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台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6:42:32 来源:台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95次

台州市统计局

2004年2月26日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克服“非典”疫情、高温干旱、部分生产要素紧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迎难而上,扎实工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同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步入新的扩张阶段的特征比较明显。初步测算,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992.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是1997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56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577.47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322.75亿元,增长16.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5:57.3:32.2调整为9.3:58.2:32.5。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18000元,比上年增长14.5%。

二、农业

2003年,我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和农民组织化建设,全市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

种植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76.82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0.3%,粮食种植面积继续缩减,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144.62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9.5%,全年粮食总产量为75.7万吨,比上年下降18.2%。与此同时,效益型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全市非粮作物播种面积132.2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5%。其中西瓜、甘蔗、药材和花卉苗木的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25.0%、37.4%、84.9%和127.2%。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从上年的58.2:41.8调整为52.2:47.8。

林业生产朝生态公益林、经济林方向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113公顷,封山育林面积2343公顷,新建绿色通道526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2.2%。

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04.08万头,比上年下降4.7%,全年生猪出栏118.12万头,下降2.8%;年末家禽存栏893.61万只,比上年增长8.7%,全年家禽出栏1439.51万只,增长22.5%。全市肉类总产量12.85万吨,与上年持平,禽蛋产量3.72万吨,增长3.7%。

渔业生产呈“减捕扩养”态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38.26万吨,比上年下降2.0%。其中海洋捕捞产量92.73万吨,下降4.7%;海水养殖产量40.72万吨,增长4.1%;淡水产品产量4.81万吨,增长1.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水利建设势头良好,全年水利建设总投入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以百库保安、千里清水河道、万家农民饮水为重点的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长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全年疏浚河道720公里,整治河道86公里。完成滩涂围垦面积12万亩。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0.8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4%。全年农村用电量34.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大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业经济高速高效增长,2003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2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956.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1%。重工业生产增长快于轻工业,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6.59亿元,增长28.0%;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9.44亿元,增长20.5%。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继续加强。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07.2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4.9%。大企业和支柱行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有155家,比上年增加4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62.5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8.4%,对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6%。从工业总产值前十位的行业情况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十大行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46.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1%,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3.57亿元,比上年增长24.3%;通用设备制造业91.09亿元,增长32.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87.53亿元,增长21.6%;塑料制品业74.85亿元,增长22.3%;医药制造业71.64亿元,增长23.4%;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66.59亿元,增长21.5%;金属制品业52.02亿元,增长25.5%。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国家、省级新产品产值150.93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增幅高于工业总产值19.3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15.8%,在全省各市中居第一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出口拉动作用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337.52亿元,比上年增长40.4%,拉动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3.1个百分点,出****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已达36.2%。

工业经济效益再上新水平。2003年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综合得分为211.6分,比上年提高7.3分。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89.39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利润51.02亿元,增长32.7%。

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进展,止2003年末,全市已有上市公司4家,完成或进入上市辅导企业12家。工业产品创名牌有新突破。2003年全市有3个工业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6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有35个产品获浙江名牌产品称号,46个产品获台州名牌产品称号。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9.39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2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77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7.9%和24.3%。建筑业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全市有32个工程获“括苍杯”、10个工程获“钱江杯”、1个工程获“鲁班”奖。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2003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6.1亿元,比上年增长40.7%,增幅比上年提高17.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性投资201.52亿元,增长74.2%。全部限额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282.25亿元,比上年增长45.6%,在全部限额以上项目投资中,园区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3.71亿元,增长128.9%;基础设施完成投资91.12亿元,增长21.9%;房地产开发投资56.5亿元,增长20.8%。商品房销售势头比较旺盛,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68.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路桥会展中心、台州市民广场水景公园、76省道泽国至太平复线等项目在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台州文化艺术中心、台州国际饭店、新台州大厦等完成主体结顶,三门核电工程、台缙高速公路东段、黄岩万亩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工程、台州大学园区一期等项目进展顺利。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87.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交通运输业运营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93.6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2.9%,旅客周转量为72.0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13.59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港口生产形势喜人,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150万吨,比上年增长33.2%,其中海门港1457.3万吨,增长32.4%。年末全市通车公路总里程达406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8公里。

2003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8.97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6.08万户,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69.1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7.7%,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由上年末的26线/百人提高到31线/百人;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225.0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2.6%。上网成为时尚,网民数量大增,年末全市已有国际互联网用户39.0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0.0%。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县及县以上实现零售额186.08亿元,增长16.9%,县以下实现零售额76.25亿元,增长4.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21.58亿元,增长11.2%,餐饮业零售额31.86亿元,增长25.5%。以汽车、住房、通讯器材等为主的消费热点已形成,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的汽车类销售额增长53.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额增长30.3%,通讯器材类销售额增长32.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额增长29.9%。

商贸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完工、在建项目69个,实际完成投资28.6亿元,一批大型商场、超市、会展中心建成开业。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香港华润万佳超市、乐客多、意大利比萨饼、德克士炸鸡等国际国内著名品牌纷纷登陆我市,全年连锁企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1.1%。物流配送业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市政府编制了《台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玉环的浙江环洲钢业股份有限公司占地98亩的物流配送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台州物流中心、天天金属材料配送中心、台州供销华联物流中心等均已立项建设。

物价总体水平稳步上扬。2003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5%,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水平上涨6.5%,消费品价格水平上涨0.3%。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项目看,呈现四涨四降的格局,上涨的四个大类分别是食品类上涨2.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5.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7.4%和居住类上涨1.2%。下降的四个大类分别是衣着类下降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3.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1.5%、交通和通讯类下降2.6%。2003年原材料价格上涨也较快,原材料价格比上年上涨5.7%。其中钢材上涨13.1%,化工原料上涨7.9%,纺织原料上涨6.0%。

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2003年,遭受“非典”严重冲击的旅游业恢复势头良好,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068.64万人,比上年增长14.8%。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063.86万人,增长14.8%;接待海外游客4.78万人,增长8.9%。实现旅游总收入86.71亿元,增长15.0%,其中旅游创汇3855万美元,增长3.6%。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2003年全市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32.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1%,其中自营出口26.51亿美元,增长47.1%,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进口6.37亿美元,增长63.1%。年末我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1040家,比上年末增加301家。主要产品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机电产品出口12.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9亿美元,增长70.9%;医化产品出口2.95亿美元,增长43.5%;纺织品出口1.26亿美元,增长73.9%;鞋类出口2.72亿美元,增长82.3%。出口市场呈多元化,在我市对世界各国出口中,中东市场开发成效明显,全年对中东出口3.12亿美元,增长110.0%,其中对阿联酋出口1.35亿美元,增长142.6%,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我市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200个,比上年增长15.6%;项目总投资9.44亿美元,增长54.8%;协议利用外资4.02亿美元,增长44.0%;实际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增长82.9%。境外投资快速发展。全年新批境外企业29家,其中中方投资额949.66万美元,境外投资带动出口2.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0%。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了“驻华使节聚台州”联谊活动,台州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6个成员。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形势良好,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03年末我市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74.0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6%。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42.17亿元,增长24.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23.76亿元,增长42.2%,全年新增本外币贷款244.2亿元。年末全市短期贷款余额490.92亿元,增长34.8%;中长期贷款余额278.31亿元,增长60.6%。从贷款投向看,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中长期基本建设项目、房地产开发、个人住房消费贷款、集团企业、重点工业企业和农户贷款上,全年新增中长期基本建设贷款64亿元、农户贷款36亿元、个人消费贷款57亿元,分别占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量的27.0%、15.0%和23.3%。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比为76.7%,比上年末提高6.3个百分点。现金收支活跃,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6337.09亿元,比上年增长40.0%,现金支出6390.03亿元,增长39.8%,净投放52.94亿元,增长18.0%。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总收入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81亿元,增长8.0%;人身险保费收入13.56亿元,增长13.8%。全年保险机构共支付各类赔款4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财产险赔款3.22亿元,人身险赔款0.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4%和36.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发展势头良好。积极实施科技进步“八个一批”工程,成功举办了全国科技成果专利技术暨新产品展览会。全年全市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9家,年末全市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8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5家,年末全市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0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69家。全年专利授权数1795件。技术交易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共确定登记技术合同918项,技术交易成交金额达1.72亿元。科技队伍稳步壮大。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9万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4.91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完善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继续加强,全市产品质量指数达96.2%,产品省定检批次合格率为88.0%。全市列入首批3C认证的企业734家,正在申请81家,已通过627家。气象服务工作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市有气象服务站11个,其中国家基准气候站1个,国家基本站3个。

各类教育事业发展跨上新的台阶。基础教育实现普及化,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98.88%和99.73%;高中段教育快速发展,全市有普通高中82所,在校生9.47万人,初升高比例达到89.34%,比上年提高5.76个百分点,首次超过了全省84.6%的平均水平。全市有各类职业高中52所,在校生6.5万人。全市高考上线人数达24215人,比上年增长13.3%,上线率达87.76%,全市被高校录取24021人,其中普通高校录取21288人,比上年增长21.5%。高等教育取得新的进展。台州学院通过本科教学评估,全年招收各类学生3011人,全日制在校生7420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增强办学实力,整体合并台州工业学校,全年招生1673人,全日制在校生4348人;台州电大全年招收普通高校学生364人,全日制在校生1016人;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获省政府批准筹建。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全市现有全日制民办学历教育机构108所,民办中小学在校生达8.2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教师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全市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6%、97.3%、86.6%和65.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文艺创作成绩喜人,小品创作获全国第十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评选银奖和全省小品比赛创作、表演金奖各1个,摄影作品获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铜奖1个。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圆满举办了元宵大型踩街活动、市二运会开幕式文体表演。500家基层文化俱乐部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年末全市有自办广播节目8套,自办电视节目10套,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01.1万户,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7.35%和98.64%。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完成了1103个自然村的农村广播电视入户工程建设,解决了近12万人的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全市有线数字电视于12月16日正式开通,成为全省第一家同时开通县(市、区)数字电视的地级市。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97家,床位1135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7780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7837人。年末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22人,其中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1.42人。妇幼保健工作在巩固中发展,孕产妇死亡率为15.53/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06‰。全市有5.17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其中农民献血3.71万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76家。农村卫生状况继续改善,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6.3%,卫生户厕普及率66.1%。农村居民住院医疗保障制度试点启动。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全市共夺得全国比赛金牌15枚、银牌6枚、铜牌9枚;省级比赛金牌71枚、银牌63枚、铜牌71枚。2003年我市首次组团参加了全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成功举办了市第二届运动会。

十一、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年末全市共有环境保护机构28个,各类工作人员341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0个,环境监测人员163人。全面启动了生态市建设,玉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温岭、仙居、天台已完成省级生态示范区规划编制,并已组织实施。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7.8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2.6%;目前已建成规范化饮用水源保护区33个,烟尘控制区达到476平方公里,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为120.4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稳定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552.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5万人,其中市区总人口146.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2万人。全年共出生6.66万人,死亡3.35万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2.08‰和6.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1‰。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全部职工人数32.87万人,城乡个体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82.33万人。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有职业介绍机构248个,介绍就业成功人数17.43万人。全年再就业培训1.3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有56.42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在职职工49.02万人,离退休人员7.4万人,全年共支付养老金7.59亿元;全市有29.6万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其中在职职工21.97万人,离退休人员7.63万人;工伤、生育保险年末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01万人和12.35万人。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2.07万人,全年共发放失业保险金1250万元,失土农民社会保障和农村居民住院医疗保障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46个,床位5221张,收养3341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6751人,全年共投入低保资金3220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09元,比上年增长15.2%,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5359元,增长7.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城镇集体以上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18246元,比上年增长16.9%,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2%。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7.7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7.98平方米。

注:1.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地区GDP的中文名称由“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改为“地区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