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黄山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2:16:52 来源:黄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89次

黄山市统计局

2003年2月26日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市情、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全市人民正以实现“三最”目标的具体行动,向十六大描绘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总体运行质量逐步改善。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7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30.0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46.7亿元,增长10.8%。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由上年的22.1:30.2:47.7调整为20.4:31.1:48.5。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调整种养结构,实施“退耕还林”,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化份额。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大力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着力培植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随着基础设施和交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以旅游业牵头的第三产业强劲发展。

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继续实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了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重视和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失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扎实稳妥地推行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建立,投融资体制改革、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等多项改革均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地方党政机关的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市级党政机关行政编制精简30.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总体经济实力仍较薄弱,经济运行质量有待继续提高,财政增长、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压力较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农业

全市农业总产值31.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其中,种植业继续向提高经济作物比重倾斜,粮、经比例由98年的5.0:35.0调整为59.0:41.0左右。在品质结构方面,农产品优质率达70.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0%。

以实施退耕还林,国债项目等重点工程为依托。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23.48万亩,接近上年造林面积的三倍。其中:退耕还林18.48万亩。全年完成育苗面积1991亩,可出圃苗木3083万株,是上年的三倍。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2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0.7万千瓦,增长2.8%。农用拖拉机1.29万台,增长10.6%。农村用电量8734万千瓦时,增长5.5%,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为34957吨,农药使用量为2201吨。全年财政支农资金累计达9595万元,为稳定我市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乡镇企业有新的发展。2002年末,全市乡镇企业3.88万户,其中:个体独资企业1.34万户,个体工商户2.24万户。全年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1亿元,同比增长10.5%。乡镇企业中的一些骨干企业产品结构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29户企业取得ISO9000、ISO14000质量体系认证的;17户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的,被省市认定为二级高新技术企业9户,黄山市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获得科技部“国家863计划CIMS应用示范企业”的称号。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5.24亿元,增长16.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9.26亿元,同比下降3.1%;集体企业完成18.81亿元,增长20.7%;股份合作企业完成0.21亿元,增长9%;股份制企业完成19.95亿元,增长25.3%;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完成1.44亿元,下降21.6%。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完成25.90亿元,重工业完成19.33亿元,分别增长17.8%和15.1%,轻、重工业的比例为57:4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运行质量有所上升。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23亿元,增长1.4%,实现利润1.04亿元,增长3.8%。产品销售收入26.48亿元,增长5.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3.2,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发展,房屋建筑装饰装修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4%。全市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800万元,同比增长33.6%;税金总额180万元,增长10.2%。施工工程项目1365个,其中投标工程380个,占全部施工工程的27.8%;施工面积175.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04.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9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61亿元,比上年增加6.33亿元,增长20.2%,增幅连续5年保持在20.0%以上。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6.39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全社会投资43.6%。在全社会投资中,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基建、更改、其他和房地产)累计完成29.48亿元,同比增长23.4%。从规模以上项目的计划管理渠道来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4.71亿元,同比增长26.8%,更新改造投资完成6.05亿元,同比增长11.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03亿元,同比增长32.2%。此外,农村非农户和农村个体完成投资7.19亿元,同比增长11.4%。

全市在建的基建和更改项目302个,比上年末增加38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23个,比上年末增加43个,本年全部投产项目个数139个,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新安大桥改建、黄山机场扩建、徽杭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从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完成的投资额最大,投资额8.90亿元,增长14.5%;采掘业和制造业完成投资2.86亿元,增长46.3%;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完成投资2.22亿元,增长45.5%;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影视业完成1.0亿元,增长80.3%;金融和保险业完成0.21亿元,增长8.9倍;地质勘察和水利管理业完成0.28亿元,增长30.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1.6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房地产开发规模继续扩大,发展势头迅猛。在我市投资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数已由上年末的62家发展到73家。商品房建设投资4.87亿元,增长52.0%;住宅投资3.52亿元,增长67.3%。完成开发土地面积28.28万平方米,增长77.4%;施工房屋面积112.28万平方米,增长27.6%。商品房销售面积27.1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52亿元,继续保持上年较高的销售势头。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市交通邮电业实现增加值8.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0%,增速较上年快2.2个百分点。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有所增强。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1470万吨,比上年增长2.29%。其中:铁路22.1万吨,下降14.7%;公路1436万吨,增长3.0%;水运11.7万吨,下降31.5%;民航0.51万吨,增长75.9%。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2702万人,比上年增长15.3%。其中:铁路106.0万人,增长3.0%;公路2443万人,增长16.8%,水运112.2万人,下降0.1%;民航41万人,增长9.9%。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36亿元,增长23.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76亿元,增长10.6%;电信业务总量1.74亿元,增长34.1%。信函891.43万件,增长5.6%其中,国内889.05万件,国际2.38万件;电报3.8万份,增长5.6%。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2002年IP网(互联网)用户3.5万户,增长49.6%;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0万门,增长23.5%;年末市话用户数达到25万户;全市移动电话发展到17.6万户。其中,当年新增5.5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5亿元,增长8.45%。按城乡分,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3.59亿元,增长9.6%;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0.56亿元,增长5.3%。按营业方式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0.41亿元,增长7.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10亿元,增长16.3%;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0.32亿元,增长1.4%。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全市商品交易市场43处,成交额11.17亿元。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9处,成交额3.63亿元;农副产品市场27处,成交额6.73亿元;工业消费品市场4处,成交额0.14亿元。

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保持平稳。200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97.4%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出口平稳增长,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586万美元,同比下降15.2%;其中,出口总值2373万美元,增长2.0%,进口总值1213万美元,下降36.3%。在外贸出口构成中,生产企业仍是外贸出口的主体,全年出口额119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额比重为50.3%,同比增长52.6%。外贸企业自营出口额206万美元,下降17.7%,三资企业出口974万美元,下降24.7%。由于加大了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全年共批准合同利用外资项目20项,是上年的3倍;批准合同外资金额5922万美元,增长6.7倍;外商直接投资806万美元,增长30.9%。年末实有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72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45家,中外合作企业4家,外商独资企业23家。与此同时,对内招商引资取得可喜成果。2002年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227个,实际到位资金9.22亿元,增长43.2%。全年新开工建设项目202个。其中,省外项目145个,实际到位资金7.1亿元。

旅游业取得进一步发展。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5.1亿元,增长19.64%。其中,旅游创汇5900万美元,增长17.24%。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6.3万人次,增长13.92%,其中国内游客674.7万人次,增长13.62%;入境游客31.61%,增长20.65%。2002年,全市新增四星级酒店3座,三星级酒店6座,组建涉外旅游车(段)公司6个,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进一步提高。旅游景点建设和旅游商品开发工作有新的突破,民营投资旅游开发资金3186万元。古城岩、鲍家花园、上丰花果山等一批新景点继续开发开放;黄山、齐云山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财税征收力度加大。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0.35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7.9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在财政收入构成中,来自于税收的收入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以税种结构看,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增值税和营业税增加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9.9%和20.2%。财政总支出14.06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24.0%,其中,一般预计支出11.74亿元,同比增长12.0%。财政支出结构向公共支出项目倾斜,其中,基建支出增长8.42倍,社会保障支出增长46.0%,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增长24.3%。

金融形势稳定。200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0.2亿元,比年初增加18.06亿元,同比多增3.81亿元。其中,银行存款余额92.80亿元,比年初增加16.2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54亿元,比年初增加9.8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7.61亿元,比年初增加14.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1.13亿元,比年初增加7.47亿元。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余额达到5.1亿元,与年初增1.7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全市保费收入2.58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63亿元;人身险保险费收入1.94亿元。赔款支出金额0.51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0.40亿元,人身险给付金额0.11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高新技术产业化力度加强。组织申报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认定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个,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产品6个,国家级重点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4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项,省级重点新产品3项。全市重点加强对“安徽省车用仪表及电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红旗世纪星轿车电子式汽车组合仪表”、微处理器MCD芯片等项目的实施。积极培育以永佳集团为主体的“精细化工及包装材料产业化基地”,促进永佳高新技术科技园建设,抓好“液体农药软包装材料”、“高阻隔真空镀铝薄膜”等绿色环保包装材料及“高档荧光颜料”等项目的实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取得成效。主要有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应用,无性系茶树新品种繁育,香料植物引种示范及推广,低产板栗园技术改造,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技术研究与推广,三元杂交猪推广,蚕桑优质高产实用新技术综合配套应用,名特优水果引进、试种、推广等。

专利申请有较大增长。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达31件,累计专利申请量达201件。科技交易活跃。成功举办2002皖港(黄山)生物医药科技论坛暨投资洽谈会,我市签约合同4项,成交金额为2180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黄山学院成功实现“专升本”,当年招生1996人,(其中本科生618人,专科生1378人),招生总数较上年增加252人,在校学生5199人,增长16.5;中等专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2753人,下降24.6%;普通中学134所,在校学生79470人,增长1.8%;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4.6%。共有小学878所,在校学生132722人,下降3.2%。学龄儿童入学率99.4%,初中入学率达97.0%以上;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2.34%和0.30%。普通中学体育运动场面积达标的学校数50所,建立校园网的学校数18所,计算机275台,学校藏书量117.2万册。小学体育运动场面积达标的学校数71所,建立校园网的学校数18所,计算机1286台,学校藏书量99.4万册。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和机构169处。其中,影剧院3处,博物馆7处,公共图书馆73处。藏书346.82千册,其中古藏书0.97千册,图书322.47千册,文化馆8个,文化站141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演出场次243次,观众达10万人次。

全市乡镇通广播率为100%,当年新增通广播行政村13个;行政村通电视率为100%,喇叭常响率达85%;新增与区县城区有线电视光缆网联网的行政村6个;新增有线电视用户终端16450个。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室)238处,比上年增加18处,其中:卫生防疫机构8处,妇幼保健机构7处。年末全市卫生机构人员5453人,其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428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4392张,其中,医院3875万张。

2002年在参加全省第十届运动会中,我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6枚,银牌9枚,铜牌16枚,团体总分794.5分的战绩,改写了我市在全省运动会上金牌和团体总分连续三届垫底的历史。承办全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参加的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演职人员等1500多人。开展“新体育、新生活”为主题的全民健身、“联通杯”女子趣味运动会、“世纪花园杯”风筝大赛等活动。全年共销售电脑体育彩票900万元,超额完成300万元,同比增长50.0%。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全市上下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城市功能建设,中心城区实施黄山火车站转盘至率水桥路灯安装工程和主干道路灯的改造。完成滨江东路、阜上南路水泥路面的浇灌,前园路、黄山东路及滨江路弱电管网下地等工程。中心城区绿地面积已达76公顷,城市供水、供气、供电、供热、公交等能力继续增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中心城区二氧化硫年平均值0.005mg/立方米,二氧化氮平均值0.019mg/立方米,总量浮微粒TSP平均值0.114mg/立方米,空气环境指数保持30以下,达一级标准。主要流域水质附合功能区划要求,饮用水质达标率99%。主要城区的区域噪声平均值为52.3分贝,达到城市功能区划标准。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继续处于低速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46.89万人,增长0.06%。其中,市辖区人口41.21万人,增长0.40%。总人口中,全市非农业人口为30.0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5%,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非农业人口为116.8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868人,出生率为8.08‰;死亡人口8882人,死亡率为6.05‰;全年自然增长人口298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3‰。

城乡居民收支有所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高居民收入和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多方采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在职职工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足额发放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包括代缴社保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保障力度加大,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有所提高,城镇居民收入继续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0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3%,按新的口径直比增长5.3%,人均消费性支出4907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87%。农民人均纯收入2424元,增长3.86%。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区人均居住面积19.5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0平方米。农村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9.4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0平方米。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工资水平继续提高。2002年末全市职工人数10.91万人,同比下降7.1%。全年职工工资总额101.11亿元,同比增长17.1%;职工平均工资9139元,同比增长25.1%。全市大力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开展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培训申请和劳动事务代理“一站式”服务,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全年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298名,劳动力市场共提供了近2万个就业岗位,报名应聘人员2.07万人,介绍成功1.4万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较上年下降0.14个百分点。

注:1、公报中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