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蚌埠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0:01:17 来源:蚌埠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274次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繁重的改革和建设任务,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争先进位”总体要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活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创造了“十一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5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5.34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1.16亿元,增长15.4%,其中工业增加值115.56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2.52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比例为21.0:39.3:39.7。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10231元,增长12.2%。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87.3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8.2万人,减少2.3万人;第二产业35.6万人,增加3.2万人;第三产业53.5万人,减少0.1万人。

从业人员中,全市乡村从业人员157.06万人,同比增长0.5%。其中,工业从业人员16.31万人,增长19.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发展速度还不够快,与实现赶超先进水平的要求,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经济结构还不够优,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够快,工业主导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骨干企业数量较少。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比较粗放,经济效益还不高,加快发展与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发展后劲和活力不强,带动全市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不多。政府职能转变还不是很到位,行政效率和为企业服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农  业

2006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做好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积极落实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农业74.62亿元,增长13.0%,林业2.23亿元,增长6.8%,牧业35.46亿元,增长9.3%,渔业13.37亿元,增长7.0%。粮食总产量达244.7万吨,增长17.4%。全年油料产量 30.62万吨,增长0.2%。棉花产量4.32万吨,增长26.4%。蔬菜产量183.4万吨,增长16.0%。水果产量84.37万吨,增长4.5%。

畜牧业、渔业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27.24万吨,比上年增长10.1%;禽蛋产量5.14万吨,增长12.5%,水产品产量11.07万吨,增长6.0%。

年末全市常用耕地面积为28.7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 。其中水田9.55万公顷,增长4.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4.89万吨,增长2.2%。农用薄膜使用量0.96万吨,增长5.1%。农药使用量0.45万吨,增长7.9%。农村用电量33992万千瓦小时,增长7.1%。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0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4%。农业机械稳定增长。大中型拖拉机0.48万台,增长36.4%,小型拖拉机32.4万台,增长1.1%,联合收割机保有量0.62万台,增长 17.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376.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58.36亿元,增长23.8%。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增加值115.5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5.34亿元,增长20.3%。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1.92亿元,比上年增长23.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71.71%,实现利税总额33.78亿元,增长15.4%,实现利润9.92亿元,增长23.8%。

精细化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玻璃及玻璃制品深加工、专用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三大优势产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5.6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2.5%;完成工业增加值37.23亿元,增长44.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2.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9.99亿元,增长36.0%,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51.6%,实现利润4.4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比重达44.9%。

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贝斯特工业园无比钢住宅项目已完成投资;汽配产业园一期表面涂装和污水处理项目建成并运行,498发动机五大件项目建成投产;应天新能源有限公司太阳能发电装置现已建成;亿多科技园基础设施部分建成;凯盛工业园一期建材设备制造、二期中意合资凯盛—保特罗公司项目现已投产。丰原大输液、华光集团CSTN-LCD面板生产线(一期)、华益公司ITO导电膜玻璃生产线、通达公司年产30万只汽车油箱、丰原热电二期、佰仕化工年产1500吨香兰素项目均已建成。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5.6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全年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61.20亿元,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9700万元,增长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71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50万元以上投资完成116.06亿元,增长28.3%;房地产完成投资24.65亿元,增长15.8%,其中住宅完成投资15.90亿元,增长18.5%。房屋施工面积321.42万平方米, 增长17.8%;房屋竣工面积128.2万平方米,增长10.8%,房屋销售面积121.91万平方米,增长10.4%。

一批“861”项目取得进展。美佛尔国际学校、第三污水处理厂项目、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通村公路)、八一集团新建对(邻)硝基氯化苯Ⅰ期工程、供电公司500KV蚌埠变电所、宝龙城市广场、玻璃产业园区、天然气加气站集成、通成广场、敬业纳米二氧化硅、茨淮新河公路桥、五河县医院综合病房楼、淮河流域气象中心、海螺粉磨站项目等35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

市政府直接调度的重大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完成投资33.76亿元。烟厂物流配送系统及仓储设施建设、丰原热电二期、淮干蚌埠至浮山段治理工程、宝龙城市广场、华皖高档地毯、蚌埠电厂、500kv蚌埠变电所等9个项目完成投资均超过亿元。

五、交通邮电

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510.4万人,比上年增长15.3%,货运发送量295.6万吨,增长7.3%,铁路客货运收入4.33亿元,增长5.1%;全年公路客运量3112万人,增长20.8%,货运量2886万吨,增长21.8%。

开工建设丰原铁路专用线,南环公路建设进展顺利,蚌埠新港一期工程已竣工并投入试运营,客运北站已基本建成,客运南站完成设计、土地征用等。

实施“村村通”工程,建设和改造农村公路800公里。新建8个农村客运站,完成3个渡口改桥项目。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邮电业完成业务总量14.3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电信完成业务量13.02亿元,增长5.6%,邮政完成业务总量1.36亿元。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81.8万户,增长2.9%,其中住宅电话用户数62.25万户,增长3.0%。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数80.06万户,增长30.9%。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3.10亿元,增长15.2%;县零售额24.10亿元,增长14.1%。县以下零售额26.60亿元,增长12.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109.77亿元,增长12.7%;餐饮业零售额24.02亿元,增长23.8%。

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改造和新建配送中心6家,日用消费品店138家,农资农家店329家。外资零售企业——家乐福落户我市。

全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2.4%,其中粮食上涨0.5%,菜类上涨4.7%;居住类上涨4.3%。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5%。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进出口总额274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25%。其中,出口完成24913万美元,增长14.0%;进口完成2526万美元,下降16.7%。

全年新批利用外资合同项目26家。合同利用外资6466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金额143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2080万美元,增长138.1%;批准利用内资合同项目数506个,批准合同引进资金351.47亿元,增长37.1%。其中,省外资金283.65亿元,增长33.5%;实际到位内资77.52亿元,增长41.9%,其中省外资金62.0亿元,增长31.2%。

组团参加2006中国国际徽商大会(香港)。签约项目13个,项目投资规模5.3亿美元;参加第十届夏交会取得丰硕成果。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2.86亿元,比上年增长36.0%,接待国内游客375.34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7100人次。年末,全市星级饭店(宾馆)16个,床位3084张。旅行社2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一家。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蚌埠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经市政府批准实施;《涂山白乳泉风景区总体规划》《垓下古战场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被批准实施;《五河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丰原集团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禾泉农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5.42亿元,比上年增收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83亿元,增长31.2%,中央收入26.21亿元,增长7.1%。人均财政收入1294元,增长13.9%;全年财政支出41.40亿元,增长55.3%,其中,挖潜改造支出增长40.6%,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189.5%,农林水气支出增长46.2%。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367.8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28.59亿元,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6514元,比上年增长8.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4.92亿元。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全年共赔付支出1.44亿元。

九、开发区(工业园区)

2006年末,全市共有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6个,已建成面积38.1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数855户,比上年增长35.5%。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10.85亿元,增长46.9%,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0.8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4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50.7%。

高新技术开发区建成面积10.8平方公里,全年实现经营收入151.58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实现财政收入4.2亿元(含土地出让金),增长67.4%,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1.0亿元,增长11.0%。高新区内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经济开发区全年实现经营收入18.23亿元,增长52.5%,实现财政收入5.6亿元(含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59.7%,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4.5 亿元,增长11.3%。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6年全市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5所,其中普通中专8所,职业高中18所;普通教育学校1276所,比上年减少62所,普通中学190所(高中38所,初中152所),小学974所,幼儿园107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359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1210人,其中,高中2992人,初中8218人。

2006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5.15万人,普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61.95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7.75万人(高中在校学生6.79万人,初中在校学生21万人)。小学在校学生29.76万人。

2006年,我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3%,在校学生辍学率0.17%,初中入学率98.6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4.8%。

全市23169人参加高考,本科达线人数7408人,增长32.0%;其中,一本1200人,增长13.5%,市区同比增长32.2%。

华益导电膜玻璃公司、玻璃设计院、英特电子公司、天一包装制品公司等十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丰原生化公司的“年产6万吨自絮凝酵母连续发酵生产酒精”、振冲安利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汽车超重机项目已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东海大道改造完成。建成龙子湖桥头公园一期,启动了锥子山景区建设。全年完成兴华街、国庆街北段、华大街等43条三、四类道路整修和改造;改建前进二里等55条街巷路灯,新建路灯210套。火车站广场改造工程竣工,10月1日对外开放。完成南山公园开放式建设,6月1日对外免费开放。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增加城市绿地2000亩。城市污水管网建设进展迅速,全年污水管网铺设18.4公里。

全年竣工验收新建小区实施物业管理12个,沁雅花园二期、四季阳光花园、阿尔卡迪亚A2块二期、华夏第一街区一期、益兴名流花园、晨光花园、金山花园一期项目竣工。

完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1.56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19.41平方公里建设的验收工作。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的天数80%以上,全年区域噪声平均值小于56分贝。完成10户重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和全市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建设。龙亢、马头城两个水质自动站建成投入使用。第一污水处理厂一期日平均处理污水量9万吨,运行负荷率达90%;二期日平均处理污水量6.7万吨,运行负荷率67%。全年COD新增削减量496吨,新增二氧化硫削减量218吨。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4个,总藏书量36.7万册。市图书馆搬至新址。编制了《蚌埠市文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10月21-22日,举办了国家级文化节庆活动——中国花鼓灯歌舞节,花鼓灯、泗州戏入选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徽省泗州戏剧院、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正式挂牌。9月28日,举办了纪念汤和诞辰680周年大型活动,举办了首届安徽省奇石玉器博览会。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06年末,全市共有电视转播台4座,广播电台4座,电视、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年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7816户。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449人,床位数9024张。市县疾控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医疗救治中心已验收。全年建立100个社区卫生服务所(站),市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87%。启动农村新一轮卫生保健,怀远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进程加快,全年农民参合率达81%。19所乡镇卫生院被列为国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我市运动员在省十一届运动会取得金牌119.5枚的好成绩,并以总分第二的成绩,保持了我市在20年间连续六届保持省运会第二名的位次。我市输送的运动员李娅在获体操世界杯女子个人平衡木金牌、女子个人高低杠银银牌。高难度的“李娅空翻”被国际体联正式命名。市体育场综合改造工程已经启动。群众体育丰富多彩,举行了40多次群众体育运动。全年发行体育彩票3982万元。

十三、人口与人民生活

全年人口出生率12.31‰,比上年上升1.79‰,人口死亡率4.20‰,人口自然增长率8.11‰。年末户籍总户数96.18万户,其中市辖区 27.05万户。年末总人口352.47万人,比年初增加3.14万人。分年龄段看,18岁以下84.66万人,占总人口24.1%;18-35岁103.26万人,占总人口的29.29%;35-60岁的118.40万人,占总人口的33.59%;60岁以上46.15万人,占总人口的13.02%。总人口中,非农人口93.97万人。市辖区年末总人口91.43万人,其中非农人口63.58万人。分性别看,男性人口182.7万人,占51.8%,女性人口169.8万人,占48.2%。

据抽样调查,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75元,比上年增长14.7%,人均消费支出7556元,增长17.8%,食品支出3053元,增长5.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4%,比上年降低3.6个百分点。百户城镇居民主要消费品拥有量为:洗衣机103台、电风扇195台、电冰箱90台、彩电131台、影碟机71台、家用电脑30台、组合音响25台、照相机41部、空调器97台、微波炉64台、移动电话139部、固定电话93部,接入互联网用户13条。农民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71元,同比增长14.1%,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990元,增长14.0%,其中食品支出888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4.6%,比上年降低2.0个百分点。百户农村居民主要消费品拥有量为:洗衣机68台、电风扇207台、电冰箱23台、摩托车45台、固定电话72部、移动电话44部、彩色电视机93台、黑白电视机29台、家用电脑2台。

年末全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4.6万人、25.5万人、33.5万人、12万人和11.8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8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劳务输出总量55万人,新增劳务输出5万人。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年按时足额为84.35万人次发放低保金6107万元,其中农转非失地农民8.12万人次享受低保金630万元。低保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城乡特困群众医疗制度已建立。

注: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快报数;人口数取自公安年报;地区生产总值、工、农业产值为现行价,部分指标增速按可比价计算。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