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淮南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0:16:35 来源:淮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509次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东向战略,抢抓机遇,奋力崛起,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创十年来最好水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6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49亿元,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140.18亿元,增长25.2%;第三产业增加值93.93亿元,增长10.3%。三次产业比例为11.19:53.18:35.63。按户籍人口计算,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232元(按2005年底汇率计算约合1386美元)。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纳入统计范围的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 27.84万人。其中,第二产业18.0万人;第三产业9.39万人。年末全市在岗职工25.9万人。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12.84万人,增加1.34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72万个,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4.3%。

企业景气指数高位运行。据对全市 100家企业景气调查,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3.2,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5.5 。从全年走势看,各季度景气指数均运行在较好景气区间,表明我市微观主体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自身发展趋势持续看好。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淮化集团成功实施战略性重组,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深入推进,全面完成列入省考核的30户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革任务;城市信用社加入徽商银行,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支农补贴“一卡发”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地方中小企业发展不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行业间职工收入差距拉大,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由于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各项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0228公顷,比上年增加3.4%,棉花种植面积211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258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1981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 107.96万吨,比上年减少8.7%,属正常年景。其中夏粮44.62万吨,比上年增长3.1%,秋粮 63.34 万吨,减产15.5%。油料产量23178吨,减产6.7%。

退耕还林和绿色长廊工程继续取得进展。封山育林747公顷,育苗358公顷,增长7.8%;四旁植树437万株,幼林抚育7898公顷,成林抚育21242公顷,增长 2.4%。

养殖业克服禽流感影响,发展势头良好。全年肉类总产量10.17万吨,比上年增长6.7%;全年生猪出栏 58.93 万头,比上年增长6.5%;出栏牛12.17万头,比上年增长7.7%;出栏羊26.49万只,增长8.7%;出栏家禽1763 万只,增长 17.0%。

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 2005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42.8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 %;各式拖拉机 124367台,增长0.6%。联合收割机1730台,增长21.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9799吨,增长4.9%;农村用电量42113万千瓦时,增长9.8%。农田水利完成土石方502万立方米,完工33处,其中新建和加固生产圩堤 47公里,建成农业开发土地治理等发展节水灌溉工程5处,新增除涝面积54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70公顷;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 10.27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 8.51万公顷。

表 1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产量  计量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减( % )

粮食    万吨    107.96     -8.7

油料     吨      23178     -6.7

蔬菜    万吨     60.20      2.8

水果    万吨      2.48     12.7

肉类    万吨     10.17      6.7

禽蛋    万吨      4.74      7.7

牛奶    万吨      3.17      3.6

水产品   万吨      5.71      5.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16.06亿元,增长30.3%,为近十年来最高增幅。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1.08亿元,增长37.4%。集体企业完成2.04亿元,增长54.5%;股份制企业完成92亿元,增长42.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8.88亿元,下降2.6%。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1.38亿元,增长35.1%;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67亿元,增长 9.8%。煤炭行业增加值71.24亿元,增长57.4%;电力行业26.57亿元,增长2.7%;化学原料制造业6.60亿元,增长17.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3%。

经济效益继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7.8,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3.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提高0.25次,产品销售率提高0.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24982元/人,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7.44亿元,增长18.5%;实现利税34.75亿元,增长7.4%,其中利润12.16亿元,减少1.8%。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全市79家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88.75亿元,增长39.1%,实现利税总额2.97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52.09 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63 .92 万平方米。

表 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产量   计量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减(%)

原煤      万吨    4018.3     6.8

洗精煤     万吨     146.7     0.7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29.6    -1.0

浓硝酸     万吨     26.64    12.2

合成氨     万吨     41.39     3.3

化肥(折纯)  万吨     24.11     8.4

水泥      万吨    101.28    -7.7

钢材      万吨     13.30     1.2

轴承      万套       912    33.0

化学药品     吨       4710    12.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塑料制品     吨       2468    84.3

纱        吨       9149     2.7

布       万米      1189     2.2

乳制品       吨      13400    -1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8.29亿元,比上年增长55.8%,投资额创历史新高。全年施工项目414个,当年新开工项目22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6个;工业完成投资87.52亿元,增长87.6%;在工业投资中:煤炭采选业完成投资49.43亿元,增长44.9%;电力行业完成投资30.58亿元,增长7.2倍。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顾桥煤矿、丁集煤矿、潘北煤矿、平电二期、洛电三期等进度加快。淮化集团老系统改造,20万吨浓硝酸扩建,德邦公司纯碱一期工程,华辰制药,润成科技,景丰纸业,合淮阜高速公路,淮南联大新校区等开工建设,张北煤矿,田家庵电厂30万千瓦机组,世振胶业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建、改建县乡道路408公里,完成了洞山西路、会战路、田东路、人民南路、山南新区等13条城市道路扩建改造工作,全年改扩建城市道路面积22.66万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1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房屋施工面积347.67万平方米,增长40.8%;其中住宅329.64万平方米,增长51.2%。房屋竣工面积103.22万平方米,增长0.4%,其中住宅95.15万平方米,增长8.6%;全年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5.5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2万平方米,下降10.2%;其中住宅销售38.7 万平方米,增长 0.9% 。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全面旺销。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从城乡看,城市零售额66.46亿元,增长14.2%;农村零售额 14.75亿元 ,增长 12.0%。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7.69亿元,增长13.7%,餐饮业12.39亿元,增长14.3%,其他行业1.13亿元,增长12.5%。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全年共完成零售额 8.76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在统计的16类商品中,有15类增长。 食品饮料和烟酒类增长 59.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3.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7.5%,日用品类增长40.9%,医药类增长24.8%。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平稳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 3715.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0.3%。其中出口2938.1万美元,增长13.0%;进口777.5万美元,下降31.0%。

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国豆腐文化节,先后组织参加徽商大会,西洽会,厦交会和赴韩国、欧洲招商活动。全年实际到位外资146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0%;引进内资实际到位资金53.8亿元,其中省外资金45.9亿元。全年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区项目33个,其中外资项目25个。

旅游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国际旅游收入193万美元,增长5.6%。接待国内外游客183万人次,增长15.4%;其中:接待入境国际游客5065人次,增长6.2%;外国人789人次,增长 28.9% 。全市星级饭店16个,星级饭店客房1065间。

七、交通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市民用汽车37015辆,载客车19792辆,载货车13876辆,其中私人汽车9646辆。铁路客运发送量156.46万人次,货运发送量2906.43万吨,增长12.1%;地方交通公路客运量1884万人,增长4.7%;公路货运量1263万吨,下降1.9%;客运周转量131070万人公里,增长3.9%;货运周转量84200万吨公里,增长11.1%;水路货运量521万吨,货运周转量312600万吨公里,下降11.09%。 港口吞吐量 524万吨,下降11.04%。

邮政电信继续迅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年末电话交换机容量69.86万门,增长25.0%;电话机用户数56.82万户、移动电话户数55.75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7.7%和27.0%;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话83部,移动电话81部。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8.75万户, 比上年增长16.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 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4.1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45亿元,增长33.1%;增值税、营业税等主体税种增收较多。财政支出25.36亿元,增长29.7%;其中基建支出33843万元,增长53.9%;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32975万元,增长2.8%;科技三项费用1771万元,增长56.2%。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333.4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0.8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86.18亿元,增加15.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18.79亿元,增加36.5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21.9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4.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26.44亿元,增加29.47亿元;中长期贷款91.72亿元,增加24.90亿元。

保险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69855.97万元,比上年增长23.9 %。财险保费收入14296.22万元,增长25.4%;赔款支出8366.15万元,增长68.0%;赔款案件11777件,增长52.8%。寿险保费收入55559.75万元,增长23.5%;赔款支出2240.96万元,增长0.9%,赔款案件13669件,增长74.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 2005年共鉴定科技成果43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3项,国内领先水平20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淮南矿区特厚表土层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刘庄煤矿冻、注、凿主动三平行快速建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三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内部支出36763万元,增长63.3%,实施科技项目375个,科技开发人员3058人。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淮揭牌,生物工程及新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通过省级验收,开展了第12次科技进步奖评选,再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末各类普通学校763所,在校学生47.02万人,招收学生12.31万人,毕业生12.02万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继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44692人,当年招生12522人。中专在校学生10151人,职高在校学生9921人,技校在校学生7043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04万人,小学在校学生21.65万人。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和小学毕业升学率分别为99.38%和98.84%,高中毕业升学率为59.6%。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成人高校在校学生 1.38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 2005年末全市共有文艺表演团体4个(不含民间组织),文化馆8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4个,图书馆藏书25.02万册。各级综合档案馆9个;档案馆藏档案 26.54万卷,增长8.1%,资料4.04万卷(册),增长4.1%。文化艺术创作演出取得新成绩。在全省少儿文艺调演中,共获得10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面向基层,服务人民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三下乡演出512场,送电影下乡367场。

广播电视在创新中发展。全年广播播放16859小时,电视播放29161小时,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100%。《淮南日报》、《淮河早报》全年共发行1082.91万份。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卫生机构495个,医疗病床8813张,卫生人员1165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疗病床3.8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1.6人。全年医疗机构总诊疗466.96万人次,其中住院26.31万人次,疾病防疫工作取得新进展。 开展了农村儿童免费“四苗”免疫接种,全市儿童“四苗”免疫全程接种率达91.2%;全年传染病发病率为29.9人次/万人,病死率为0.24%。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节育手术22795人次,出生政策符合率88.7%,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效。成功举办了淮南市第五届运动会和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运动员在省以上各项比赛中,获金牌29枚,银牌30枚,铜牌35枚,举办县以上运动会14次。群众性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人数12.8万人。

十一、物价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9,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1.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升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升1.9%,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升0.8%;居住类价格上升6.8%,衣着类价格下降0.9%,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8.4%。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9.8,下降0.2%。

工业品价格指数继续上升。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11.78,其中煤炭价格指数为118.4,电力价格指数为106.88,化工产品价格指数为107.05。

表 3     2004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类      别         指数(上年 =100 )

(一)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0.9

其中: 1 、食品            101.3

粮食             97.9

肉禽及其制品         98.6

油脂             91.0

蛋类            103.9

水产品           103.4

菜类             118.2

2 、烟酒及用品              100.8

3 、衣着                99.1

4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91.6

5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2.0

6 、交通和通讯             97.7

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1.9

8 、居住               106.8

(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99.8

(三)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11.78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市已发现矿产资源12种,查明矿产资源储量6种,当年新探明矿产储量1种,当年完成地质勘察投资3591万元。

全年用电量38.42亿千瓦时,增长10.9%;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41亿千瓦时,增长18.4%;初步测算全年生产生活用地表水11.98亿立方米,地下水0.22亿立方米,年末水库库容量2612.4万立方米。当年新增城市建设用地113.56公顷。其中:居住用地9.66公顷,公共设施用地16.54公顷。

全年共完成污染防治项目26项,完成投资4892万元,其中环保专项资金1577万元,污染物总量平均削减3.2%,实现了对淮河入境水质在线监测和全市环境自动监测。

2005年末,全市烟尘控制区达101.23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56.5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7.08%,工业烟尘去除率97.0%,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5.42%。

生态城市建设取得进展。完成舜耕山南坡植被恢复一期工程49公顷,全市森林面积达35805公顷。八公山、茅仙洞、卧龙山、上窑、舜耕山5个名胜风景区面积达3333公顷。2005年末,全市已建成29个生态村,6个绿色小区,命名了30所绿色学校。全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加强煤矿塌陷区综合整治和生态园建设, 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增加114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增加30公顷。

全年发生火灾事故 320起,下降43.6%;直接经济损失82.2万元,上升38.1%;全年发生交通事故376起,下降32.9%,直接经济损失112.5万元,比上年下降28.9%。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户籍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为 235.7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6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7661人,出生率为11.79‰;死亡人口12677人,死亡率为5.4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9‰。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8.45亿元,增长26.0%;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 22659元,增长33.5%。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98.9元,比上年增长15.9%;人均消费性支出6169.7元,增长11.3%。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786元,增长8.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16.4元,增长9.5%。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4.43%和49.03%。

全年职工住房公积金归集12.34亿元,其中,市县区各单位公积金35351万元,增长66.7%,推行了廉租房补贴,解决缺房户1723户;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0.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平方米。

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13856万吨,用自来水人口105万人,天然(瓦斯)气家庭用总量964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用量7844吨,公共交通营运线路27条,全年客运量10486万人次,营运中巴车286辆,全年客运量3170万人次。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当年职业介绍3.05万人。全市31.82万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26.32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6.24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5.1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失业保险机构发放失业金5963万元,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1609万元。年末全市共有9.39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发放低保资金7343.4万元,增长22.5%;“两节”送温暖工程援助8047人次,发放援助资金161万元;农村救济4.78万人,增长46.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类单位44个,床位2526张,增长7.7%;城市社会服务网络建设有较大进展,已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5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026个。

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淮南”活动,再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

注: 1、公报中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和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