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马鞍山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0:50:02 来源:马鞍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710次

2008年,是马鞍山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国际金融危机这些难以预料及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多举克难,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景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安徽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又好又快新跨越、率先全面达小康”的奋斗目标,抓发展、增活力、保民生、促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就,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综 合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下同)63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432.5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179.3亿元,增长8.1%。全市人均GDP在全省率先突破7000美元,达7118美元,居全省首位。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8:68.0:28.2。非公经济在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创造税收、优化投资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达43825户,私营企业9307家。私营企业中,注册资金亿元以上的有13家,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有389家,500万元以上的有861家。2008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达2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制定出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净地出让制度,出台市区财政体制改革办法。全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率先在全省实施,组建市立医疗集团。市工人剧场和人民会堂完成改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试点积极开展,马和轮渡转企改制基本完成。百货公司资产重组工作加快推进。泰尔重工、鼎泰稀土上市通过证监会预审,马钢认股权证二次行权募集资金30多亿元。

物价运行呈现高位平稳回落态势。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2%。分类别来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呈现“六升二降”格局,其中,食品类价格在油脂、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大幅上升的强劲推动下上涨幅度最高,达14.3%,成为全市物价涨幅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类别看,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1.7%;居住类下降0.4%;食品类上涨14.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3%;衣着类上涨3.6%;家庭设备用品类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涨0.5%。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23.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国内经济增幅明显放缓的影响,下半年以来,我市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企业效益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二是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环境、资源、成本约束日趋严重,仍需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是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对城乡困难人群需进一步加大关注与帮扶。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加快增长。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4.1亿元,比上年增长2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65.9亿元,比上年增长37.3%。马钢、开发区、县区三大经济板块并驾齐驱,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多点支撑局面。其中,马钢完成641.7亿元,增长38.6%;市开发区及其他工业完成229.5亿元,增长16.5%;县区工业完成268.1亿元,增长41.6%。

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6.9%。适应市场需求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见下表)。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生 铁       万吨      1365.79    8.6

粗 钢       万吨      1465.67    5.3

钢 材       万吨      1421.22    6.0

水 泥       万吨       366.67    2.5

专用汽车      辆      4762     -15.6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67.07   37.2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09.04    8.7

啤 酒        千升    80914     -4.8

纱             吨     9559     -7.1

服 装        万件     1654.14   20.2

乳制品         吨   180885     -4.6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207.7亿元,比上年增长38.3%;实现利润为28.4亿元,比上年下降14.5%;实现利税总额为86.4亿元,比上年增长6.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9.9,比上年提升31.2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8.9亿元,比上年增长5.1%。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8亿元,比上年下降6.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70.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30.3万平方米。

三、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农业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2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全市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66.2:33.8。50亩以上粮食规模种植户为589户。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64.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9%。粮食总产量44.63万吨,比上年增长6.2%;油料产量为4.83万吨,比上年增长19.9%;棉花产量为4372吨,比上年增长8.0%。

农村养殖业规模继续扩大。加快实施“生猪产业462计划”,已建成雪龙工贸有限公司马鞍山分公司、富乐种猪繁育养殖场等6个中型规模良种繁育场和12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推广河蟹生态规模养殖,全市100亩以上河蟹规模养殖户(公司)达1000家。全年肉类总产量为2.98万吨。奶牛存栏达0.82万头。水产生态养殖面积比重达73%,比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全市新增16家市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1个。其中,有2家龙头企业营销收入超10亿元。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市在建、续建“三资”农业项目109个,全年到位资金4.2亿元。

率先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

立足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制定出台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专项方案,并做出相应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花山区改革试点工作扎实开展,霍里镇“镇改街”获得批准,濮塘中心村规划正式启动。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入扫尾阶段,种植业政策性农业投保率居全省前列。新农村建设结对帮扶、试点镇村综合考核末位淘汰制工作扎实推进。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4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见图2),投资额居全省第4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64.76亿元,比上年增长86.8%。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35.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工业性投资完成231.5亿元,比上年增长9.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7.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4.7亿元,比上年增长50.7%(见图3)。

重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08.6亿元,占投资总量的51.6%,比上年增长29.7%;“861”项目完成投资165.7亿元,比上年增长20.1%。马钢车轮扩能改造项目竣工投产,成为全球最大车轮生产基地;大型支承辊和锻钢生产线项目快速推进。大唐当涂发电燃煤一期工程主体部分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立白日化生产项目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山鹰20万吨高强瓦楞原纸技改项目竣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5.9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见图4),增速比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增幅创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分地区看,城乡市场全面协调发展,全年城市和农村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81.54亿元和24.4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2.1%和23.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0.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39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消费需求持续升温。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教育等服务类消费大幅增长,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需求持续升温,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可喜变化。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11396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文教等消费快速增长。食品消费支出增长22.4%,衣着消费支出增长18.6%,医疗保健消费增长16.7%,娱乐文教服务类消费增长7.7%。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扎实推进外经外贸工作,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为33.4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42.4%(见图5);全市出口总额达11.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8%。

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出口企业积极转变出口增长方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6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2%;机电产品出口268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1.7%,占出口总额的24.3%。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净增13331万美元,占全市出口净增总额的52.6%,成为拉动我市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利用外资持续快速增长。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4%。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2%;实际利用内资226.11亿元,比上年增长51.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业平稳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完成增加值26.7亿元,比上年增长6.1%。

货物运输保持增长。铁路旅客发送量119.4万人,比上年增长5.7%;铁路货运发送量458.7万吨,比上年下降14%。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697.3万吨,比上年增长21.6%。

邮电通信业发展加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44亿元,比上年增长3.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50.1万户(包括小灵通和公用电话)。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6.1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3.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为74.2万户,比上年增加15.2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为11.8万户;宽带用户为11.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1.4%。

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重点旅游项目为突破口,拉动我市旅游产品快速发展。加快推进A级旅游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农家乐旅游建设。全年旅游业总收入23.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6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2%。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24752人次,比上年增长26.1%。年末星级饭店为24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7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收入达1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5%(见图6)。其中,中央财政收入66.85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地方财政收入43.33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三个区财政收入均突破4亿元,增幅均超过三成。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民生工程投入加大。全市累计财政支出5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民生工程投入7.64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金融运行态势稳定。全市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合作银行改革不断深入,邮储银行顺利挂牌成立。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50.83亿元,比年初增加114.3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328.09亿元,比年初增加28.19亿元。全年货币投放866.98亿元,比上年减少1.31亿元;货币回笼827.13亿元,比上年减少1.09亿元。

保险市场稳步发展。年末全市保险机构为17家。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总额12.61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09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9.52亿元。

九、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63.7%。夯实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综合承载功能不断加强。推进湖南路东延和霍里山大道北接等新建工程,构建城市建设框架。以雨山路综合整治工程及雨山河等4条水系整治为重点,开工建设花山区安置房污水提升泵站,建成了城市防汛排涝调度中心,城市内涵改造水平逐步得到提升。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市园林绿化管养水平实现新提高。“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正式授牌。完成花雨广场等游园、公园和湖西南路等10条道路的绿化充实、提高工作,有序推进雨山路、湖东路“两路”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加快采石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对外开放。新增绿地面积85公顷,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25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32%。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自主创新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实施市科技计划项目67项。其中,马钢热轧系列管线钢研制等8个项目被列入省科技攻关项目,山鹰纸业年产20万吨超低定量高强瓦楞原纸等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火炬计划。马钢、鼎泰科技2个863计划引导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泰尔重工等7家企业的7个产品列入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马钢KDQ车轮等5个产品列为省首批自主创新产品。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恒创科技等工业园工程开工建设,马鞍山国家863新材料基地主体园区基本建成。科创中心通过科技部2008年度国家税收政策审核,正式享受国家关于孵化器优惠政策;建立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基地,成立全省首个大学生创业工作站;孵化能力明显增强,入孵企业项目质量明显提升,新入孵企业17家,在孵企业82家,毕业企业5家;6个项目获得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立项,1个项目被科技部创新基金服务机构补助资金立项,博石生物智能科技秸秆燃烧生成多种化工产品项目获得全球能源金奖。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有24家企业被列入省、市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40亿元。全市共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88家,高新技术产品129个,民营科技企业204家。技工贸总收入达45亿元。专利申请量达493件。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年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为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全市共有各类学校403所,在校学生20.32万人,教职工1.31万人。其中,幼儿园147所,小学17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普通中学67所。全市省一类幼儿园6所,省示范高中5所,省特色初中1所,省特色小学2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2所,全市高等学校6所。全市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49972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1.14%。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明创建取得重大突破。在荣获首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的基础上,一举跻身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发展年”活动扎实开展。市博物馆和新图书馆建成试开馆,大剧院主体工程进入扫尾阶段。成功举办2008年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扎实推进。年末藏书690万册,拥有公共图书馆5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5个。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年末综合档案馆5个,市档案馆成为全省首家 “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料31.96万卷(册),总建筑面积10827平方米。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保障机制,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市立医疗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在全省率先建立覆盖全市农村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市64.45万农民,乡村覆盖率100%;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49%,其中,当涂县农民参合率达99.51%,市辖区农民参合率达99.3%。年末共有卫生机构30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1个;共有病床3568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140人。全市以乡镇为单位四苗和五苗接种率达99.9%,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达99.0%。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开展“迎奥运”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组织2008“安利杯”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迎新年万人环湖长跑活动、走进奥运大型行动暨签名仪式。举办“迎奥运”倒计时100天暨群体展示活动、“新都秀水山庄?贺岁杯”围棋大师挑战赛、2008全国肯德基青少年三人篮球冠军挑战赛、安徽省武术学校(套路)比赛。参加省级及以上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组队参加省常规项目比赛,获得39金31银41铜的良好成绩。由我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李臻,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男子四人皮艇决赛,为国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36种。其中,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25种,水气矿产1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4种。其中,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18种。

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污染减排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污染减排重点工程持续发挥环境效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作取得新进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工业污染防治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提高。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01%。实施一系列污染减排重点工程,重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实现全覆盖。460万吨钢铁产能置换项目获准实施,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运营模式顺利转换。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市万元GDP能耗为2.337吨标煤,比上年下降4.25%。

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强化。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0.211。

十三、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加快。马鞍山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为91.3%,比上年提升4.8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四大类指标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四大类43个指标监测情况看,有21个指标实现程度达100%,比上年增加7个。分类别来看,全市经济发展类指标实现程度为88%,比上年提升8.4个百分点;生活水平类指标实现程度为86.3%,比上年加快4.2个百分点;社会发展类指标实现程度为95.8%,比上年加快3.9个百分点;生态环境类指标实现程度为99.8%,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12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04万人,非农业人口63.06万人。据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为10.2‰,死亡率为4.9‰,自然增长率为5.3‰。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30元,比上年增长13.6%(见图7),居全省首位;人均消费性支出11396元,比上年增长8.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省首位,达7238元,比上年增长17.8%(见图8)。

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据抽样调查,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空调144台,组合音响29套,移动电话161部,家用电脑56台,热水淋浴器100台。

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259.59亿元,比年初增加49.37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84.33亿元,比年初增加41.44亿元;活期储蓄存款余额75.26亿元,比年初增加7.93亿元。

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完善。统筹推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全年累计新增就业3.14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6万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37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完成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1.51万人,创业培训1060人。出台实施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成功实施。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5.8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01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6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2.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7.6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02万人,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5.5万人。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和就业富民工程,出台落实政策措施,降低创业门槛,培育创业主体,全民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社会福利与救助覆盖面扩大。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人均补差,取消城乡医疗救助起付线和病种限制。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59.98万人次,全年共支出低保金7308万元。全市城镇拥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902处,便民利民服务网点495个;社会收养性福利床位数4105张;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063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接受社会捐赠3979万元;全市福利彩票销售6712万元,比上年增长18.3%,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2231万元,其中市本级856万元。

说明: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马鞍山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及各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为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