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黄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4-12 18:52:19 来源:黄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805次

黄山市统计局

(2010年2月11日)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黄山实际,抢抓发展机遇,以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平稳较快持续发展的势头,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就、新进展。

一、综    合

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66.92亿元,同比增长11.5%,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61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8.42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2.89亿元,增长9.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3%,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6%,上升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0%,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8、6.3、4.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54.6%、38.3%。2001-2009年年均递增11.8%,其中:2006-2009年年均递增12.3%。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 达17977元。全年经济呈逐季上升态势,四个季度的GDP累计增幅分别为9.3%、9.8%、11.3%和11.5%。

民生工程成效显著。2009年,全市30项民生工程累计完成拨付资金9.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3亿元,全面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惠及125万城乡居民。在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道路畅通等领域效果显著。

价格水平稳中有降。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6%,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9.9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同比下降13.0个百分点。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八大类商品(项目)呈”三涨四降一持平“,其中食品类与上年同期持平;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以及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分别上涨3.9%、2.8%和0.6%;居住类价格降幅最大达10.3%,烟酒及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0.3%、2.6%和2.1%。

劳动就业健康发展。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9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6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2951人。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56万人,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含单项能力证书)1.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29.37亿元,增长3.2%;林业产值8.71亿元,增长7.6%;牧业产值19.19亿元,增长1.9%;渔业产值1.79亿元,增长5.5%。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132.04千公顷,同比增长2.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13千公顷,下降0.2%;油料种植面积30.54千公顷,增长14.5%;蔬菜种植面积21.33千公顷,增长4.6%;药材种植面积5127公顷,下降1.3%。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其中:粮食总产量34.89万吨,增长2.4%;油料产量4.24万吨,增长20.3%;蔬菜产量37.25万吨,增长2.1%;茶叶产量2.35万吨,增长2.4%;水果产量5.71万吨,增长28.5%;肉类总产量8.27万吨,增长2.6%;水产品产量1.72万吨,增长3.7%。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40家,比上年增加23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实现销售收入17.06亿元,同比增长24.0%,实现利税8246万元,增长22.0%。目前全市拥有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9个安徽省著名商标、16个安徽名牌农产品。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67家,达357家。

农业生产能力继续增强。2009年,全市第一产业投资9.69亿元,增长11.9%。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7.13亿元,增长54.7%。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3.49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8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2.6万千瓦,同比增长6.6%。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90万吨,增长5.0%。农村用电量16392万千瓦小时,增长7.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8.42亿元,增长18.5%,所占GDP比重为29.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5.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7.9%。

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59亿元,增长26.1%,连续5年增速居全省前列。从企业规模看:到2009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65家,比年初增加75家,共有109家企业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46家企业产值超亿元,其中超10亿元有两家。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5.98亿元,增长18.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7.60亿元,增长33.7%。从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0.2%、集体企业增长21.2%、股份合作企业增长57.4%、股份制企业增长26.2%、三资企业增长23.6%、其他企业增长30.9%。从工业行业看:全部工业31个行业中有29个行业同比增长,其中19个行业可比价增加值增幅达20%以上;在重点监测的十大行业中,全年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7.06亿元,增长26.6%,高于全市工业水平0.5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79.9%,拉动工业增长20.9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增长198.3%、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增长70.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5.0%、金属制品业增长35.0%、木材加工制品业增长30.4%、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增长25.8%、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3.2%。

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水泥产量  99.35万吨,增长83.2%;服装1003.4万件,增长116.5%;精制茶7.81万吨,增长18.9%;机制纸及纸板2.86万吨,增长83.5%;人造板27.31万立方米,增长25.7%;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24.32 万对千米,增长24.0%;汽车仪器仪表413.80万台,增长61.0%;电子元件3952万只,增长40.6%;电光源(灯泡)6657万只,增长20.0%,塑料树脂及共聚物21.06万吨,增长19.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8.84亿元,增长22.1%;实现利税12.48亿元,增长34.5%;实现利润总额6.56亿元,增长55.7%。在统计的3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利润总额超千万的有12个行业,其中: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饮料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居前三位,累计完成利润32687万元,占全部利润的49.9%。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213.99%,比上年提高9.7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定持续发展。2009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0.0亿元,增长8.0%。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76家,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23亿元,增长25.8%,全员劳动生产率8.67万元,增长9.7%,实现利润总额7500万元,增长36.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6.9万平方米,增长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200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41.34亿元,同比增长28.0%,比上年同期提升2.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317.39亿元,增长30.7%。投资领域的特征:一是民间投资占主体,国有控股投资增长加快。全市民间投资201.72亿元,增长27.1%;国有控股投资126.94亿元,增长33.0%;外商投资12.67亿元,增长1.5%。二是第二产业增长快于一、三产业。全市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9.69亿元、92.39亿元和239.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33.1%和26.9%。三次产业投资比为2.8:27.1:70.1。三是工业投资稳定增长,公共行业投资增长加快。全市工业投资完成66.39亿元,增长18.4%,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9.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速分别由上年的下降24.2%、17.8%转为增长9.4%和131.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比上年提高29.6和2.1个百分点。四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强劲增势,房屋销售旺盛。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8.44亿元,增长41.9%,其中,住宅投资48.78亿元,增长23%。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额41.14亿元,同比增长93.2%,其中,住宅销售额33.27亿元,增长100.9%。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2.90亿元,同比增长225.3%,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十大工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3.96亿元,同比增长30.4%,提前1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京福(合福)铁路、新安江延伸段综合开发、黄祁高速公路、500千伏徽州输变电工程、港华黄山燃气等项目已开工建设。黄杭高铁、皖赣铁路扩能改造、黄山东源钨矿、月潭水库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速推进。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零售市场活跃。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56亿元,增长19.0%。其中城市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44.27亿元,增长18.4%;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63.29亿元,增长19.3%;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38亿元,增长36.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3.77亿元,增长16.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3.95亿元,增长23.1%;其他行业1.46亿元,增长18.7%。

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全年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零售额9.74亿元,增长41.2%,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9.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金银珠宝类增长42.2 %,化妆类零售额增长39%,服装类增长17.8%,书报杂志类111.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7.5%,汽车类增长44.5%。

旅游产业稳步发展。据市旅游部门统计,2009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122.52万人次,同比增长17.8%。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87.71万人次,同比增长8.2%,在入境旅游者中,外国人51.1万人次,下降8.6%;港澳台同胞36.61万人次,增长43%。全年初步预计旅游总收入168.15亿元,增长19.3%,其中:国际旅游创汇2.44亿美元,增长10.9%。精心筹办了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纪念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

六、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对外贸易逆势增长。2009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3307万美元,同比增长31.0%,增速居全省前列。其中:出口15362万美元,增长12.9%;进口7945万美元,增长88.1%,是全省唯一进出口、出口、进口”三增“的市。一是一般贸易增长迅猛。一般贸易进出口20155万美元,同比增长57.8%,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6.5%,比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二是农产品出口表现亮眼、机电产品出口受阻。在出口四大板块中,农产品出口3858万美元,增长68.0%;纺织服装出口3801万美元,增长23.4%;化工产品出口3179万美元,增长11.9%;机电产品2665万美元,下降30.1%。三是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出口市场较大的为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累计出口11351万美元,同比增长3.5%;对非洲、大洋洲出口分别增长74.8%、98.2%。

招商引资规模扩大。2009年,全市新签内资项目596个,同比增长43.3%,实际到位资金(含续建)220亿元,增长36.5%。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8个,同比增长75.0%,合同外资额5250万美元,增长62.7%,实际利用外资14424万美元,增长11.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2009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不含基金收入)突破30亿元,达31.23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达20.78亿元,增长24.0%。在财政收入构成中,税收收入26.08亿元,同比增长19.3%,占财政收入的83.5%,其中国税收入9.56亿元,增长12.8%;地税收入14.31亿元,增长21.5%。财政收入占GDP达11.6%,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财政支出投入增加。全年财政支出完成58.04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77亿元,增长13.2%;农林水事务支出7.14亿元,增长55.1%;教育支出6.68亿元,增长14.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54亿元,增长31.5%;医疗卫生支出5.05亿元,增长72.1%;交通运输支出2.38亿元,增长58.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0亿元,增长43.6%。

金融支持力度加大。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11.08亿元,同比增长36.4%,全年新增贷款56.34亿元,同比多增29.11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新增18.43亿元,多增8.26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39.96亿元,多增25.3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金额达372.98亿元,同比增长24.4%,企业存款87.75亿元,同比增长35.0%;居民储蓄存款216.48亿元,同比增长18.4%。2009年,成功组建3家农村合作银行、设立8家小额贷款公司、批准设立1家村镇银行。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到2009年末,在我市开展保险业务机构14家,比上年增加2家,共实现保费收入10.67亿元,增长27.1%。其中:产险保费收入2.03亿元,增长11.5%;寿险保费收入7.90亿元,增长29.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7424万元,增长49.8%。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合计3.06亿元,下降10.5%,其中:产险赔款1.35亿元,下降5.1%;寿险给付1.43万元,下降19.0%;健康和意外险赔款和给付2795万元,增长21.4%。

八、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2009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总量4780万吨,同比增长5.6%。其中,公路4771万吨,增长5.7%;铁路4.1万吨,下降38.5%;水路5.3万吨,增长2.9%;民航0.1万吨,增长60.6%。完成旅客运输总量2111万人,同比增长5.4%。其中,公路客运量1851万人,增长5.4%;铁路客运量137.9万人,增长4.7%;水运客运量94.0万人,下降3.1%;民航客运量28.5万人,增长25.4 %。到年末,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5公里。日前,京福(合福)铁路已开工建设;黄杭铁路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皖赣铁路扩能改选项目可研报告通过省部联合审查,黄山将步入一个全新、开放的”高铁时代“。还增开了西安、成都、重庆和福州等国内航线航班,争取多年的黄山机场对外开放获国务院批复。

2009年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86170辆,增长9.3%,其中轿车25016辆,增长34.5%,私人轿车17311辆,增长45.6%。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2009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4.97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4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4.42亿元,分别增长8.9%和16.8%。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23.5万门,增长3.1%;本地固定电话年末数43.06万户,下降3.3%;移动电话65.27万户,增长38.7 %。宽带用户9.45万户,增长29.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2009年,列入国、省科技计划项目共计57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9项,国家富民强县试点计划1项,其它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8项,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9项;安排市本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5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0亿元,同比增长15.0%;高新技术企业32家,比上年增加2家; 47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黄山永新被国家科技部等3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全省获此殊荣的企业仅有7家;黄汽电、祁门黄山电器、黄山科宏、屯溪高压阀门被省科技厅等6部门认定为安徽省创新型试点企业;黄山市科技局荣获科技部、财政部联合表彰的创新基金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仅此1家;歙县、休宁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2009年,我市有7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4个项,获奖数在全省名列第三。

知识产权事业加快发展。全市专利申请量260件,增长40.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5件,增长19.6%,全市专利授权量128件,增长37.6%。

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2009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4282人,同比增长4.7%;在校生14125人,毕业生3591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866人,在校生24551人,毕业生5818人。普通高中招生8756人,在校生26248人,毕业生6948人。初中招生14423人,在校生52547人,毕业生22268人。普通小学招生1.07万人,在校生6.75万人,毕业生1.42万人;幼儿园招生1.60万人,增长1.4%,在校生3.05万人;特殊教育招生71人,在校生52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7%,小学升初中的入学率99.09%,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81.46%,比上年提高15.73个百分点。高考再创佳绩,文理科三本以上达线率为40.07%,高出全省水平10.5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2009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量46.96万册,博物馆(包括纪念馆)18个。市美术馆、黄梅戏会馆投入使用,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积极谋划徽文化艺术长廊、特色文化创意园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推出大型多媒体歌舞《徽韵》和《黄梅唱黄山》文化旅游定点演出,其中《徽韵》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成功举办首届徽州民歌大赛,第三届徽州读书节获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表彰。少儿舞蹈”水墨徽州“获全国小荷风采展演新秀奖和园丁奖。”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特等奖,率先在全省完成非遗产普查,整理出版了《徽州记忆》丛书。黟县宏村镇宏村获得第一批”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广播电视覆盖面扩大。2009年,全市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5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1.36万户,增长2.2%。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2.00%,比上年提高1.41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64%,比上年提高0.78个百分点。报送中央电视台的”安徽黄山建立党员议事会制度为民服务“新闻创下了黄山市电视新闻外宣历史的三个第一。在本年度全省广播电视新闻奖有3件作品获一等奖,全省十佳广播电视栏目2个。2009年共完成省级核定的573个村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全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38万场。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广。2009年全市农民有106.3万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94.35%,比上年上升了3.21个百分点,实际补偿39.95万人。进一步推进城乡卫生体系建设。全年新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7所、卫生室95所,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个。积极开展”清洁城乡,保护健康“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和”迎国庆爱国卫生清洁月“活动。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有新成效。2009年,现有体育场4个、体育馆5座、运动场7个。开展全面健身项目132项次,参加全面健身运动人数14.6万人。在2009年市级以上竞赛中,全市夺得金牌34枚、银牌23枚、铜牌24枚。成功承办第四届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节和WMA首届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第二届黄山论剑”武状元“演武大会、第五届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暨2009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第四届太平湖中国国际健走节,成功举办黄山市第五届运动会,有17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17个大项的比赛,是我市参赛人数、比赛场次最多的一次群众性体育盛会。2009年全市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额达4697万元,比上年增长25.1%。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质量有新提高。2009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其中空气质量达优率62.2%;黄山风景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级标准,达优率100%。新安江、太平湖共11个监测断面指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达100%。城市区域噪声达到2类区标准。截至2009年底,全市已有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6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8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44个;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38个、市级生态文明村 137个,环境优美乡镇及生态文明村创建位居全省前列。2009年全市实施5个COD减排项目、15个二氧化硫减排项目,污染减排项目取得新的进展。加大环境保护监管力度, 2009年,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率达 98%以上;省”861“计划项目、市重点项目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入区项目的环评执行率均达到100%,”三同时“执行率达92%。2009年,新造林面积3798公顷,同比增长67.8%,退耕还林1467公顷,增长4.8%,封山育林面积4933公顷,增长112.0%。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7.4%。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2009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14起,死亡122人,分别比上年事故起数下降3.4%,死亡人数下降5.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6人,比上年下降13.5%。全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突出对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建筑、烟花爆竹、矿山和化工等15项专项整治,检查单位和场所1456户(处)。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回升。按公安部门统计,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48.60万人,比上年增加0.26万人,增长1.72‰,其中非农业人口36.05万人,比上年增加0.36万人,增长10.1‰。全年出生人口12900人,出生率8.69‰;死亡人口 8708人,死亡率为5.86‰;自然增长率为2.82‰。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8元,增长9.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9147元,增长5.9%;经营净收入826元,增长27.3%;转移性收入4541元,增长24.%;财产性收入247元,下降1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04元,增长10.5%。其中,工资性收入2499元,增长22.2%;家庭经营收入4149元,增长10.7%;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499元,增长30.3%。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11001元,增长14.2%。其中,居住、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衣着和食品支出分别增长69.7%、83.1%、11.8%、2.9%和0.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4047元,比上年增加503 元,增长 14.2 %。其中,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居住分别增长7.4 %、13.9%、0.7%、42.7%和23.4%。全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6%,分别比上年下降5.1个和2.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24平方米,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9平方米,增长7.7%。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2009年,全市征缴五项社会保险5.75亿元。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20万人,增长9.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32万人,增长8.0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74万人,增长1.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53万人,增长6.4%;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11万人,增长31.0%;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9.17万人,增长12.3%;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3.59万人,增长4.8%,发放养老金4.31亿元,增长21.8%。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9年,全市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91个,床位数6456张,共收养人员3176人。全市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户数达4.87万户,共7.60万人,其中:城镇2.34万人,农村4.97万人,分别发放低保金5689万元和3644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0.5%和34.0% 农村低保覆盖率为4.3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641万元,增长30.0%。

注:1.2009年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据为公安户籍人口、旅游、外贸、招商引资、环保、科技等数据来自部门统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