨救灾款1763万元。捐款80万元,粮1.7万公斤,衣服5.0万件,棉被535床。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发展,全年优待2.1万户,发放优待金1600多万元。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763万元。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共有职工461人,市、县级环境监测站、监理站12个。建成烟尘控制区42.2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17平方公里;水污染防治成果得到巩固,阜阳城“活水工程”开始实施;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十二项主要污染排放总量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目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颍上县八里河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申报“全球500佳”;颍上县、临泉县、界首市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完成规划编制,其中,临泉县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全市共有12个生态村被省环保局命名为“全省百佳生态村”;沿淮调蓄洪区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2002年,全市发生交通事故2320件,受伤1420人,死亡358人,损失金额536万元。火灾事故788起,受伤17人,伤亡8人,直接财产损失折款247.2万元。

注:1、公报中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