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淮北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0:58:26 来源:淮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447次

淮北市统计局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带动、创新推动、全民创业、城乡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 国民经济呈现出速度不断加快、效益稳步提高、活力和后劲显著增强、民生明显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和谐淮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5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增幅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29.1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40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90.1亿元,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2:54:34.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2675元,比上年增加1660元。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年末在岗职工 22.1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21.8万人,比上年新增4.2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3万个, 860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数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在全民创业的带动下,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8816户,比上年多增3453户,新增注册资本金2.4亿元,比上年多增1亿元;新增私营企业854户,新增注册资本金9.4亿元。年末全市共有私营企业5122户,注册资金44.7亿元;个体工商户5.15万户,注册资金9.1亿元。

市场物价结构性上涨。在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下,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2%,涨幅高于上年3.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居住类价格上涨 4.7%。在食品类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6.3%,食用油价格上涨25.5%,肉禽及制品价格上涨36.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5%。

表一: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类别 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5.2

食品 12.0

其中:粮食 6.3

油脂 25.5

肉禽及制品 36.8

水产品 1.9

鲜菜 -2.5

烟酒及用品 -1.8

衣着 持平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4.1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0.1

交通和通信 -0.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3

居住 4.7

二、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 5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64.1万亩,比上年扩大17万亩,增长4.9%,总产量达到114.1万吨,比上年增收6.2万吨,增长5.8%,其中夏粮79.1万吨,增长10.8%;油料产量11241吨,下降42.7%;棉花产量 8226吨,下降31.1%。加快绿色长廊建设和荒山绿化,全年新增造林面积601公顷,新建完善农田林网6333公顷;年末林木蓄积量211.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5%。畜牧养殖业稳步回升。全年肉类总产量9.3万吨,增长1.1%,禽蛋产量4.2万吨,增长3.7%。水产养殖面积 6829公顷,增长5.3%;水产品产量3.1万吨,增长7%。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达到120家,其中8家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农村劳务输出规模达35.5万人。

表二: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粮食 114.1 5.8

#夏粮 79.1 10.8

秋粮 35.0 -4.1

油料 1.1 -42.7

#花生 0.7 -37.0

油菜籽 0.3 -47.3

棉花 0.8 -31.1

蔬菜 34.2 -10.0

水果 8.7 9.4

肉类 9.3 1.1

禽蛋 4.2 3.7

水产品 3.1 7.0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2.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4%;农用拖拉机 11.4万台,增长2.8%;农用运输车辆1.4万辆,增长10.7%。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33.6千公顷,机播面积210.2千公顷,机收面积 147.7千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1205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5%;化肥施用折纯量8.7万吨,增长5.2%。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38.1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25千公顷,机电排灌面积101.8千公顷。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实施“五镇十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51个村庄新装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受益村比重上升到20.2%,已累计解决4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展顺利,已建成配送中心8个,农家店416个;启动实施新农村医疗卫生建设 “七大工程”, 40个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已基本完成;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濉溪县参合率达到88.34%、三区参合率达到91.78%;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向农村的无线微波数字电视系统已经开通。烈山洪庄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8.2亿元,增长15.2%;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总数达到262家。

多数产品产量增加。在列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31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有23个实现增长。其中原煤3682.7万吨,洗精煤710.3万吨,分别增长 6.6%和21.8%;焦炭106.6万吨,增长196.8%,水泥192.1万吨,增长17.4%;印染布8766万米,增长208.6%。少数产品产量下降,其中发电量100.1亿千瓦时,下降4.4%。

表三: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原煤 万吨 3682.7 6.6

洗精煤 万吨 710.3 21.8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00.1 -4.4

小麦粉 万吨 34.8 12.8

配混合饲料 万吨 21.4 27.3

饮料酒 千升 61106 -6.0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千升 16788 25.6

啤酒 千升 44318 -14.1

纱 吨 35234 -14.1

布 万米 8789 -15.9

印染布 万米 8766 208.6

服装 万件 156.2 45.9

焦炭 万吨 106.6 196.8

水泥 万吨 192.1 17.4

日用玻璃制品 万吨 4.2 -5.4

企业效益保持较高水平。在煤炭和白酒行业的带动下,全市工业经济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1.5亿元,实现利税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和9.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 128.9%,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电力、纺织企业亏损严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6.1亿元,同比下降15.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县区工业增势强劲。三区一县共实现增加值23.9亿元,平均增长50.2%;占全市工业总量比重达到20.2%,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杜集区3.8亿元、相山区3.3亿元、烈山区4.6亿元、濉溪县12.1亿元,分别增长50.6%、44.3%、55.3%和 49.8%。

建筑业较快发展。年末全市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企业55家,完成增加值10.9亿元,比上年增长35.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0.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7.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积极顺应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2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城镇投资129.5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7.5亿元,分别增长35.9%和40%。工业投资比重不断提高。全年共完成工业投资115.7亿元,增长54.3%,占总投资的比重达到76.5%,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在工业投资中,采矿业完成投资58.6亿元,增长 18.8%,制造业完成投资43.2亿元,增长97.3%,电力行业完成投资13.9亿元,增长268.7%。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66个,年度计划投资65.7亿元,全年完成投资66.2亿元。列入省“861”行动计划的共有29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7.2亿元(含循环经济项目12亿元投资),全年完成投资59.9亿元。涡北矿井、许疃矿井扩建、500kV变电站、烈山陶瓷基地等 18个项目竣工投产;临涣煤化工一期焦化项目1#、2#炉已正常生产,3#炉已烘炉,4#炉已完工,3#、4#焦炉除尘站安装完成70%;焦化二期加快推进。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增幅为近10年来最高水平。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2.8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6亿元,分别增长17.6%和19.9%;城乡市场同步增长,其中城市零售额52.3亿元,增长18.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0.4亿元,增长15.9%。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4910人次,比上年增长37.9%;接待国内游客195.2万人次,增长21.8%。旅游总收入9.9亿元,增长 28.6%。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10万美元,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9.7亿元,增长29.3%。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6家。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在生产型企业及民营出口企业进出口迅猛增长的带动下,我市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301万美元,增长36.2%, 其中出口5852万美元,进口1449万美元,分别增长23.6%和130.8%。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全方位、宽领域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外资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家,实际利用外资6321 万美元,增长39%;引进市外资金120.1亿元,增长71.6%,其中省外资金81.7亿元,增长67.3%。引进2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140个, 其中工业项目112个。天津宝迪、山东六和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我市。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淮北)煤矿机械装备投资贸易洽谈会,签约合作项目38个,协议投资额20.9亿元。

园区经济加快成长。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为目标,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区工业园区建设,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全年三个省级开发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6亿元;实际利用内资24.2亿元,比上年增长61.3%。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4009万吨,比上年增长10.6%;货物运输周转量134213万吨公里,增长19.2%。完成客运量3783万人,增长11%,旅客运输周转量229522万人公里,增长14.9%。

邮政电信事业较快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7亿元,增长12.9%;电信业务收入7.3亿元,增长13%。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 58.8万户,比上年增加2.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8万户,增加8.7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54.9部/百人。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5.6亿元,比上年增收4.5亿元,增长14.4%。分级次看,一般地方预算收入15.6亿元,增长17.5%, 上划中央收入19.7亿元,增长12.1%;分市县看,市级完成财政收入29.6亿元,增长10%,濉溪县完成财政收入6亿元,增长42.8%。全市完成财政支出30亿元,增长27.1%。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用于经济建设和民生工程的支出明显增加。

金融信贷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0.8亿元,较年初增加23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亿元,较年初增加 11.3亿元,增长7%;各项贷款余额151.1亿元,较年初增加19.7亿元,增长15%;存贷比达到50.2%,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8.04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49亿元,增长21.3%;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6.55 亿元,增长36.5%。赔款和给付0.58亿元,下降12%,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0.45亿元,下降21.3%;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0.13 亿元,增长49.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校2所,当年招生7451人,在校学生24705人,当年毕业学生5914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1所,在校学生3.2万人,当年毕业学生7826人。普通中学138所,在校学生16.9万人,其中,高中29所,在校学生5.1万人;初中109所,在校学生 11.8万人。小学571所,在校学生20.8万人。2007年我市高考报名22169人,比上年增加3178人,录取12657人,录取率 57.06%,其中,本科录取5057人,高职(专科)录取7600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6.9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70 所,入园儿童2.9万人。

表四:

2007年全市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单位:人

指标 学校数(所)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普通高等教育 2 7451 24705 5914

中等职业教育 31 12336 32131 7826

普通高中 29 16999 50830 15515

普通初中 109 33239 117928 38878

小学 571 29939 208368 33239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全年科技计划共安排项目92项,投入科技三项经费349.5万元;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 64项,其中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及先进水平30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8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品12个。主要科技成果有:祁南煤矿瓦斯灾害综合治理模式及工程实践、复杂环境下浅埋大断面隧道超长水平冻结施工技术研究等。2007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 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高新技术产品46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27.9亿元,利税3.84亿元;全市百万元以上民营科技企业55家。全市获得国家科技部公布的首批“国家星火计划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6个、“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1个、“省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量156件,比上年增长73.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1件,增长57.7%,专利授权59件;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淮北)专利技术推介会,签订合作合同、协议或意向352个,实施应用专利技术19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共有档案馆3个,馆藏档案资料21.8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4430平方米;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 5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2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 1座,电视台4 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1.8万户,广播综合覆盖率97%,电视综合覆盖率92.8%。全年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8场次,群众性文化活动45次,专业文艺团体演出145场次,各类表演团体送文化下乡420场次,创作剧(节)目90个。在全省第八届艺术节活动中,我市共获各类奖项33个,居全省第一方阵。其中豫剧《谢丹亭》一举获得8个奖项。《夕阳清照》获得安徽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卫生所室、个体开业,下同)16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0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妇幼保健院 (所、站)6个;年末卫生机构床位8215张;卫生技术人员9226人,其中执业医师2823人,执业助理医师808人,注册护士3751人。乡镇、街道卫生院33个,卫生技术人员1680人。实施“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工程”,对列入省“千村百镇工程”和市“五镇十村工程”的40个村卫生室进行规范化改造试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已建成高标准、高档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家,其中民办社区卫生服务站49家,全年接诊患者近50万人次。市公共卫生大厦投入使用,传染病医院病房大楼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市紧急救援中心投入使用,市预防接种中心和健康体检中心全面启用;市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规划设计工作全面完成,即将开工建设。

体育事业取得好成绩。在省级以上各种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35枚、银牌35枚、铜牌25枚。成功承办2007年全省足球锦标赛;市羽毛球协会与省市体育局联合承办2007“慢城杯”全国少年甲组羽毛球赛;成功举办市第八届运动会及第二届职工运动会。体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3万余座位的新体育场即将完工。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10.15‰,人口死亡率4.36‰,人口自然增长率5.7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1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1.9万人。年末常住人口20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3%。

表五:

2007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市户籍人口 213.7 -

其中:非农业人口 91.9 43.0

农业人口 121.8 57.0

其中:男性 109.4 51.2

女性 104.3 48.8

其中:0-18岁 48.3 22.6

18-60岁 137.1 64.1

60岁及以上 28.3 13.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44元,比上年增长18.7%,人均消费性支出8141元,增长7.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5%,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 126台,电冰箱93台,空调器112台,移动电话135部,淋浴热水器87台,照相机33架,家用电脑42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74元,比上年增长13.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69元,增长18.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2.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37.6平方米。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323元,增长35.6%。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7 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36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24.2万人;全年支付养老保险金43629万元,支付失业保险金3494万元,支付医疗保险金1363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39.9%和18.8%。组织制定实施《淮北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低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出台了《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实施办法》,并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低保对象技能培训基地。全年共有62747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累计发放城镇低保金7544万元;制定了《淮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全年共有 25935人享受农村低保,发放保障金985.5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推进。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社会福利院所 34个,床位2130张,收养各类人员1746人。所有乡镇都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建立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98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8 个,网点1500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2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40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淮北市天然气利用规划、公交规划、供热规划、供水规划、排水规划、生态水景规划等7项专项规划。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维护改造城市主次干道、老城区街巷道路面积4万余平米;对市区路灯、过街灯、灯箱广告进行更新维修。加快城区防汛排涝工程,新建海宫、橡胶厂、董庄路排水干沟,清淤疏通主城区主干排洪沟,全面维修更新立交桥泵站设施。开工建设相阳路沟、长山路沟橡胶坝安装工程。编制完成了龙脊山、塔山、化家湖风景区规划。开工建设园林绿化工程,跃进河园林绿化工程实施,惠泽公园绿化工程完工。提升改造“爱园”广场;完善相山公园设施,公园东门建设、南门改建工程现已竣工。年末城市供水普及率92.2%,燃气普及率80.7%,人均道路面积9.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4 平方米。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实施污染减排、环保目标责任书、污染源普查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环保专治行动等工程,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大唐(淮北)发电厂1#、2#机组冷水塔成功实施定向爆破,是我省关停小火电机组的“第一爆”。全市已安装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装置40余台套,大中型企业环境自动监控覆盖率达到68.05%;年末共有2套环境噪声在线监测装置、3座城市环境大气自动监测站和2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7.6%,工业粉尘达标率97.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2.3%。

生产安全事故有所下降。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57人,比上年下降1%;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6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03 起,比上年下降 13.2%;死亡111人,增长0.4%;受伤343人,下降19.3%;直接财产损失153.7万元,增长11.4%。全年发生火灾事故464起,直接经济损失233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1.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固定资产投资为5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投资。

3.除常住人口外,其他人口指标均取自市公安局人口年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