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滁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4:18:35 来源:滁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19次

滁州市统计局

2004年2月28日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克服了“非典”疫情和严重的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全市经济跃上了一个新平台,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改善,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据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0.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8亿元,下降14.5%;第二产业增加值131.0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106.7亿元,增长10.0%。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为20.9:43.6:35.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960元,比上年增加420元。

宏观经济景气保持高位运行。2003年第四季度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与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31.9,反映全市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35.2。

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销售收入在规模以上企业中的份额下降到23.0%、17.0%,混合所有制和民营企业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年末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分别发展到7.9万户、5118家。农村税费改革取得良好效果,涉农收费行为得到规范。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全面展开,农民获得直接补贴1.4亿元。各级政府积极推进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范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在招商引资、城市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节展经济等方面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了政府、企业、群众“多赢”。依法行政和反腐倡廉并重,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审计和查处力度。全年审计37个项目,查缴入库资金91万元。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方面,采取一系列新举措,规范了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了监督约束机制,促进了企业规范运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层次和外向度不高;县域经济相对薄弱,发展不平衡;部分公益事业建设滞后,投资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

二、农业

注重规模、质量、效益并重的农业经营理念初步形成。通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品种,优化结构,优化布局,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82.9万公顷,下降0.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5万公顷,下降0.5%;油料播种面积18.8万公顷,下降0.5%;蔬菜播种面积4.3万公顷,增长2.0%。

由于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和后期高温热害等多种自然灾害影响,全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出现较大幅度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73万吨,比上年下降45.4%;全年油料产量29.0万吨,比上年下降23.8%;棉花产量1.2万吨,下降33.0%;水果产量44.5万吨(含果用瓜等),比上年下降17.7%。

林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林业实现增加值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增幅比上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6568公顷,比上年增长90.2%,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6153公顷。新封山育林面积4265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68407公顷次。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畜牧业品种结构得到改善,种草养畜成为畜牧业生产大趋势。“三元”杂交猪、波尔山羊等优良品种在全市得到较大推广。全年牧业实现增加值19.28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全年肉类总产量35.9万吨,比上年下降3.1%;禽蛋产量8.8万吨,比上年下降0.4%。牛奶产量6662吨,比上年增长56.4%。

渔业生产损失较大。全年渔业实现增加值11.69亿元,比上年下降10.7%。水产品产量21.44万吨,比上年下降4.5%。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36.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6%;农用拖拉机347.4万台,比上年增长2.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7.86万吨,比上年增长0.6%。农、林、牧、渔生产用电5.08亿千瓦小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4.1万公顷,比上年净增2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继续加快。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8.4%。增速比上年提高近6个百分点。其中,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9.1亿元,增长1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11.9%;集体企业增加值3.3亿元,下降32.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7.5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1.9亿元,占总产值的7.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多保持增长,具体如下:

家用电冰箱58.68万台,比上年增长22.6%;彩色电视机116.84万部,比上年增长4.6%;卷烟30万箱,比上年增长15.3%;白酒3.43

万吨,比上年增长26.2%;化肥(折纯)9.05万吨,比上年下降2.8%;内燃机514.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0.2%;发电量1986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5%;水泥241.3万吨,比上年增长22.1%;改装汽车15305辆,比上年增长12.5%。

通过推进改制重组、结构优化、产品升级,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0.3%,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为多年来的最好水平;实现销售收入146.1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利税总额16.5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实现利润5.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产品销售率94.9%,成本费用利润率4.18%,上升0.7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58991元/人,增长13.9%;资本保值增值率115.6%,上升8.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1.2%,提高1.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0.8%;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8次,加快0.1次;企业亏损面为33.0%。

建筑业竞争激烈,总体生产和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0%,比上年快3.6个百分点。本市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99户,比上年减少3户;施工工程个数1355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004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8.2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7.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45.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9.1万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

市委、市政府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大力改善投资软、硬件环境,积极引进内资、外资,启动和激活民间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强劲。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7.34亿元,比上年增长63.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6%。更新改造投资保持较高的速度,完成1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分行业看,制造业投资大幅增加,完成13.1亿元,比上年增长58.6%。全年施工项目278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183个,当年新开工项目226个,已投产项目137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完成2.37亿元,蚌宁高速公路完成6.50亿元,外环路二期工程完成1.22亿元,滁州卷烟厂“十五”技术改造联合项目完成0.71亿元。凤阳县水泥熟料技术改造工程完成0.35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购销活跃,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全市商贸流通企业依据市场需求变化,着力改善商品供给结构,坚持诚信经营,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了市场销售。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6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幅基本与上年持平。分城乡看,城市与县城消费品市场旺于农村消费品市场。全年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8.46亿元,县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1%、6.4%;而农村消费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8.4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消费起主导作用。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5.76亿元,餐饮消费11.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7.0%。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26.08亿元,比上年增长5.6%。

市场物价小幅上涨,其中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略高于零售商品价格涨幅。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1%。分商品类别看,对价格总水平影响最大的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升3.7%,烟酒及用品上涨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5.5%,居住上涨0.1%。与上年比价格有所下降的有:衣着类下降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2.1%,交通及通讯工具下降4.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4%。

工业品价格总水平小幅上升。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1.3%,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升3.9%,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2.2%;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下降0.4%,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升4.4%。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上升3.7%。

房地产价格略有上升。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升2.8%,其中商品房销售价格上升2.8%。房屋租赁价格上升0.6%,土地交易价格上升2.9%。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实现大幅增长。我市通过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不断增强外贸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为出口企业搞好服务,推动出口快速增长。全年商品进出口总额1658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6%。其中,出口总额11659万美元,进口总额4927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4%、55.1%。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新签外资项目27个,实际利用外资40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4%。

旅游业平稳发展。全年投入旅游业资金有所增加,加大对老景点的维护和新景点的开发力度以及旅游设施投入,改善了旅游环境。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醉翁亭文化旅游节。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52.7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0%,其中入境国外和港澳台游客6027人次,比上年下降17.4%。全年旅游总收入6.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86.8万美元,旅游商品出口创汇113.7万美元。年末全市共有旅游饭店22家,星级饭店18家。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23.4亿元,比上年增长8.8%。货物运输周转量30.6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26.58亿吨公里,增长12.4%;旅客运输周转量24.5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1%。港口吞吐量378万吨,比上年增长7.8%。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全年业务总量9.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0%。邮政部门业务总量8338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67.9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6.5%,其中,市话用户数26.43万户,农话用户数41.56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6.2%、26.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43.54万户,比上年增长31.5%。年末电信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6.55万户,比上年增长20.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全年财政总收入19.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07亿元,比上年增长9.2%。财政支出2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在财政支出中,教育事业费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基本建设等支出占居较大比例。医疗卫生、农业及社会保障支出投入加大,分别比上年增长37.3%、300.3%、26.8%。同时,科技、文体广播支出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金融健康平稳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4.6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2%。其中,企业存款33.1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2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33.7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6.7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其中工业贷款19.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8亿元;个人消费贷款6.4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7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新险种不断推出、业务量快速上升。全市保险业承办国内保险业务承保额4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倍。国内保险保费收入5.78亿元,比上年增长47.1%,其中,财产保费收入1.20亿元,比上年增长6.1%;人寿保费收入4.58亿元,比上年增长63.6%。全年保险赔款和给付1.51亿元,比上年增长63.4%。

证券交易开户、交易量增加。至年底,全市证券营业机构2个,股民开户1.72万户,比上年增加2.7%。年交易额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稳定。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8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人。高新技术产业获得较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省市两级高新技术企业35家,高新技术产品20个,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2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240家。我市被省科技厅列为全省首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科技经费投入继续增加。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全年科技经费支出额9708万元,比上年增加35.9%。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新成果,全年完成科研成果16项,比上年增长45%。全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3项,处国内领先水平6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教育事业进一步得到重视。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76%,幼儿园215所。小学1516所,在校生43.22万人;全市各类普通中等学校326所,在校生34.71万人,其中普通中学296所,在校生32.66万人。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及技术培训工作协调发展。滁州师专“专升本”已上报教育部待批,滁州技术学院招生规模扩大到1700人,滁州卫校筹建医学专科学校工作开始启动。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和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群众文化馆(站)173个,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量340万册。影剧院7个,广播电视台16个,有线电视台7个,有线电视用户10.4万户,广播覆盖率93.75%,电视覆盖率92.97%。滁州日报发行量2.6万份。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提高,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得到加强,特别是“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卫生事业应急处理能力有所增强。天长市、凤阳县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31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医院37个、乡镇卫生院253个,卫生防疫机构8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全市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8463张。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883人。在医院、卫生院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中,有医生3898人,注册护士2064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运动员在省以上竞赛中共获得金牌59枚、银牌57枚、铜牌64枚,分别比上年增长2.6%、18.0%、36.0%。全年举办县以上运动会21次。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基本完成。当年新建改造扩建道路13条,长度16公里。南湖公园改造和明光路、紫薇南路、花园路、南谯北路等一批城市干道改造建设如期竣工。全年煤气供应总量达795万立方米,用气人口6.2万人,其中部分地段居民天然气已开通。市区园林绿地面积2080.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92.7公顷。年末,滁州市区公交营运线路8条,比上年增加1条,实有公交营运车辆97辆,客运总量595万人次,客运总量比上年增长12.1%。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制度运行良好。各县(市)城和重点小城镇建设也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0.9%。

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286人。市、县级环境监测与监理站8个,环境监测与监理人员160人。当年完成环境限期污染治理项目12个,环境治理项目总投资876万元。烟尘控制区27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11%。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到92.41%。城市空气质量基本保持国家二级标准以上。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96‰,死亡率为4.96‰,自然增长率5.00‰,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上年上升0.1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32.94万人。劳动力有效流动,一产从业人员减少,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33.2万人,比上年增加11.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32.5万人,第二产业49.3万人,第三产业51.4万人。年末,全市城镇在岗职工人数(不包括个体、私营、乡镇企业从业人员)21.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7万人。年末,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28.9万人,比上年增加1.9万人。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7元,比上年增长9.3%;人均消费性支出5136元,比上年增长2.8%。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42台,电冰箱95台,洗衣机105台,空调器55台,照相机35架,摩托车33辆,影碟机65台,固定电话94部,移动电话65部,家用电脑9台,互联网用户2户,家用汽车2辆。

农民收入有所下降。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67元,比上年下降11.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43元,增长2%。年末,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62台,家用电冰箱11台,洗衣机34台。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4.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2.7%,分别比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2.6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1.8平方米。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在岗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55万个。多渠道安置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1.9万人,其中安置“4050”人员4600多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8.26亿元,增长8.9%,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460元,增长15.6%。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已达17.8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已达29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32万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6.72万人,支付低保金4623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福利院数163个。福利院床位数4633张,比上年末增长4.9%。优待军属总户数3869户。农村五保户集体供养人数1.8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7%。城市(镇)社会服务网络建设也有较大进展,已建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87个,比上年末增长6.7%。

注:1、公报中部分数字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量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信心指数、景气指数均以上年为100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