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铜陵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1:31:39 来源:铜陵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242次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动力,认真落实中央、省各项方针政策,多举克难,奋力拼搏,有效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丰硕成果,为提前八年将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25.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18.32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98.56亿元,增长11.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44870元(折合6459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73351元/人,比上年分别增加5032元和7685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2007年的2.7:67.7:29.6变化为2.6:67.1:30.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1.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7年上涨6.1%。分类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6.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0%,衣着类价格下降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与上年持平,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6%,居住类价格上涨2.6%。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8.8%。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44.50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84万人,减少0.81万人;第二产业16.15万人,增加0.56万人;第三产业18.51万人,增加0.55万人。单位在岗职工10.85万人,增加0.08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9.14万人,增加0.7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据对全市80家企业景气调查,2008年一、二、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75.63、169.67和113.21;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7.66、119.68和110.37。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50.38,企业家信心指数为46.6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国内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影响,我市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企业效益下滑;二是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环境、资源、成本约束趋于严重,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4.24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农业产值7.65亿元,增长13.5%;林业产值1.13亿元,增长3.1%;牧业产值2.51亿元,增长11.3%;渔业产值2.05亿元,增长13.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0亿元,增长3.5%。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3931公顷,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902公顷,增长12.4%;棉花播种面积为5390公顷,增长5.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315公顷,增长16.2%;蔬菜、瓜果播种面积5167公顷,增长1.5%。

全年粮食产量14.64万吨,比上年增长11.3%;油料产量1.85万吨,增长21.2%;棉花产量0.60万吨,增长4.3%;蔬菜、瓜果总产量12.48万吨,减产3.9%。

全年肉类总产量1.43万吨,比上年增长6.7%;禽蛋总产量0.48万吨,比上年增长4.8%;全年水产品产量1.98万吨,增长6.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7.01万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纯)2.01万吨,增长1.9%。农村用电量1.36亿千瓦时,增长2.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0.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9%,拉动GDP增长8.9个百分点。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64.36亿元,同比增长14.3%;实现工业增加值187.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0%。

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较快,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73.1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6.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1.6%,成为推动我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2008年,全市2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铜产量为49.46万吨,增长10.7%;化肥产量(折纯)为55.31万吨,增长2.4%;水泥产量为526.60万吨,增长39.5%;硫酸产量为278.58万吨,增长20.9%;黄金产量为10365千克,增长36.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1.51亿元,比上年增长9.8%;产品销售率98.8%,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41.23亿元,比上年下降27.4%,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6.88亿元,下降45.8%。2008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5.1,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7.82亿元,比上年增长3.8%。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49亿元,增长39.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2.26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5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70.68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9.6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75.03亿元,比上年增长47.5%。其中,城镇投资138.42亿元,增长44.9%;农村非农户投资4.36亿元,增长80.9%。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55亿元,增长336.2%;第二产业投资95.33亿元,增长33.1%;第三产业投资78.16亿元,增长67.2%。从行业看,工业完成投资94.68亿元,增长32.8%。其中拉动工业投资高速增长的采矿业完成投资9.52亿元,增长175.8%;制造业完成投资50.36亿元,增长50.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2.25亿元,比上年增长55.2%。商品房屋销售额12.71亿元,下降35.1%。

金隆35万吨电解铜扩建、全威25万吨铜线杆、浩荣电子600万张覆铜板、国电铜陵电厂一期两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沿江高速等30项重点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我省首台10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总投资42亿元的铜陵皖能电厂六期扩建一期工程、海螺1.2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精达与美国里亚公司合作的6万吨电磁线、华纳公司万吨铜箔等32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60.59亿元,增长23.7%;县零售额4.55亿元,增长23.4%;县以下零售额5.49亿元,增长22.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5.85亿元,增长22.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4.48亿元,增长26.2%;其他行业零售额0.3亿元,增长14.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7.1%,化妆品类增长138.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3.7%,金银珠宝类增长42.5%,日用品类增长37.0%,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75.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5.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5.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6%,汽车类增长215.3%。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比上年增加3家。合同外资额1.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6.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实际利用市外内资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72%。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4.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出口1.92亿美元,下降5.6%;进口32.80亿美元,增长20.6%。外贸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截止2008年底,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14个。

全年旅游总收入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占GDP比重为5.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00万美元,增长7.2%;接待海外游客10368人次,增长28.0%;接待国内游客300万人次,增长18.1%。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宾馆)18个,房间数1453间;共有旅行社2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单位10个,旅游线路6条,旅游区(点)12个。全市旅游饭店客房住宿出租率为54.6%。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0.22亿元,比上年增长6.7%。

全年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83万人,比上年下降17.8%,货物发送量166万吨,下降10.3%。全市地方交通货物周转量111.2亿吨公里,增长2.7%。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6.8亿吨公里,增长0.7%;水路货物周转量104.4亿吨公里,增长2.9%。地方交通旅客周转量10.8亿人公里,增长0.9%。港口货物吞吐量2872万吨,增长0.4%。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6.32万辆,比上年增长9.4%,其中汽车拥有量2.71万辆,增长17.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42亿元,下降19.1%;电信(含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业务收入4.1亿元,增长3.8%。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20.75万户,比上年减少1.37万户;PHS(小灵通)用户3.04万户,减少1.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6.35万户,新增5.93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53万户,新增0.49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收入69.26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45.47亿元,增长40.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79亿元,增长32.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分别增长11.2%和28.4%。分级次看,市直组织收入51.38亿元,增长38.6%;区级共组织收入10.65亿元,增长25.3%;铜陵县组织收入7.23亿元,比上年增长53.0%。全年财政支出34.89亿元,增长32.8%,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23.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0.8%,教育支出增长15.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261.87亿元,比年初增加33.80亿元,增长14.8%。其中,企业存款82.43亿元,下降7.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5.81亿元,增长27.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49.39亿元,比年初增加52.01亿元,增长26.4%。其中,短期贷款96.29亿元,增长5.8%;中长期贷款135.60亿元,增长38.2%。

年末,我市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的上市公司有6家,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73.04亿元。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6.18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全年保险已决赔款和满期给付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建设,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年全市76008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交学杂费2164.5万元。多措并举,不断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完成20所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改造,消除各类危房22776平方米。2008年末,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24098人,比上年增加95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1892人,增加308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3666人,减少1915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4417人,减少219人;小学在校学生44301人,比上年减少2401人。2008年,普通高校毕业生4916人,比上年增加8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3243人,增加1247人;普通中学毕业生15255人,减少817人;小学毕业生9091人,减少684人。2008年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分别为4891人和1693人。全年社会考生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1130人次,其中,本科8455人次;全年自学考试毕业生数为359人,其中,本科298人。

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切实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大力推进国家火炬计划铜陵电子产业基地建设,组建铜加工产学研合作联盟。2008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55项,获得上级资助资金1750万元。全年科技计划共立项86个,安排科技三项经费3900万元。2008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85989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全市专利申请数达到295件,其中发明专利131件,实用新型120件,外观设计44件。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206家。

十、文化、卫生、体育

继续推进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建成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室,完成铜文化博物馆新馆规划选址工作,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2008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站)25个;公共图书馆2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3.32万册;档案馆3个,馆藏档案21.8万卷册,馆藏资料2.68万册。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卫星收转站107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6%和100%,有线电视入户率4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卫生基础条件明显改善。2008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23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3088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223人,其中,执业医师1729人,注册护师、护士1686人。

全市人民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氛围日益浓厚。成功地举办了市第十届运动会暨第二届体育大会。全年完成12个项目省常规赛参赛工作,我市体育健儿共获奖牌44枚,其中金牌30枚。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年销售体育彩票3082万元,获得体彩公益金227.4万元。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年报,全市年末总人口73.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01人。2008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8.46%。,比上年下降0.5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5.28%。,上升0.1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2%。,下降0.73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73元,比上年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605元,增长4.4%,其中,食品支出增长9.4%,衣着支出下降4.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7.9%,医疗保健支出增长23.7%,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下降2.6%,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28.1%,居住类支出增长0.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8%,比上年增长1.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73元,比上年增长20.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15元,增长24.0%,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0.0%,衣着支出增长12.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2.4%,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7.2%,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0.9%,居住类支出增长81.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1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2平方米。

2008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7590元,增长18.0%。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9766元,比上年末增加4115元。

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年末,全市有69.29万人次的职工参加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保险。其中,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6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1.0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1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7.43万人。2008年末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2.45万人。

继续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全市新增就业再就业1885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855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260人。全市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73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200人,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担保贷款3993万元。

继续深入开展“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提升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水平。2008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33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88万人。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单位20个,拥有床位1185张,在院人数837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4030.8万元。社区建设不断加强,工作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53个,社区从业人员5328人。继续加大双拥工作力度,双拥工作体系不断健全,退役士兵安置力度不断加大。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污染减排工作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08年,全市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1.44亿元,“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11.89亿元。重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3.6%,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92.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2.4%。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达到344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经省环保局初步核定,全年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别为10076吨和40790吨,完成省控制指标。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万元GDP能耗为1.993吨标煤,比上年下降4.41%。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3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十万人死亡人数为10.09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5.238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78起,发生火灾事故60起。

注:

1、公报中部分数字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