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淮南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0:18:54 来源:淮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257次

淮南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淮南调查队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国民经济取得新成就,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9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99.1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121.7亿元,增长10.0%。三次产业比例为10.57:55.51:33.92。按常住人口计算, 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664元(按2007年底汇率计算约合2145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2,其中,食品类上升13.8%,医疗保健类上升0.5%,烟酒及用品类上升0.8%;家庭设备用品类上升0.3%;居住类上升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持平,衣着类下降2.1%,交通和通讯下降0.7%。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3.32,比上年上涨3.3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107.21,比上年上涨7.21个百分点。

表 1  2007 年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纳入统计范围的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8.3万人。其中,第二产业17.87万人;第三产业10万人。年末全市在岗职工25.5万人。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17.4万人,比上年增加3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其中下岗失业再就业2.4万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数下降5.6%;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快,行业间职工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农 业

农业稳定发展。由于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战胜了特大洪涝灾害,农业取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1355公顷,比上年增加3.4%,棉花种植面积1622公顷,油料种植面积7456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2454公顷,增长1.1%。全年粮食总产量132.4万吨,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增长3.8%。其中夏粮58万吨,比上年增长12.0%,秋粮74.4万吨,油料产量1.6万吨,减产20.6%。

当年成片造林164.5公顷,四旁义务植树410万株,增长2.5%;封山育林747公顷 ,育苗478公顷;幼林抚育5751公顷,成林抚育14539公顷,增长42.5%;全年森林面积已达43804公顷,比上年增长0.4%。

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肉类总产量11.1万吨,比上年增长3.4%;全年生猪出栏62.9万头,增长1.6%;出栏牛11.7万头,下降8.7%;出栏羊29.1万只,增长4.7%;出栏家禽2119万只,增长11.8%。

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50.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各式拖拉机124591台,联合收割机2260台,增长12.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31485吨,增长2.0%;农村用电量53068万千瓦时,增长11.2%。农田水利完成土石方498.7万立方米,完成重点工程38项,其中新建和加固生产圩堤9处35公里,修复水毁工程304处,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2160公顷,新增除涝面积5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平方公里。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0317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86197公顷。

表 2  主要农产品产量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171.2亿元,增长16.4%。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 )实现增加值163.2亿元,增长16.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0.5亿元,增长15.9%;集体企业完成2.1亿元,下降2.1%;股份制企业完成136.9亿元,增长17.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11.8亿元,增长26.2%。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7.2亿元,增长17.0%;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0亿元,增长8.0%。煤炭行业增加值106.7亿元,增长16.6%;电力行业32.5亿元,增长20.3%;化学原料制造业8.0亿元,增长1.4%;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3%。

经济效益继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1.4,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44.8%,比上年提高32.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9.3%,下降0.0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03777元/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5.2亿元,增长17.5%;实现利税43.3亿元,增长13.1%;其中利润16.7亿元,增长29.4%。亏损企业亏损额9250万元,比上年减少58.0%。

建筑业平稳发展。完成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7.9亿元,比上年增长5.4 %。全市75家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13.3亿元, 增长17.5%;实现利税总额4.8亿元,增长25.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89.9万平方米,下降7.2%;房屋竣工面积357.3万平方米,增长46.4%。

表 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1.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投资额创历史新高。全年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07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175个;在当年新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全年完成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07.6亿元,增长26.7%;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89.3亿元,增长35.6%;在工业投资中:煤炭采选业完成投资100.7亿元,增长50.0%;电力行业完成投资78.3亿元,增长20.3%,制造业完成投资8.6亿元,增长37.4%。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顾桥等一批煤矿建成投产,田集电厂一期、平圩电厂二期、洛河电厂三期相继建成投产,新增装机容量387万千瓦。德邦100万吨纯碱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体育文化中心建成使用。合淮阜高速公路淮阜段建成通车,洞山隧道全线贯通;万泰机械电子、光华光神特种线缆、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家乐福购物广场、商之都淮南购物中心、华联商厦扩建、城市集中供热改造、市消防指挥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15条城市道路新建、扩建改造工作,改扩建城市道路面积28.2万平方米。绿化工程完成投资4710万元,完成了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快速增长。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9亿元,比上年增长31.7%;房屋施工面积415.7万平方米,减少1.7%;其中住宅376.2万平方米,减少4.5%。房屋竣工面积192.5万平方米,增长32.5%,其中住宅185.9万平方米,增长36.8%。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4万平方米,增长74.7%;其中住宅销售99.2万平方米,增长83.8%;房屋空置面积28.7万平方米,增长99.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城市零售额89.4亿元,增长16.6%;县零售额10.7亿元, 增长16.5%;县以下零售额8.9亿元,增长15.5%。从行业看,批发业4.8亿元,增长18.0%;零售业86.2亿元,增长16.5%;住宿餐饮业16.8亿元,增长17.4%;其他行业1.2亿元,增长2.7%。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全面增长,完成零售额16.4亿元,比上年增长44.6%。食品饮料和烟酒类增长63.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3.7%,家用电器增长51%,日用品类增长16.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9.6%,金银珠宝类增长37.4%。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21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出口3753万美元,增长3.5%;进口5458.6万美元,增长29.0%。

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中国豆腐文化节,先后组织参加徽商大会,西洽会,厦交会和中部六省招商活动。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1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7%;引进内资实际到位资金113.5亿元,其中省外资金95.1亿元。全年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区项目25个,其中外资项目2个;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总额489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360万美元。

旅游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国际旅游收入327.4万美元,增长5.7%。接待国内外游客330万人次,增长48.7%;其中:接待入境国际游客9103人次,增长29.2%;外国人3910人次,增长45.7%。全市星级饭店19个,星级饭店客房1422间。

七、交通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稳定发展。全市民用汽车51798辆,增长17.2%。载客车29247辆,载货车18126辆,其中私人汽车17975辆,增长35.7%。铁路客运发送量199.5万人次,增长0.6%;货运发送量3362.5万吨,增长7.9%;地方交通公路客运量2239万人次,增长15.4%;公路货运量1379万吨,增长7.6%;客运周转量155424万人公里,增长14.6%,货运周转量86211万吨公里,增长0.4%;水路货运量806.6万吨,增长9.0%;货运周转量515244万吨公里,增长16.1%;港口吞吐量858.7万吨,增长16.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8358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年末电话交换机容量73.9万门,增长3.6%;电话机用户数60万户,移动电话户数69万户;城市家庭每百户拥有电话88.4部,移动电话162.6部;农村家庭每百户拥有电话71部,移动电话77部;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8万户。

八、财政、金融、保险、证券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3亿元,增长18.5%;财政支出38.6亿元,增长24.0%。其中十二项民生工程支出2.3亿元,教育支出增长2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3.5%,公共安全支出增长13.2%,医疗卫生支出增长60.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83.3%。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0.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0.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25.8亿元,增加16.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67.2亿元,增加13.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64.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3.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59亿元,增加7.7亿元;中长期贷款200.8亿元,增加70.0亿元。

保险证券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04829万元,比上年增长19.5%。财险保费收入23875万元,增长39.2%;赔款支出11446万元,下降1.5%;赔款案件27202件,增长69.6%。寿险保费收入80954万元,增长14.7%;赔款支出1488万元,下降5.3%,赔款案件9859件,增加3.4%。

证券市场累计开户99924户,增长64.8%,全年证券交易额791.3亿元,增长4.6倍。国投新集在上交所成功上市。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2007年共鉴定科技成果42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10项,国内领先水平1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其中《复杂环境下浅埋大断面隧道超长水平冻结施工技术研究》,《EBH-120型悬臂式掘进机》,《葛根种植及深加工综合利用研究》获二等奖。年末有高新技术企业34家,企业总收入33亿元;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内部支出81004万元,增长101.7%,实施科技项目448个,增加15.8%;科技开发人员10067人;全年专利申请283件,专利授权量119件。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有检验、检测机构4个,完成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2个,比上年增长20%;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5万台,增长8.8%;认定省名牌产品4个,市知名产品18个;制定、修定地方标准6个,其中省级地方标准5个;查处食品、建材、农资、特种设备、计量等案件282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有各类普通学校738所,在校学生48万人,招收学生13.2万人,毕业生12万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继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52111人 , 当年招生16420人,中专在校学生16544人,职高在校学生15680人,技校在校学生9373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8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9.9万人。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和小学毕业升学率分别为99.9%和99.5%,高考录取人数首次突破万人,高考升学率为50.5%;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成人高校在校学生17446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2007年末全市共有文艺表演团体4个(不含民间组织),文化馆8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4个,图书馆藏书27.7万册。各级综合档案馆9个;档案馆藏档案、资料41.7万卷(册),增长10.3%。艺术和创作演出取得新成绩。在第八届安徽省艺术节上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8个;花鼓灯舞蹈《瞧,这帮鼓架子》获全国“荷花奖” 舞蹈大赛银奖;少儿舞蹈《嗨!我的梦》获全国群星奖表演奖,在全国少儿舞蹈大赛中获2个金奖,2个银奖;成功举办中国淮南首届国际少儿艺术节。主题文化活动,节庆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广泛开展。面向基层,服务农村,建立村级活动室40个,三下乡演出654场,增长20.4%,送电影下乡862场,增长14.8%。

广播电视在创新中发展。全年广播播放15450小时,电视播放28876小时,广播、电视覆盖率均为100%。《淮南日报》、《淮河早报》全年共发行1273万份,增长2.0%。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卫生机构496个,医疗病床9993张,卫生技术人员1078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疗病床4.2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承办了“中国电信杯”2007安徽省青少年皮划艇锦标赛,我市获团体总分第二名;承办了“淮河新城杯”中国江苏南钢大华队-克罗地亚罗斯特篮球俱乐部对抗赛,召开了市第25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体育彩票杯”淮南市中小学生篮球、足球、棋类、乒乓球、跆拳道、中国式摔跤等多项锦标赛。运动员在省级各项比赛中,获金牌69枚,银牌45枚,铜牌40枚;举办县以上运动会15次。群众性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举办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大型健身系列活动,全国百城健身气功系列展示活动,“无车日”骑游活动暨公路自行车邀请比赛,“中行杯”轮滑大赛,登山健身大会等。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4501万元。

十一、资源与环境

全市已发现矿产资源12种,查明矿产资源储量6种,当年完成地质勘察投资7248.6万元,增长3.1倍。

全年用电量47.1亿千瓦时,增长11.6%;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5亿千瓦时,增长9.2%;据水利部门初步测算全年生产生活用水17.4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6.78亿立方米,地下水0.63亿立方米,污水处理回用0.07亿立方米。自来水供水总量8320万立方米,天然气3521.6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1.65万吨。当年新增城市建设用地416.2公顷。其中:居住用地292.5公顷,公共设施用地19.8公顷,道路广场用地64.1公顷。

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空气质量持续好转。Ⅱ级以上天数338天,较上年增加17天,淮南段水质量总体为Ⅲ-Ⅳ类,其中Ⅲ类以上占63.7%。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2.7%,全年共完成污染防治项目21项,完成投资2.6亿元,其中市级环保专项资金2377万元。2007年末,全市烟尘控制区达74.4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40.4平方公里。污染减排取得成效。全市5个COD重点减排项目和8个二氧化硫重点减排项目按时完成,二氧化硫排放量较上年削减6%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2%,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1.2%,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74.0%。生态城市建设取得进展。全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加强煤矿塌陷区综合整治和生态园建设,新建改建游园10处,舜耕山风景区、泉大资源枯竭矿区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实施顺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1%。“四城联创”取得成效,荣获2007年“国家园林城市”。

全年发生火灾事故315起,比上年减少34%;直接经济损失167.4万元,上升79.6%;消防部队共出动车辆553台次,出动人员3738人次,抢救和疏散人员568人次,抢救财产3587万元。全年发生交通事故470起,下降23.7%;直接经济损失93.5万元,下降53.2%。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有所控制。据公安户籍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3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110.7万人,农业人口128.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9487人,出生率为12.36‰,比上年提高0.0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1738人,死亡率为4.9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4‰,比上年下降0.27个千分点。在总人口中,18岁以下为49.1万人,18-35岁为70.4万人,35-60岁为88.8万人,60岁以上为31.1万人。计划生育取得新成绩。当年四项手术节育24461人次,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91.9%,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0亿元,增长13.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1372元,增长14.1%。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3元,比上年增长12.6%;人均消费性支出9497元,增长17.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97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03元, 增长10.5%;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3%和46.1%。

当年职工住房公积金归集21.1亿元,增长13.3%;其中,市属各单位公积金52103万元,增长26.6%;当年公积金贷款83474万元,增长2.3倍。当年1145户享受廉租房补贴,当年经济适用房竣工11.1万平方米。

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3.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平方米。顺利完成小岛移民迁建工程,彻底解决3853户小岛居民的水患之害和居住环境。

食品药品安全受到高度重视。年末持有卫生许可证的食品企业4498家,其中生产经营企业2001家,餐饮业2497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8家,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304起,取缔无卫生许可证生产、经营食品企业80家,餐饮业255家;吊销生产许可证的食品企业26家。对药品、药械进行多次监督抽查和专项检查,查处药品案件113起,医疗器械案件63起,取缔无证经营29户。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当年职业介绍3.1万人。全市31.3万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20.5万名职工参加市级基本养老保险,40.8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推行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了城镇生育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对特困群体帮扶力度加大,提高了养老、失业、低保金标准。失业保险机构发放失业金799万元,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1423万元。年末有7.4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发放低保资金9420万元,增长13.6%;“两节”全市各级筹集864.5万元送温暖资金,援助115家困难企业困难职工18916人次,“春蕾”工程救助失学女童533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4.8万人,发放资金2148.3万元,增长1.6倍;解决了农村10万人饮用水安全。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拥军优属取得新成绩,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有律师事务所19个,全年民事诉讼代理2114件,经济诉讼代理537件;拥有人民调解委员会992个,全年调解民间纠纷5400件,办理公证文书19419件。民事案件立案7394件,结案7121件。

注:1、公报中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和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