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湖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5:01:35 来源:湖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27次

湖州市统计局

2004年是我市上下同欲、攻坚破难、奋发有为的一年。全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政策,认真执行省委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各项部署,努力克服生产要素紧张、禽流感疫情威胁等诸多困难,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增长良好,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增幅创出近年新高。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90.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4%,增幅创1997年以来的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81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323.69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202.19亿元,增长12.9%。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达22966元,约合2775美元。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4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5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62亿元,增长17.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按同口径计算,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7.4%和32.1%,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传统农业全面提高,优势产业继续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工业生产继续高速增长,经济效益保持同步提高,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其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行业增长较快,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4年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11.0:54.8:34.2。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低水平市场竞争激烈;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水平较高,环境保护压力增大;能源、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加大;城乡居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社会贫富差距逐年加大,部分低收入户增收困难;社会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中还存在许多难题等。

二、农业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004年全市农业生产实现了较快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增幅创出1995年以来的新高。其中农业产值46.16亿元,增长17.4%,林业产值12.78亿元,增长9.2%,牧业产值21.58亿元,增长36.6%,渔业产值21.57亿元,增长9.9%。

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优势产业继续发展。随着各项扶农政策的落实,种粮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200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84.61万亩,比上年增长9.8%,粮食产量87.48万吨,增长10.7%;粮经播种面积比例为54:46,粮食比例上升了2.8个百分点;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下降,全年油菜籽播种面积62.97万亩,下降3.3%,蔬菜面积57.42万亩,下降5.7%;花卉苗木、其他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全市花卉苗木面积11.89万亩,增长18.5%,其他农作物面积11.28万亩,增长6.4%。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年家禽出栏达3954.66万羽,增长71.5%;生猪出栏151.23万头,增长6.4%;年末奶牛存栏3315头,增长32.7%;蚕茧产量达到1.95万吨,增长13.2%。渔业生产结构继续调整,2004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60万亩,同比减少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7.30万吨,增长3.6%;鱼类产值达到11.39亿元,增长27.8%,虾、蟹和龟类产值为10.18亿元,减少5.1%。

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龙头企业带动力明显增强。全市已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当年新增6家,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640家,新增投资千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9家;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额突破百亿元大关,带动农户36万户,比上年增长17.0%;农产品供沪有了新进展,全年达到35.72亿元。全市在建各类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12个,面积123万亩,新增省级以上农产品名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204只,超过了前几年的总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发展,2004年全市规范和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94家,累计达到240家。

三、工业

工业生产实现高增长,产销衔接良好。2004年全市工业克服各种要素制约,保持了快速的增长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766.37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增幅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1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752.05亿元,增长32.0%;全年产销率达到98.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在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大类工业产值实现增长,其中增幅20%以上的有25个、30%以上的有14个、40%以上的有6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最大的7个行业依次是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医药制造业,产值增幅分别为22.8%、36.6%、48.7%、44.0%、10.4%、44.1%、27.4%。

经济效益继续提高,骨干企业贡献大。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4.6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利润总额43.34亿元,增长24.1%,利税和利润增幅列全省第1位和第2位。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考评得分为243.74分,比上年提高17.39分,得分列全省第1位。分登记注册类型看,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利润16.69亿元,增长7.8%;私营企业利润12.11亿元,增长49.5%;股份制企业利润4.90亿元,增长23.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5.88亿元,增长46.3%。分行业看,利润增幅在20%以上的有22个、30%以上的有19个、40%以上的14个。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比重最大的7个行业依次是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利润增幅分别为28.2%、-7.4%、42.5%、-22.5%、40.9%、47.8%、71.4%。2004年全市"利润百强"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52.60亿元、利润27.93亿元,分别增长38%、26%,高于平均增幅6.2、1.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6%、64.4%,增长贡献率达到52.5%、68.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5.47亿元,比上年增长36.4%,连续4年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其中第一产业投资3.11亿元,下降11.4%,第二产业投资199.33亿元,增长38.0%,第三产业投资163.03亿元,增长35.9%。工业性投入力度加大,全年完成工业性投入197.59亿元,增长38.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4.1%。非国有投资比例继续上升,全年限额以上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229.75亿元,增长54.9%,占全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67.8%,同比上升12.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56.86亿元,增长37%,商品房施工面积648.86万平方米,增长36.4%,竣工面积137.54万平方米,下降13.8%,商品房销售面积143.47万平方米,下降13.1%,销售额32.57亿元,增长1.9%,商品房空置面积15.11万平方米,下降27.4%。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市限额以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12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2%。"六个百亿"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127.8亿元,其中农林水利项目完成3.89亿元、交通运输项目完成27.11亿元、能源项目完成26.14亿元、信息化项目完成1.62亿元、城市建设项目完成58.64亿元、社会发展项目完成10.4亿元。重点建设项目投资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全年重点建设项目122项,项目总投资400亿元,当年实际完成投资额103.22亿元,创历史新高。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二期、老虎潭水库、长兴合溪水库、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湖州大剧院、湖州师院东扩、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扩建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突破;宣杭铁路复线、湖州天然气管网工程、东西苕溪防洪工程、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一期、红旗路西延二期、吴兴大道、图书馆、妇保院住院楼等大部分在建工程进展顺利;杭湖锡航道湖州段、500KV湖州输变电工程、湖州污水截流工程、小梅污水处理工程、杭长南路环境整治工程、余家漾公园、博物馆等一批项目按期基本完工或投入使用。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餐饮业持续红火。200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2.96亿元,增长13.1%。大型零售企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全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27.37亿元,增长14.7%。新型流通业态快速发展,全年限额以上连锁总店门店数达84家,企业数增长27.3%,零售额增长16.9%。通讯器材、金银珠宝、体育娱乐用品、汽车、家电音像器材类、电子出版音像制品类、家俱类及石油制品类商品成为热点,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分别增长1.5倍、20.1%、29.2%、24.1%、21.9%、20.0%、1.5倍、2.1倍。年末全市拥有私家小轿车19904辆,比上年增加6290辆,增长46.2%。餐饮业市场发展步伐加快,2004年全年餐饮业零售额达到21.57亿元,增长26.1%。

商品交易市场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商品交易市场196个,市场成交额4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亿元以上交易市场35个,成交额316.6亿元,占市场总成交额的76.5%。

市场物价呈结构性上涨,食品类价格涨幅较高。2004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涨幅创出近年新高,但低于5.0%的警戒线。食品、居住、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烟酒及用品、衣着价格出现上涨,同比分别上涨12.0%、5.3%、3.6%、2.9%、0.7%,而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价格出现下降,同比下降4.0%、2.5%、0.4%。食品类价格上涨是居民消费价格出现较高涨幅的主要原因,食品类价格上涨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83.3%。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坚持内外并举,抓好招商引资。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精心办好香港经贸发展活动周、南太湖科技经贸洽谈会和接轨上海活动周等重大招商活动,不断拓宽利用外资领域,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项目的技术含量和质量。虽然土地、电力、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加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但全年利用外资稳步增长。2004年全市新批外资项目475个,协议外资16.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6%,实到外资6.11亿美元,增长13.7%。从外资投向看,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实到外资4.93亿美元,占80.6%,第三产业外资1.10亿美元,占18.0%。从外资地区来源看,香港2.62亿美元,占42.8%,维尔京群岛、美国、台湾、日本等4个地区或国家1.72亿美元,占28.1%。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积极应对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鼓励企业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竞争,全市经济外向度达到23.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97亿美元,增长39.4%,其中外贸出口额14.48亿美元,增长43.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3.4个百分点。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2.67亿美元,增长38.5%,加工贸易出口1.80亿美元,增长86.9%。私营企业出口成为最大亮点,全年实现外贸出口4.07亿美元,增长2.18倍,所占比重达28.1%,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在出口产品中纺织品和化工产品出口额列前两位,分别为6.68亿美元和1.7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6.1%和11.8%,增幅分别为35.9%和49.5%。

整合资源创新办法,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857.99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50.1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1%、21.4%。2004年全市完成了旅游资源普查,摸清了旅游资源家底,共确定旅游资源单体1546个,其中优良级274个,为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详尽的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持。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步伐,8个旅游建设项目列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太湖旅游度假区、南浔古镇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天荒坪电站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加强本地旅游资源整合,精心编排"笔乡古镇一日游"、"名镇名山二日游"、"浙北生态世界二日游"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旅游企业与长三角城市旅行商签定经营合作项目26项。努力扩大湖州旅游国际知名度,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70528人,增长48.2%。全市拥有星级饭店56家,其中三星级以上12家。

七、交通运输和信息传输业

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运输业务量稳步增长。全力实施交通"六大工程",推进交通基础建设。申嘉湖、申嘉杭高速公路湖州段前期工作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宣杭铁路复线、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一期、吴兴大道在建工程进展顺利,杭湖锡航道湖州段按期完工。全年年末境内公路里程已达2925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7266万人,客运周转量28.84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2.4%;货物运输量11952万吨,货物周转量134.25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1.0%和12.9%。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为67609辆,比上年增加9870辆,增长17.1%,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达41261辆,比上年增加10870辆,增长35.8%。

信息传输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6.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4.1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3.40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1.84万户和33.57万户,增长26.5%、33.6%;年末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6.50万户,同比增加3.15万户,增长94.4%。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93部,比上年增加22部,其中移动电话每百人52部,固定电话每百人41部,同比分别增加13部、9部。

八、金融业

银行业稳健发展,资产质量与经营效益明显改善。货币信贷减速增长,总量结构变化明显。2004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27.39亿元,比年初增加40.98亿元,同比少增75.79亿元,余额同比增长8.4%。其中企业存款165.41亿元,比年初增加7.50亿元,少增39.9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88.65亿元,比年初增加28.10亿元,少增17.81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00.68亿元,比年初增加32.94亿元,同比少增70.19亿元,余额同比增长9.0%,增幅同比回落30.5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226.41亿元,比年初增加5.26亿元,少增35.76亿元;中长期贷款149.92亿元,比年初增加34.50亿元,少增15.12亿元。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年末全市银行业本外币不良贷款同比减少15.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61%,比年初下降3.99个百分点。经营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全年银行业实现本外币账面利润5.95亿元,改变了上年亏损的局面。

保险业稳步增长,主要业务表现良好。年末全市已有保险公司14家,全年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财险4.15亿元,寿险10.72亿元,分别增长29.0%和6.2%;支付赔款2.88亿元,增长34.5%,其中财险2.50亿元,寿险0.38亿元,分别增长37.2%和19.0%。分品种看,随着汽车消费的不断升温,机动车辆险业务增长迅速;人寿保险机构不断推出各种保值增值险种,通过银行代理的中介业务增长较猛。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证券业持续发展,业务成交额增长较快。全市证券营业机构各项代理业务累计成交186亿元,比上年增加25亿元,增长14.8%。证券投资业务相继扩容,代理A股、国债回购业务累计成交额增长明显,同比分别增加18亿元和11亿元,分别增长21.7%、15.7%。

九、科技、人才和教育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全年财政科技三项经费支出8215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发挥网上技术市场交易平台作用,全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724项,合同成交额6413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6275万元。加快科技创业园建设,湖州、长兴、安吉、德清四个创业园已经建成,共占地面积12.38万平方米,科研生产用房7.44万平方米。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2004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累计达到102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累计达到20家;新增国家级火炬计划24项;全年经省认定的第一批高新技术产品24个,新批准省级以上新产品97个。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全年新增省级创新基金项目8项;新增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4项;新增省级研发中心5家,累计达到25家;新增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9项,其中国家级54项。

全面贯彻人才强市战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04年全市培养引进各类人才1.12万人,其中引进0.55万人、完成学历教育0.24万人、新增专业技术人员0.33万人。通过组织专场招聘、网上招聘、委托招聘等多种形式,在市内外先后举办10多场各类人才招聘大会。在"百名硕博湖州行"系列活动中,96名清华、北大、浙大等高校硕博士利用暑期来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300多名高校领导、科技人才来湖进行科技协作,签约项目38个。成立了湖州硕博士联谊会。我市首家博士后工作站由洪波集团和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正式签约,引进博士后进站工作。6名专家新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达到10名。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市累计达到37人。升华拜克、久立集团、天能电池3家企业入选省博士后试点企业,招收博士进站开展科研活动。13家人才工作先进单位、3名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和3名创新创业奖获得者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2004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11.65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39所,专任教师2.25万人,在校学生47.15万人。基础教育主要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3.86%,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93%,高中入学率87.01%;所有乡镇实现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基本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的十五年教育,87%的乡镇成为省级教育强镇,三县二区都被评为省教育强县(区)。高等教育基本实现大众化,高考上线率连续6年名列全省前茅,2004年全市普通高校前五批上线率为91.3%,其中理科上线率列全省第1位、文科上线率列全省第2位,前三批上线率为57.2%,高于全省平均7.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30%,每十万人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达到2726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全市已建立14所国家、省级中等职业学校,设立15个省级、35个市级示范专业;各职业学校与500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用人关系,建立22个校外实习基地。推进"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全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人数1.03万人、农民工培训4.38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9.67万人、预备劳动力培训0.50万人。

十、文化和体育

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4个、文化馆(艺术馆)5个、乡镇文化站61个、博物馆(纪念馆)6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64个。德清县、长兴县成为"浙江省文化先进县"。全市年末拥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市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3座。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4.76万户,按应装户计算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5%。9月份成立了数字电视平台,年末数字电视用户1050户。广播电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合办《清远湖州》广播节目,电视台精心制作了并推出了《太湖之州》、《湖笔颂》、《忠魂》、《飞扬真情》4部MTV,魅力城市宣传片在央视播出后反响良好,与东方卫视合作成功举办《花开中国?清丽湖州》电视直播活动。全年发行《湖州日报》1547万份、《湖州晚报》1432万份,比上年增加8万份、120万份,日报从每周44个版增扩到64个版,晚报从每周88个版增扩到112个版。实施启动群众文化"十百千万"工程,全市共组织引进高雅艺术演出55场,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294场,开展基层文化活动1194场,举办电影下乡展映9460场。圆满完成第五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暨中国南太湖经贸科技洽谈会开幕式大型广场文艺演出,举办了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大型歌会、赵孟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