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台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6:41:58 来源:台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12次

台州市统计局

2003年2月25日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大宏观经济调控力度,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推动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促使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一、综合

2002年,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消费品市场持续兴旺,外贸出口高速增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金融运行形势良好,市场物价在低位平稳运行,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其它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全面进步。

初步测算,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增长速度创近几年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492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275亿元,增长15.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2:58.0:29.8调整为10.6:57.3:32.1。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5615元,比上年增长13.4%。

二、农业

2002年,我市农村经济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2.98亿元,比上年增长2.5%。

种植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2002年粮食种植面积继续大幅调减,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179.56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8.0%。其中早稻种植面积调减幅度尤为突出,全年早稻种植面积为29.0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43.5%;全年粮食总产量为92.59万吨,比上年减少20.3%。与此同时,效益型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全市非粮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8.9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6.9%。其中油料、甘蔗、药材、蔬菜、果用瓜、花卉的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7.1%、11.4%、39.7%、20.5%、7.8%、196%。粮食与非粮经济作物比重从上年的64.5:35.5调整为58.2:41.8。

林业生产朝生态公益林、经济林方向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780公顷;封山育林面积202.83千公顷。全市新建绿色通道458公里,绿化面积达559公顷。

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肉、禽、蛋、奶等主要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充裕。全年肉类总产量12.85万吨,比上年增长3.6%,禽蛋产量3.59万吨,增长8.3%。全年出栏生猪121.52万头,增长2.3%。年末生猪存栏109.25万头,比上年减少3.2%,家禽存栏822.28万只,比上年减少7.4%。

渔业生产相对平稳。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41.1万吨,比上年增长1.9%。其中海洋捕捞产量97.24万吨,增长1.1%;海水养殖产量39.11万吨,增长3.1%;淡水产品产量4.74万吨,增长9.3%。但受渔业资源萎缩、渔业生产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渔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加强。水利建设卓有成效,全年完成水利投资12.5亿元,完成土石方4740万方,续建围垦11.7万亩,新开工围涂面积4730亩,新砌防渗渠道350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4万亩。河道疏浚掀起新一轮高潮,全年投资3.8亿元,疏浚河道645公里。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73.5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9.06万吨,比上年减少6.0%;农村用电量29.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2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79亿元,增长29.7%;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27.13亿元,增长16.9%;股份合作制企业工业总产值156.6亿元,增长18.2%;联营企业工业总产值18.58亿元,增长32.8%;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373.17亿元,增长26.6%;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4.34亿元,增长12.6%。轻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全年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轻工业总产值为396.89亿元,增长20.2%,增幅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重工业总产值为332.06亿元,增长24.8%,轻重工业的增幅差距从上年的10.2个百分点缩小到4.6个百分点。十大支柱行业均呈较好的发展态势,其中金属制品业增长38.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3.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8.9%,普通机械制造业增长24.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4.0%。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不断壮大,200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14家,比上年增加36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有7家,比上年增加3家。

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重点工业园区总投资达50亿元,比上年增加39.5亿元。吉利汽车工业城、飞跃机电工业城、温岭工业城、星星电子工业园区、黄岩万亩工业园等建设进展顺利。一大批工业园区建设的相继启动,为我市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确保了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在全市48个主要工业园区中,2002年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达37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8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占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25.1%。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02年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8.22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实现利税66.19亿元,增长21.4%,其中利润36.7亿元,增长25.2%。列入省考核的11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208分,比上年提高12.3分。

工业企业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工业产品创名牌有新突破。至2002年末全市累计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制194家,改制面为98.0%;完成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改制454家,改制面为98.3%。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进展,截止2002年底,我市已有上市公司3家,其中腾达建设本年上市,完成或进入上市辅导企业还有13家。工业产品创名牌有新突破。2002年,“星星”牌电冰柜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有18个工业产品获浙江名牌产品称号,44个工业产品获台州名牌产品称号,4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5.97亿元,增长13.2%。全年建筑施工面积297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4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4.6%和14.7%。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10.16万元,全年共实现利税5.58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02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4.09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全社会更新改造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全年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10亿元,比上年增长58.3%。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等单位投资141.53亿元,增长20.2%;城乡集体投资109.38亿元,增长47.4%;城乡居民个人投资23.18亿元,下降23.2%。在国有等单位投资完成额中,基本建设投资8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更新改造投资14.3亿元,增长13.6%。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6.76亿元,比上年增长46.0%。其中住宅投资34.15亿元,增长68.7%亿元。商品房销售势头比较旺盛。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3.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7%;商品房预售面积为66.7万平方米,增长63.0%。

重点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100个,当年完成投资额55.83亿元,其中25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0.01亿元,省重点项目永宁江治理二期工程全线动工、台缙高速公路临海至仙居段工程、甬台温高速公路连接线路桥至院桥一级公路开工建设、三门岭口至上枫坑一级公路建成通车。75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5.82亿元,市级重点项目台州市委党校综合楼、网球场馆、黄岩区行政大楼相继建成并交付使用。台州市民广场、体育中心、新台州大厦、广电大楼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长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台州客运总站开工建设,三门核电场址“四通一平”工程中,“四通”已完工、“一平”进展顺利。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生产平稳增长,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2002年全市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7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台缙高速公路临海至仙居段工程、甬台温高速公路连接线路桥至院桥一级公路开工建设,104国道路桥至泽国、76省道泽国至太平复线工程、104国道黄岩城区过境东复线一级公路工程进展顺利,75省道大环线椒江段拓宽工程已经建成,台州客运总站开工,玉环至乐清3000吨级滚装轮渡码头已建成。截止年底,全市通车公路总里程达401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8公里;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20.4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6.5%,旅客周转量为73.0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3%。全年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13.54万人,比上年减少8.6%。全市港口生产形势喜人,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613.51万吨,比上年增长15.2%,其中海门港1100.3万吨,增长6.9%。

2002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9.7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6.57万户,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43.6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2.7%。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157.7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3.9%。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38.1部/百人提高到46.8部/百人;年末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28.7部,比上年末增加5.5部。年末全市国际互联网络用户达27.8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3.0%。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市场销售持续旺盛。200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7%。其中县及县以上实现零售额134.38亿元,增长21.9%,县以下实现零售额97.72亿元,增长7.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72.19亿元,增长14.5%;餐饮业零售额25.38亿元,增长40.0%;制造业零售额13.63亿元,增长8.1%。在各种经济类型中,个体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达163.4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0.4%。

商品交易市场稳定发展。2002年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85个,比上年增加16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67个,超十亿元的市场4个。全市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542.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成交额102亿元。

物价低位平稳运行。2002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4%,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0.5%,消费品价格水平比上年下降0.7%。在八大类价格项目中,食品类和烟酒及用品类比上年分别上涨1.7%和0.3%;其余六大类价格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衣着类下降0.8%,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3%,居住类下降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费类和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均下降3.0%。

旅游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旅游资源开发步伐进一步加快。总投资为15亿元的大型旅游项目“台州东方太阳城”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临海、温岭分别通过了省旅游局的创优初评,并已向国家旅游局申报。温岭长屿硐天和临海江南长城分别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区评审组的验收。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92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3.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1.8亿元,增长49.0%;接待海外旅游者4.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0%,旅游创汇3720万美元,增长36.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4.9亿元,增长48.4%。

七、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强劲增长。2002年全市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达21.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0%,其中自营出口18.02亿美元,增长5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9个百分点。截止2002年底,我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739家。在出口企业中,生产企业自营出口7.6亿美元,增长69.3%;三资企业出口5.4亿美元,增长40.5%;外贸公司出口5亿美元,增长45.5%,形成了外贸公司、自营出口生产企业、三资企业“三路大军”齐上的多元化出口格局。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机电产品出口8.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6%,比重达44.4%;医化产品出口2.05亿美元,增长38.3%;传统产品出口也快速增长,服装出口0.68亿美元,增长34.3%;工艺品出口1.04亿美元,增长138.1%;鞋类出口1.49亿美元,增长103.3%;节日灯出口1.54亿元,增长52.1%。出口市场呈多元化,在我市对世界各国出口中,北美市场迅速崛起,所占比重上升较快,全年对北美洲出口4.05亿美元,增长94.0%,比重为22.5%,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4.8个百分点;对亚洲出口5.55亿美元,增长48.9%;对欧洲出口6.11亿美元,增长46.1%;对非洲出口0.71亿美元,增长37.3%;对拉美出口1.38亿美元,增长31.0%。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73个,比上年增长74.0%;项目总投资6.1亿美元,增长156.5%;协议利用外资2.79亿美元,增长109.5%;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达1.18亿美元,增长111.9%。境外投资进展较好。全年新批境外企业25家,到目前累计创办境外企业68家,当年投资额548万美元,带动出口15959万美元。台州第一家境外分拨中心——台州阿联酋分拨销售中心成立。对外交流取得新的突破,“金秋?相聚台州”中外市长(议长)联谊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形势良好,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11.7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62.46亿元,增长28.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6.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71.62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全年新增贷款170.2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64.2亿元,增长38.7%;中长期贷款余额173.32亿元,增长36.1%。从新增贷款投向看,主要集中在农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工业贷款上,三者分别比上年末增长55.0%、51.4%、47.9%。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比为70.4%,比上年末提高6.3个百分点。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2002年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总收入17.3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38亿元,增长24.0%;人身险保费收入11.92亿元,增长39.9%。全年保险机构共支付各类赔款3.36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财产险赔款2.79亿元,人身险赔款0.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4%和1.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发展加快。2002年,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列全省第三位,比上年前移两位。9个县(市、区)均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其中椒江、路桥、温岭、玉环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2002年,全市列入省级及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6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0项,省级项目701项。全市获省科技进步奖27项,获市科技进步奖82项。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32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区外高新技术企业75家,比上年末增加24家,新增省级研究开发中心5家,市级研究开发中心18家。全市省级以上新产品鉴定数为全省第一,专利申报公告(公开)数1282件。技术交易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共确定登记技术合同733项,技术交易成交金额达1.31亿元,比上年增长69.4%。

科技队伍稳步壮大。年末全市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2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8%,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2.3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3%。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2002年全市财政对科技投入达11091万元,比上年增长27.0%,其中科技三项经费支出8026万元,增长30.4%。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完善提高。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全市产品质量指数达95.1%,比上年上升14.1个百分点,有13家企业27项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186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全市产品省定检批次合格率达86.6%,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气象服务工作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市有气象服务站11个,其中国家基准气候站1个,国家基本站3个。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义务教育高标准普及得到巩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97.84%。高中段教育快速发展,初升高比例达到83.58%,比上年提高7.81个百分点。全市有普通高中82所,在校生9.47万人,招生3.73万人;有各类职业高中55所,在校生5.13万人,招生2.58万人。全市普通高校上线人数达21381人,比上年增长30.8%,普通高校录取17525人,增长26.1%。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台州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现有42个专业,全年招收各类学生2700人,全日制在校生6454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建成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和电气技术2个国家级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全校现有专业20个,全年招生1673人,全日制在校生3610人;台州电大现有在校生4655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幼儿园在园幼儿13.8万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75.56%,比上年增长7.56个百分点;特殊教育招生293人,在校生2048人。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全市现有全日制民办学历教育机构96所,在校生6.6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教师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7.7%、96.1%和82.7%,分别比上年提高0.6、1.4和4.0个百分点。教育装备现代化进程加快。台州教育网正式联网运行,椒江、黄岩、温岭、玉环、天台五个县(市、区)建成教育信息网。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艺术创作硕果累累。在全省蒲公英少儿舞蹈大赛中获金奖3个,银奖3个,《龙飞凤舞》获省民间艺术表演比赛金奖,并入选参加2003年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全省第四届声乐大赛中获得民族、美声、通俗唱法3个金奖;浙江省第四届新人新作大赛,我市获得5项金奖、2项银奖、3项钢奖;《相约酒吧》获得省十三届戏剧小品比赛创作、演出双金奖。文艺活动红红火火。浙江省第四届群众声乐大赛暨第五届上海亚洲音乐节中国新人歌手大赛浙江赛区选拔赛在我市成功举行;台州市第二届艺术节圆满完成;成功举办中国?台州首届摩登舞、拉丁舞国际锦标(公开)赛。组织开展文艺精品下乡巡演活动,全市举办了100多场各种形式的系列广场文艺活动,活跃了基层文化,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以创建"东海明珠"为龙头的基层文化建设继续全面推进,我市东海明珠乡镇总数达到了33个,位于全省前列。

文物工作有新进展。开展了全市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发现了一些新的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桃渚城、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仙居皤滩进行保护规划编制。临海桃渚、仙居皤滩的文物保护修建被列为省国债项目。档案工作有新进展,年末全市有综合性档案馆10个,馆藏档案总量42.46万卷,馆藏资料7.33万册,开放各类档案6.78万卷。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2002年末,全市有自办广播节目8套,日平均播音时间126.38小时;自办电视节目10套,平均每周播出时间830.12小时。年末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95.23万户,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6.75%和98.04%,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总长度达到4.52万公里。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32家,实际开放床位10387张,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6276人,比上年增长3.7%,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7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6899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1.26人。妇幼保健工作在巩固中发展,孕产妇死亡率为19.64/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34‰,比上年下降1.23个千分点;全市有5.06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无偿献血率达98.1%;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56家,比上年增加213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57家。农村卫生状况继续改善,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3.5%,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9.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全市共夺得全国比赛金牌31枚、银牌9枚、铜牌7枚;省级比赛金牌73.5枚、银牌55枚、铜牌54枚。我市首次获准组队参加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同时获得了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举办权。成功举办了“中国九鼎杯”国际男子网球希望赛。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年末全市共有环境保护机构30个,各类工作人员332人;各级环境监测站9个,环境监测人员159人。生态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玉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温岭市、仙居县已完成省级生态示范区的规划编制,天台县完成了大纲编制,三门县六敖镇等市级生态示范镇已通过规划编制。“蓝天、碧水、绿色”三大工程收效显著,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在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2.1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5.99%;目前已建成规范化饮用水源保护区33个,烟尘控制区由163平方公里提高到210平方公里,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91.7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市总人口550.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4万人,其中市区总人口144.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3万人。全年共出生6.41万人,死亡3.31万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1.66‰和6.0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4‰。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城镇职工31.77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城乡个体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69.19万人。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有职业介绍机构242个,介绍就业人数21.91万人。全年再就业培训1.0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有47.55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在职职工40.46万人,离退休人员7.09万人,支付养老金6.81亿元;全市有24万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其中在职职工18.15万人,离退休人员5.85万人;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1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998万元;工伤、生育保险年末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99万人和12.64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61个,床位5877张,比上年末增长16.4%,收养2912人,比上年末增长5.1%。全年有5.6万人得到国家救济,其中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有4.89万人。全年共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363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17元,比上年增长15.2%,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7%。全年城镇集体以上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5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9%,职工平均工资18246元,比上年增长16.9%,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970元,比上年增长7.3%,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6.4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6平方米。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农业总产值绝对数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