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金华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5:55:31 来源:金华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667次

2007年,金华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战略主线和“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积极创新发展之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工业、抓统筹、保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良好态势,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进展良好,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462.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16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793.00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592.29亿元,增长15.0%。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3.7%,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6.0%,金融业增长13.1%,房地产业增长15.0%,其他服务业增长18.7%。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932元(按2007年均汇率折算为4199美元),增长14.2%。

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据抽样调查,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1%,为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9%,居住类价格上涨3.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5%,工业品价格上涨3.1%,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5.6%,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1%(各类价格指数详见附表1)。

就业人数加快增长。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年末全市拥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52家,比上年增加9家;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8134人,比上年增长6.6%;失业人员再就业20779人,增长3.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比上年末下降了0.2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5∶53.9∶40.6变化为5.3∶54.2∶40.5,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比较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进一步加快发展面临诸多制约,物价上行压力较大。

2007年全市农业生产呈现平稳的发展态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7.16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农作物种植结构持续调整。全市总播种面积249.51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44.03千公顷,总产量为80.99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2.6%和2.7%;棉花播种面积5.05千公顷,产量为0.85万吨,分别增长12.7%和27.4%;果用瓜种植面积10.46千公顷,产量为25.0万吨,分别下降2.5%和0.6%。油料播种面积为17.99千公顷,产量为3.11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7.9%和5.0%;蔬菜播种面积为43.77千公顷,下降0.5%,产量为95.72万吨,增长1.1%;药材播种面积5.93千公顷,增长2.2%;花卉苗木种植面积7.96千公顷,下降14.8%。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的比重为75.6%。其他各种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主要农产品产量详见附表2)。

现代林业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完成造林更新面积1.842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0.319千公顷、迹地更新造林1.396千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97千公顷次;通道绿化458公里;全市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17个,创建市级绿化示范村45个。

畜牧业、渔业生产发展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18.47万吨,比上年增长5.5%,其中猪肉14.12万吨,增长5.2%。牛奶产量7.63万吨,比去年下降22.7%。全年生猪出栏191.63万头,增长6.1%;家禽出栏2595.51万只,增长7.8%。全年水产品产量5.59万吨,增长6.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7.70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17.69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24.69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9.05万吨,下降6.0%;农村用电量32.18亿千瓦时,增长8.1%。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70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8.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235.52亿元,销售产值2180.85亿元,分别增长27.2%和2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货值649.67亿元,增长22.4%,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9.8%。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投入大幅增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增长22.9%,购置技术成果费用增长38.1%。新产品生产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15.30亿元,增长57.2%,新产品产值率达到9.6%,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全市新增中国名牌产品7个,目前共有22个中国名牌。一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详见附表3)。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198.62分,比上年提高5.78分。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171.74亿元,增长23.4%,其中利润99.22亿元,增长24.8%。国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效益稳步提高,利税分别增长21.1%、20.6%、24.0%。多数行业效益快速增长,纺织、金属制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医药制造、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六大行业实现利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53.5%。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874.8亿元,比上年度增加210亿元,增长32.3%;完成建筑业地方税收11.52亿元,占全市税收的14.9%,增长5.7%。建筑施工面积12729.1万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积4923.57万平方米。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34亿元,利税总额57.53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升。2007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0.41亿元,比上年增长6.6%,增速比上年快2.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95.25亿元,增长7.5%,增速比上年快3.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年限额以上非国有投资3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占限额以上投资的75.8%。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0.65亿元,增长9.9%;投资项目(单位)投资374.6亿元,增长6.8%。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第二产业投资增长较快,比重有所增加,结构向生产倾斜。在限额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1亿元,下降30.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2.63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40.51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为0.4∶51.0∶48.6。其中工业投资251.78亿元,增长15.1%。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2007年市级以上重点项目132项(其中实施107项,预备25项),完成投资90.68亿元。其中:省重点建设项目61项,完成投资29.53亿元,金华市社会福利中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建设等18项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金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市博物馆等57项工程圆满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全年限额以上投资项目达222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32个。金属制品、批零贸易、住宿餐饮、科技服务、环境管理等重点行业投资有大幅增长。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房地产业稳定发展。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0.6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28.24万平方米,竣工325.6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52.6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16.72万平方米。

市场销售稳定增长。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1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48.54亿元,增长15.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97.71亿元,增长16.8%;餐饮业零售额57.53亿元,增长17.9%。

市场需求较为旺盛。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0.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3.3%,日用品类增长55.0%,化妆品类增长17.2%,金银珠宝类增长62.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2.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5%,汽车类增长7.5%。

交易市场日趋成熟。全市商品交易市场403个,总成交额1072.62亿元,增长10.1%。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44个,成交额98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对外贸易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7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79.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出口总额75.45亿美元,增长30.0%;进口总额4.16亿美元,增长13.4%。出口主体特色鲜明,生产型企业出口占比达48.21%。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全市机电产品出口34.62亿美元,增长34.7%,拉动全市出口增幅20.3个百分点,占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5亿美元,增长30.0%;汽摩配产业出口7.21亿美元,增长26.9%;全年出口超1000万美元企业156家,同比增加28家。

利用外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8家,投资总额81463万美元;新增合同外资额37352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50610万美元。其中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20个,总投资53844万美元。工业制造业引资占主体地位,总投资、合同外资和实到外资分别占总数的85.0%、86.0%和91.0%;第三产业引资成效显著,新批贸易项目45个,占总数的30.4%;第一产业引资取得新突破,市区设立了首家投资额超千万美元的农业项目。新引进了一批光电、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环保、生物科技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外商投资项目,总投资达1.47亿美元,占总额的18.0%。

外经合作规模范围有所扩大。全市完成外经营业额突破1亿美元,达到1.01亿美元,增长22.4%。完成中方投资额2728.42万美元,增长30.9%。全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8个,其中贸易公司及境外办事处18个,生产性企业10家。全市已在46个国家(地区)投资项目182个,单个项目平均规模扩大到101万美元,是上年的2.18倍。对非洲投资热情持续高涨,至2007年末,累计对非洲投资15个项目,投资总额1978万美元;全市具有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14家,并逐步从分包向总包转变。

交通事业稳步持续发展。2007年全市交通建设投资完成25.5亿元,其中:高速网络工程完成投资10.9亿元,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30.194公里;国省道及重要县道干线畅通工程完成投资8.6亿元,新建改建二级以上公路里程8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99亿元;大中修工程完成投资1.95亿元;公路绿化、安保及危桥改造等其他工程完成投资1.06亿元;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0990.171公里。全市拥有机动车92.97万辆,比上年增长11.6%,其中汽车31.40万辆,比上年增长19.4%。年内公路旅客周转量75.17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77.27亿吨公里。航空出港客运量50.25万人次,增长53.4%;货运量7230吨,增长36.7%。

邮电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5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当年新增电话用户94.56万户,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增至255.5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5%。其中住宅电话105.05万户;公用电话28.48万户,增长10.9%。主线普及率达56.1部/百人,增长2.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417.0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4.2%。国际互联网络用户达46.01万户,增长33.9%。全年共完成450个农村宽带节点的建设,年末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到98.86%。

旅游事业较快发展。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90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76.7亿元,增长23.5%。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855.9万人次,增长15.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6.2亿元,增长22.3%;接待入境游客44.5万人次,增长25.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6965.88万美元,增长40.7%。全市共有旅行社92家,旅游饭店112家,A级旅游景区14家。

财政支出更加关注民生。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7.40亿元,增长24.4%.其中:中央财政收入85.44亿元,增长23.4%;地方财政收入101.97亿元,增长25.2%。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16.15亿元,增长23.9%。各项重点支出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支出增幅,其中环境保护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53.0%、45.8%、32.8%、28.2%和27.8%。

金融机构存贷款较快增长。200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77.10亿元,增长17.0%。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538.54亿元,增长9.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42.34亿元,增长9.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658.00亿元,增长21.7%。其中短期贷款1181.53亿元,增长26.4%;中长期贷款443.34亿元,增长9.4%。本外币存贷比为79.82。

商业保险业务进一步拓展。全市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4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84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6.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5%和14.7%。全年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16.69亿元,比上年增长80.6%。其中财产险赔款8.31亿元,人身险赔款及给付8.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7%和190.7%。

教育事业均衡协调优质发展。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864所,在校学生73.34万人。其中小学542所,在校学生32.09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186所,在校学生17.9万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9.9%、100%。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招生比例连续六年达到1∶1。全市有普通高中61所,在校生8.79万人;职业高中44所,在校生6.63万人;普通中专8所,在校生7050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7.26%。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院校8所,在校生6.1万人,其中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1815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市拥有幼儿园1708所,在园幼儿17.15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7.6%。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716人,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9.3%。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8.5%。省教育强县8个,教育强县人口覆盖率85%,95.8%的乡镇成为省、市教育强乡镇。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全市新列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852项,同比增长9.2%,其中国家级27项、省级462项。获2006年度省科学技术奖14项,等次和奖项为历年最高水平。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8家、其中国家级7家。认定首批省创新型企业5家,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47家。新组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8家,兰溪天然药物、东阳磁性材料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运行良好,永康汽摩配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通过省级认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312亿元。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增省、市农业科技企业30家,农业科技研发中心20家,首批认定11个市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成功举办第八届市工科会,新达成科技合作项目173项,参会人数达646人超过历届。网上技术市场年成交额近2亿元,科技信箱新建站点上千个、注册用户过万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工作全面展开,新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单位2家,省、市专利示范企业28家。全市年申请专利6370件、新增授权专利5023件。东阳市跨入浙江省科技强市行列,磐安县被科技部列为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武义县被省科技厅列为省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县。

质量技术监督成效显著。全市获得中国名牌产品10只、国家免检产品23只、浙江名牌产品65只、金华名牌产品140只。质量指数比上年提升了0.39达94.97,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同比提高2.6达89.48%,特种设备定检率、登记率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95%以上,计量器具强制检定23.3万台件。企业参与制订国家标准61项、行业标准56项、地方标准138项,21个行业主导产品采用国际标准覆盖率达95%以上,10只国家级高新产品标准转化率达100%;筹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2个,已批准成立1个;确认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7家、计量检测体系企业及计量检测能力企业100家,5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新申报地理标志产品4只已由国家质检总局公示,金华火腿有效实行防伪标记、统一编号、网上公布等规范措施。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通过省政府及省质监局验收。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末全市拥有艺术专业团体6 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剧院8家。地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7座。广播综合覆盖率和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22%和99.52%。全市各县(市、区)全部开通了数字电视,发展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7万多户。

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竞技体育成绩突出。全年我市运动员在省级比赛中共夺得金牌81枚、银牌72枚、铜牌75枚,有8人次破7项市纪录;在国家级及以上比赛中共夺得金牌9枚、银牌6枚、铜牌7枚。培养二级以上运动员182名,二级以上裁判员83人。首次组队参战第六届全国城运会获得1金2银1铜,金牌数列全省第四。承办2007阳光体育进校园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活动,被评为全国最佳赛区。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市举办迎奥运启动仪式10次,大型“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45次,各类群体活动160多次,参与活动人数达80多万人;29个代表团2000余人次参加市机关首届运动会;创建省级体育强镇6个、先进街道2个、先进社区5个,市级体育强镇10个、先进街道7个;全市扶持建成省、市级新农村小康体育村204个;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323人;推选出我市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候选人10名。体育产业逐步起步。全年共发行体育彩票2.77亿元,同比增长14.1%;承办全国乒超联赛金华主场赛、全省青少年女子篮球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与中国移动金华分公司联合组建全球通金华女子桥牌队。大型体育设施有实质性进展。完成市体育馆、新华街游泳池改造和城市社区10项体育健身工程。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实施科教兴医战略,获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2项;市厅级49项,其中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6项,市级重点科研项目9项,一般科研项目34项。2007年获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9项,省中医药创新奖1项,获市科技进步奖12项。卫生保健工作加强。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65个(不含诊所等),其中医院、卫生院(含社区服务中心)274个,妇保院(所、站)1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个。全市实际开放床位数13294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含社区服务中心)12570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837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088人,注册护士5731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含一个预防保健中心)11个,总人数486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0个,总人数359人;另有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345个,卫技人员2211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共达340.92万人,平均参合率为88.59%。全市共有艾滋病初筛实验室38个,确诊实验室1个。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继续实施金华江流域“碧水行动”计划,生态市建设全面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成效,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为96.5%、97.5%。累计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170.9平方公里。金华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7%,其他市辖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都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市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221.87千公顷,累计建成生态公益林106.67千公顷,年净增森林蓄积20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61.3%。获得“省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全市共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7个,省级生态乡镇40个,市级生态乡镇60个,市级生态街道1个。建成金华市沙金兰等27个规范化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水质基本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建成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森林公园12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2007年全市出生人口47378人,出生率10.34‰,人口自然增长率3.1‰。年末总人口459.19万人,其中市区92.25万人;非农业人口103.31万人,其中市区31.35万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58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5元,比上年增长11.5%;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582元,同上年基本持平,食品、衣着、医疗、文教等日常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9.8%。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1元,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641元,增长6.1%。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3.8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5平方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58.9平方米,增加1.8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民政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96个,社会福利床位数13740张,收养各类人员8638人。社会福利事业迈上新台阶。全市共有低保对象5.75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079.3万元。全市共筹集医疗救助资金1805.52万元,实际救助6332人次,发放救助金1632.7万元。全年发放救灾款1059.4万元,救济灾民3.8万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为97.5%,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为98.0%。社区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建立街道服务中心18个、社区服务中心(站)186个、社区服务网点1658个,建立捐赠接收站(慈善超市)75个。全市共有享受抚恤优待的对象15900人,发放抚恤金8793.5万元,义务兵优待金1359.9万元,困难补助经费262万元,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金991.2万元,城镇退役义务兵自谋职业率达到97.94%。发行社会福利彩票2.9亿元(不含义乌)。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79.47万人,比上年净增7.64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44万人,比上年净增8.6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5.09万人;工伤保险74.83万人;女工生育保险25.03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34.41万人。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

(3)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5)限额以上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

附表1:

2007年市区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4.1

1.食品类 111.9

#粮食 104.8

肉禽及制品 133.2

水产品类 107.6

菜类 108.6

2.烟酒及用品类 100.0

3.衣着类 96.3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0.5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3.1

6.交通及通讯 100.8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6

8.居住 103.9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103.5

附表2:

2007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农产品产量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万吨 81.0 -2.7

#谷 物 万吨 72.1 -3.4

油 菜 籽 吨 25851 -7.6

棉 花 吨 8451 27.4

蔬 菜 万吨 95.7 1.1

茶 叶 万吨 1.8 --

水 果 万吨 57.0 4.1

# 柑 橘 万吨 14.3 5.1

葡 萄 万吨 5.0 8.7

草 莓 吨 5939 -9.1

蚕 茧 吨 3487 -1.2

肉类产量 吨 184651 5.5

#猪牛羊肉 吨 141156 5.2

禽 肉 吨 39413 6.8

禽蛋产量 吨 55328 9.3

牛奶产量 吨 76340 -22.7

猪年末出栏 万头 191.63 6.1

猪年末存栏 万头 129.61 13.2

牛年末存栏 万头 4.31 -5.1

#奶牛 万头 2.35 -9.7

羊年末存栏 万只 5.85 7.5

附表3:

2007年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工业产品产量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纱 吨 167797 12.5

布 万米 45701 20.8

服装 万件 47511 38.4

丝 吨 1866 77.1

机制纸及纸板 吨 360722 5.4

乳制品 吨 133248 -11.9

化学纤维 吨 89567 59.1

农用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吨 29778 23.7

化学农药原药(折100%) 吨 30673 26.8

涂料(油漆) 吨 41939 5.3

塑料制品 吨 250040 8.9

水泥 万吨 1525.68 3.1

钢材 万吨 110.56 77.3

铝材 吨 97471 38.0

金属切削机床 台 8403 16.0

内燃机 万千瓦 213.98 10.3

摩托车 辆 263762 28.2

汽车 辆 32660 179.7

自行车 万辆 318.51 27.7

家用吸尘器 台 253832 29.2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43.52 151.3

注:工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范围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