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淮南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0:15:38 来源:淮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41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优化环境,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局良好。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14.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48亿元,增长18.7%;第二产业增加值111.88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76.13亿元,增长12.6%。按户籍人口计算,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225元(约合1115美元)。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 28.4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其中,第二产业18.1万人,增加0.3万人;第三产业 9.9 万人,增加 0.8万人。年末全市在岗职工26.9万人,比上年增加0.7万人。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11.5万人,增加1.4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4万个,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4.4%。

企业景气指数高位运行。据对全市 100家企业景气调查,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 130.49 ,企业家信心指数为 127.55 。从全年走势看,各季度景气指数均运行在较好景气区间,表明我市微观主体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自身发展趋势持续看好。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社会职能分离运作加快,完成了淮南矿业集团所属学校、医院、供水等社会职能的分离。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的实施,使近 4万名下岗职工平稳实现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和城市低保并轨。列入省考核的85户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革基本完成, 10户国有企业实现改制重组,成立了市企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进一步规范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减轻了农民负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进展顺利。完成了长丰县七乡镇划入我市交接工作,区划调整后我市国土总面积为 2585.13平方公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中小企业发展迟缓;农民增收渠道不宽,行业间职工收入差距拉大,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等。

二、农  业

农业喜获丰收。由于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各项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加之粮食价格上扬、气候条件有利,农业生产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全年粮食总产量 118.3万吨,比上年增长100.5%,创历史新高。其中小麦41.4万吨,比上年增长108.0%,水稻 67.8 万吨,增长 102.4%。油料产量 2.5万吨,增长83.6%;棉花产量3047吨,增长10.1%; 蔬菜产量 58.6万吨,增长15.1%。

退耕还林和绿色长廊工程继续取得进展。全年造林面积 3251公顷,育苗332公顷,增长27.7%;四旁植树646万株,增长37.7%;幼林抚育8914公顷,增长36.3%;成林抚育20744公顷,增长 23.5% 。

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肉类总产量9.5万吨,比上年增长9.4%;禽蛋产量4.3万吨,增长10.5%;牛奶产量 3.1万吨,增长6.3%; 水产品产量 5.4万吨,增长7.2%。全年生猪出栏 55.3 万头,比上年增长 3.2%;出栏牛11.3万头,比上年增长3.9%;出栏羊24.3万只,增长4.8%;出栏家禽 1506.5 万只,增长 10.3%。

农业现代化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继续加强。 2004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4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9.8 %;各式拖拉机 12.4万台,增长19.3%。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 114197吨,增长7.7%;农村用电量38361万千瓦小时。农田水利完成土石方641万立方米,完工160处,其中完成水毁修复工程145处;加固生产圩堤 73.2公里,行蓄洪区移民建房完成投资3269万元;年末 全市有效灌溉面积 10.35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 8.47万公顷。

表 1 主要农产品产量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 85 .0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5%。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6.6亿元,增长26.5%,增幅较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为近几年来最高增幅。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5.5亿元,增长26.3%;股份制企业完成55.9亿元,增长26.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8.4亿元,增长22.5%。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2.1亿元,增长27.6%;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 11.5 %。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1%。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 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4.0,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6.9亿元,增长35.6%;实现利润11.6亿元,增长69.7%,为历史最好水平。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 26.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全市72家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63.8亿元,增长48.3%,实现利税总额2.4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486.4 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 95 .0 万平方米。

表 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86.1亿元,比上年增长67.8%;增速是1997年以来最快的一年,投资额创历史新高。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速明显。全年施工项目254个,当年新开工项目18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全年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7.9亿元,增长73.9%。其中,工业完成投资46.7亿元,增长65.3%;在工业投资中:煤炭采选业完成投资34.1亿元,占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额52.8%,增长63.1%;电力、化工行业完成投资3.7亿元和2.2亿元,分别增长 71.7%,104.6% 。

重点项目顾桥矿、张集北矿、丁集矿、潘北矿、望峰岗矿等建设进展顺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合淮阜高速公路淮南试验段开工建设,京福高速公路淮南连接线、洞山东路、客运中心等全面建成;完成了淮舜路、电建路、淮河路、洞山西路、水泥厂路等道路扩建改造工作,全年新增道路面积 60万平方米。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投资1.5亿元,大力推进了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工业园的建设。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13.3亿元,比上年增长97.6%;其中住宅投资11.2亿元,增长217.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6亿元,下降 34.4%。房屋施工面积246.9万平方米,增长121.1%;其中住宅218万平方米,增长163.6%。房屋竣工面积102.8万平方米,增长124.3%,其中住宅87.6万平方米,增长137.5%;全年房屋销售面积46.8万平方米,增长16.0%;其中住宅销售 38.4 万平方米,增长 18.6%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从城乡看,城市零售额55.4亿元,增长13.4%;农村零售额 7.6亿元 ,增长 12.7%。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6.9亿元,增长12.7%,餐饮业4.6亿元,增长20.7%,其他行业1.5亿元,增长16.3%。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全年共完成零售额 7.0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在统计的16类商品中,有14类增长。 食品饮料和烟酒类增长 68.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2%,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增长5.2%,日用品类增长17.9%,医药类增长 14.0%。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平稳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 3727.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1.3%。其中出口2600.4万美元,增长1.0%;进口1127.1万美元,下降 60.4% 。

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全年实际到位外资 11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4%; 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10个,合同外资额6606万美元,增长25.0%; 引进内资实际到位资金 29.3 亿元, 其中省外资金 27.3亿元 。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豆腐文化节,节庆期间签订投资与合作项目金额 41亿元,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

旅游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 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国际旅游收入183万美元,增长6.5%。接待国内外游客236万人次,增长37.5%;其中:接待入境国际游客4770人次,增长21.2%;外国人612人次,增长 2.7% 。全市星级饭店 15个,星级饭店客房1160间。

七、交通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发展继续加快。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 1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市民用车辆 6.4万辆,其中民用汽车2.8万辆,载客1.6万辆,载货1.2万辆。铁路客运发送量215万人次,货运发送量2593万吨;地方交通公路客运量1799万人,增长7.6%;公路货运量1288万吨,增长2.3%;客运周转量126155万人公里,增长9.1%;货运周转量75800万吨公里,增长4.2%;水路货运量586万吨,货运周转量351600万吨公里,增长 30.2%。 港口吞吐量 589万吨,增长 30.6% 。

邮政电信继续迅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9.1亿元。邮电业务收入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年末电话交换机容量55.9万门,电话机用户数44.5万户、移动电话户数43.9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3.3%和38.5%。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7.5万户, 比上年增长31.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 27.6亿元,比上年增长37.1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6亿元,增长29.6%;增值税、地方工商税等主体税种增收较多。财政支出20.9亿元,增长34.2%;其中基建支出2 .2亿元, 增长 5倍;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3.2亿元, 增长 58.7%;科技三项费用、城市维护费分别增长 16.6%,11.4%。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252.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2.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70.6亿元,增加14 .8 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182.2亿元,增加33.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77.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9亿元。其中,工业贷款32.2亿元,增加9.4亿元;中长期贷款47.5亿元,增加10 .5 亿元。

保险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保费业务收入 56361 .5万元,比上年增长8.4 %。财产险承保额达187 .6亿 元,财险保费收入 11397.8万元,增长26.6%;赔款支出4981万元,下降16.9%;赔款案件7709件。寿险保费收入44981.7万元,增长4.6%;赔款支出2221.6万元,增长122.1%,赔款案件7836件。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 2004年共鉴定科技成果62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5项,国内领先水平7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7项。主要科技成果有:《极易离层破碎型煤巷围岩预应力控制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急倾斜煤层巷道锚网索支护技术研究》、《国产300MW火电机组技术改造研究及工程实践》等。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2004年末各类普通学校761所,在校学生47.4万人,招收学生12.6万人,毕业生11.0万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继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40622人,当年招生13084人。中专在校学生8926人,职高在校学生7329人,技校在校学生5194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4万人,小学在校学生22.6万人。春蕾工程救助失学女童406人,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9 .48%和96.81%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成人高校在校学生 1.1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 2004年末全市共有文艺表演团体4个(不含民间组织),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1个,各级综合档案馆9个;图书馆藏书24 .1 万册,档案馆藏档案 24.56万卷,资料3.88万卷(册)。文化艺术创作演出喜获丰收,花鼓灯艺术团在法国参加“中法文化年”展演活动获得好评,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同一首歌》“走进淮南”将花鼓灯、少儿舞蹈、企业群众文化、豆腐文化、搬上央视平台;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少儿舞蹈艺术节。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日益提高。全年广播播放9585小时,电视播放16030小时,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100%。《淮南日报》全年共发行973 .6 万份。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卫生机构 332个,其中:医院67个;医疗病床8302张,其中:医院病床数6400张;卫生人员1185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4.5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1.8人。疾病防疫工作取得新成效。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我市运动员在省以上各项比赛中,共获奖牌 204枚,其中金牌59枚,银牌53枚,铜牌42枚,举办县以上运动会2次。群众性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人数13.1万人。

十一、物价

物价总水平明显上升。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 5.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10.6%,居住类价格上升8.4%,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价格上升0.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升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升0.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升1.5%;衣着类价格下降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3.9%。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102.3 ,上升 2.3%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18.3 ,上升 18.3% ;其中煤炭价格指数上升 30.5% 。

表 3 2004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十二、环境保护

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年共完成污染治理项目 29项,完成投资4398万元,其中环保专项资金1503万元,污染物总量平均削减4.1%,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提高1.6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04年末,全市烟尘控制区达89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47.5平方公里。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98.6%,工业烟尘去除率97.9%,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6.3%。

生态环境改善。 2004年末,全市已建成15个生态村,6个绿色小区,命名了27所绿色学校。生态市建设启动。全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加强煤矿塌陷区综合整治和生态园建设,完成了洞山路景观大道建设,新建了电建游园、军分区游园等八处游园,实施了朝阳中路拆墙透绿工程,对28条城市道路进行绿化配套改造,城市绿地率达30.5%。

全年发生火灾事故 567起,直接经济损失59.5万元;全年发生交通事故569起,直接经济损失158.3万元,比上年下降45.8%。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户籍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为 233.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5.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0038人,出生率为12.92‰;死亡人口13141人,死亡率为5.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7‰。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 16970元,增长43.6%。据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18元,比上年增长23.4%;人均消费性支出5545元,增长22.5%。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572元,增长26.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41元,增长14.3%。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3.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年有 1.6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再就业。全市33.3万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有26.3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3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机构发放失业金1973.8万元,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11972万元。年末全市共有10.1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发放低保资金5996万元;“两节”送温暖工程援助6833人次,发放援助资金205 .4万元 。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院 60个,床位2346张,增长39.5%;城市社会服务网络建设有较大进展,已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6处,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243个。

我市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注: 1、公报中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统计范围为现行新区划。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和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