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黄山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3:25:14 来源:黄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97次

2004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快、亮点多、变化大、成效瞩目。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宏现调控的决策,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克难而进,为实现“三最”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以良好的态势,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健康发展的增长周期。

一、综合

经济发展高位运行。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增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是1998年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7.32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59.79亿元,增长10.7%。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88美元,按可比价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3:33.6:47.2调整为18.8:35.9:45.3,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1.9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0%、52.3%和41.8%,分别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达0.7个、6.4个和5.1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取得新突破。到2004年末,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税改和粮食补贴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附加,调整农业税直接减轻农民负担1517万元;全面落实2004年粮食直接补贴工作,确保粮补资金419万元发放到农户手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全市开展撤村建居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到年末,对19个城中村、城边村实施撤村建居,对4个县的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全市由142个乡镇撤并为106个乡镇。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全市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主体竞争力仍然不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水平不高、工业发展缺少大项目支撑;旅游业的层次和效益依然不高;财政紧张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城市改造及城乡发展环境亟待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和社会事业有待进一步健全。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8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9.71亿元,增长5.81%。其中:农业产值19.75亿元,增长8.51%;林业产值5.78亿元,增长1.68%;牧业产值11.97亿元,增长4.79%;渔业产值1.47亿元,增长9.63%。

种植业结构继续得到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71426公顷,比上年下降0.1%,总产量为34.54万吨,同比增长10.0%;油料播种面积25402公顷,下降4.7%,产量30797吨,增长13.9%。茶叶播种面积45905公顷,下降2.1%,产量17506吨,增长1.8%;园林水果播种面积5209公顷,下降6.0%,产量22575吨,增长52.1。中药材播种面积3584公顷,增长29.4%,产量6613吨,增长6.0%。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7.8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造林13.73万亩,新造3.8万亩。封山育林面积398.98万亩,其中:新封8.49万亩,线路绿化68公里,完成林培育间伐46.1万亩。

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肉产量为73743吨,比上年增长3.2%,其中猪肉和禽肉产量分别为66253吨和6264吨,增长3.6%和2.5%。蚕茧产量为5606吨,增长14.3%。全年生猪出栏80.69万头,增长3.0%;家禽出栏433.3万只,同比持平。

渔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16480吨,比上年增长4.4%。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4年,全市农机机械总动力达52.5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29万千瓦,增长2.53%。拖拉机14770台,增长11%,其中:大中型变形拖拉机达1899台,增长14.8%。科技含量高的机械增长迅猛,联合收割机达149台,同比增长48.5%。完成机械耕地面积28.22千公顷,增长4.4%。机电灌溉面积25.66千公顷。全年用于农机投入资金达3127.93万元,增长12.0%。农业机械购置3017.11万元,增长10.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68亿元,增长29.4%(按工业专业口径)。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20.1%。集体工业增加值2.96亿元,增长14.5%;股份制工业增加值9.74亿元,增长27.4%;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0.51亿元,增长37.9%。在总计中:农村工业增加值1.88亿元,增长25.4%;大中型工业增加值4.07亿元,增长17.2%。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7.35亿元、8.33亿元,分别增长25.8%和33.0%。

工业投入和生产结构不断改善。全年限额以上工业完成投资88156万元,比上年增长68.3%。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8107万元,增长9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4.53元,增长3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货值3.91亿元,增长13.3%,出****货值占销售产值7.54%。主要产品产量多数保持增长。在列入统计月报的18种主要产品中,保持增长的有14种,下降的有4种。(附表二)

工业经济效益状况总体良好。全市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8.6亿元,比上年增长36.9%;产品销售率99.1%,提高1.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1亿元,增长8.5%,其中利润1.5亿元,增长8.9%;亏损面21.4%,较上年下降6.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8.32%。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全年增加值4.83亿元,增长29.8%。实现税金总额0.6亿元,增长26.1%;实现利润总额0.4亿元,增长30.0%。施工工程项目368个,施工面积272.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4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9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5.5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保持高位运行。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5亿元,比上年增长48.7%。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1.65亿元,增长58.8%,具体包括:基本建设投资39.76亿元,增长52.7%;更新改造投资13.23亿元,增长74.2%;房地产开发投资17.96亿元,增长65.6%。

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增强,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比重有所下降。全年非国有投资45.1亿元,增长60.0%,占全社会投资的57.4%,比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额37.5亿元,增长52.3%,比重为47.8%,下降1.2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迅猛。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7.9亿元,比上年增长59.6%,占11.0%;基础设施投资47.1亿元,增长47.2%,占60%。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额分别为5.47亿元、20.52亿元和2.56亿元,分别增长13.3%、88.7%和43.0%。

自筹资金增幅及比重进一步上升。在建项目累计到位资金70.9亿元,同比增长47.4%。其中自筹资金到位31.4亿元,增长63.2%,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为44.3%,比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到位20.8亿元,增长57.1%,比重为29.3%,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

投资项目增加较多,重点投资项目进展顺利。全年限额以上投资项目达549个,比上年增加16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28个。徽杭高速公路、黄山机场扩建扩建改造、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顺利建成。

房地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96亿元,增长65.5%。商品房建设投资11.54亿元,增长48.8%,其中:住宅投资10.88亿元,增长88.2%,开发施工面积189.3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7.2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62.4和18.6%;商品房屋销售建筑面积80.29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额13.00亿元,分别增长34.4%和44.4%。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快速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量2249.6万吨,比上年增长68.7%。其中:铁路21.23万吨,比上年增长12.3%;公路2221万吨,比上年增长71.1%;水运7万吨,比上年下降56.3%;民航3394.1吨,增长47.3%。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3366.3万人次,增长49.6%。其中:铁路172.02万人,增长70.3%;公路3045万人,比上年增长49.9%;水运112万人,比上年增长19.1%;民航37.28万人,增长56.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到年末,全市拥有公路总里程达2799.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1.6公里;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521.2公里。继徽杭高速公路这一我市首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合铜黄高速公路黄土岭—汤口段、汤口—屯溪段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并完成了两个主枢纽(屯溪客运南站和黄山风景区寨西客运换乘中心)的征地、平整工程。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7亿元,下降14.4%,电信业务收入5.5亿元,增长31.2%。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31万户,新增5.5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3.7万户,新增2.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5.8万户,新增4.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21部/百人提高到2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14部/百人提高到18部/百人。无线市话、宽带等电信业务快速扩张。年末无线市话用户7.6万户,拥有互联网用户1.7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十分活跃,消费品零售额实现较快增长。200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88亿元,增长13.3%。其中:市级消费品零售额16.55亿元,增长11.4%;县级消费品零售额11.27亿元,增长14.3%;县以下零售额13.06亿元,增长14.8%。限额以下贸易业增势强劲,全年累计完成零售额31.80亿元,增长11.9%。餐饮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97亿元,增长19.9%。

商品交易市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2个,其中:城市市场21个,农村市场21个。按市场分类情况看:消费品市场39个;生产资料市场2个;生产要素市场1个。

市场物价总水平上升。2004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3%,较上年上涨4.3%,分类别看:食品类平均上涨11.0%,烟酒及用品上涨4.4%,衣着类上涨5.5%,居住上涨3.2%。其他如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等仍较上年平均水平有所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9.18%,较上年上涨9.18%。

七、旅游业和对外经济

旅游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817万人次,增长45.2%,比2002年增长15.7%;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32.56万人次,增长236.0%,比2002年增长3.0%。实现旅游总收入50.0亿元,同比增长30.3%,比2002年增长6.1%;其中旅游创汇收入6600万美元,增长271.0%,比2002年增长13.5%。

2004年完成了《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黄山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成为我国唯一拥有三项世界级桂冠的风景名胜区;牯牛降进入全国地质公园行列。成立黄山市旅游宣传推广中心,《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邮票首发成功,利用“金秋十月”,成功举(承)办了第六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长三角旅游城市“15+1”黄山高峰论坛、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论坛和徽商国际论坛等系列重大活动,进一步提高黄山的对外认知度和吸引力。黄山机场扩建竣工、徽杭高速公路通车,开工建设了合铜黄高速公路和黄山雨润等基础、休闲项目,进一步改善旅游发展条件。

对外贸易增长加快。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达7198.25万美元,增长30.8%,其中:出口总值5032.23万美元,增长20.6%,进口总值2166.02万美元,增长62.6%。按经营主体看:外贸企业出口911.08万美元,增长64.2%;生产企业出口3111.67万美元,增长20.5%,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达到61.8%;三资企业出口1009.47万美元,下降2.4%。按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继续扩大,出口份额占全部出口总值的89.6%,加工贸易仅占10.4%,呈继续萎缩态势。按出口区域看:三大主体市场出口全面增长,全年对亚洲、欧洲、北美洲出口3852万美元,增长14%,占全市出口额的67%。全市已有20家企业出口额超100万美元,出口额达4007万美元,增长36%,占全市出口总量的80%。

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2家,比上年增加7家;合同外资额7956.8万美元,增长199.12%。其中新批总投资超400万美元的项目7个,占投资总额的32%。实际利用外资额4211.0万美元,增长37.3%。外商其他投资累计完成2208.54万美元,增长74.22%。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从引资的领域上看,外资除投向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传统项目外,外资并购国企、参与国企、民企改制、改组成为新亮点。从外资到位率看,今年新批22家企业中有11家企业累计到位外资1406.6万美元,占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到位资金的90.19%。引进内资32亿元,同比增长36.7%。

八、财政、金融、保险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财政形势进一步好转。2004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3.44亿元,增长14.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10亿元,增长14.7%,一般地方预算收入6.77亿元,增长12.5%。财政支出20.32亿元,增长15.5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6.28亿元,增长15.85%。

金融形势继续平稳,信贷结构调整有效。全市金融机构全年现金收入291.64亿元,较上年增长23.13%;现金收支轧差净回笼7.38亿元。金融机构年末各类存款余额160.91亿元,较年初增加26.1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4.17亿元,较年初增加16.01亿元;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96.04亿元,较年初增加11.84亿元,其中:工业贷款余额8.15亿元,较年初增加0.57亿元;商业贷款余额12.59亿元,较年初增加1.07亿元;农业贷款余额10.82亿元,较年初增加1.67亿元。短期贷款47.71亿元,较年初增加1.42亿元;用于中长期贷款44.42亿元,较年初增加16.12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各类保险机构5家,全年保险费收入达37001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997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8004万元;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6289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4653万元,人身险赔款支出1636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得到重视并有所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仪表及电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国际水平的质量检测基地。加快培育精细化工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积极筹建以黄山永新股份为主体的“黄山绿色环保包装材料产业基地”。黄山金马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初步实施方案。申报并评审认定4家企业为省制造业信息化首批示范企业,位居全省前列。

积极申报实施高新技术项目,组织申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4项,1项被批准认定为省级重点新产品,被批准立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项,省级火炬计划1项。3家企业申报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7家企业及9项产品被认定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3亿元,利税2.39亿元。

民营科技企业蓬勃发展。全市民营科技企业188家,比上年多2家,技工贸收入100万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63家,比上年多12家,实现技贸收入19.5亿元,比上年增长59.8%。

教育事业全面进步。2004年,全市现有全日制大学1所,在校学生8081人,增长32.6%,专任教师372人,增长9.7%。各类中等职业学校23所,在校学生17247人。普通中学132所,在校学生84353人,增长5.3%。小学776所,在校学生11.24万人,比上年减少1.36万人。各类幼儿园40所,在园幼儿20504人。经过2004年的布局调整,全市小学撤并学校76所。目前,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4%、小学在校学生巩固率103.91%、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7.35%、初中生巩固率95.08%。全市高考再创佳绩,各类普通高校招生达3780人,较上年增加448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健康发展。2004年,我市文化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大市的发展思路,促进了各项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圆满完成了第六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的开幕式和《黄山拥抱世界》、《徽州连五洲—再见了黄山》大型文艺演出。市艺术团首次走出国门赴韩国大邱广域市的文艺演出。承办了“双拥模范城”、“爱满天下”一日捐、“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和视察黄山25周年等大型文艺演出。参加了省第七届艺术节,获得优秀演出奖2个奖项。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全市文艺表演团体共演出191余场,其中市歌舞剧团在市内和各地演出112场次。共送图书2030余册,送春联3780余幅。认真开展“百场电影进百村”活动,全年共放映电影3500余场次,组织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片专场放映140余场。

广播、电视宣传领域成果显著。2004年,全市自办电视新闻15000条,上中央台76条,上省台320条。广播电台实际播出稿件3.2万篇,上中央台15篇,向省级以上台、报刊投稿221篇。市电台、电视台的“市民热线”和“民生热线”,共同纳入市政府“市民连线”工程。全市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4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0座,电视转播发射台7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8.4%,电视人口覆盖率96.4%,有线电视用户17.5万户,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1351公里。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全市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三级疫病信息网络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卫生院布局。全市各区县对中心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整、撤并、重组,调整设置为19个中心卫生院和105个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健康发展。全市对26所农村卫生院房屋进行改造和建设,总投资275.3万元,改扩建面积4309平方米。农村新增饮用自来水人口5.71万人,普及率达81.46%,较上年增长4.87个百分点,农村新增卫生厕所13508座,普及率达46.03%,比上年增长3.74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全年体育健儿在参加14项省常规赛中,共获得24金、8银、15铜的好成绩。圆满举行市四运会,参赛运动员达1500多人。成功举办2003—2004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鸿基”黄山站比赛和中朝女子手球对抗赛一些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开展以“让每个人运动起来,让每个人健康起来”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9次。基层健身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全年完成全民健身路径安装工程6套。完成电脑体育彩票销售1171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黄山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我市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首批生态市建设试点,黄山区被批准为全省首批生态县(区)建设试点。生态建设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取得进展,休宁县被授予“国家级有机茶标准示范区”和“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全市建成10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50个市级以上生态村。

污染防治进一步巩固。截止2004年底,全市范围内已建成点源污水处理设施116套,年处理能力达742.05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治理设施62套,年处理能力381万吨;生活点源污水处理设施42套,年处理能力281.05万吨;医疗废水处理设施12套,年处理能力80万吨。新、扩、改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环评率及“三同时”执行率进一步提高,未建一个污染严重的项目。10吨/日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面开工建设,年内完成60%进度。320吨/日生活垃圾处理场主体工程竣工。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环保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667人次,立案查处59起,行政处罚39起,对12家企业实施重点监控。

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城镇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主要流域和水域水质均达到功能区要求。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达到146.35万人,较上年末净减5509人;其中非农户人口32.70万人,较上年末净增2.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8.09‰,自然增长率为0.90‰。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全部职工平均工资12086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706元,同比增长16.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08.8元,同比增长10.36%,人均消费支出5735.3元,较上年增长4.3%,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23.1元,同比增长10.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35.7元,增长16.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5.7%。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0平方米,较上年增长6.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平均为51.8平方米,较上年增长65.0%。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到2004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4490人,增长2.4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2925人,增长0.6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5490人,增长4.19%。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2502个,实现下岗再就业7800人。免费再就业培训3227人,提供免费职业介绍9216人,新增劳务输出8506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年末,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1457万元,取缔非法中介组织18户,私营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劳动合同签订率81%。

注:1、公报中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本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均指标按户籍人口计算,美元折算率为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