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绍兴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5:11:09 来源:绍兴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30次

2001年,是新世纪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中共绍兴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把绍兴建设成为“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的总体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增加投资和扩大消费,较好地完成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工业生产和效益同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引进外资和外贸出口快速增长,财政金融运行平稳,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25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478.99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262.75亿元,增长12.5%。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5:58.8:30.7调整为9.9:58.2:31.9。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万元,比上年增长11.4%。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59亿元,增长45.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34元,比上年增长11.8%,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5.3%,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343元,增长7.2%。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社会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经济增长基础不够稳固,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产业竞争力不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资金、土地等重要资源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城镇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农民增收不够稳定,城乡部分群众生活存在困难。

二、农业

农业生产以全省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为契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1.25亿元,增长5.4%。

种植业进一步加大“减粮扩经”力度,结构有了新的突破。全市农田结构调整面积达到235.37万亩,比上年增长28.9%,大田粮经比达到52:48,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9.2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3.2%,粮食总产量113.18万吨,下降21.0%;蔬菜种植面积66.79千公顷,增长25.0%,产量214.39万吨,增长7.1%;花卉苗木种植面积5.20千公顷,增长63.9%。

林、牧、渔业发展良好。全年造林面积2524公顷,封山育林35109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6347公顷。茶叶、水果、竹笋等名特优林业产品发展迅速,全年茶叶产量3.20万吨,水果产量36.51万吨,竹笋干(鲜笋折干)2.33万吨,板栗0.8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2%、19.2%、7.0%和3.7%。全年生猪出栏150.36万头,比上年增长4.4%,肉类总产量14.64万吨,比上年增长4.9%。水产品产量9.14万吨,增长23.5%。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全市现有种子种苗基地41个,被确定为国家和省级的有6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1个,其中国家级2个。农业信息化步伐加快,各县(市)先后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网站。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水利设施总投资12.3亿元,农田水利建设共投入劳力3950万工日,完成土石方4100万立方米,建成标准城防、标准堤防80公里,河道砌坎及标准河道100公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1.01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1.2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0.01%;农用拖拉机2.94万台,比上年略有下降;联合收割机1816台,下降2.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0.99万吨,比上年增长10.6%;农村用电量56.33亿千瓦小时,增长15.6%。

年末拥有耕地面积168.67千公顷,比上年末净增0.05千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38.82千公顷,增加0.78千公顷;旱地29.85千公顷,减少0.73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2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20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国有企业实现产值29.94亿元,下降57.4%;集体企业实现289.24亿元,下降22.1%;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34.85亿元,下降23.1%;联营企业实现4.33亿元,下降1.3%;股份有限公司实现66.64亿元,下降4.6%;有限责任公司实现233.00亿元,增长101.2%;私营企业实现399.33亿元,增长64.4%,外商投资企业实现58.38亿元,增长33.1%;港澳台企业实现86.06亿元,增长3.4%。轻工业增长较快,全年轻工业实现总产值831.54亿元,增长16.6%,重工业实现370.39亿元,增长11.3%。

工业产销衔接基本稳定。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产销率96.68%,比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产销率97.33%,下降0.13个百分点;集体企业96.98%,下降0.15个百分点;股份有限公司97.47%,下降0.59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94.05%,下降0.12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95.49%,下降1.34个百分点;股份合作制企业97.57%,提高1.34个百分点;联营企业产销率98.84%,提高8.50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产销率为96.81%和96.38%,分别下降0.09和0.33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据对全市1975家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统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154.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实现利税121.54亿元,增长16.4%,其中利润总额75.38亿元,增长24.8%。列入全省考核的十一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217.20分,居全省第一位。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5.74%,比上年提高0.4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3016元/人,提高4.74%;资产负债率为55.23%,下降1.04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为2.86次/年,提高0.02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99%,提高0.50个百分点。

建筑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年按工程属地原则核算的建筑业增加值为50.97亿元(不含我市建筑企业在外地创造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5%。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进入西部地区施工人员达6000余人,在西部地区市场产值全年达到18亿元。在上海的建安业务进一步扩大,在建工程产值达到104亿元。共有22家企业获得外经权,对外承接业务量达9.66亿元,同比增长18.6%。完成房屋施工面积525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173万平方米,全年创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52项,其中鲁班奖(国优工程)3项、钱江杯24项、白玉兰杯25项。全年创安全文明标化工程278只。全员劳动生产率11万元/人,提高19.2%,全行业实现利税23亿元,增长33.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国有等单位完成投资145.18亿元,增长19.9%。在国有等单位投资完成额中,基本建设投资69.09亿元,增长20.9%;更新改造投资24.25亿元,增长11.4%;房地产开发投资48.61亿元,增长34.5%;其他投资3.24亿元,下降45.9%。全年国有等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施工项目510个,新开工项目364个。完成农村投资132.01亿元,增长16.4%。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市级以上重点建设在建项目110项,当年完成投资80.25亿元,完成计划的103.34%,其中市区51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3.95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8.38%。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项目49项,小舜江工程、城市广场二期、经济适用房“快阁苑三期工程”、绍兴市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上虞市标准海塘建设工程、嵊州市供水工程一期、新昌江城防工程一期等一批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龙山氨纶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氨纶项目、城东热电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钱清热电厂扩建工程、诸暨兆山水泥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嵊州机械链轮厂扩大出口锥孔链轮生产线、新昌三花集团新增400万套四通换向阀技改项目、浙江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T5大功率节能荧光灯及配套灯具产业化工程等一批重大工业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火车站广场及综合开发、绍兴大剧院、柯桥城防工程、诸暨城市广场、嵊州标准堤建设工程、新昌污水综合治理工程、浙江京东方高档真空荧光显示屏(VFD)改造和浙江卧龙科技年产300万台套变频无刷类电机及其控制装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分地区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129.30亿元,增长12.5%;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09.66亿元,增长9.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4.19亿元,增长10.5%;餐饮业零售额20.41亿元,增长15.4%;其他各种行业零售额54.36亿元,增长10.7%。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个私经济零售额为148.35亿元,其中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46.10亿元,增长54.5%。

市场成交有所增加。年末全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36个,全年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700.70亿元,比上年增长5.3%。超亿元的市场39个,其中中国轻纺城成交额207.46亿元,增长10.1%。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据绍兴海关统计,2001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4.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6%。其中出口18.75亿美元,增长46.8%;进口额5.96亿美元,增长54.8%。我市商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174个。出口额列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美国2.05亿美元、日本1.61亿美元、香港1.4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26.6%和3.4%。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协议金额2.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0%;实际利用外资1.58亿美元,增长36.0%。全年新批三资企业210家,增长35.0%。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52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0%,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633万美元,增长23.5%,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3547万美元,增长28.1%,完成营业额4235万美元,增长24.5%;全年外派劳务合作人员2122人次,增长0.4%,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654万美元,增长24.5%,完成营业额4398万美元,增长22.5%。全年新批境外企业(机构)15家,累计达88家;本年总投资474万美元,累计总投资达3053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7亿元。完成公路新建、改造217.2公里,完成公路绿化92.86公里,公路密度达到48.3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铺装率63.26%,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3955.22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和主干线改造进展顺利,杭金衢高速公路绍兴段路基工程全部完成,桥梁工程基本完成,开始路面工程试验路段的施工,并完成总工程量的73%,;杭甬高速绍兴段26公里拓宽改造的实施工作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8%,其中路基工程完成81%,桥梁工程完成32%;完成32省道绍甘线绍兴县段和市区段、22省道诸东线、104国道嵊州段、38省道象西线共46公里拓宽改造任务。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为26.2亿吨公里,其中公路19.4亿吨公里,水运6.8亿吨公里。全年旅客周转量为40.9亿人公里,增长8.7%,基本以公路为主。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72亿元(2000价),比上年增长35.2%。传统邮政业务减少,移动通讯、互联网络、数据通信等新的业务快速发展。邮政特快传递73.65万件,增长47.9%,订销报纸、杂志累计11750.53万份,增长2.0%。当年新增固定电话23万户,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11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4.0%,其中市话51.9万户,增长42.6%,电话普及率达到46.6%,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其中市话普及率为75.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76.52万户,增长45.1%。

旅游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据市旅游局统计,全市完成国内旅游收入63.26亿元,增长15.8%,旅游外汇收入2360万美元,增长12.0%,共接待海外游客5.96万人次,增长24.2%,其中外国游客3.81万人次,增长18.0%。以旅游大市建设目标和总体规划为指导,加快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共投入2.22亿元用于开发市区的沈园景区三期工程、周恩来纪念馆、绍兴县柯岩鉴湖景区、新昌大佛寺般若谷景点、诸暨西施殿、嵊州百丈飞瀑景区、上虞曹娥风景区等景点;注重发挥地方优势,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先后有60多家旅游企业赴上海、安徽、江苏等地进行统一旅游宣传,取得较好效果,同时邀请海内外客商和新闻记者来绍观光、采访,扩大了绍兴在旅游界的知名度;旅游服务功能和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旅行社7家,总数达到了44家,新批星级饭店17家,总数达到57家。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继续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增加信贷有效投入,努力调整信贷结构,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全市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9.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3.9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6.66亿元,增加57.72亿元,储蓄存款之中活期储蓄110.43亿元,增加24.64亿元,定期储蓄346.23亿元,增加33.08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514.2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5.62亿元。在新增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余额增加43.1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增加7.56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260.99亿元,现金支出3368.80亿元,收支相抵后净投放现金107.81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业继续发展。企业和居民的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全市参加财产保险的企业8444家,参加财产保险的居民家庭11.81万户;全年财产险承保额1155.43亿元,比上年增长33.0%;保费收入4.48亿元,增长13.4%。人身险保费收入8.34亿元,增长77.4%。全年国内财产险赔款金额2.00亿元,增长8.1%;人身险给付金额1.47亿元,增长75.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又有新进展。全市普通高校4所,全年招收本、专科学生4165人,毕业学生989人,在校学生888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1.5%、30.6%和53.1%。

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5.15万人,初中入学率达98.89%,比上年提高0.81个百分点;初中在校生巩固率达99.84%,提高0.08个百分点,初中毕业升高中段比例88.02%,提高3.21个百分点。小学在校学生34.08万人,小学入学率99.99%。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63%,提高3.67个百分点。

全市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收学生5831人,比上年增长2.89倍,毕业学生977人,增长23.5%。成人中等专业学历教育招收学生1122人,比上年增长17.5%,毕业学生1947人,基本持平。年末有各类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2615所。

希望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市希望工程受资助学生348人,累计达到4548人;累计援建希望小学25所;已建成希望书库34个。

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势头良好。全市现有社会举办的各类学校660所,毕业学生0.42万人,在校学生6.18万人。

科技队伍日益壮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年末全市有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5个,高等院校办科研机构28个。年末全市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65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452人,增长17.3%;中级职称人员2.28万人,增长1.8%。全年经省科委批准鉴定科技成果90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9项;经市科委鉴定科技成果130项,评出市科技进步奖124项;全年申请专利707项;授权专利519项。全年经认定登记技术合同7573份,成交金额1.3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年末有市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1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8家(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3家)。2001年全市8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在科研、生产和经营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全年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77.63亿元,实现利税37.47亿元,出口创汇4.26亿美元。

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服务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测机构6个,全年监督抽查检验产品3228批次,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0.7%;抽查检验商品885批次,商品质量合格率为47.6%。设立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已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51项,开展强制检定工作计量24项。年末全市有声讯天气预报服务台6处。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发展。以广场文化为龙头、文化活动掀起新高潮,2001年举办了49场广场大型文化活动,演出节目620个,参演人员12000多人次,观众30多万人次;还举办了绍兴市庆祝建党80周年“先锋颂”歌舞晚会、承办了《同一首歌》走进绍兴大型演唱会等20多次大型文艺演出;开展了“北京-绍兴文化周”戏曲展演活动。文艺创作硕果累累,绍剧《咫尺灵山》获上海“白玉兰”剧目奖、小戏《摆渡》获全国群星奖金奖,全国少儿摄影、美术、书法蒲公英赛选拔赛获全国级银奖1个、铜奖2个、省级金奖12个、银奖11个。2001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7个、艺术表演场所6个、群众文艺馆6个、文化站134个、公共图书馆5个。全年全市专业剧团共演出772场次,观众213万人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公开出版报纸8种、杂志2种,出版份数分别为1.14亿份和3.3万册。年末有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座,全市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5%和97.5%,分别比上年提高1.6和2.7个百分点。全市有线电视用户数达80.31万户,当年新增13.61万户。

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投资3500万元,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绍兴图书发行大楼正式落成开业;鲁迅电影城完成选址规划立项工作。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在建卫生基建项目总面积37.2万平方米,已投入资金3.76亿元,市妇保院2.1万平方米、绍兴二院6.4万平方米东扩工程,已完成拆建工作。博爱医院3.6万平方米、市疾控中心综合楼7500平方米,已全面进入内部装璜,绍兴县华宇医院10.7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嵊州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1.9万平方米竣工投入使用,诸暨市人民医院江东分院2.08万平方米、上虞市人民医院综合楼2万平方米、上虞市中医院住院楼1.4万平方米、上虞市第二医院易地新建2.4万平方米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医疗卫生设备总投入达6872万元。年末有对外开放医疗卫生机构278个,卫生技术人员11946人,比上年末增长5.8%。其中医生(师)6303人,护士(师)2993人。年末有医疗床位9968张,增长2.6%。预防保健成效进一步扩大。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比上年下降14.0%,全市孕产妇死亡率17.08/十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13‰。爱婴医院增至106家。改水改厕步伐加快。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87.61%,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32%。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取得新的成绩。全民健身掀起新高潮,广场体育和社区体育深得广大群众喜爱,开展了大红鹰“全民健身、支持申奥”系列活动;学校体育以达标为中心,全市学校“达标”开展面继续保持100%,达标率达98.8%。我市运动员在全国第九届运动会上共获2金2银2铜,得分130.75分,列全省第3位;在全省比赛中共获金牌42.5枚、银牌48枚、铜牌58枚,名列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两个全省第5名。

体育设施有较大改善,场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总投资2800万元,有1.5万座位的绍兴市体育中心体育场竣工并投入使用。

成功举办了2000—2001全国男篮联赛,首次将浙江男篮主场引入绍兴;成功举办了全国羽毛球联赛绍兴赛区比赛、澳大利亚悉尼男篮来绍比赛等国内外赛事。

十一、环境保护

以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有环境保护机构21个,共有各类工作人员338人,各级环境监测站6个,环境监测人员145人。环境监理站6个,环境监理人员66人。全面实施“碧水、蓝天、绿色”工程。开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实施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防止污染反弹。全市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颁布实施了《绍兴市区饮食娱乐修理加工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新创建了汤浦水库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3个噪声达标区和1个烟尘控制区。至2001年末,全市有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20个;烟尘控制区9个,面积131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23个,面积48.6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面积同比增长38.6%和32.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生态建设有了新进展。新创建省级生态镇1个,市级生态示范村4个,至2001年末,全市有国家级和省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各2个(其中绍兴县已经验收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镇8个,生态示范村17个。新增省级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在内的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513.64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5%。

加大了环保投入力度。全市完成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86项,完成限期治理投资0.53亿元。市政府投资建设的一批重点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相继投入使用。其中投资5.15亿元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30万吨/日)建成投运,出口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要求。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初步形成,全年又有36个生活小区和100余家企业单位污水排入管网。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4%。400吨/日垃圾焚烧处理示范项目投入使用。

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市区城市河道水质明显好转,已符合V类水功能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6分贝。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人口年报统计,2001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55‰、死亡率为6.52‰、自然增长率为3.04‰,分别比上年下降1.03、0.55和0.47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户籍人口433.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8万人。全市总户籍人口中,男性和女性人口分别为220.01万人和213.26万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分别为347.53万人和85.73万人。全市年平均人口为432.98万人。年末市区户籍人口59.92万人,其中非农人口31.10万人。

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2001年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9.06%(按计划生育统计年口径计算),比上年下降0.54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的新劳动力市场正式投入使用,日提供就业信息近1000条;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全市开发社区就业岗位5118个,全年介绍劳动者就业2.9万人;完成绍兴就业互联网的重大改版,使网上人才交流更为便利;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良好。通过各种技能培训,实现再就业的失业职工达1.56万人。据市就业局统计,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其中市区为3.9%,分别比上年末上升0.1和0.2个百分点。

社会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社会保险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和运行,初步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年末全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51.8万人,增长31.4%;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37.73万人,增长3.0%;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达3.36万人。年末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员达58.01万人,比上年略有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34元,比上年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5%;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43元,比上年增长7.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8%。但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相对比较困难。

年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7.48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8.1%;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50.91平方米,略有增长。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进步。年末全市有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166个,比上年末增加6个;床位3776张,增长28.2%。收养2252人,增长18.7%。城市居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2848人;农村居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7520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16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8个。全市销售福利彩票5095.5万元,筹集社会福利基金1042.8万元,接受社会捐赠855.9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今后均以《绍兴统计年鉴》数为准。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附表3中工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