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7年,我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稳中求活、难中求进、快中求好”的工作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适时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就。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增长,物价涨幅持续走低,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一、综 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总体呈现出“适度增长,低度通胀”的良好态势。 国民经济平稳适度增长。根据初步统计,全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63亿元,增长l1.3%;第三产业增加值146亿元,增长11.9%。 市场物价持续走低。根据抽样调查,市区城镇居民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0.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6.0和5.7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各级政府深入实施再就业工程,多方法、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年未有各级职业介绍所175个,比上年增加30个;净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0046人,比上年增加3249人。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与企业改革步伐加快,下岗失业人员有所上升。年末全市下岗职工16453人,比上年增加l977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3%,高于全省0.33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有所调整,宏观经济效益略有提高。 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997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加疽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0.54、0.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1.O2个百分点(见表l)。 表1: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表(%) 1997年 比上年增减百分点 国内生产总值 l00.0 第一产业 11.62 -0.54 第二产业 56.9O -0.48 其中:工业 50.95 0.14 第三产业 31.48 1.O2 投资比重下降,消费、进出口比重提高。l99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4.2%,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5%和6.7%,分别比上年提高0.2、1.1个百分点。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6336元/人,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提高8.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521元,比上年增长8.6%(见表2)。 表2: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表(元/人) 1997年 比上年增减% 全社会 16336 8.3 第一产业 4276 9.6 第二产业 27086 6.1 第三产业 24139 5.3 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进展顺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与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认真推广“蔡卢经验”,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初步建文6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深化。 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大力推进以股份合作制为主的各种形式的企业改革,全市企业改制面达到89.9%;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市区已有61家企业开展转换经营机制并通过阶段性评价。 社会保障、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和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各市县都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职工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养老保险与失业保障;建立和健全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商品化步伐明显加快。 金融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金融部门加强风险防范与金融监管,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加快商业银行化改革。在投融资体制方面,大力推行项目业主制、工程招标投标制、质量监理制和工程决算审计制。 此外,城市综合配套改革、科技教育体制改革也取得进展。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防灾抗灾能力不强,存在增产不增收的矛盾,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水平不高;技术改造投入不足;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就业与再就业压力增大。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在遭受多次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仍然获得比较好的收成,粮食生产稳定,茶叶、水果等农产品获得丰收(见表3)。 表3: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1997年 比上年增减% 粮食 166.51万吨 -2.1 其中:谷物 156.5万吨 2.5 油菜籽 32065吨 3.1 棉花 7934吨 -16.0 蔬菜 61.39万吨 -4.1 茶叶 13782万吨 l1.0 水果 37.97万吨 77.8 其中:柑桔 28.03万吨 91.4 葡萄 3.31万吨 28.0 草莓 4969吨 93.5 林业生产发展良好。全市造林面积4573公顷,其中经济林2505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6193公顷,零星(四旁)植树469万株。 畜牧业生产发展平稳。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和存栏数有增有减,畜牧业生产结构处于调整过程中(见表4)。 表4: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情况 1997年 比上年增减% 肉类产量 l1.96万吨 -0.3 其中:猪牛羊肉 l0.44万吨 -3.3 禽肉 1.50万吨 36.4 禽蛋产量 24915吨 14.0 牛奶产量 33018吨 15.8 蚕茧产量 3165吨 3.6 肥猪出栏 144.85万头 1.5 猪年末存栏 130.21万头 4.1 牛年末存栏 7.29万头 -7.1 其中:奶牛 7929头 5.6 羊年末存栏 17.28万只 -13.7 渔业生产继续得到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7104吨,比上年增长5.0%。其中鱼类产量34472吨,增长4.4%;虾蟹类275吨,增长19.6%;贝类1900吨,增长2.4%。其中,名优新品种如甲鱼、罗氏沼虾、青蟹、大口姻脂鱼等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共投入劳动力4829.5万工日。比上年增长15.3%;完成土石方4285.8万立方米,增长9.4%。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36.03万千瓦,增长6.4%,农用拖拉机3.58万台;农用载重汽车3315辆,增长41.5%;排灌动力机械20.49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l54.02千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10.34亿千瓦小时,增长0.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9.81万吨,下降0.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l8.9亿元,增长0.1%;集体企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7.6%;以中外合作、合资经营,外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为主的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5.8亿元,下降24.9%;在轻重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13.3%;重工业增加值24.3亿元,下降12.0%。 工业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投入技改资金7.39亿元,比上年增长3.1%;投入生产的新产品609种,比上年增加87种;实现国家级和省级新产品产值6.53亿元,增长25.8%。一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见表5)。 表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1997年 比上年增减% 纱 3.54万吨 19.3 布 0.51亿米 -51.9 服装 7153.54万件 l8.3 饮料酒 12.55万吨 -0.9 机制纸及纸板 16.5万吨 l0.8 乳制品 17996吨 2.1倍 硫酸(折100%) 1.29万吨 1.6 化肥(折100%) 3.61万吨 8.7 化学农药 1903吨 32.0 油漆 2.03万吨 -0.4 塑料制品 2.99万吨 一5.4 水泥 493.36万吨 15.8 铝 2.57万吨 2.7 金属切削机床 2143台 -1.4 内燃机 53.02万千瓦 -16.5 小型拖拉机 2.82万台 -38.7 自行车 19.82万辆 -47.4 通讯电缆 39.60万对公里 93.5 电子元件 14572万只 55.4 发电量 6.03亿千瓦小时 23.1 自来水生产量 10339万吨 -4.8 工业经济效益逐季回升,但总体水平低于上年。据1709家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统计,列入国家考核的六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56.05分,比上年下降5.0分,列入省考核的十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87.28分,比上年下降6.91分。其中:产品销售率由上年的94.07%下降为93.73%,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7133.2/上升为17352.68元/人,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由95%提高为95.31%,新产品产值率由6.19%上升为7.46%,资金利税率由4.7%下降为3.74%,增加值率由19.8%下降为l0.53%,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由0.79%下降为0.28%,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由1.81次下降为1.53次,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由9.15%下降为8.57%,盈亏率由75.9%上升为91.06%。 建筑业积极推行建筑工程管理招标投标制,加强监管,生产经营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7.8l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市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工程个数为5409个,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工程个数为1868个,投标承包面达34.5%。完成房屋竣工面积78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工程质量优良品率42.2%,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5.73亿元,增长l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1997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l1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增速比上年回落27.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单位投资36.79亿元,增长6.6%;集体所有制完成投资28.62亿元,增长13.9%;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2.93亿元,增长1.5%。 在城镇集体以上单位投资完成额中,基本建设投资33.41亿元,比上年下降3.1%;更新改造投资5.77亿元,下降l1.6%;房地产开发投资l1.01亿元,下降24.5%;其他投资5.43亿元,增长25.5%。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由上年的57.6%、10.9%、24.3%变为60.1%、10.4%、19.8%。全年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施工项目l146个,比上年增加37个;新开工项目646个,比上年减少13个;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103.4亿元,比上年增长0.1%。 行业结构有所调整。在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不含房地产)r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68亿元,投资比重由上年1.6%变为1.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l1.3亿元,比重由28.6%下降为25.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2.63亿元,比重由69.8%上升为73.1%。电力、交通、邮电、文化教育等基础产业投资比重提高(见表6)。 表6: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投资)行业比重情况(%) 1997年 比上年增减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 l.5 -0.1 采掘业 0.1 0.1 制造业 l1.8 -2.8 电力、煤气及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0.0 1.8 建筑业 3.5 2.1 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3.6 0.0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22.4 0.6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7.6 -2.7 金融、保险业 5.6 0.4 房地产业 2.7 0.6 社会服务业 10.3 0.2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1.2 0.3 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 8.0 1.2 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0.1 -0.2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10.8 3.6 其他行业 0.8 0.3 重点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有15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工程,比上年增加3个。全市36个重点项目中,14个项目已完成或基本完成,15个项目完成或基本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建成的主要项目有;500干伏双龙输变电、义乌220干伏输变电、金华“二泥”二期、浦江华联磁芯、兰溪黄湓大桥水利枢纽一期、安居工程二期、胜利南街改造、严济慈图书馆等。 1997年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建成投产基建更改项目670个,比上年增加88个。当年新增的生产能力主要有:11万伏以上输电线路26公里,变电设备8万千伏安,水泥18万吨/年。轮胎外胎45万条/年,化学药剂4000吨/年,金属切削机床300台/年,鞣制皮革(折合牛皮)40万张/年,啤酒3000吨/年,合成氨30000吨/年,新建公路S4公里,改建公路96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3座,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5.47万门,粮食仓库2.04万平方米,自来水供水能力8万吨/日,城市道路扩建面积16万平方米,电力2万千瓦小时/年。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邮电业进一步得到加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运输和通信的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全年完成交通邮电业增加值2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综合运输能力提高。1997年全市拥有机动车15.53万辆,增长39.9%;其中:汽车3.67万辆,增长4.9%。全年公路完成旅客周转量424961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326760万吨公里。航空进出港运量客运77539人次、货运782.8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4%、15.4%。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51亿元pk上年增长41.17%。新增电话用户6.99万部,使年末城乡电话用户增至27.4万部,比上年末增长34.25%。其中:住宅电话20.43万部,增长44.08%;公用电话9603部,增长46.1%。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8.13部/百人提高列10.67部/百人。年未有移动电话用户6.5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9.9%;全年无线寻呼业务比上年增长754%。数据通信用户和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不断增多,年末分别达827户和411户。 六、国内贸易、市场物价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在买方市场格局下保持平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4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城市84.02亿元,增长l0.1%;农村47.47亿元,增长8.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19.31亿元,增长17.4%;集体经济13.43亿元,增长7.2%;个体私营股份制经济89.24亿元,增长l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1.46亿元,增长9.8%;餐饮业零售额9.58亿元,增长8.0%;制造业7.8S亿元,增长6.0%;其他行业125S亿元,增长l1.1%。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87亿元,下降17.3%。 商业网点趋于调整。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批发零售贸易网点9.43万个,比上年减少8.5%,从业人员19.64万人,减少2.96万人;全市登记的商品交易市场372个,其中成效额超亿元的市场19个。 市场物价持续走低。据抽样调查,市区城镇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0.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分别比上年回落了6.0和5.7个百分点(见表7)。 表7:1997年各类价格比上年上涨幅度(%) l、居民消费价格 1.6 食品类 -2.0 其中:粮食 -15.9 鲜菜 -3.1 肉禽及其制品 2.4 蛋类 -19.1 水产品 -10.6 衣着类 5.0 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1.2 医疗保健类 5.6 交通和通讯工具类 -0.3 居住 4.8 服务项目 20.2 2、商品零售价格 -0.6 3、工业品出厂价格 -0.8 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3.5 对外开放取得成效。1997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320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8%,进口总额5534万美元,增长90%。实际利用外资3507万美元,增长l0.9;新批三资企业40家,下降46.7%。全市新获得对外自营权企业ll家。外派劳务356名。 国际旅游取得新进展。全年共接待外国、港澳台游客3.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9%;旅游外汇收入1323万美元,增长l1.8%。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市财政预算总收入18.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地方财政收入8.8亿元,增长16.1%;地方财政支出(含基金支出)14.42亿元,增长18.1%。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8.71亿元;比年初增加54.7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1.52亿元,比年初增加19.1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1.94亿元。比年初增加37.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13.15亿元,比年初增加28.54亿元,中长期贷款25.74亿元,比年初增加2.21亿元。年禾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0.48亿元、比中初增加30.68亿元。全年发行企业短期债券1900万元,股票交易额348.34亿元,增长67.9%。金信集团于1997年5月底取得主承销商资格。 保险业快速发展。1997年末全市承保总额749.055亿元,比上年增长44.5%,其中产险保额为399.23亿元,增长43.4%。保费收入5.01亿元,增长31.5%,其中寿险2.3亿元,增长54.7%。保险公司共处理国内财产险赔案22074件。支付赔款1.87亿元;处理人身险赔案17239件,给付人身险赔款2233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深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大力推进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努力促使经济和科技结合。 科技机构增多,科技0.伍继续壮大。年末全市有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8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207人,民办研究开发机构400家。年末全市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303人,比上年末增长3.1%;其中高、中级职称20402人,增长10.5%。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市鉴定(评审)科技成果138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8项,市地级科技进步奖38项,星火奖7项,全市新列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96项,其中国家级计划l0项,市级各类科技计划77项,全市授权专利183项。 技术市场活跃。全年经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06项,合同金额4499万元,比去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服务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完成省级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108个项目1776批次,市级日常监督检查92类产品1477批次,检查企业1718家;企业产品标准备案422个,采用国际标准36项。企业标准化水平确认42家,验收通过消灭无标中产试点乡镇15个,制订农业地方标准l4个;企业计量水平确认56家,强检项目检定能力已覆盖24项49种,全年完成强检工作计量器具38126台件、计量标准器具5174台件,计量器具实际检测75887台件。 年末有气象计算机网络终端7个,天气警报发射台7个。农业气象预报业务站点7个,9210工程完成卫星天线和卫星电话、卫星计算机网络人机交互系统安装。市台还对原NOVELL网络和市县通信网络进行了升级改造,完成了无线传真图接收进网和三个传真图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提前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现有小学2098所,在校生337935人;初小319所,在校生173200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总入学率达99.06%,巩固率达99.95%。小学生辍学率为0.003%,初中生为0.42%,残疾儿童入学率达76.7%。 普通高中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普通高中(完中80所,在校生55169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比例达62.78%。全市共为高校、中专输送了合格新生1S724人,其个普通高校相高中专8144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职业教育发展良好,教学规模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共有职业中学(班)89所,中专ll所。技校10所;职高招生18055人、中专招生5573人,技校招生2943人;三类职校在校生60833人、招生数占整个高中阶段招生数的55.6%,职教和普高人数之比保持1.3:1。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市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已有14所职业中学通过了省示范性(重点)职业中学评估验收,其中2所已进入国家级重点行列。 成人教育难中求进,不断发展。成人高校l0所,招生人数3649人,在校生7753人,毕业生2853人。全年扫除文盲6500人,青壮年非文盲率已达到97.52%。举办种植业、养殖业等实用技术培训有50万人次参加了培训,受训面占农村总劳力的20.8%。 普通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稳步发展。在金普通高校招本、专科生3929人。比上年增长49.1%;毕业生2673人,增长42.5%;普通高校在校研究生49人,在校本、专科生5552人。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5573人,毕业学生4042人,在校生数14948人。 依靠社会力量办学得到迅速发展。全市年末已有各种社会力量所办学校2012所,在校生数100884入,其中3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文化活动日趋活跃。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切体8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9个,文化站204个。公共图书馆9个。档案馆l0个。全市共有9家公开发行报纸、期发量40万份。年末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72个。广播电台3座。县以上电视台9座,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浙江电视台一套节目覆盖率分别为79.86%、90.60%。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通过实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活动。婺城、武义、浦江、磐安四县区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省初保目标的评审,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达l00%;全市95%的农村人口用上了安全卫生水;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5%。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比往年有了显著提高,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提前三年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国标。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429个;有卫生技术人员11876人,比上年增长5.4%:其中,医生(师)5785人。护士(师)3006人;有医疗床位9531张。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通过完善业余训练网络,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竞技体育水平再上台阶。先后组织青少年、成人代表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共获得奖牌193枚。其中:金牌73枚、银牌63枚、铜牌57枚;全市有20名运动员代表浙江省或其他省参加第八届全运会。取得了3金l银3铜的好成绩。 全市共有426985名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人数比上年增长10%,被国家体委、国家教委评为全国“达标先进市”。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年末有各级环境监测站9个。共有各类工作人员272人,全年环境治理项目环保投资3273万元;建成烟尘控制区16个,面积89.1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2个;面积16.6平方公里。工业废水处理率为84.6%,工业废气处理率75.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47.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为60.3%。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出生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年内出生人数48298人,出生率为l0.96%,自然增长率为4.86%,全市年末总人口440.51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根据抽样调查,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52元,比上年增长7.1%,初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3%;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71元,比上年增长8.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9%。全市职工工资总额26.2亿元,比上年增长8.3%;职工平均工资7311元,比上年增长12.1%。由于职工下岗、失业较多,部分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市区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5.2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3.2%;全市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9平方米,增长22.7%。 年末全市参保单位3880家,统筹金额30546.54万元。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分别为23473人、52660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各县、市相继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共发放救助金845.92万元,救助贫困对象13208户24054人,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敬老院200个,床位数3254张,集体供给金额338.8万元,优抚对象总人数141330人。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及劳动生产率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