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淮南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4-11 06:20:52 来源:淮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628次

淮南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淮南调查队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挑战最为严峻的一年,也是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振奋人心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克难奋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实现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综合成效明显提升,结构调整有新进展,改革开放有新突破,人民生活有新改善,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8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319.4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147.6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比例为8.2:62.8:29.0。按常住人口计算, 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169 元(按2009年底汇率基准价计算约合3247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8.3,涨幅低于上年6.7个百分点。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5.0,比上年涨幅回落24.2个百分点;全部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90.3,比上年涨幅回落28.9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不含私营个体)30.6万人,增长7.4%。其中,第二产业19.1万人,第三产业11.1万人。在岗职工27.5万人,增长6.2%。据工商部门统计,城镇已办理营业执照的私营企业从业人员5.1万人,个体从业人员10.7万人。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数2.1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43%。

二、农 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10124公顷,与上年持平;棉花种植面积1107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949公顷,分别减少17.8%,2.7%;蔬菜种植面积23088公顷,增长3.5%。

全年粮食总产量137万吨,比上年增长2.2%。油料产量1.64万吨,增长6.5%。

全年主要肉类总产量7.9万吨,比上年增长5.9%。全年生猪出栏43.7万头,增长6.7%;出栏牛4.1万头,增长7.4%;出栏羊24.0万只,增长3.8%;出栏家禽1952万只,增长5.2%。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65.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6%。各式拖拉机120547台,下降1.9%;联合收割机2977台,增长16.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31874吨,增长1.9%;农村用电量61307万千瓦时,增长10.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土石方1387万立方米,完成重点水利工程38项,整修圩堤39.4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0.2亿元,增长20.7%。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7.4%和20.8%。

全市28个工业行业增加值中21个行业增长,其中煤炭行业增加值195.2亿元,增长26.5%;电力行业49.9亿元,增长6.1%;化学原料制造业7.3亿元,增长7.2%;装备制造业10.8亿元,增长9.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增长16.8%,发电量下降0.6%,化肥增长17.0%,水泥增长16.5%,乳制品增长13.9%,采矿专用设备增长10.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4.3,与上年持平。总资产贡献率9.1%,下降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1.2%,下降28.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100.1%,增长1.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68395元/人,增加15695元/人。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2.7亿元,增长15.0%;实现利税79.5亿元,增长4.3%;实现利润25.9亿元,下降8.2%;其中煤电两行业利润21.7亿元,占利润总额84.0%。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5.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全市78家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06.1亿元,下降1.1%;实现利税总额5.6亿元,增长75.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86.0亿元,比上年增长28.3%。

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31.3亿元,增长24.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5. 5亿元,增长135.2%;第二产业投资126.7亿元,下降12.6%;第三产业投资99.1亿元,增长156.6%。从行业看工业完成投资124.3亿元,下降14.2%。在工业投资中:煤炭采选业完成投资86.4亿元,增长4.1%;电力行业完成投资4.5亿元,下降88.2%;制造业完成投资32.2亿元,增长45.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4.7亿元,比上年增长47.9%。房屋施工面积515.7万平方米,增长14.8%;其中住宅432万平方米,增长13.5%。房屋竣工面积126.3万平方米,减少20.9%;其中住宅105.3万平方米,减少22.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4.9万平方米,增长39.5%;其中住宅销售160.3万平方米,增长35.3%。商品房销售额57.1亿元,增长61.2%,其中住宅销售额46.7亿元,增长47.5%。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131.1亿元,增长18.9%;县零售额15.3亿元, 增长18.9%;县以下零售额12.7亿元,增长17.8%。分行业看,批发业8.5亿元,增长35.5%;零售业123.5亿元,增长17.3%;住宿餐饮业25.5亿元,增长21.7%;其他行业1.6亿元,增长17.6%。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和烟酒类增长7.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1.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6.1%,日用品类增长26.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82.6%。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212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0.5%。其中出口2952万美元,下降3.6%;进口9174万美元,下降12.6%。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0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7343万美元,增长15.7%。引进内资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31亿元,增长19.2%。全年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区项目21个,其中外资项目3个。

全年旅游总收入21.8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国际旅游收入732万美元,增长15%。接待国内外游客521.5万人次,增长20%。其中:接待入境国际游客13325人次,增长17%;外国人5789人次,增长29%。全市星级饭店22个,星级饭店客房1597间,比上年分别增长4.7%,2.2%。年末全市共有3个4A级旅游景区。2009年我市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7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全年旅客运输量4518.9万人,货物运输量944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1.7%和46.9%。公路客运周转量386841万人公里,增长146.4%;公路货运周转量934968万吨公里,增长9.7倍;水路货运周转量187497万吨公里,下降65.5%;港口吞吐量1058.4万吨,增长16.8%。

年末全市拥有民用汽车74554辆,增长23.5%。载客车46033辆,载货车25967辆,分别增长29.3%、28.0%。其中私人汽车34174辆,增长43.5%。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11192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年末电话交换机容量69.7万门;固定电话用户47.5万户,下降14.7%;移动电话用户104.0万户,增长20.9%。城市家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78.8部,移动电话175.6部;农村家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72.5部,移动电话153.3部;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2.5万户,增长43.7%。

八、财政、金融、保险、证券

全年财政收入75.0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3亿元,增长24.6%。财政支出68.0亿元,增长33.4%。其中教育支出10.4亿元,增长1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8亿元,增长74.0%;医疗卫生支出5.0亿元,增长45.2%;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16.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50.1%;交通运输支出下降11.9%。

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19.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9.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244.8亿元,增加74.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79.1亿元,增加53.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511.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13.3亿元,增加10.4亿元;中长期贷款376.6亿元,增加104.8亿元。

全年保费总收入18.6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财险保费收入3.8亿元,增长29.4%;赔付支出2.0亿元,增长30.8%;赔付案件51440件,增长2.1%;寿险保费收入14.9亿元,增长3.2%;赔付支出2.9亿元,增长44.9%;赔付案件7874件,增长106.9%。

证券市场累计开户162950户,增长33.0%。其中当年新开户14258户,全年证券交易额903.5亿元,增长94.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各类普通学校715所,在校学生43.9万人,招收学生12.6万人,毕业生12.8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59727人 , 中专在校学生18077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6896人,技校在校学生8182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4.8万人,其中高中4.5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6.3万人。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93%和99.42%;高考录取11865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19540人。

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6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29.3亿元。科研机构30个,科技开发人员9740人。全年专利申请量932件,专利授权量308件,比上年分别增长138.9%,59.5%。被评为“2007-2008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

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1项,其中《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两淮矿区复杂地层条件下深大井筒特殊法凿井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深井低透气性煤层揭煤防突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年末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8.35万台件,增长54.6%;制定修订省地方标准5项,国家标准1项,部门规章1项;新建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备选企业产品标准190项,扣除食品类同比增长52.2%;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企业共14家,其中AAA级5家、AA级3家、A级6家,数目为2008年的4.7倍;查处食品、建材、农资、特种设备、计量等案件188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9年末全市共有文艺表演团体4个(不含民间组织),文化馆8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4个,图书馆藏书32万册。各级综合档案馆9个,档案馆藏档案、资料57.9万卷(册),增长21%。广播、电视覆盖率均为100%。《淮南日报》、《淮河早报》全年共发行1235.6万份,增长2.4%。

全市卫生机构436个,医疗病床9825张,卫生技术人员10171人。

成功举办淮南市第六届运动会,承办了2009年度安徽省青少年17项常规项目比赛。全年在省级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获金牌71.5枚,银牌68枚,铜牌52枚。开展了2009年“全民健身,健康安徽”系列活动,举办 “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元旦群众长跑比赛、农民拔河比赛等18项次重大活动。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1‰,比上年上升0.78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63‰,下降0.2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8.47‰,上升1.03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42.5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3.3万人;常住人口230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城镇化率64.1%,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46元,比上年增长8.0%;人均消费性支出9613元,增加2.7%,其中食品支出增长3.8%,居住下降11.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2.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4.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93.0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86元, 增长2.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3.6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平方米。

年末全市30.6万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下降5.8%;23.9万名职工参加市级基本养老保险,增长8.6%;42.6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增长1.9%。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提高了养老、失业、低保金标准,失业保险机构发放失业金860万元,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1338万元,当年职业介绍2.1万人。年末有6.7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发放低保资金11254.7万元,增长0.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04万人,发放资金4032.5万元,增长36.5%;解决农村11.0万人饮用水安全。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6410张,收养各类人员4149人。

全市有律师事务所20个,全年民事诉讼代理1503件,经济诉讼代理1176件;拥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035个,全年调解民间纠纷5174件,办理公证文书22153件。法院民事案件立案10016件,结案10671件。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社会用电量56.1亿千瓦时,增长9.7%。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3亿千瓦时,增长15.8%。据水利部门测算全年供水总量18.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5%。自来水供水总量8845.7万立方米,天然气6641.0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1.35万吨。

全年环境空气达到或优于Ⅱ级的天数占总监测天数的97.8%,与上年度持平;地表水环境在Ⅲ类水质及其以上水质达到245天,占全年监测天数的67.0%,与上年相比上升了0.1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控制指标2.8个百分点;COD较上年削减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1.6%。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3。全年发生火灾事故241起,比上年增加35.4%,直接经济损失31.3万元,下降38.3%。全年发生交通事故287起,增长2.5%,直接经济损失82.3万元,增长52.6%。

注:1、公报中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和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