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合肥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09:37:21 来源:合肥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804次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这个主题,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经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收到新成效,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测算,全市生产总值(GDP)突破千亿大关,达107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5%,创近10年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1.76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10.59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01.51亿元,增长13.7%。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的16.3%提升到17.5%。人均GDP突破两万元,达到23205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4.3%。

全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9%。其中居住类、家庭设备及用品类、烟酒及用品类、食品类和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消费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3.0%、2.6%、1.9%、1.8%和1.5%;交通和通讯工具类、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比上年分别下跌0.5%、1.8%、1.9%。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2.7%,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0.5%,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2.4个和1.8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发展受自然条件约束,基础仍不扎实;工业投资有待增强;就业和社会保障仍面临压力。

二、农 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达到113.5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农业产值55.17亿元,增长7.7%;林业产值2.90亿元,增长12.5%;牧业产值43.30亿元,增长14.3%;渔业产值10.77亿元,增长12.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1亿元,增长5.6%。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6.53万公顷,比上年扩大0.62万公顷,粮食产量179.60万吨,比上年增产25.67万吨,增长16.7%,创2000年以来的新高。棉花产量1.82万吨,增产36.4%,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蔬菜产量78.96万吨,增产11.5%;油料产量32.01万吨,减产5.5%。

全年肉类总产量36.61万吨,增长16.8%;奶类产量3.39万吨,增长42.1%;水产品产量13.21万吨,增长13.5%。肉、奶、水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2006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48.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联合收割机1497台,增长56.3%;农用拖拉机12.5万台,增长4.2%;农用运输车1.06万辆,增长5.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8.83万吨,增长4.9%。农村用电量4.40亿千瓦时,增长4.8%。全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6.18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409.44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户数突破800户,达到859户,实现产值1098.49亿元,实现增加值363.22亿元,增长21.7%。

全市八大产业实现增加值273.71亿元,同比增长21.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5.4%,其中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等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3.6%、29.2%和44.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挖掘机增长61.0%,卷烟增长53.1%,钢材增长45.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09.2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利润47.09亿元,比上年增长47.9%;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51.5%。

全年建筑行业实现增加值1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45.63亿元,增长43.9%。其中装饰装修产值28.25亿元,增长27.4%。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43.74万平方米,增长25.9%,其中新开工面积2609.21万平方米,增长37.8%。全年建筑业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为14.32万元,增长1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4.80亿元,比上年增长66.5%,创近10年最好水平。其中,城镇以上投资780.60亿元,增长62.6%;农村投资44.20亿元,增长1.9倍。

全年完成非国有投资437.98亿元,比上年增长72.4%,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3.1%。重点领域投入得到加强。全年工业完成投资193.35亿元,增长1.16倍,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23.4%;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95.61亿元,增长1.22倍。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80.64亿元,增长47.5%;商品房销售面积640.92万平方米,增长7.7%;实现房屋销售额200.69亿元,增长11.9%。

全年共安排291个“1346”项目,完成投资321.46亿元;安排90个“861”项目,完成投资137.44亿元;安排40个“121”项目,完成投资41.86亿元。其中,合肥伊利乳业液态奶、江汽运动型多功能车、国通管业塑料管件、佳通年产180-220万条全钢及半钢子午胎、合肥微电子工程基地等一批大项目已建成或基本建成。

五、交通和邮电

全年全社会完成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44.9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0%,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62.72亿人公里,增长7.0%。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交通货运量6776.12万吨,增长10.5%。其中,铁路1062.93万吨,下降5.8%;公路4838万吨,增长10.9%;水运873.72万吨,增长36.3%;民航1.47万吨,增长16.1%。完成旅客运输量7813.15万人,增长9.7%。其中,铁路931.60万人,增长20.5%;公路6785万人,增长8.1%;民航96.55万人,增长24.7%。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5.61万辆,比上年增长19.9%。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为7.16万辆,增长30.7%。到2006年底,全市私人轿车保有量为3.67万辆,增长53.6%。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5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电信业务收入49.69亿元,增长19.7%;邮政业务收入2.84亿元,增长2.9%。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为177.61万户,增长15.9%。其中普通电话用户为123.57万户,增长5.9%;公用电话户数为16.05万户,增长0.5%;小灵通用户为37.99万户,增长17.1%。移动电话户数为237.69万户,增长28.6%。农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创近10年新高。分城乡看,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340.64亿元,增长18.6%;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3.67亿元,增长17.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35.99亿元,增长18.4%;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7.62亿元,增长19.1%;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0.70亿元,下降1.3%。分类值看,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5.9%,汽车类增长31.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3.2%,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0.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7.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48.76亿美元,增长16.6%。其中出口34.07亿美元,增长22.0%;进口14.69亿美元,增长5.7%。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5家,较上年增加64户;合同利用外资9.24亿美元,增长1.68倍;实际利用外资7.22亿美元,增长77.6%。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864.01万美元,增长21.4%;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814.18万人,同比增长19.2%,其中,入境游客8.34万人次,增长26.0%,国内游客805.84万人次,增长19.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67.77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增幅创近10年新高。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9.40亿元,增长37.8%。其中:企业所得税7.80亿元,增长44.6%;营业税28.49亿元,增长31.6%;国内企业增值税13亿元,增长17.0%。全年财政支出为102.89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其中,企业挖潜支出5.48亿元,增长94.1%;社会保障支出7.87亿元,增长44.1%;基建支出23.38亿元,增长43.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862.46亿元,增长19.6%,其中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为624.56亿元,增长16.4%。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43.01亿元,增长21.4%。

全年保费收入28.71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35亿元,增长53.5%;人寿险保费收入20.36亿元,增长34.4%。全年赔款与给付12.59亿元,增长54.5%。其中,财产险赔付额5.41亿元,增长80.9%;人寿险赔付额7.18亿元,增长39.1%。

九、科技和教育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631亿元,技工贸总收入593.7亿元,分别增长29.3%和28.4%。截止年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51家,高新技术产品218个,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并通过验收,全年专利授权量723项。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

2006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7所,当年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8.95万人,在校学习的本专科学生27.29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0.58万人和3.08万人。中科院合肥分院及高等院校当年共招收博士生、硕士生7276人,比上年增加781人;在学博士生、硕士生19892人,增加2400人。各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3所,在校学生7.44万人,增加1.80万人。职业中学49所,在校学生7.03万人,增加0.69万人。普通中学270所,在校生30.29万人。小学915所,在校学生37.03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8.8%,小学入学率为99.9%。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07万人。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友城艺术节、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和合肥工笔重彩画晋京展。庐剧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举办了第十二届新春文化庙会、第四届《幸福家园》和第四届合唱节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市体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广电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启动数字电视工程。全年新增100个行政村甲级广播室,实现村村通广播和电视全覆盖。

成功申办第4届全国体育大会;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获金牌、奖牌、总分和体育道德风尚奖4个第一。举办了第四十六届元旦越野赛、第七届龙舟赛、安利纽崔莱健康跑、健身气功表演、蒙牛《城市之间》“激情08—现在出发”全民健身(合肥赛区)活动、市首届残疾人运动会、第二届市直机关运动会。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28亿元。

2006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1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1.71万张,比上年增长16.1%。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5万人,增长10.0%,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8372人,注册护士6843人,比上年分别增加539人和619人。全市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为1.81人、拥有医院床位数3.7张,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12.1%。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

据公安年报统计,全年出生人口55998人,出生率12.1‰,比上年上升2.0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960人,死亡率2.15‰,下降3.6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95‰,上升5.71个千分点。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469.8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6.16万人,农业人口273.69万人;市区年末人口为193.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0.54万人。

2006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1905元,比上年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13元,增长13.7%,增幅创近10年最好水平;人均消费性支出8165元,增长10.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1%。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增长15.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95元,增长10.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0.3%。城镇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8.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1.8平方米。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75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15万人,基本消灭“零就业家庭”。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3.40万人,比上年增加5.55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61.23万人,增加5.5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7.17万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征缴率达到95.6%。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和农村五保户补助等各类标准,惠及群众近40万人。基本养老金实现100%按时足额发放。

全年各类收养类单位床位6778张,收养各类人员5877人。全市共有12.42万人参加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0.05万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73亿元,增长49.2%,筹集社会公益金3300万元。

2006年末,全市已建成31个环境噪声达标区,新建9个,面积达171.81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76.7%;建成烟尘控制区23个,新创6个,面积为203.19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90.7%;全年空气环境功能区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优良率达90.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质达标率达100%。全年化学需氧量削减2.2%,其中工业削减22.0%;二氧化硫削减0.8%,其中工业削减2.2%。

全年新建各类园林绿地8300亩,城市绿地率达32.8%,绿化覆盖率达38%,分别比上年提高0.8和1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