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衢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5:57:55 来源:衢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95次

2003年,全市人民在中共衢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央和省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实施工业立市、借力发展两大战略,克服非典疫情、高温干旱、电力能源紧张等困难,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3.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2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10.65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83.47亿元,增长13.4%。第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8.7:45.5:35.8变为16.8:47.4:35.8。全市人均生产总值9550元,首次超过1000美元(1150美元),比上年增长14.3%,标志着我市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重要阶段。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49亿元,比上年增长9.9%。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继续调减,药材、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21.23千公顷,总产量65.52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1.7%和12.0%。果用瓜播种面积1.75千公顷,增长14.0%;药材播种面积0.72千公顷,增长35.8%;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77千公顷,增长1.26倍;食用菌产量6.99万吨,增长38.4%;水果总产量69.78万吨,增长13.1%,其中柑桔产量63.59万吨,增长13.1%。油料、棉花生产下降,全年油料播种面积25.67千公顷,产量3.5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8.9%和1.6%;棉花播种面积1.1千公顷,产量0.14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0.8%和14.8%。粮经比例由上年的34.4:65.6调整到29.6:70.4。

林业生产朝着生态公益林、经济林方向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001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6760公顷;封山育林面积38976公顷,其中本年新封面积1718公顷。森林覆盖率70.9%。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6.69万吨,比上年增长12.4%;禽蛋产量2.53万吨,增长1.2%;牛奶产量0.25万吨,增长19.3%;蜂皇浆产量33.1吨,增长11.4%。全年水产品产量2.86万吨,增长13.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7.61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3.84亿元,增长26.5%。产销率达到98.01%,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

主要行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工行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8.7%,机械行业产值增长37.6%,建材行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5.6%。分产品看,化学农药产量增长60.0%,气体压缩机产量增长74.7%,水泥产量增长19.4%,变压器产量增长44.8%,人造板产量增长85.3%,轻革产量增长46.3%。能源工业生产受干旱缺水影响有所下降,全年发电量28.1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6.4%。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数综合得分185.22分,比上年提高20.84分。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18.25亿元,增长31.1%,其中利润8.92亿元,增长58.2%。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全市四级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面积6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1.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59.9万平方米,增加80.4万平方米。实现利润1.19亿元,增长17.8%。工程中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面积645.14万平方米,投标承包面达94.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4亿元,比上年增长45.8%。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0.1亿元,增长51.7%。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投资4.1亿元、64.9亿元、91.4亿元,与上年相比,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3.8%、90.1%、26.0%,所占比重分别为2.6%、40.4%和57.0%。

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工业项目投资规模扩大。全市园区建设项目投资3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1%,其中特色工业园区投资21.39亿元,增长202.9%;综合园区投资10.89亿元,增长125.4%。全市完成工业投资额63.07亿元,增长92.9%,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484个,完成投资额52.76亿元,增长111.7%。

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基础设施投资4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16.21亿元,比上年增长66.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5.99亿元,增长21.7%;教育设施投资4.29亿元,增长21.7%。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10项,完成投资52.9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已竣工项目29个。铜山源和乌引灌区续建配套2002年度工程、杭金衢高速衢州—窑上段、220千伏龙游石窟输变电工程、衢州一中迁建工程项目等重点工程如期完成。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达35.53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开发施工面积377.91万平方米,增长25.7%;竣工面积164.51万方米,增长28.0%;销售面积149.32万平方米,增长33.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121.51万平方米,增长11.7%。在商品房销售中,个人购房比重达99.2%,比上年提高个1.9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0.23亿元,增长13.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0.82亿元,增长1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5.10亿元,增长11.4%;餐饮业零售额11.91亿元,增长23.6%;其他行业零售额4.04亿元,下降10.5%。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全市年末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59个,实现成交额14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16个。

市场价格有所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类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2.1%。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增长加快。全年进出口总额达2.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7%。其中出口总额1.70亿美元,增长42.7%;进口总额0.59亿美元,增长69.3%。全市共有出口实绩的企业123家,增长32家。全市出口超百万美元的企业41家,出口额1.4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5.9%。主要商品出口中,农副产品及加工品出口3739.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2%,化工医药产品出口2902.2万美元,增长88.2%,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全市出口国家(地区)108个,比上年增加5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利用外资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引进外商投资企业39家,比上年增长56.0%;总投资11519万美元,增长65.4%;协议利用外资5397万美元,增长30.5%;实际利用外资2069万美元,增长30.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邮电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完成交通邮电业增加值14.7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002.3万吨,比上年增长7.6%。其中:铁路330.1万吨,增长1.2%;公路4668万吨,增长8.1%;水运4.2万吨,增长2.4%;民航55.8吨,增长53.3%。全年客运量3681.8万人,比上年增长7.3%。其中:铁路187.41万人,下降18.4%;公路3484万人,增长9.4%;水运9.5万人,下降34.5%;民航8878人,增长2.4倍。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49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净增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3.4万户,其中净增市话用户7.25万户,农话用户6.15万户,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61.4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46.5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7.7%。包括移动电话的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33.55部/百人提高到44.1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0.4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5.5%。

旅游事业基本得到恢复。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3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5%,国内旅游收入16.7亿元,增长11.3%。全年境外入境人数1.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外国人0.47万人次,增长43.6%;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15万人次,增长21.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42万美元,增长22.9%。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较快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308.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2.6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增加24.5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7.34亿元,增加25.72亿元。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54.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7.6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增加40.0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增加33.84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7.91亿元,比上年增长37.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3亿元,增长21.0%;寿险保费收入5.78亿元,增长44.5%。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85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1.22亿元,寿险业务赔款0.63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20万人,比上年增长3.0%,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2.07万人,增长11.5%。全市拥有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1个。全年获得省以上科技进步奖10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0项。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普通高校招收学生2894人,在校学生7160人,毕业学生1497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收学生2909人,在校学生7335人。普通中学招收学生4.38万人,在校学生13.42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学生1.46万人,在校学生3.32万人。小学招收学生2.41万人,在校学生16.19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5.73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艺术表演场所3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3个,档案馆8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文化站139个。全市日均发行《衢州日报》4.89万份,《衢州晚报》4.83万份。

[注1][注2]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有[注3]广播电台(站)142座,其中县以上广播电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54%,比上年提高2.73个百分点。全市有电视台6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94%,比上年提高1.96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全社会共有卫生机构58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9个;病床床位513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4811张;卫生技术人员7259人,其中执业医师2936人,执业助理医师940人,注册护士1733人。全市共有疾病控制中心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注4]个,卫生技术人员323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33个,卫生技术人员2257人。[注5]全市农村自来水受益率59.6%,卫生厕所普及率42.1%.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举办市、县运动会39次,参加人次0.8万人。在全省各类体育比赛中,全市共获33枚金牌、36枚银牌、32枚铜牌。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全市环境保护机构22个,环保系统各类工作人员175人;各级环境监测站7个,环境监测人员89人。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市建设工程启动。目前全市有6个县(市)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其中开化县已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67个村(镇)开展生态村镇建设。全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8107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0.92%。省级以上森林公园3个。被确定为“全国生态保护纲要”九个全国性生态良好地区之一。

“蓝天、碧水、绿色”三大工程取得成效。全市230多家工业企业建成了污染治理设施,6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指标内。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为96.61%、92.98%、97.79%,烟尘去除率95.24%,噪声达标区26.47平方公里。全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2级标准,主要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良好。全市主体水域、主要湖泊水质基本保持稳定,79%的河段水质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的三类标准。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244.83万人,比上年增长0.28%。其中,男性人口128.76万人,女性人口116.0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6%和47.4%。全年全市出生人口2.55万人,出生率10.42‰;死亡人口1.46万人,死亡率5.96‰;全年净增人口0.68万人,自然增长率4.4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9元,比上年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80元,增长10.7%。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市区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22.25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0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7.11平方米,增加2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2%和41.4%。

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按常住人口统计)120.34万人,其中一产、二产、三产从业人员分别为62.45万人、30.35万人、27.54万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51.9:25.2:22.9;城镇从业人员12.38万人,增长2.7%,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24.73万人,增长9.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2%。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4.0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265人;有15.25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13.68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工伤、生育保险年末参保职工分别达7.05万人和5.30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11个,床位4671张,收养各类人员3332人;全市城镇有社区服务设施158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年末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分别为0.47万人和4.30万人,年投入保障资金2462.97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改进和规范地区GDP核算得通知》精神,今后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特定地区的GDP用行政的名字作定语,如“XX市生产总值”,简称为“XX市GDP”。各地GDP称为“各地生产总值”。

(3)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户籍人口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