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衢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6:01:45 来源:衢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45次

衢州市统计局

2005年,衢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战略,努力化解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制约因素,大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效益质量继续改善,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稳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十一五”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325.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49.43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128.11亿元,增长13.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4.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3.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3.0%,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增长15.1%,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0.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5.8:44.7:39.5变化为14.7:45.9:39.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13255元,合1640美元,比上年增长13.4%。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基本保持平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1%,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0.8%,服务价格上涨2.0%。食品类价格依然保持上涨的态势,全年食品类价格上涨2.0%;衣着类和家庭设备用品类价格分别下降9.7%和5.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1%,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9.9%。市区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0%,其中住宅价格上涨9.8%,增幅比上年下降22.1个百分点。

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2万个,有1.58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总体是好的,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要素制约、环境压力和市场约束日益突出。工业企业增效的难度加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减弱。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54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16.8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0%,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40.3千公顷,增长3.5%;油料播种面积26.82千公顷,增长8.9%;蔬菜种植面积30.5千公顷,增长2.9%;果用瓜种植面积2.59千公顷,增长6.0%。

全年粮食总产量81.42万吨,比上年增加3.51万吨,增长4.5%;油料产量3.96万吨,增长8.3%;蔬菜产量68.25万吨,增长0.5%;食用菌产量12.04万吨,增长39.4%;果用瓜产量7.21万吨,增长18.8%。柑桔生产因冻害和干旱大幅减产,总产量45.52万吨,下降41.4%。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344公顷,比上年增长22.2%。幼林抚育实际面积5568公顷;年末森林面积59.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9%。

全年肉类总产量为18.86万吨,比上年增长9.3%,其中猪肉17.06万吨,增长10.7%。全年生猪出栏285.98万头,增长10.1%;家禽出栏1288.7万只,增长1.6%。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3.24万吨,增长4.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19.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0%。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产值322.53亿元,增长31.1%,其中:重工业245.85亿元,增长35.1%;轻工业76.67亿元,增长19.7%。产销率达到98.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出****货值36.3亿元,增长14.7%。

年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751家,比上年增加14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5家,增加12家。有1家企业新升入大型企业。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工行业完成产值9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5.4%;机械行业完成产值59.97亿元,增长29.7%;建材行业产值32.40亿元,增长23.1%;造纸行业产值13.69亿元,增长37.8%;电力产值27.36亿元,增长38.8%。

化工行业中硫酸产量30.76万吨,比上年增长21.2%;烧碱产量30.44万吨,增长32.2%;尿素产量4.54万吨,增长165.6%。机械行业中空压机产量18.92万台,增长15.8%;轴承产量4647.86万套,增长21.1%。建材行业中水泥产量1316.1万吨,增长13.5%。黑色金属冶压业中粗钢产量80.6万吨,增长315.8%。造纸行业中机制纸产量24.14万吨,增长14.5%。纺织、服装类产品中纱产量5.58万吨,增长25.1%;服装产量1562.3万件,增长43.8%。食品类产品中乳制品产量0.97万吨,增长48.2%。全年发电量29.85亿千瓦时,增长35.4%。

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数综合得分195.27分,比上年提高10.9分。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5.19亿元,增长24.3%,其中利润11.88亿元,增长21.9%。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0.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全市具有三级及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113家,从业人员4.86万人。全年施工面积71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69.4万平方米,减少32.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增幅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2.01亿元,增长21.7%,回落7.2个百分点。

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04亿元,增长59.1%。第二产业投资99.25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投资110.72亿元,增长23.3%。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99.0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13个行业的投资增幅在20%以上,其中:造纸及纸制品业完成投资7.77亿元,增长37.8%;化学工业完成投资16.15亿元,增长6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投资10.6亿元,下降33.9%。

全市完成园区建设项目投资7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高新技术、科技类园区投资17.71亿元,增长30.4%;经济开发区投资46.74亿元,增长15.8%;工业专业园区投资7.39亿元,增长11.3%。

全市基础设施投资76.2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26.81亿元,增长239.6%;电信及信息传输业投资3.4亿元,增长131.1%;教育设施投资7.1亿元,增长72.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33项,实际实施项目数144个,完成投资8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已竣工项目32个。衢州市区供水工程、220千伏太真输变电项目等重点工程如期完成。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7.92亿元,比上年下降12.2%。其中住宅投资27.11亿元,下降10.7%。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496万平方米,增长8.2%;竣工面积183万平方米,增长11.4%;销售面积14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125.6万平方米,增长1.1%,商业营业用房8.5万平方米,下降46.6%。商品房实际销售额29.41亿元,其中住宅23.51亿元,增长32.6%;在商品房销售中,个人购房比重达98.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3.06亿元,增长15.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1.68亿元,增长13.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12.19亿元,增长14.8%;餐饮业零售额18.33亿元,增长14.7%;其他行业零售额4.23亿元,增长4.1%。

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4.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8.0%,日用品类增长18.7%,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17.0%,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2.0%,汽车类零售额下降1.5%。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408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出口32390万美元,增长36.9%;进口8457万美元,下降26.0%。

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229家,比上年增加54家,增长30.9%。其中: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79家,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家。

全市外贸出口的国家(地区)达137个,对欧盟、美国、日本和香港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分别达到6504、5158、3574和2291万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54.1%。

主要商品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6570万美元,增长57.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22万美元,增长47.4%;农副产品及加工品出口4584万美元,下降10.4%。

全年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8家,总投资2349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0%;合同利用外资12161万美元,增长50.5%;实际利用外资3042万美元,增长88.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增加值1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7647.9万吨,比上年增长11.5%。其中:铁路501.4万吨,增长13.1%;公路7142万吨,增长11.4%;水运4.41万吨,增长40.0%。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5192.1万人,比上年增长35.1%。其中:受浙赣线改造影响,铁路206.70万人,下降7.0%;公路4980万人,增长37.8%;水运4.48万人,下降34.3%;民航0.88万人,下降29.6%。

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3.62万辆,比上年增长16.0%。私人汽车2.29万辆,其中私人轿车8319辆,分别增长13.9%和6.2%。全市摩托车拥有量15.99万辆,增长19.4%。

年末全市公路里程3181公里,比上年增长2.8%,其中高等级公路101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1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完成国内邮政特快业务23.91万件,增长7.2%;国际邮政特快业务6545件,增长44.9%。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79.2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04万户,增长5.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76.74万户,增长26.8%。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由上年末的55.4部/百人提高到63.5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5.14万户,增长26.2%。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5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2%,国内旅游收入27.74亿元,增长28.4%。全年入境的旅游者人数2.74万人次,增长40.2%。在入境的旅游者中:外国人1.06万人次,增长39.5%;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68万人次,增长47.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320万美元,增长26.0%。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36家,新增7家。通过国家级验收,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77.2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4%,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373.24亿元,增长14.6%。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4.3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8%,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312.33亿元,增长6.7%。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98.1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89亿元,增长15.0%。

年末全市有保险公司12家,比上年增加3家。全年保费收入88139万元,增长8.9%。其中:寿险保费收入60848万元,增长7.6%;财产险保费收入27291万元,增长11.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7122万元,下降5.2%,其中:寿险业务赔款2710万元,下降33.0%,给付4710万元,下降2.6%;财产险赔款19702万元,下降0.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现有普通高校1所,在校生960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9所,在校生40273人。普通高中28所,在校生41867人。普通初中108所,在校生83965人。小学381所,在校生15.80万人。特殊教育2所,在校生550人。全市拥有幼儿园1268所,在园幼儿6.56万人。

全市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88%和99.95%。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88.8%,其中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43.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0.4%。

全市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2.36%,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68%,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62%,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85.05%。

全市现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比上年增加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8家。全市拥有县及县以上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1个;企业技术开发机构70个。全年获得省以上科技进步奖7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0项。专利申请受理297项,专利申请授权116项。全年经认定登记的技术转让合同90项,成交金额1627.9万元。

年末拥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54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1220台(件),其中:贸易结算用计量器具16295件,安全防护用计量器具3842件。全年检验特种设备6747台(件),其中:电梯558台,压力容器3476台。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7个,面积10615平方米,藏书量60.6万册;博物馆3个,面积13220平方米。年末全市有县以上广播电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34%。全市有电视台6座,有线电视用户31.43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7%。市广播电视总台挂牌成立。全年共放映电影5810场,观众92.73万人次,票房收入239万元。全市日均发行《衢州日报》5.10万份,《衢州晚报》5.72万份。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7个,面积15527平方米。全市馆藏档案全宗876个,共计44.36万卷18752件。全年查阅档案3455人次,30242卷(件)次。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等)20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9个。各类病床床位603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604张。卫生技术人员7140人,其中:执业医师2990人,执业助理医师600人,注册护士2065人。市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正式启用,市惠民医院揭牌成立。

全市共有疾病控制中心6个,卫生技术人员181人。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3.94‰;全市农村自来水受益率59.8%,卫生厕所普及率75.2%。全市有妇幼保健院(所、站)6所,卫生技术人员312人。全年全市共抢救重症高危孕产妇20例,危重新生儿81例,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54%。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30个,卫生技术人员2046人。全市农村居民有157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农村人口的79.77%,全市全年为3.8万名参保农民报销医疗费用4474万元。

全年举办市、县运动会65次,参加人次2.23万人。市第二届运动会隆重举行,共有4人次破市记录。在全省各类体育比赛中,全市共获35枚金牌、36枚银牌、50枚铜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245.5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27.99万人,女性人口117.58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12%和47.88%。全年出生人口2.49万人,出生率为10.15‰;死亡人口1.31万人,死亡率为5.35‰;全年净增人口1.18万,自然增长率为4.8‰。

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6元,比上年增长13.3%;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50元,比上年增长9.9%。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市区为33.5%,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农村为41.3%,下降3.8个百分点。市区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48.3平方米。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5.81万人,比上年增加1.0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0.45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5.3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4.8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1.45万人。参加工伤、生育保险的职工分别为8.98和6.71万人;年末享受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095人。

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90个,拥有床位7808张,收养各类人员5015人。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率达84%,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91%。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854个。年末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分别为4570人和4.57万人,全年投入保障资金4872万元,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中应保尽保的目标。

十二、资源与环境

资源消耗率有所降低。2005年,全市万元GDP耗电1804千瓦时,比上年降低0.6%;耗水50.9吨(建设局口径),下降19.1%。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的综合能源消费量从上年的2.35吨标煤下降到2.10吨标煤,降低10.6%。

深入推进“811”污染整治行动,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的环境逐步改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61890万元。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为95.5%、92.8%、98.2%。全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噪声达标区29.49平方公里;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区域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0.5%,衢江出境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市未发生大的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生态市建设继续向纵深推进。开化县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江山市、常山县通过了验收。生态建设“六个一批”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已建成市级生态示范乡镇68个、生态示范村124个。常山县同弓乡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开化县齐溪镇、江山市碗窑乡和常山县龙绕乡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另有6个乡镇通过省级验收。全市已有15个社区获省级“绿色社区”、19所学校获省级“绿色学校”、6家饭店获省级“绿色饭店”、2家医院获省级“绿色医院”命名。清洁生产理念得以推行。全市共有2家企业获得省级“绿色企业”称号,累计达到14家;10家企业清洁生产工作通过省级阶段性审核验收,累计达到23家;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有6家,累计达到30家。

全市已建成各类绿色、特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基地510个;全市累计认证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92个,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累计70个,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累计20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累计14个,江山市、龙游县和开化已被列入全省30个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

十三、城市建设

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93.8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17.0%;城市人口63.46万人,增长2.9%;全年新增道路面积117.1万平方米,增长11.2%;全市公交营运线路总长度达699公里,公交营运车辆775台;全年公共汽车客运量9268万人次;年末有出租汽车728辆。全市日供水能力135.82万立方米,全年供水量16575万立方米。全市使用燃气居民家庭用户20.26万户,其中:液化气用户17.75万户,人工煤气用户1.96万户,天然气用户5535户。全市现有污水处理厂3座,日处理污水10.04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为49.1%。全年新增园林绿地面积540.1公顷,建成区绿地率2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17平方米,增长17.03%。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