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马鞍山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0:48:37 来源:马鞍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166次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实施“十一五”规划,抢抓中部崛起、东向发展新机遇,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等各项重点工作,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运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速构建和谐马鞍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谱写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省统计局审核确定,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下同) 4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75.3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134.8亿元,增长13.3%。人均生产总值为34012元(折合4361美元),居全省各市之首。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7:64.8:30.5调整为4.4:64.2:31.4,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整。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028户,新发展私营企业1543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各项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巩固扩大企业改革成果,中小企业改革扫尾攻坚取得重要进展,已改制企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马钢、星马、山鹰3家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十七冶完成整体改制,成为产权多元化大型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市文化、卫生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当涂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基本完成,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其中: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2.4%;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0.3%;衣着类上涨11.8%;食品类上涨2.8%;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生产领域价格高进低出,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5%,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6.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总体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先进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在省内继续保持领先、加快实现率先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二是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市场约束、资源要素供给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持续加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四是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为20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6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市开发区及其他工业完成155.2亿元,增长52%;马钢完成370亿元,增长6.3%;县区工业完成95亿元,增长22.7%。全市工业经济已形成多极发展、多点支撑的新局面。

工业支柱行业加快发展。全年钢铁、汽车、电力、机械、建材、轻工、纺织和化工等八大行业实现产值525.5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9.7%。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企业利润为32.8亿元,占全省比重14.2%;企业实现利税总额为62.79亿元, 占全省比重11.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7.61。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年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31.8%。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92亿元,比上年增长8.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08.4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3.7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25.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6.62万平方米。

三、农  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市委市政府出台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18.8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为57千公顷,增长2%。粮食产量为41.36 万吨,增长6.6%;油料产量为6.83万吨,下降11.1%;棉花产量为4560吨,增长30.1%。全市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56:44。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市新增省级龙头企业4户;营销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为5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新开工“三资”农业项目125个,全年到位资金4.5亿元。

养殖业规模实现重大突破。畜牧业生产规模养殖取得重大突破,大牲畜存栏量达1.24万头,比上年增长116.3%。全年肉类总产量为2.83万吨, 比上年增长3.7%。渔业产品结构继续调优,名特优产品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水产生态养殖的经验得到农业部的肯定和推广。水产生态养殖面积为15万亩,比重达65%。水产品产量为6.49万吨,增长0.3%。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制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编制了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各专项配套规划,修编了乡镇总体规划。市级“一镇十村”新农村建设试点进展顺利,当涂县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整合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62.2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基础建设投资完成48.41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79亿元。

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56亿元,增长2.2倍,反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投入不断加大;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9.7亿元,增长44%,其中工业性投资完成176.1亿元,增长42.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8.99亿元,增长20.8%。

重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42.55亿元,“861”项目连续获得省考评第一名。马钢新区建设创造了“马钢新速度”;车轮扩能改造等项目建成发挥效益;万能达二期、中橡扩能二期、蒙牛乳酸生产线等17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山鹰30万吨纸板技改、圣戈班球墨铸铁管扩能等一批项目扎实推进;马鞍山长江大桥试桩动工;雨润肉制品、沃尔玛购物中心等21个项目按期开工;大唐电厂、联合电厂、城际铁路等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小城镇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加大城镇道路、安全饮用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太白镇迎宾大道、年陡中心水厂、丹阳工业路、博望中学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围屏至乌溪公路竣工通车。全年建成“村村通”公路310公里。乌溪排灌站建成使用。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大公圩中心水厂开工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受益人口已达43万。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全年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1.2亿元,承载功能明显增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增速比上年加快1.7个百分点,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6.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6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马鞍山,家乐福、麦当劳、必胜客等相继开业。

住宅、通讯、汽车、文教等消费继续升温。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比上年增长181.3%,汽车类比上年增长65.2%,石油及制品类比上年增长29.7%,通讯器材类比上年增长58.5%,体育、娱乐用品类比上年增长30%。

农村消费品市场日趋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试点扩大到三区一县,建成乡级店38个、村级店255个。农村市场加速升温,市场销售增速比城市快1.4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强劲增长。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8%。其中:出口总额为5.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均成倍增长,马钢公司成为安徽省首个进出口超15亿美元的企业。

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全市出口企业积极转变出口增长方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全年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04.8%,占出口总额的2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92.4%,占出口总额的8.4%。

开放环境进一步提升。我市荣列国家统计局发布的首届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榜。

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坚持实施大开放主战略,积极创新招商方式,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5亿美元,增长40.4%;实际利用内资111.62亿元,增长146.1%。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旅游业总收入14.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360.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3%。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5215人次,比上年增长22.2%。年末星级饭店为17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2家。

七、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完成增加值2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客货运输全面增长。铁路旅客发送量118.2万人,比上年增长11.9%;铁路货运发送量494.9 万吨,比上年增长11.1%。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393.1万吨,比上年增长19%。其中:进口1856.9万吨,出口536.2万吨。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49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为52.8万户,比上年增加15.44万户。全市宽带用户为8.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63%。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为12.78万户,比上年增长21.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实力再迈新台阶。全年财政收入7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中央财政收入40.18亿元,增长16.4%;地方财政收入36.1亿元,增长22.1%。马鞍山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3.21亿元。三个区财政收入均超2亿元。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全市累计财政支出38.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3%。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73.13亿元,比年初增加54.8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198.77亿元,比年初增加26.63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68.53亿元,比年初增加73.16亿元。全年货币投放69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货币回笼66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企业融资取得重大成果。马钢在A股市场首家公开发行55亿元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中钢天源公司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3亿元。

保险市场稳步扩大。年末全市保险机构为8家。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总额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九、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管理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9公里。公用设施日趋完善。500千伏滁马输变电、220千伏恒兴变启动送电,移动、电信枢纽项目相继开工。向山垃圾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王家山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按进度推进。天然气供气范围向农村延伸。市区至当涂县城公交车正式开通。城市中心区绿化美化亮化全面完成,采石河节庆广场基本完工。扎实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强力推进违法建设拆除工作,全年共拆除城区违法建设60多万平方米。

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完成城市中心区绿化,建成了6000平方米的太白游园,成功举办2006年金秋花展,大力推进雨山湖水域生态治理。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加快推进采石风景区配套设施建设,《采石风景区总体规划》通过了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发改委等国家六部委的专家审查。新增绿地面积129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2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06%。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国家“863”新材料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茂文科技工业园等一批高科技项目在新材料产业园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科创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创业中心,在孵企业达60多家。环保科技园建成使用,留学人员马鞍山创业园获省政府批准设立。国家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开工建设,国家金属矿山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当涂县进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行列,花山区工业集中区被批准为省级民营科技园。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编制完成“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173.7亿元,同比增加32.6%。全市共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49家,高新技术产品63个,民营科技企业151家。全市专利申请量为16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8件。

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基础教育继续向均衡方向发展。普通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安工大附中、二十二中跻身省示范高中行列。职教骨干专业实训基地加快建设,全市职普比接近1:1。全年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为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全年全日制高等教育招生7713人,在校生25680人。全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127人,在校生16695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8797人,在校生24938人。全市普通初中招生15960人,在校生57454人。普通小学招生11974人,在校生8856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1874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隆重纪念马鞍山建市50周年暨2006年中国李白诗歌节,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太极拳名家论坛,李白墓园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涂民歌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36.4万册。艺术表演团体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5个。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年末综合档案馆2个,档案资料22.16万卷册,总建筑面积4092平方米。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检查复审。医疗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市传染病医院一期工程建成交付使用。社区卫生服务全面推开,雨山区被评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年末共有卫生机构30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3个;共有病床3657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572人。全市以乡镇为单位四苗和五苗接种率达99.8%,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达100%。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成功举办第32届元旦万人环湖长跑、全市“三八”妇女节女职工运动会、第五届梦都杯全市少儿围棋赛、全市首届环湖自行车赛暨第11届“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马鞍山赛区选拔赛、市直机关第三届职工运动会。马鞍山籍运动员李臻夺得第15届亚运会男子双人皮艇1000米冠军和500米铜牌;我市运动员参加省十一届运动会,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均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取得团体第三的历史最好成绩。

十二、资源与环境

矿产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35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2种。其中: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9种,水气矿产1种。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全年工业污染防治投入6.01亿元。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万元GDP能耗2.4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7%。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第二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日处理2万吨的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运行。工业污染防治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高。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4.6%、97.7%。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生态村建设取得成效,全市已有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省级生态村6个。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126.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6.49万人,非农业人口60.08万人。据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为10.1‰,死亡率为4.6‰,自然增长率为5.5‰。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市经济快速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05元,比上年增长14.8%;人均消费性支出8806元,比上年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91元,比上年增长15.1%。

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就业状况继续改善,全市城镇实现新增就业2.8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27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完成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1.18万人,创业培训927人。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8%,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73万人、21.06万人、29.74万人、16.22万人和14.05万人。在全省率先实施城镇非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达91.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医疗社会保障网基本实现全覆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平稳运行,参保人数达4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推进。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45个,床位2204张。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3.84万人。全年共支出低保金3418.67万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22.3%。全市接收捐款1086万元,其中“慈善一日捐”接收捐款880万元。全市福利彩票销售4322万元,比上年增长65.4%,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446万元,其中市本级547万元。

注:1. 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马鞍山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及各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