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宁波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2-01 08:48:43 来源:宁波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366次

宁波市统计局(2010年2月1日)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战略,围绕“标本兼治、保增促调”总要求,统筹推进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各项工作,带领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应对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态势,转变发展方式迈出坚实步伐,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

经济运行触底回升。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GDP 421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7.6、4.0、2.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3.8亿元,比上年增长4.1%,增速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47.8亿元,增长5.4%,回落4.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2006.6亿元,增长4.1%,回落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83.0亿元,增长13.3%,上升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重为4.4:53.3:42.3,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为7399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833美元)。

三次产业构成

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全年全市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33.4亿元,增长26.9%,地方财政收入432.8亿元,增长10.9%。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06.1亿元,增长15.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等分别支出76.6亿元、37.9亿元、77.1亿元、17.0亿元、30.6亿元、64.8亿元、35.5亿元和35.3亿元,分别增长6.8%、10.2%、14.9%、9.4%、5.3%、15.0%、16.3%和45.0%。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走势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全市新增就业人员14.2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23.8%,创历史新高。全市财政社保补贴、用工补助资金支出4367.7万元,帮助1.4万名职工稳定了就业岗位;鼓励失业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共有6.1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9万人,5.1万人享受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向2820名困难人员发放再就业援助补贴476.4万元。组织2.7万名失业人员、8.7万名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培训后就业率在60%以上。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6%,比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

CPI、PPI回落,房屋销售价格上涨。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4%,比上年下跌0.6个百分点,八大类价格呈现“二升一平五降”格局,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为102.3%,依然是价格上涨的主力。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88.99%,比上年下降11.0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4.04%,下降5.96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高于购进价格指数5.05个百分点。市区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103.4%,其中,新建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4.9%,新建住宅上涨5.7%,二手房价格上涨1.9%。

二、农业、农村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134.8亿元,增长4.5%;林业9.0亿元,增长10.5%;畜牧业46.9亿元,增长3.8%;渔业91.1亿元,增长2.4%;农林牧渔服务业4.5亿元,增长7.9%。肉类总产量增长2.5%,禽蛋和奶类总产量分别下降1.6%和7.3%;生猪存栏数94.7万头,增长18.1%。农作物播种面积32.2万公顷,下降2.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4.8万公顷,下降3.7%,粮食产量86.3万吨,下降2.4%,蔬菜播种面积8.7万公顷,下降3.0%。大小麦面积增长56.6%,增产54.9%,油菜籽面积增长31.8%,增产34.3%,盆栽类园艺花卉盆数增长42.8%。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住房“两改”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的意见》。全年全市新启动新村建设试点用地项目4个,累计15个。新实施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项目8个,累计21个。累计启动农村住房集中改建项目214个,完成投资71.7亿元,改建面积446.8万平方米,节约用地3884亩。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3.8万户,其中改造农村困难居民危旧房2288户,安置下山移民农户1688户,搬迁安置地质灾害点移民201户。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20个,面积27万亩。新建市级农业产业基地22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累计分别为85个和21个,总面积92.8万亩。实施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技改项目47个,完成技改投入2.8亿元。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总计241家,其中产值(销售额)上亿元的64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84家,总数达1001家,其中规范化合作社450家。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29万亩,流转率达52.0%,规模经营面积14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0%。新增市级农家乐特色村8个、示范点10个,累计分别为26个和48个,解决农民就业1万余人,全年共接待游客647.6万人次,营业收入5.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8.5%和30.4%。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达14个,投保户数4.6万户,保险金额17.2亿元,保费3605万元,全年理赔2590万元。共投入村庄整治建设资金14.1亿元,建成全面小康村57个、环境整治村306个,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庄54个,实施成片连线整体推进村庄整治建设镇(乡)街道8个。全市已累计建成全面小康村326个,环境整治村2142个,占全市村庄总数的84%以上。全年全市投入培训经费6006.1万元,共培训各类农村劳动力12.8万人,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3.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3.9万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5.4万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0.2万人。转移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受训后转移就业3.2万人,转移率为81.2%。全年新增结对企业168家,累计5862家;新增共建项目954个,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落实村级经济发展项目1908个,落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2898个,争取落实扶持资金1.5亿元,帮助捐赠物资价值1600万元。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产销降幅逐季收窄,经济效益迅速回升。全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0309.6亿元,比上年下降1.6%,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17.1、11.0、7.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52.5亿元,下降3.6%,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17.7、12.8、8.5个百分点。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7925.4亿元,比上年下降3.3%,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17.3、13.1、8.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2%。完成出口-交货值2201.0亿元,比上年下降11.4%,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10.7、9.7、6.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加速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17.3亿元,比上年增长3.0%,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15.0、10.1、5.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和利税总额452.7和846.5亿元,分别增长98.9%和75.2%,比上年上升143.4和100.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为225.3分,比上年提高26.6分。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生产加快增长。全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增速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117.6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1.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104.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092.5万平方米,增长3.0%。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3万元/人,提高2.2%。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全社会基础设施投资633.2亿元,增长15.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76.7亿元,增长2.8%,其中工业投资769.3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13.1亿元,增长25.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74.5亿元,增长21.7%。商品房销售面积815.2万平方米,增长81.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52.0万平方米,增长82.6%;空置面积144.4万平方米,下降6.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走势

城市承载服务能力提升。全年全市改建人行道路面2.0万平方米,整修路面6.9万平方米,道路完好率90%以上。增补兴宁路等21条路段照明灯具和彩虹南路等13个路口路灯,整修灵桥小区等23个小区照明设施,亮灯率98%以上。新建垃圾中转站10座,改建14座;新建公厕35座,改建51座。完成24条内河整治任务,中心城区内河保洁完好率、绿化达标率、设施完好率均达到96%以上。全年市区新建公交首末站11个,基本完成我市首个室内停车候车始发站——段塘公交停车场(始发站)建设,新增场站面积4万多平方米,新建公交候车亭100余个,完成我市首个天然气公交(永安)加气站主体工程。新辟公交线路16条,优化调整线路54条,新购公交车辆411辆。顺利完成“春运”、“清运”保障工作,其中“春运”运送乘客3649万余人次,出车8.3万余辆次,比上年分别增长4.2%和9.8%;“清运”投放公交车1867辆次,开通公交扫墓专线13条,运送乘客1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3%。东钱湖水厂二期、毛家坪水厂一期相继建成投产,新增供水能力50万吨/日,中心城区制水能力达到162万吨/日。

五、国内贸易、旅游、会展

消费市场持续走旺。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3%,实际增速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消费市场完成414.3亿元,增长11.8%。批发业零售额71.1亿元,增长7.6%;零售业零售额1206.6亿元,增长16.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56.4亿元,增长12.8%。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31.2%,金银珠宝类增长6.4%,粮油类增长5.2%,肉禽蛋类增长6.9%,服装类增长9.0%,中西药品类增长12.7%,化妆品类增长10.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走势

旅游业增长较快。全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接待入境旅游者80.1万人次,增长5.7%;入境旅游外汇收入4.9亿美元,增长3.8%。接待国内游客3962万人次,增长14.3%;国内旅游收入497.3亿元,增长19.6%。

会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全市举办各类会展活动367个,比上年增长33.0%。其中,举办展览178个,增长30.9%,展览总面积达180万平方米,增长29.0%;举办会议(论坛)105个,增长36.0%;举办节庆活动84个,增长33.0%。

六、对外经济、合作交流

出口回升进口提速。全年全市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608.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0.4%,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13.4、11.9、7.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86.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6.6%,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4.6、6.4、4.7个百分点;进口22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32.0、24.3、14.0个百分点。实现口岸进出口总额1169.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6.7%。新增外贸经营备案登记企业2216家,累计达12927家。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下降21.7%和30.1%;进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下降18.2%和15.0%。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139.7亿美元,下降23.5%;一般贸易进出口额442.1亿美元,下降4.7%。

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增速走势

利用外资回落明显。全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34.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7.0%,实际利用外资22.1亿美元,下降13.1%。其中第三产业新批项目193个,实到外资6.1亿美元,增长13.0%;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增长13.0%。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逆势增长。全年全市完成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8.8亿美元,增长17.5%,其中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8.4亿美元,增长17.8%。新批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177家,项目总投资额4.5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4.1亿美元,增长31.1%。

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全年全市完成服务外包总额42.0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离岸业务1.3亿美元,增长31.4%。服务外包企业达394家,从业人员1.7万人。

对内合作扎实推进。全年全市实际引进内资208.5亿元,引进重点机构186个,引进优质项目103个;新增山海协作项目99个,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完成与衢州资源与产业合作项目实际到位投资额46.2亿元;完成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项目65个,总投资额43亿元;完成与中西部、东北等地区合作项目100多个,总投资额400多亿元。成功举办“2009南昌·宁波周”活动,签订合作项目40个,投资总额48.8亿元;成功举办“2009重庆·宁波周”活动,签订合作项目49个,协议总金额140.0亿元,为历届“宁波周”活动之最。组织企业参加了第十三届“西洽会”、第十九届“哈洽会”、第十届“西博会”和第十五届“郑交会”等国内重要展会,进一步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七、港口、交通

港口生产保持增长。全年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8亿吨,比上年增长6.1%,继续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全球第四位,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8亿吨,增长7.6%。集装箱吞吐量再次跨上1000万标准箱大关,完成1042.3万标准箱,比上年下降3.9%,降幅低于全国沿海港口平均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大陆沿海港口第四位,其中9月份创下104.8万标准箱的月度历史新高。新辟集装箱航线6条,累计216条,其中远洋干线113条,近洋支线51条,内支线20条,内贸线32条。月均航班908班,最高月航班达955班。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大交通基础建设继续推进。全年全市完成公路投资87.6亿元,为计划投资的112.9%。舟山跨海大桥宁波连接线主线、北仑集装箱货运第二通道等建成通车,奉化三高连接线基本完成。绕城高速东段下部结构基本完成,上部结构全面推进。象山港大桥及接线海上钢管桩全部完成,进入建设高潮。穿山疏港高速实现提前开工。全市公路里程达到9883.9公里,新改建农村联网公路500公里。港口水运完成投资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北仑五期集装箱码头2#、8#、9#泊位通过竣工验收。新增港口生产性泊位14个、货物吞吐能力0.4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210万标箱。铁路完成投资55.1亿元,为计划投资的212.0%,增长355.7%。甬台温铁路宁波段建成通车。杭甬客运专线宁波段完成投资25.4亿元,为计划投资的254.4%。铁路枢纽工程项目前期交叉进行,前期进展顺利。

全社会运输量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客运量3.3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24.6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4.4%、0.8%。货运量2.8亿吨,货物周转量123.5亿吨,分别增长11.5%、6.5%,其中水路货运量完成1.1亿吨,首次突破亿吨大关。铁路货物发送量1705.8万吨,增长25.9%。公路货物周转量135.1亿吨,增长22.0%。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403.2万人次、6.9万吨,分别增长12.8%、14.5%。随着运输结构的加快调整,第四方物流市场的推广应用,物流龙头企业及物流基地的迅速壮大,传统货运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打造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进入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八、金融、证券、保险

金融业高速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8241.4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增速比上年提高10.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886.5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8083.9亿元,增长30.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7715.9亿元,增长32.7%,增速比上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并创下2004年6月以来的最高值;比年初增加1900.3亿元,同比多增1020.4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7424.9亿元,增长30.9%;比年初增加1751.2亿元,同比多增787.9亿元。

证券市场回暖。全年全市证券成交总额18393.4亿元,比上年增长68.2%。其中股票和基金成交16899.8亿元,增长88.1%;权证成交1428.8亿元,下降24.5%。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167.5亿元,增长53.5%。期货代理交易量3112.3万手,代理交易额20566.4亿元,分别增长50.1%和66.5%。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74.1万户,增长12.2%。

保险业务发展较快。全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1.1亿元,增长26.6%;人身险保费收入56.4亿元,增长20.5%。各类赔款给付36.3亿元,下降4.3%。年内新增2家寿险机构(信泰人寿宁波中心支公司和阳光人寿宁波中心支公司)和1家产险机构(浙商保险宁波中心支公司)。累计44家保险公司在甬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中产险机构23家(分公司16家,中心支公司7家),均为中资机构,寿险机构21家(分公司11家,中心支公司4家,营销服务部6家),含中资14家,外资7家。年末保险业资产总额1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九、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全市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培育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138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累计615家,142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企业,引进共建研发机构30家。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3项、其中一等奖4项。全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22686件,授权量15824件,比上年分别增长40.3%和60.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02件,增长58.8%。新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3个,新设立宁波创新团队8项,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培育农村科技服务机构10家,农业创新型企业14家,新农村科技示范村镇10家,新认定星火示范基地10家。新增驰名商标6件,累计16件;新增省著名商标36件,累计331件;新认定市知名商标50件,累计783件。新增浙江名牌34件(其中区域名牌2件、服务业名牌1件),累计254件;新增市名牌127件,累计482件。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年末全市共有高校15所,其中普通高校13所,在校生(含研究生)13.7万人,比上年增长3.0%,博士点3个。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5.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9.0%。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保持在100%和9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为98.7%。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人数达到23.4万人,其中公办学校接纳16.4万人,占70.0%。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达到8万余人,招收新生3万余人,与普通高中招生数基本持平。成人学校完成各级各类教育培训超过280万人次。年末全市共有全日制民办中小学(幼儿园)1186所,在校生约29万人,占全市全日制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园)生数的27.0%。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1280所,在园幼儿22万余人,其中70%以上的幼儿在省等级以上幼儿园就读。学前三年幼儿净入园率达到99%。44所幼儿园被评为首批省一级幼儿园,占全省的22.5%。

人才建设继续推进。全年全市新增各类人才9.5万余人,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家,新增进站博士后38人。年末全市人才总量78.5万人,比上年增长13.8%。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3.0万人,增长12.5%;高级职称人才2.8万人,增长16.7%;博士、博士后1534人,硕士14317人,各类专家2214人(包括柔性引进院士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61人,获国家、省、市突出贡献专家230人,正高职称专家2009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全市共有6个全国文化先进县、1个浙江省文化先进县和2个浙江省文化先进县创建县顺利通过了复查验收。为农民免费放映电影24682场,演出戏剧1000场,向12257户农村困难家庭赠送了21英寸电视机,为49793户低保户家庭免除了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和21021户低保户家庭免费安装了有线电视,为28.2万户居民用户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姚剧《母亲》、越剧《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甬剧《风雨祠堂》获省第十届戏剧节剧目大奖,51件作品获省政府奖,182件广播电视作品获市政府奖,其中宁波影视艺术中心拍摄的《名校》等3部作品获“飞天奖”,宁波电台老少广播阳光之声荣获全国优秀少儿广播频率奖项一等奖。举办了农民(农村外来务工者)电影节、社区文化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首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等重大节庆活动和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3000场,宁波逸夫剧院、宁波大剧院、宁波音乐厅等三个市级主要剧场举办高雅艺术演出300余场,12家公共图书馆实现了“一卡通”,实行“零门槛”免费开放,建立了700多个流动图书馆。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实有病床2.3万张,拥有专业卫生人员4.6万人,卫生技术人员3.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6万人,注册护士1.3万人。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188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农村达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参合率达97.1%,筹资与补偿水平稳步提高,全市人均筹资从上年的201元增加到218元。全市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7.30/10万,婴儿死亡率4.3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79%。,均保持在历史较低水平。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年全市举办了25项全国性以上赛事和活动。组队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获金牌1枚、银牌3枚次、铜牌14枚;组队参加省青少年比赛,共获得181.5枚金牌、150枚银牌、123枚铜牌,总分4969分,双双位居全省第二。更新城市社区健身路径50个,新建村落健身路径600条,总数4600余条,建成各类球场400余个,行政村体育健身路径拥有率达95.0%。70%左右的城区公办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体育彩票销售额达7.8亿元,创历史新高。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社会组织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71.0万人,比上年增长5.2%。,其中市区人口221.8万人。人口出生率7.92%。,人口死亡率6.02%。,人口自然增长率1.90%……

城乡居民收支稳步增长。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8元,比上年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641元,增长10.4%。其中市区和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为19607元和7373元,分别增长1.7%和8.2%;市区和农村居民人均离退休养老金分别增长33.2%和45.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8年的2.210︰1缩小为2009年的2.165︰1。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203元,增长11.1%,恩格尔系数为35.4%,比上年降低1.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789元,增长6.7%,恩格尔系数为38.7%,比上年降低2.2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年末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44.3万人、251.8万人、173.2万人、214.9万人和177.6万人,实际缴费人数分别比上年净增9.2万人、13.2万人、11.8万人、5.6万人和12.9万人,对企业五大社会保险费缴费比例实行临时性适当下浮,共计减征社保费15.7亿元。年末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7万人,其中待遇享受13.4万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人数55.6万人,重点对象参保率上升至86.5%。救助患重大疾病困难群众25700人次,支出资金9134.5万元,人均救助3554元。发放各类医疗救助卡17438张,支出金额717.7万元。资助18975名城镇困难居民参加居民医疗保险,资助39.9万名农村困难群众和经济欠发达乡镇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市慈善总会及各分会募集善款3784.8万元,比上年增长37.7%;全年救助支出3491.1万元,受助的困难群众达8380人次。累计募集善款已达3.5亿元,累计救助支出2.1亿元,受助12万人次。全年市红十字会市本级筹集款物2087.8万元,全年捐赠支出3600万元,其中抗震救灾2800万元。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收养性单位166个,床位22901张,收养各类人员14301人。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3109人。实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2896人次,其中外省2610人次,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330人次;救治流浪乞讨危急病人740人次,支出医疗救治资金588.4万元。

社会组织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年末全市共有6个区、2个县、3个县级市、78个镇、11个乡、63个街道办事处,594个居委会,2601个村委会。登记注册社团1813个,比上年增长5.7%,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2687个,增长8.0%。

十二、生态建设、社会安全

生态市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安排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1.5亿元。据初步测算,全年化学需氧量净削减量2365吨,二氧化硫净削减量13660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完成了北仑、镇海临港工业废气整治任务;全市共投入治理资金近700万元,完成了107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的污染治理工作;全市生态公益林建成面积达218.3万亩,废弃矿山治理率为91%,完成清水河道建设31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3平方公里,全市生态墓葬覆盖率95%以上。全市24项化学需氧量减排重点工程已完成15项,10项脱硫重点工程已全面完成;全市已建成各类污水集中处理厂22座,污水日处理总能力达112万吨;切实加大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力度,临港工业区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累计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县3个、省级生态乡镇65个。

“平安宁波”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比上年下降8.7%,死亡人数下降4.4%,直接经济损失下降6.8%(连续五年实现“负增长”)。发生较大事故6起,比上年减少3起,死亡29人,比上年减少10人,是5年来发生较大事故最少的年份,其中道路交通、工矿商贸企业、渔业船舶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全年全市食品评价抽验达到37700批次,至年底完成检验40693批次,完成进度107.9%。开发建成全市食品安全检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全市检测信息共享。制定了《宁波市食品安全检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全市检验检测工作。全年全市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5136个,调解人员20760名。共调解纠纷95927件,其中调解成功94176件,成功率达98.2%,履行94061件,履行率达98.1%。全年全市信访总量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2%;集体上访1630批次,增长21.6%。信访办结率为98.0%。市96178效能投诉中心共受理群众有效投诉474件,办结466件,办结率达98.3%。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测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企业。

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企业指:

批发业:年末从业人员20人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

零售业:年末从业人员60人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

餐饮业:年末从业人员40人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