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马鞍山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0:49:15 来源:马鞍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943次

马鞍山市统计局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全局,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呈现出增速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特征,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为推进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速构建和谐马鞍山”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   合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下同) 540亿元(预计数),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62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157.5亿元,增长13.5%。全市人均GDP在全省率先突破5000美元,达5600美元,居全省首位。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8:67:29.2。民营经济在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创造税收、优化投资结构和繁荣城乡消费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7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达38046户,私营企业7545家。私营企业中,注册资金亿元以上的有7家,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有302家,500万元以上的有692家。2007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77亿元。

各项体制改革积极推进 <[url]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215/35790/index.html[/url]>。坚持改革不动摇,各项改革工作有序进行。方圆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教育、卫生、文化等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慈湖经济开发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套改、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平稳进行。农村综合改革在当涂县完成试点的基础上,向三城区全面推开。

市场物价结构性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2%,食品类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在食品类价格中,粮食上涨3.5%,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5.8%,蛋上涨20.4%。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分类别看,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2.6%;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1.9%;食品类上涨12.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3%;衣着类上涨6.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涨1.3%;居住类上涨2.6%。生产领域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9%,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0.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一是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环境、资源、成本约束日趋严重,人才支撑不足,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少数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统筹各方面利益的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构建和谐马鞍山任重道远;三是人均经济指标与长三角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省内先进城市比,率先发展的压力加大。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加快增长。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7.2%,比上年快8.7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2.03亿元,比上年增长41.9%。马钢、开发区、县区三大经济板块并驾齐驱,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多点支撑。其中:马钢完成463.09亿元,增长37.5%;市开发区及其他工业完成202.73亿元,增长33.3%;县区工业完成176.21亿元,增长68.8%。

工业重点行业加快发展。全年钢铁、汽车、电力、机械、建材、轻工、纺织和化工等八大重点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64.8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0.8%。

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9%。适应市场需求的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表一) 

产品名称      单 位  实绩 比上年增长 (±%)

铁矿石                   万 吨 1019.15 15.4

生铁  万 吨 1260.20 29.3

粗钢  万 吨 1391.74 25.1

钢材    万 吨 1341.05 26.6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08.19 40.2

专用汽车 辆 5641 24.6

机制纸及纸板  万 吨 48.91 1.1

啤酒   千 升 84952 15.5

服装 万件 1436.72 31.3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企业利润为35.21亿元,比上年增长0.6%;实现利税总额为83.22亿元,比上年增长27.7%。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8.65,比上年提升41个百分点。

建筑业步入稳步发展期。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建筑业在促进农民工就业、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08亿元,比上年增长48.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70.9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02.11万平方米。

三、农  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农业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2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全市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67.2:32.8。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有效保护,50亩以上粮食规模种植户近600户。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66.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6.1%。粮食总产量45.88万吨,比上年增长10.9%,比历史上产量最高的1985年高出7.4%;油料产量为4.52万吨,同比下降33.4%;棉花产量为5231吨,比上年增长14.7%。

农村养殖业规模扩大。通过实施“畜牧、渔业富民计划”,全市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被称为“当涂模式”在全国宣传推广。全年肉类总产量为2.79万吨。奶牛存栏达8364头。新增水产生态养殖面积近3万亩,水产生态养殖比重达70.5%,总面积扩大到31万亩,水产品产量为6.68万吨, 比上年增长2.9%。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表二) 

产品名称      单 位    实 绩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万 吨 45.88 16.1

油料 万 吨 4.52 -33.4


水果 吨 9498 1.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水产品 万 吨 6.68 2.9

蔬菜 万 吨 15.68 -3.7

肉类 万 吨 2.79 -1.4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市新增15家市级龙头企业,全市32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营销收入达32.6亿元,实现利税2.4亿元;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三资”农业取得积极进展。全市新开工和增资建设“三资”农业项目达116个,全年到位资金4.8亿元。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各专项配套规划。完成45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当涂县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整合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全市有四镇二十村被列为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点。实行“以奖代补”方式,推进全市27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全年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36.3亿元,中心镇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331.34亿元,比上年增长26.3%,投资额位居全省第3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投资结构不断调优。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18.61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工业性投资拉动强劲,完成212.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4.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9.33亿元,比上年增长38.4%。

重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60.62亿元,占投资总量的48.5%,比上年增长12.7%;“861”项目完成投资13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马钢500万吨钢薄板带工程、雨润肉制品生产基地一期、山鹰公司年产30万吨纸板生产线、村村通公路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18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和尚桥铁矿等一批项目扎实推进;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实施保障工程开工建设;大唐当涂电厂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6.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增速比上年加快3.5个百分点,增幅创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分地区看,城乡市场全面协调发展,全年城市和农村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66.77亿元和19.7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和17.1%。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消费需求持续升温。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教育等服务类消费大幅增长,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需求持续升温,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突破万元,达10486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住房、通讯、汽车和文教等发展型消费快速增长。居住消费支出增长41.1%,医疗保健消费增长24.7%,交通通讯类消费增长23.1%,文化教育类消费增长15.5%。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坚持实施大开放主战略不动摇,扎实推进外经外贸工作。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3.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8.6%。在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双双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外贸出口强劲增长,全市出口总额达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

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全市出口企业积极转变出口增长方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4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3.8%;机电产品出口176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0.2%,占出口总额的21%。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净增958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净增总额的31%,成为拉动我市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5%。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倍;实际利用内资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33.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业较快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完成增加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

货物运输保持增长。铁路旅客发送量113.14万人,比上年下降4.3%;铁路货运发送量533.59万吨,比上年增长7.8%。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642.41万吨,比上年增长 46.5%。

邮电通信业发展加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44.33万户(包括小灵通和公用电话)。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0.1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2.8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为59万户,比上年增加6.2万户。全市宽带用户为7.3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3.6%。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为8.1万户。

旅游业快速发展。加大休闲旅游基地建设力度,深度开发采石风景区旅游资源,全面拉开花山商贸旅游园建设框架,大力培育特色旅游精品。全年旅游业总收入18.98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890.9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9630人次,比上年增长29.2%。年末星级饭店为21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4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收入达9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49.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地方财政收入4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市经济开发区实现财政收入4.37亿元,增长36%;慈湖经济开发区实现财政收入2.98亿元;三个区财政收入均突破3亿元,增幅均超过三成。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民生工程投入加大。全市累计财政支出50.13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55亿元,比上年增长8.36%。

金融业稳健发展。金融机构增加,交通银行马鞍山分行挂牌运营。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37.44亿元,比年初增加64.3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303.97亿元,比年初增加35.44亿元,有效发挥了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的功能。全年货币投放86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5.6%;货币回笼828.23亿元,比上年增长25.4%。

保险市场稳步发展。年末全市保险机构为14家。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总额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67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6.08亿元。

九、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近7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61%。夯实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新建霍里山大道等7条城市道路,改造天门大道中段、雨田路等3条道路。公用设施日趋完善。建成王家山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提高到18万吨以上。全面组织实施了以湖南路沿街立面综合整治为重点的主干路段维修改造工程。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市绿化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现新进步。对湖东南路、湖西南路、太白大道、印山路、九华路等城区道路进行绿化改造。对珍珠广场、紫霞路等7处游园进行改建,有效地提高了街头绿地的园林景观效果。成功举办2007年金秋花展。《采石风景区总体规划》正式通过了国务院审批。太白楼维修工程有序推进。全面实施雨山湖综合整治,增加水面景观效果。建成市政公园并对外开放。新增绿地面积120公顷,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国家“863”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茂文科技工业园、恒创科技工业园等重大项目开工;慈湖、当涂新材料分园区分别引进14家和9家新材料、电子信息类企业;马钢、鼎泰等企业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或引导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国家级创业中心被认定为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创业项目服务机构,被评为“市全民创业先进单位”。孵化功能进一步增强,在孵企业达85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开工建设。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与清华、南大、合工大、安工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合作,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45项。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有20家企业被列入省、市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70亿元。全市共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高新技术产品95个,民营科技企业170家。技工贸总收入达37.98亿元。专利申请量达300件。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年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为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全市共有各类学校436所,在校学生20.73万人,教职工1.26万人。其中,幼儿园149所,小学213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普通中学64所。全市省一类幼儿园6所,省示范高中5所,市示范高中2所,省特色初中1所,省特色小学2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3所(其中国家重点技校1所)、省重点技校1所;全市高等学校7所。普通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持续扩大,小学生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继续下降。全市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46303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73.02%。

2007年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情况  (表三)

类    别 招生数(人) 在校生数(人)

普通高等学校 10425 29771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8159 20645

普通初中 16048 52214

普通高中 9274 25658

普通小学 11572 84698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2007年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醉三秋”杯第22届“江南之花”群众文艺创造作品汇演、大型当涂民歌演唱会《唱得绿海泛金波》。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48.2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5个。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年末综合档案馆2个,档案资料25.93万卷册、981件,总建筑面积4092平方米。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定《全面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建立覆盖全市农村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制度,覆盖全市64.3万农民,乡村覆盖率100%,当涂县农民参合率达98.92%,市辖区农民参合率达99.26%。年末共有卫生机构30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3个;共有病床3657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582人。全市以乡镇为单位四苗和五苗接种率达98%,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达100%。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成功举办马鞍山市第九届运动会。开展“迎奥运奔向‘2008’”为主题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开展全市迎新年万人环湖长跑、“城南闹春”自行车赛、“江南御花园”名人桥牌邀请赛。开展“迎奥运倒计时一周年揭牌”暨“全民健身月”活动。承办“CBO”中国篮球公开联赛决赛、全国武林大会、“国标及体育舞蹈大赛”、“全省职工象棋比赛”。在全省第五届农运会上,共获得金牌12块、银牌10块和铜牌2块,金牌数和团体总分名列全省第二。参加全国第6届城市运动会,获得男子花剑团体(交流)第2名、女子散打(交流)第3名、男子重剑团体第4名、男子花剑个人(交流)第7名、女子举重(交流)第8名,并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体育道德风尚队奖。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36种。其中: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25种,水气矿产1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4种。其中: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18种。

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全国绿化委员会正式授予马鞍山“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8%,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工业污染防治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提高。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4.2%。实施一系列污染减排重点工程。日处理能力6万吨的王家山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行。城市南部管网改造工程加紧实施。万能达发电有限公司1号、3号、4号机组脱硫工程投入试运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市万元GDP能耗为2.43吨标煤,比上年下降4.5%。

安全生产事故情况。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0.279。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127.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6.23万人,非农业人口61.09万人。据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为10.1‰,死亡率为4.8‰,自然增长率为5.3‰。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37元,比上年增长17.7%,居全省首位;人均消费性支出10486元,比上年增长19.1%。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45元,比上年增长18.4%,居全省首位。

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据抽样调查,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空调135台,组合音响32套,移动电话154部,家用电脑52台,热水淋浴器101.5台。

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210.14亿元,比年初增加11.52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42.89亿元,比年初增加4.13亿元;活期储蓄存款余额67.25亿元,比年初增加7.39亿元。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完善。统筹推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全年累计新增就业3.04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1万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48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至3.3%。完成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1.49万人,创业培训917人。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06万人,失业参保人数21.13万人,医疗参保人数58.29万人,工伤参保人数20.0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6.03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7.6万人,被征地农民参保5.16万人。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和就业富民工程,出台落实政策措施,降低创业门槛,培育创业主体,全民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社会福利与救助覆盖面扩大。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全覆盖。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54.11万人次,全年共支出低保金4509.28万元。全市城镇拥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902处,便民利民服务网点495个;社会收养性福利床位数3305张;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802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接受社会捐赠750万元;全市福利彩票销售5673万元,比上年增长31%,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925万元,其中市本级732万元。

说明:

1. 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马鞍山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及各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为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