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舟山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6:08:26 来源:舟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50次

舟山市统计局

2003年3月8日

(编者注:统计公报公布的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年度定案数据请查阅当年统计年鉴。)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总目标,突出发展主题,坚持量质并举,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团结奋斗,开拓创新,顺利完成年初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在较高发展平台上继续快速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向舟山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综合

2002年我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增速创自1996年以来的新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渔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快,工业生产增势强劲,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国内市场活跃,市场物价运行平稳,外贸出口出现回暖,财政金融形势稳定,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据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4.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78亿元,下降1.8%;第二产业增加值51.97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59.30亿元,增长16.6%。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6.1:34.1:39.8调整为22.8:36.1:41.1,第二、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现。2002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710元。

市场物价总水平稳中有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5%,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7%。(详见附表1)

劳动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城镇集体以上职工10.98万人,比上年减少2.2%;城镇个私从业人员4.34万人,比上年增长8.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渠道不断扩大,全年共有5890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比上年增长48.9%。劳动市场不断完善,全年共提供就业岗位28649个,增长15%。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外向型经济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还不高,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存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和整体活力亟待提高。利用外资规模较小,水平较低。渔业转产转业困难较多,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不快。城乡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二、渔业

渔业生产基本稳定。2002年面对资源衰退,捕捞空间缩小等不利因素的进一步影响,各级党委、政府把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放到突出位置,积极启动捕捞渔民“双转”工程,通过加快结构调整,主攻海水养殖,大力开拓远洋渔业,全市渔业生产基本稳定。2002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24.61万吨,比上年下降3.7%,其中,地方渔业产量121.90万吨,下降4.2%。全年实现渔业产值64.13亿元,比上年下降2.3%。

远洋渔业出现恢复性增长,水产养殖快速发展。全年远洋渔业产量13.30万吨,增长9.5%,其中地方远洋渔业产量11.01万吨,增长7.6%。海水养殖业发展迅猛,面积进一步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2.11千公顷,产量9.07万吨,其中海水养殖面积9.94千公顷,产量8.3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0.4%和32.2%。海水养殖产值9.41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占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2.3%上升到14.7%。全市海水养殖面积中,浅海养殖、围塘养殖、滩涂养殖面积分别达到1367公顷、5138公顷、3434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28.7%、20.4%和17.2%。

渔业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市拥有机动渔船10333艘,比上年减少4.1%。渔船总吨位88.60万吨,总功率150.99万千瓦,分别比上年减少0.8%和1.3%。

三、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2002年全市农业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年实现农林牧业总产值8.73亿元,比上年下降9.2%。

粮食作物生产大幅调减,经济作物发展迅速。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42千公顷,产量6.60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2.7%和12.6%。其中早稻种植面积0.39千公顷,产量0.20万吨,分别下降40.0%和43.4%;晚稻种植面积6.75千公顷,产量4.37万吨,分别下降12.7%和11.1%。蔬菜生产形势较好,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1.03千公顷,产量21.17万吨,分别增长1.7%和2.3%。花卉苗木、茶叶、瓜类等种植面积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粮经产值比例(以粮食为1)由上年的1:4.69调整到1:5.36。畜牧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主要传统畜禽产品产量增加,鹌鹑、奶牛等节粮食草型畜禽饲养蓬勃发展。全年肉类产量1.39万吨,同比增长8.0%;家禽存栏119.16万羽,与上年持平;禽蛋产量0.73万吨,增长8.3%;牛奶产量0.17万吨,增长22.1%。(主要渔农产品产量详见附表2)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2002年全市累计投入包括标准海塘建设在内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01亿元,全年改造低产田0.9千公顷,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5千公顷,新增除涝面积0.02千公顷,疏浚河道52.6公里。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9.61万千瓦,同比下降1.9%。农村用电量3.4亿千瓦时,增长11.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869吨,比上年下降14.0%。

四、工业、盐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0.13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2.7%。实现工业增加值42.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工业增长拉动全市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贡献份额达到46.1%,工业在全市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其中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产值12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4.0%。个私工业蓬勃发展,全年完成产值116.03亿元,增长36.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1.0%,增速高出全市工业平均增幅13.9个百分点。重点骨干企业生产形势喜人,全市23家产值上亿元的重点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0.3%。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工业品产销率为95.7%。

三大岛和工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三大岛重点扶持政策成效明显,金塘、六横、衢山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1.66亿元、8.60亿元和3.30亿元,分别增长26.4%、22.2%和39.9%。市重点发展的六大工业园区全年完成工业产值32.19亿元,增长58.5%,增幅高出全市平均35.8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市列入考核的384家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58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实现利润4.08亿元,增长57.5%,亏损企业亏损额0.50亿元,同比减亏54.4%。384家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考评得分为169.63分,比上年提高26.91分。十一项考核指标均好于上年水平,总资产贡献率由7.59%上升到8.99%,资本保值增值率由103.64%上升到117.26%,资产负债率由64.17%下降到60.84%,流动资产周转率由1.74次/年提高到1.90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由2.69%上升到3.69%,全员劳动生产率由42818元/人提高到52923元/人,产品销售率由95.00%上升到95.33%,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由93.85%上升到96.88%,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由-2.43%上升到15.33%,亏损率由29.76%下降到10.92%,新产品产值率由4.84%上升到6.4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详见附表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盐业生产有序开展。全年生产原盐15.40万吨,比上年减少38.3%,盐产品各项质量指标明显提高,原盐质量继续名列全省前茅。全年销售原盐18.96万吨,比上年减少13.6%。

建筑业生产形势良好。2002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74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全市建筑业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1.57亿元,增长5.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2.96万平方米,增长9.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8.92万平方米,增长10.0%,按面积计算工程优良品率达46.1%。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国有等单位完成投资47.80亿元,增长27.1%;城乡集体完成投资7.24亿元,增长73.7%;城乡个私完成投资9.49亿元,下降31.9%。

在国有等单位投资完成额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2.77亿元,比上年增长34.3%;更新改造完成投资6.35亿元,增长16.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69亿元,增长22.9%。全年国有等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施工项目261个,比上年增加10个;新开工项目152个,比上年减少12个。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市40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5.59亿元。其中大陆引水应急工程、临城新区世纪大道、标准海塘建设、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深水网箱设备制造基地等24个重点项目已基本完成或投入使用。16个在建重点项目加紧实施,进展顺利。大陆连岛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93亿元,其中桃夭门大桥完成投资1.15亿元,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响礁门大桥主体工程和岑港—响礁门大桥接线主体工程已顺利完成;三大岛交通主干线金塘完成工程量25%,六横完成路基工程的20%,衢山完成路基工程的80%等。

2002年,全市国有等单位建成投产项目130个,新增固定资产14.49亿元。其中大型基本建设项目2个。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全市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和效益有: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10公里;化学纤维1.2万吨/年;新建公路24.4公里,改建公路11.39公里;新(扩)建成港口码头(泊位)6个,码头吞吐量38万吨;商业石油库22万立方米;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0.18万吨/日;城市道路扩建长度5.42公里,扩建面积10.63万平方米;移动通信基站33个。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邮电业持续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完成增加值1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2002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3265万吨,比上年增长5.3%,货物周转量136.56亿吨公里,增长11.7%,其中陆运3.18亿吨公里,增长22.7%;水运133.38亿吨公里,增长11.5%。完成旅客运输量7781万人,比上年增长2.7%,旅客周转量15.57亿人公里,增长5.6%,其中陆运10.60亿人公里,增长11.8%;水运4.97亿人公里,下降5.6%。2002年,普陀山机场起降飞机5014架次,旅客吞吐量30.19万人次,货物吞吐量2568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6.2%、20.4%和6.9%,旅客吞吐量增幅在全国中小机场中名列前茅。港口货物吞吐量再创新高,全年完成4068万吨,比上年增长24.0%,舟山港国家级大港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排位继续稳居第九位。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新型业务不断拓展,通讯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48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年末城乡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已达33万户,比上年增长11.2%,全年净增3万余户。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40.5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6.1%。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小灵通)由上年末的58.5户/百人提高到75.2户/百人,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28.3户/百人提高到41.5户/百人。数据网络服务业务高速发展,年末国际互联网络用户6.36万户,比上年增长37.7%。

七、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考虑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4.1%。分经济类型看,个私经济快速发展,比重继续上升,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4.84亿元,增长14.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0.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3.14亿元,增长14.9%;渔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93亿元,增长9.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8.45亿元和8.24亿元,分别增长15.7%和19.6%;其他行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38亿元,增长4.6%。

市场建设发展良好。2002年,全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18个,实现成交额46.03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5个,超十亿元的市场1个。

八、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出口在困难中保持增长。2002年舟山外贸积极应对世界经济低速增长严峻形势,努力克服贸易壁垒增多、出口退税滞后等诸多困难,出口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外贸出口出现回暖。全年地方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4.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进口总额0.52亿美元,下降3.6%,出口总额4.44亿美元,增长8.7%。在出口总额中,水产品出口复苏,工业品出口持续走强,全年水产品出口3.71亿美元,增长7.2%,工业品出口0.71亿美元,增长19.9%。

从主要出口市场看,日韩两大出口市场稳定增长,新兴市场进一步拓展。对日本出口增长19%,占全市出口比重比上年上升3.9个百分点;对韩国出口增长5.5%,占全市出口比重比上年下降0.9%;对美国出口增长10.9%,占全市出口比重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下降70.5%,占全市出口比重比上年下降10.1个百分点;对香港出口增长4.4倍,占全市出口比重比上年上升3.3个百分点,香港首次超过欧盟成为我市出口第四大市场。新兴市场进一步拓展,对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出口分别增长7.7倍、8.8倍和1.1倍。

利用外资规模较小。2002年全市利用外资合同项目26个,比上年下降25.7%,协议利用外资金额274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7%,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1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6%。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所下降。受国家外经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91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4%。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8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全年外派劳务854人,比上年下降13%。

旅游业发展再上新台阶。2002年我市旅游业通过“抓宣传、抓精品、抓管理、抓改革、抓特色”,全市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拓展,旅游产业优势整合和精品营造取得一定进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1.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9%。实现旅游收入24.5亿元,增长14.4%,与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7%,旅游商品创汇占全市旅游创汇的比重为8.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九、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状况良好。全市金融机构存款吸收力度不断加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1.0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7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73.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1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0.3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62亿元。信贷有效投入继续增加,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39.9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6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0.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5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9.9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97亿元。

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60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养老金及寿险4.00亿元,比上年增长63.9%。全年赔款支出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市拥有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9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80人。全市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795人,其中高级职称1085人,中级职称7373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5.1%和4.0%。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安排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省级项目69项、市级项目101项,年末已有28项科技成果通过市级以上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和评审。从培养和扶持高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入手,不断加大科技兴工和高新技术产品培育力度,启动建设了“舟山水产养殖科技创新中心”、“舟山水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定海挤出机械及其基础件科技创新服务中心”。“70KW潮流发电实用化技术研究”等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科技兴海步伐不断加快,组织实施国家级涉海科技项目6项,省级科技兴海项目21项,共投入经费938万元,其中“岱衢族大黄鱼人工生产性育苗”项目的成功,在国内首次突破了野生岱衢族大黄鱼在自然海区的采捕、保活和人工育苗技术。

努力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切实抓好知识产权和专利工作。全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12件,合同金额2100万元。专利申请量达到了75件,授权量为68件。

教育改革继续深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2年全市拥有普通高校1所,招生2417人,毕业913人,在校生6260人;普通中学71所,招生18470人,毕业18302人,在校学生57282人;普通小学126所,招生8435人,毕业12913人,在校学生56153人。初中升高中段入学率82.70%,普通高中(职业高中)高考入学率80.12%,3-5周岁幼儿入园率88%,三残儿童入学率96.1%。高教自学考试全年报考达2.58万人次,有580余人获得本专科毕业证书。

全市中小学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撤并小学19所,撤并初中3所,新建初中2所,调整高中5所。浙江海洋学院扩建一期工程和千荷实验学校建设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田家炳中学组建工程开始启动,舟山航海教育园区已完成土地征用等前期工作。信息技术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市学校拥有计算机1.01万台,平均每12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生均拥有量居全省第一,有70所学校建成校园网,比上年增长22.8%。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3个,艺术表演场所2处,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4个,文化站44个,公共图书馆4个,藏书46.38万册。博物馆3个,档案馆5个。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有广播电台1座,节目6套,电视台1座,节目6套,城乡有线电视用户24.82万户,全市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8%和96%。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260个,医疗床位3127张,卫生技术人员3566人,其中医生1601人,护士1149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已建有15个社区服务中心,55个社区服务站,覆盖人口26.7万。预防保健工作不断提高。2002年全市无偿献血量首次超过临床用血量,达到全国先进城市标准;妇幼保健各项指标保持高水平;农村改水改厕受益率分别为62.28%和46.03%。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全市共举办县级以上体育运动31次,全民健身运动285次,参加人数达5.05万人次。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达标率为99.05%,其中优秀率为28.44%。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在十二届省运会上共夺得11.5枚金牌、10枚银牌、12枚铜牌,创我市参加省运会比赛的最好成绩。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共有各类工作人员174人,各级环境监测站5个,环境监理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87人。

围绕“碧水、蓝天、绿色”三大工程,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声、空气等质量均保持良好状况,市区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二、三类水质标准,全市空气质量平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其中达到一、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到98.1%。年末全市已建成烟尘控制区6个,面积达35.2平方公里。建成噪声达标区5个,面积12.5平方公里。全市已建成21个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其中2002年新建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4个。

生态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2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状态。目前全市已建成生态示范区(点)5个,自然保护区1个。

十三、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变动持续负增长。2002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22‰,死亡率为6.53‰,自然增长率为-0.3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977557人,比上年末减少3457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85元,比上年增长13.5%,考虑物价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4.1%;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59元,比上年增长5.4%,考虑物价变动因素,实际增长5.9%。2002年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6.91亿元,比上年增长8.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693元,比上年增长13.3%,考虑物价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3.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0%,渔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4.1%。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61平方米,渔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1.68平方米。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年末全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单位2760家,参保人数14.3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单位2207家,参保人数10.42万人,各级劳动部门为1.45万人次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救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单位2643家,参保人数14.82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51个,床位986张,收养575人,其中社会办敬老院42所,床位653张,收养383人。城乡居民中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的对象达9394人,其中城镇保障对象1644人,渔农村保障对象7750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临时救济的达3231人次,其中城镇853人次,渔农村2378人次。

注:

(1)本公报中所列的国内生产总值,农、渔业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所列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