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台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6:41:04 来源:台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88次

台州市统计局

2002年3月7日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克服了国内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相对弱化和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等诸多困难,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建设,适时出台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我市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实现了台州新世纪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各项经济工作目标。

综合

2001年,我市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平稳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快速扩大,消费品市场持续升温,外贸出口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增势强劲,金融平稳运行,市场物价小幅下降,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亿元,比上年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439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217亿元,增长13.7%。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3.2:58.1:28.7调整为12.3:58.7:29.0,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3650元,比上年增长11.3%。

农业

2001年,我市以全省取消粮食定购、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为契机,紧扣市场需求,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3.19亿元,比上年增长3%。

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得到广泛推广,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调减。200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19.0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9.1%,粮食总产量116.12万吨,比上年减少16.3%。非粮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示范园区已渐成雏形。蔬菜、水果、油料、甘蔗、花卉的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23.3%、61.4%、9.9%、28.7%和297.6%。粮食和非粮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之比由上年的73.5:26.5调整为64.5:35.5。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5205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6994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3.17万公顷。其中当年新封面积8.3万公顷。

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肉、禽、蛋、奶等主要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充裕。全年肉类总产量12.4万吨,比上年增长2.6%,禽蛋产量3.31万吨,增长9.2%。全年出栏生猪118.83万头,增长4.9%。年末生猪存栏112.91万头,增长0.8%,家禽存栏888.02万只,比上年减少0.4%。

渔业生产小幅下降,水产养殖形势较好。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138.42万吨,比上年减少0.6%。其中海洋捕捞产量96.15万吨,比上年减少2.9%;海水养殖产量37.93万吨,比上年增长4.8%;淡水养殖产量3.74万吨,比上年增长7.1%。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加强。2001年末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3.92千公顷,比上年末增长8.0%,当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37千公顷。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9.8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9.64万吨,比上年减少9.0%;农村用电量23.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01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137.41亿元,增长13.2%。全市工业用电量为35.8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7%。

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有新进展,传统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改造初见成效,工业集聚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较快,新产品生产快速增长。2001年我市加快落实工业集聚战略,已着手编制台州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建设5个国家级生产基地,15个综合性工业园区,30个特色工业园区。3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浙江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已经国家计委、经贸委批准。省批的特色工业园区有18个,其中正式投入运作的有16个。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1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有78家,比上年增加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46.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40.4%;工业总产值超十亿元企业有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6.27亿元。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总产值588.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实现利税总额58.5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7.0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46.3%。在各行业中,高新技术行业快速增长,医药制造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4.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8.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5.8%。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88.39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完成出****货值172.3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工业企业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工业产品创名牌有新突破。至2001年末全市累计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制190家,改制面为96.0%;完成集体工业企业改制447家,改制面为96.8%。全市新组建股份公司13家,累计已达38家,有11家股份公司已完成或进入了上市辅导阶段,其中本年新进入上市辅导的有9家。“钱江”、“苏泊尔”两件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至2001年末,我市已拥有四件中国驰名商标。2001年,钱江摩托车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全市有5个工业产品被评为浙江名牌产品,至年末全市已有浙江工业名牌产品23个。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2001年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实现利税58.57亿元,增长8.4%,其中利润30.13亿元,增长16.0%。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189.5分,比上年下降1.5分。

建筑业持续发展。2001年全市共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市资质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3亿元,比上年增长33.0%;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01万元/人,增长0.4%;完成房屋峻工面积1002万平方米,增长35.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2001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2.1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全社会更新改造投资69.51亿元,增长16.8%。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等单位投资117.7亿元,增长31.6%;集体经济投资74.22亿元,增长17.6%;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0.19亿元,增长11.1%。在国有等单位投资完成额中,基本建设投资73.06亿元,比上年增长38.3%;更新改造投资12.59亿元,增长4.9%;房地产开发投资32.02亿元,增长32.9%。全年国有等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新开工项目390个,施工项目703个,年末建成投产项目37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3.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点建设进展良好。全年列入省、市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78个,当年完成投资额38.35亿元,其中省重点工程项目27个,完成投资额21.8亿元。甬台温高速公路台州段二期、椒江大桥、健跳大桥已建成通车;玉环里墩水库已竣工蓄水;永宁江治理二期、仙居下岸水库、临海城市防洪一期等一批续建工程进展顺利;温岭东海塘围涂、玉环璇门二期等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天台桐柏抽水蓄能电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金台铁路、甬台温铁路、台缙高速公路、台州机场、三门核电、玉环火电等一批事关台州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住房制度的改革和城市化的推进为房地产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商品房的热销带动了投资的快速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2.02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其中住宅投资20.24亿元,增长20.4%,占总投资额的63.2%。全年商品房销售额达23.73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住宅销售额18.84亿元,增长34.1%。个人购房比例继续提高,在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中,个人所占比例高达97.5%,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10.5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5.4%。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2001年全市完成交通邮电业增加值66.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为161.5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3.0%。其中公路运输43.77亿吨公里,增长5.3%,水上运输117.76亿吨公里,增长31.2%。全年旅客周转量为69.39亿人公里,比上年减少5.6%,其中公路69.1亿人公里,减少5.5%。民航运输形势不乐观,全年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14.81万人,比上年减少33.8%。台州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1397.7万吨,比上年增长9.7%,其中海门港1023.5万吨,增长7.8%。

2001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6.68万户,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17.4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6.5%。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127.3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62.5%。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32部/百人提高到38.22部/百人;年末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23.2部,比上年末增加8.9部。年末全市国际互联网络用户达16.6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7倍。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发展良好。2001年全市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7.09亿元,增长15.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4.41亿元,增长7.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0.37亿元,增长9.9%;餐饮业零售额18.13亿元,增长24.7%;制造业零售额12.6亿元,增长10.6%;其他行业零售额20.4亿元,增长7.5%。在各种经济类型中,个体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达141.35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0.1%。

商品交易市场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69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67个,比上年增加6个,超十亿元的市场4个。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成交额达116.21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市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54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旅游市场发展良好。全年我市共接待国内游客63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3亿元,增长26%;接待海外旅游者3.3万人,比上年增长28%,旅游创汇1219万美元,增长22%。

物价总水平小幅下降。2001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6%,消费品价格水平比上年下降2.2%。在八大类价格项目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烟酒及用品类和居住类价格水平比上年分别上涨5.3%、1.3%和0.2%;其余五大类价格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费类下降3.2%,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9%,食品类、衣着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均下降1.8%。

七、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形势较好。2001年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5.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出口额11.79亿美元,增长35.7%。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口增速较快,机电产品出口额为5.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3.1%;医化产品出口额达1.48亿美元,增长43.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2.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利用外资持续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07个,协议利用外资133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4%,实际利用外资5568万美元,增长9.5%。全年我市新办境外企业18家,到目前累计创办境外企业45家,当年投资额610万美元,带动全市出口额1.17亿美元。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形势良好,信贷规模继续快速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9.0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04.23亿元,增长18.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2.7亿元,增长21.8%。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0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62.56亿元,增长13.9%;中长期贷款余额127.32亿元,增长58.6%。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2001年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总收入12.86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4.34亿元,增长15.7%;人身险保费收入8.52亿元,增长52.7%。全年保险机构共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48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财产险赔款及给付2.03亿元,人身险赔款及给付1.45亿元,两者分别比上年增长26.9%和25.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发展加快。2001年全市继续全面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开展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和科技创先工作,大力推进科技和经济的结合,有力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台州市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温岭市、玉环县、椒江区、路桥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

科技队伍稳步壮大。年末全市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1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7%,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2.2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8%。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2001年全市财政对科技投入达12088万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科技三项经费支出8435万元,增长25.0%。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2001年,全市列入省级及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0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3项,省级项目358项。国家级项目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0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7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8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学仪器重大攻关项目1项。全市有22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有90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年末全市有国家级、省级区外高新技术企业51家,比上年末增加20家。新增省级研究开发中心5家,市级研究开发中心24家,新批民办科研机构9家。全年全市专利申报公告(公开)数988件。技术交易市场更趋活跃。全年共确定登记技术合同735项,技术交易成交金额达7754万元,比上年增长50.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质量、标准化、计量工作和气象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2001年,我市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抽查了1862家生产企业1862批次产品,合格率为80%。建立了省级摩托车检测中心和市级汽配检测中心、产业用布检测中心。全年有65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36家通过安全认证。有26家重点骨干企业的35项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了22个农业标准。计量标准器具及配套设备受检率达100%。气象服务工作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市有气象服务站11个,其中国家基准气候站1个,国家基本站3个。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城市气象系列化服务得到加强,已成功推出人体舒适度、穿衣指数等预报。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86%,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75.77%,比上年提高8.03个百分点。高中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有普通高中80所,在校生8万人,招生3.06万人,招生数比上年增加0.21万人;各类职业中学55所,在校生4.06万人,招生2.05万人,招生数比上年增加0.62万人。高等教育发展跃上新台阶,台州师专全年共招收各类学生2164人,在校生4078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全年招生1211人,在校生2814人;台州电大招生3217人,在校生4500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得到重视,幼儿园在园幼儿12.87万人,比上年增长45.9%;特殊教育招生331人,比上年增长116.3%,在校生2289人,增长40.9%。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壮大,全市共有社会力量举办的学历教育机构82所,在校生5.4万人。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教师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7.1%、94.7%和78.7%,分别比上年提高1.1、2.2和7.5个百分点。全市有7人获全国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有2人获省“功勋教师”称号,35人获省“春蚕奖”,10人获“绿叶奖”。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艺术创作取得新成果。我市选送的小品《沥沥雨、红红伞》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比赛金奖和第六届华东地区戏剧小品比赛一等奖;省第三届歌曲新作演唱大赛,我市获演唱金奖1名,创作银奖3名;全国“蒲公英”少儿书画、摄影比赛浙江选拔赛,我市获金奖5名。基层文化工作出现新气象,以创建“东海明珠”为龙头的基层文化建设继续全面推进,组织开展了台州市文艺精品下乡巡演活动、台州市广场文化主题月活动和农民文化活动月等多项活动,活跃了基层文化,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文物保护工作有新突破,天台国清寺、临海台州府城和桃渚古城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我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零的突破。档案工作有新进展,年末全市有综合性档案馆10个,馆藏档案总量37.16万卷,比上年增长21.2%,馆藏资料7.13万册,增长4.1%,开放各类档案5.75万卷,增长4.5%。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2001年末,全市有自办广播节目8套,日平均播音时间近126小时;自办电视节目8套,平均每周播出时间816小时。年末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83.85万户,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0%到95.7%,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总长度达到2.46万公里,比上年末增长20.1%。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664个,医疗床位10496张,床位数比上年末增长9.8%;其中医院、卫生院370个,医疗床位10396张,增长9.9%;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7万人,比上年增长5.7%,其中医生0.71万人,增长9.6%。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提高,孕产妇死亡率由上年的12.01/10万下降为8.71/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57‰,比上年下降了0.94个千分点。全市无偿献血达3.38万人次,无偿献血率为63.8%。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市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60个,建立健康档案17.8万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院328个,村设置的医疗点1990个,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594人。农村卫生状况继续改善,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2.8%,卫生厕所覆盖率达58.5%。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全市投入到健身活动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29%。有8个单位和5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共夺得全国比赛金牌8枚、银牌2枚、铜牌4枚;省级比赛金牌69枚、银牌49枚、铜牌47枚。全年全市体育彩票累计销量达到1.3亿元。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新的进展。年末全市共有环境保护机构28个,各类工作人员312人;各级环境监测站9个,环境监测人员168人。环境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年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为96.1%,环保“三同时”执行率为100%。全市立案查处环保违法案件811起,责令停产整顿235家。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8.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2.5%,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在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已建成规范化饮用水源保护区24个,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76.7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163平方公里;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玉环县列入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温岭市、天台县、仙居县列入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台州市市区和临海市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十二、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保持缓慢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548.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其中市区总人口14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3万人。全年共出生6.17万人,死亡3.14万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1.27‰和5.7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3‰。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城镇职工31.74万人,城乡个体私营从业人员63.64万人。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有各级职业介绍机构253个,介绍就业人数达22.43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0.21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0.11万人。全年共有1.06万人参加再就业培训,其中失业人员参加培训0.5万人,下岗职工参加培训0.56万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1.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3.76万人,其中在职职工26.9万人,离退休人员6.86万人。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7.1亿元,支付养老金5.72亿元。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8.41万人,共征缴保险费4431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2273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到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达4.52万人;年末全市参加大病医疗保险人数达13.8万人,其中在职职工9.01万人,退休人员4.8万人,共征缴保险费7894万元,发放医疗补助金7674万元。全市参加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2.98万人和12.93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11个,床位5050张,比上年末增长9.0%,收养2770人,比上年末增长7.6%。全年城乡有4.45万人得到国家救济,其中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有3.35万人。全市共投入保障资金1934.4万元。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200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0元,比上年增长15.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全年发放城镇职工工资总额47.7亿元,比上年增长20.5%,职工平均工资15611元,比上年增长25.4%,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6.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31元,比上年增长7.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5.9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