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芜湖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09:41:52 来源:芜湖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737次

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趋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坚持“加快发展,强市富民”的发展战略,依托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投资需求的迅速扩大,克服了“非典”和气候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推进了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初步统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8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增幅为近五年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34亿元,下降3.3%;第二产业增加值166.42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97.53亿元,增长9.7%。工业化实现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8.5:57.7:33.8。人均生产总值为12941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突破1500美元,达到1564美元。

财政收支。全年实现财政收入4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4.02亿元,增长13.1%;营业税4.59亿元,增长29.5%;企业所得税1.85亿元,下降3.1%。全年财政支出2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市场价格。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5%,涨幅最大;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4.4%;居住类价格上涨1.1%;衣着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等价格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城市商品零售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0.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化进程步伐不快;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2003年,受春季连绵阴雨、夏季持续高温等不利天气和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农业生产有所下降。大宗农产品中,粮食下降幅度较大,播种面积101.07千公顷,总产56.57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5.0%和16.9%;油料恢复性增长,总产比上年增长5.5%;棉花和水果(含果用瓜等)产量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19.2%和15.2%;蔬菜、水产品、肉类产品产量亦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参见下表)。种植业生产结构得到调整,粮食与经济作物的产值比例由上年的38.8:61.2调整为37.8:62.2。林业发展较快,全年造林面积7283公顷,比上年增长69.7%,其中,防护林6565公顷;经济林561公顷。退耕还林面积7116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3.4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拖拉机2.47万台,比上年增长2.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5.2千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6千公顷。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顺利完工。芜湖江堤加固工程投入使用;万春一站、养马滩二站等排涝泵站基本建成;北埂泵站开工建设。县乡道路建设进度加快。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主体带动作用愈加明显,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上升。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5.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总量的增长贡献率达69.2%;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4%。360户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8.45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9.22亿元,增长26.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9.84亿元,增长55.7%;私营企业19.41亿元,增长23.9%。大中型企业89.02亿元,增长36.6%。

工业结构。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7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67.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8.90亿元,比上年增长52.9%。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建材、汽车及零部件和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的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84.0%。水泥、塑料型材的生产量分别突破580万吨和20万吨,纸面石膏板的生产量超过1600万平方米;轿车年产量达到10万辆水平,生产量居全国前八位,汽车仪表亦超过50万台;空调产量近200万台,比上年增长136.6%。高新技术产品增多,新产品产值比重达到42.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保持高位,为199.4%,与上年基本持平;实现利润19.64亿元;实现利税45.14亿元。工业产销衔接水平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1%。

建筑业。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116家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全年单位工程施工个数3537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21亿元,施工面积59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44万平方米,实现利润6300万元,实现税金15900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93亿元,比上年增长47.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6.55亿元,增长23.9%;更新改造投资42.03亿元,增长119.6%;房地产投资25.93亿元,增长50.4%。全年新增固定资产62.80亿元,项目建成投产率为28.0%,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43.9%。资金主要投向工业和交通邮电业项目,占总投资的51.7%。

重点工程建设。合杭高速公路芜宣段建成通车。长江大桥南岸接线立交完成主体工程。芜马高速公路完成桥涵和路基工程。市区至三县快速通道改造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奇瑞轿车二期、海螺荻港水泥二期、鑫科精密铜带、海螺型材六期一单元等项目建成投产,奇瑞三期、塔奥汽车零部件、新兴铸管铸造基地、锦江集团高密度板、东泰纸业高强度瓦楞纸、烟厂“十五”综合技改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芜湖电厂五期扩建、华电芜湖电厂、青弋江分洪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

招商引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2亿美元,达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8.2%;新批外资企业70家;实际引进省外资金45.12亿元。意大利菲亚特马瑞力动力、德国巴斯夫汽车涂料、美国亚新科橡胶密封件、新加坡精元汽车轮毂和邯郸新型铸管、福建耀华玻璃、杭州锦江高密度板等一批世界著名或国内知名企业(产品)落户芜湖。

园区建设。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县区各类特色经济园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1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4.43亿元;实际利用内资57.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区内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2.56亿元。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46亿元,引进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征用土地1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近10亿元,这两项均相当于前十年累计总量的85%;区内新建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3.6亿元,比上年增长47.8%。长江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亚兰德储能材料正式投产,金海马家居广场投入使用,景观大道一期工程和好美家装饰材料博览城等一批三产项目进展顺利。县区特色经济园区全年开发土地面积6.16平方公里;引进项目135个,其中建成投产项目9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5亿元;实际引进内资9.59亿元;区内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34亿元。园区已成为各县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贸易和旅游业

市场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比上年增长9.8%,在住房、教育、汽车、通讯、家用电器、文化娱乐等升级型消费的拉动下,消费市场呈现回升之势。其中,市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5亿元,增长12.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4.7亿元,增长8.9%;餐饮业零售额11.8亿元,增长23.0%。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消费品交易市场137个,全年实现成交额73.20亿元;其中,成交额超亿元市场10个,实现成交额51.60亿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31家企业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9.52亿元,实现利润1.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9%和38.6%。

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455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4.4%,其中,进口总额306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5.0%;出口总额149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2%,对外贸易呈现出近年来最为活跃的局面。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10239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7%;对亚洲出口9391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3.0%;对欧州出口大幅增长,年增幅达64.3%。出口结构发生良性演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取代了轻纺产品和传统产品成为出口的主角,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的比重为45.1%;在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规模以上工业出****货值的比重达51.9%。

旅游。2003年,旅游业受“非典”影响较大,全年旅游业总收入23亿元,其中旅游创汇收入120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0.4%和39.4%。全年共接待各类游客40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0.93万人次。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30家,比上年增加5家;星级饭店19家,比上年增加3家,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7家;拥有AA级及以上旅游区5处,比上年增加2处。

七、交通邮电业

2003年,交通邮电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8.32亿元,比上年增长9.4%。

交通运输。2003年,公路货物运输量2552万吨,铁路货物运输量190.3万吨;公路旅客发送量2270万人次,铁路旅客发送量199.6万人次,水路旅客发送量3万人次。港口货物吞吐量2167万吨,比上年增长25.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9.1万吨,比上年增长28.1%。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75126辆,民用船舶2444艘。全部公路里程2925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392公里。裕溪口现代煤炭配送中心改造和新建皖南邮政枢纽中心等物流工程开工建设。

邮政电信。2003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000价)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全年发送信函1183万件,比上年增长2.6%。净增电话交换机17.81万门,总容量达到76.28万门;净增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11.43万户,总户数达到57.29万户,其中住宅电话44.30万户;净增移动电话13.65万户,总户数达到44.5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量首次超过住宅电话;净增数据通信用户3.8万户,总户数达到14.3万户,其中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4.1万户;中继光缆长度达到2059公里。

八、金融保险业

2003年,金融保险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5.1%。

金融。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84.01亿元,比年初增加65.0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09.62亿元,增加31.5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7.52亿元,增加25.89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33.71亿元,比年初增加51.8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2亿元,增加24.7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7.28亿元,增加18.78亿元。4家证券机构全年业务收入0.25亿元;海螺水泥在香港股市再募得资金7438万美元;芜湖港储挂牌上市,鑫龙电器、华辰网业通过上市辅导期。

保险。年末,全市共有人寿、财产保险公司9家,比上年新增1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34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人身险5.63亿元,增长61.0%;财产险1.70亿元,增长14.6%。赔款支出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人身保险0.26亿元,下降31.7%;财产保险1.12亿元,增长40.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2003年,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和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60%以上企业开展信息化技术应用。有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科技产业计划,7个项目被批准为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科创中心三期工程基本建成,当年30家、累计96家企业进入中心孵化。留学人员芜湖创业园正式挂牌。年末,全市拥有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6个;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2个,企业技术中心15个,博士后工作站4家。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84项,其中省级及以上19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6项,其中省级及以上24项;引进、示范、推广各类科技成果42项。高新技术企业47家,其中省级及以上32家,当年新批8家;高新技术产品37项,其中省级及以上18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40件。奇瑞汽车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教育。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801所,在校学生43.11万人,其中,高等院校8所,招收学生2.22万人,在校学生6.5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68万人和2.08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2所,在校学生0.88万人;普通中学127所,在校学生13.38万人;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18所,在校学生0.98万人;小学396所,在校学生18.1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69%。新办民办学校3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年末,全市共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4个,市区图书馆藏书37.94万册;档案馆11个,向社会开放档案3.59万卷;广播电台1座,广播发射机1座;电视台4座,电视发射机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6.7%;完成8万户广电混合网升级改造工程。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全年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2场次,群众性文化活动16次,文艺团体演出71场次,其中送文化下乡21场次;创作节剧(节)目27个,其中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13个,电视文艺晚会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芜湖日报》发行量1036.8万份,并进行了全面改版。

卫生。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诊所)170个,拥有病床6611张,卫生技术人员7458人,医生3254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26个,拥有病床6328张,卫生技术人员6561人,医生2778人。市一院门诊综合楼、市中心血站新楼建成并投入使用。

体育。2003年,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共获奖牌146枚,其中金牌50枚。向省级及以上专业队和体育院校输送运动员49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82%。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市级全民健身活动31次,参加人数3.5万人。体育彩票全年销售3700万元,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1280万元。承办了“鲁能杯”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芜湖站比赛、CBA全国篮球四强争霸赛、美国南北明星篮球对抗赛、全国射击男子手枪暨男子团体锦标赛等大型赛事。年末拥有各类体育场馆492座。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2003年,完成了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皖江城镇经济带规划、大砻坊地区控制性详规等15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修编工作。滨江景观公园完成规划设计。城市电网改造开始实施,22万伏荆山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西气东输”芜湖燃气工程进展顺利。高教园区内纬五、纬六、经三等主要道路和九华山北路、营盘山路完成主体工程;弋江路、康复路等道路整治维修工程提前结束;工农路、长宁路等区管29条道路维修改造基本竣工;北京东路等市区18条道路人行道、42座公厕、6条道路路灯和5条道路绿化改造全面完成。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获得了国家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容管理进一步规范。年末,全市公交运营线路长度761.5公里,车辆718辆,拥有出租车3130辆。城市日供水综合能力72.5万吨,用水普及率100%。管道煤气供气总量2698万立方米,用气人口25.67万人;液化气家庭用量1.80万吨,用气人口40.18万人,城市气化率95.4%。居民用电3596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0%。年末绿化覆盖面积26.5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2平方米。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1.7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4.65平方公里。

环境保护。年末,全市拥有国家二级环境监测站1个;烟尘控制区面积68.33平方公里;12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43.48平方公里。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5%;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8.7%,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8.6%。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2项。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23.82万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男性人口116.42万人,女性人口107.39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0%和48.0%。据抽样调查,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46‰,人口死亡率为5.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2‰。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27元,比上年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75元,比上年增长4.3%;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5.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85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400元,比上年增长16.4%。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3.13万人,离退休人员8.5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3.5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9.17万人。拥有各级职业介绍机构76个;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75万个,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41万人;职业培训2.4万人次,其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4万人次;再就业人数4.56万人,再就业率达69.2%;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4.48%。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81%。初步建立了社会救助体系,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收养性单位75个,床位2043张,在院收养人数0.15万人;有4.86万城镇居民、1.13万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行社会福利彩票1954万元,共筹集公益金684万元。制定出台了《芜湖市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廉租房建设开始启动。

注:1、公报中数字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