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湖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4:58:58 来源:湖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35次

湖州市统计局

2002年是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和扩大开放,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主要指标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综合实力、运行质量和竞争能力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巩固了"十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综合

2002年,全市经济稳步增长,总量实现新的突破。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2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增幅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45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28.48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142.54亿元,增长14.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453元,增长12%。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38.54亿元,增长2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63亿元,增长40.5%。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9.12%,比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更趋合理。2002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2:54.1:33.7,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降低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

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全市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完成产权制度改革839户,占总数的99.1%,理顺劳动关系11.9万人,占总数的96.44%。通过腾岗,培训、援助等途径,逐步缓解就业和再就业矛盾,全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1150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6%,全年共有23957名失业人员通过各类职业介绍机构重新就业。

二、农业

2002年,我市以提高农业竞争力为核心,农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春粮、油菜种植面积继续调减,特种水产、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生产稳定增长,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200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73.66万亩,比上年下降1.5%,粮食总产量82.2万吨,增长1.9%,经济作物面积159.84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蔬菜面积57.0万亩,比上年增长9.9%;花卉、苗木面积4.26万亩,增长120.7%。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69个,面积35.27万亩,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流。

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一批规模型龙头企业较快发展,带动作用增强。全市已拥有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440家,带动种养基地166万亩,订单金额占农业产值近四分之一。

林业、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造林面积0.94千公顷,封山育林面积29.05千公顷。主要农产品中,茶叶产量7500吨,增长4.8%,水果产量达4.37万吨,增长10.6%,肉类产量10.41万吨,增长8.2%。全年水产品产量15.19万吨,增长5.5%,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7.19万吨,增长11.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本建设成效显著,土地整理大规模推进,当年完成面积47万亩,累计达到132万亩,建成标准农田109万亩,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87.2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72.62万亩,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7.58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以加大技改投入、培育优势产业、加快园区建设、深化企业改革为主要抓手,优化产业结构,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9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1.87亿元,增长14.2%。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利税38.69亿元,增长24.0%,其中利润20.32亿元,增长25.1%。亏损局面进一步改观,亏损面为5.9%,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反映全市工业经济总体效益状况的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得分为207.88分,比上年提高13.73分,高于全省平均5.2分。

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日益凸显。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为209.72亿元、19.98亿元和11.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50.7%、51.6%和58.3%。

建筑业持续发展。2002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全市四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各类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3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23万平方米,其中一次交验合格竣工面积397万平方米,占93.9%。建筑施工单位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0.3万元/人,比上年增长23.2%。投标承包面积占全部施工面积的85.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29亿元,增长34.3%,其中全社会工业性投入107.51亿元,增长70.4%。其中限额以上投资完成156.67亿元,增长33.7%,占全社会投资的78.2%。在限额以上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9.58亿元,增长26.4%。

全市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杭宁高速公路湖州段建成通车,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湖州试验路段等一批重点项目已经启动,二环西路建成通车,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二中扩建项目交付使用,长兴电厂四期扩建工程1号机组并网发电。东宗线湖州段航道改造、竹青公路、湖织公路、浔练公路、长兴的新长公路、104国道冯家湾立交桥工程、德清的德桐公路新市至桐乡段、环湖大提、杭加湖北排等项目基本完成。东西苕溪防洪工程、中心城防工程、城市截污工程等在建项目正在抓紧实施。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116.85亿元,增长13.3%;餐饮业15.22亿元,增长18.3%;其他行业38.81亿元,增长4.2%。以住房、汽车、旅游、信息产品等为代表的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加速形成。

连锁经营、超市等不断兴起。一批大型零售企业相继营业,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主体的市场竞争格局,促进了商业整体竞争能力提高,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传统仓储运输企业加快转型提升,现代物流业开始起步。

商品市场交易规模继续扩大。年末拥有各类市场223个,实现成交额391.6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成交额317.27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1%。居市场成交额前五位的分别是:南浔建材市场80.28亿元、织里棉布城46.87亿元、湖州丝绸城30亿元、织里童装市场29.5亿元,织里商城20.1亿元。

六、交通和邮政、电讯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3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全年旅客周转量达7164万人,增长2.1%;货物运输量达9269万吨,增长27.5%,货物周转量为100.78亿吨公里,增长33.5%。

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73.3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1.7%。移动通讯、互联网继续快速发展,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77.21万户,增长50.6%,互联网年末拥有用户10.89万户,增长4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对外经济、旅游

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长江三角洲集聚的新机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8.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出口为7.09亿美元,增长23.1%;进口为1.78亿美元,增长3.3%。从出口主体来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出口为2.17亿美元,增长46%。从出口商品来看,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为1.03亿美元,增长36%;占我市出口47.7%的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增幅逐月提高,全年出口3.38亿美元,增长20.9%。

利用外资增势迅猛。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344个,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98亿美元和3.85亿美元(老口径),分别比上年增长132.9%和83.4%。招商质量不断提高,项目规模扩大,投资结构趋于合理,新批协议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5个,比上年增加35个。紧紧抓住台湾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新签台资企业85家,协议利用台资3.9亿美元。

旅游业快速发展。以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加大投入,走特色发展之路,极大地增强了人文风景观光旅游的吸引力。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79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8%;旅游收入46.05亿元,比上年增长38.2%。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状况向好。以全面深入开展"信用湖州"建设活动为契机,金融机构积极筹措资金,优化信贷结构,改善服务质量,金融资产质量明显提高,金融综合收息率达到85%,比年初提高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5.99%,比年初下降8.5个百分点,金融信用环境明显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出现前所未有的宽松。200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9.64亿元,比年初增加70.26亿元,同比多增39.7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00.12亿元,比年初增加21.0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4.65亿元,比年初增加32.6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61.93亿元,比年初增加51.00亿元,同比多增34.0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1.27亿元,比年初增加31.7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2.78亿元,比年初增加15.60亿元。从贷款投向看,农业贷款余额20.58亿元,比年初增加8.74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19.47亿元,比年初增加7.17;基本建设贷款余额35.51亿元,比年初增加9.79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490.09亿元,现金支出1521.12亿元,现金净投放31.04亿元。

保险市场不断拓展,发展势头良好。2002年全市保险业务费收入10.92亿元,比上年增长53.4%,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89亿元,增长15.6%;人身保险保费收入8.03亿元,增长73.8%。全年各类保险赔案支出1.92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财产险陪案支出1.65亿元,增长29.9%;人身保险陪案支出0.27亿元,增长43.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坚持科教兴市战略,不断强化科技创新。2002年全市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支出6077万元,比上年增长22.8%。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组织申报的科技成果中,有8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8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获市星火奖。全年共组织和参与了3次大型科技经济合作活动,达成科技经济合作项目542项。全年认定登记技术项目合同1243项,成交金额462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7%、27.7%。全年专利申请受理数200项,获得专利授权数190项。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各类各级教育全面发展。2002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1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5.37亿元,增长29.7%。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全日制学校587所,在校学生39.97万人,比上年增长2.9%;教职工2.1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84万人,增长4.0%。全年普通高校招生4100人,比上年增长23.8%;在校学生9975人,比上年增长48.4%。高标准"普九"工作扎实开展,全市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99.90%,其中: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98%,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09%;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99.75%;小学升学率达到100%,初中升学率82.14%。2002年全市高考上线9712人,高考上线率达到8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艺、广电、新闻事业繁荣发展。2002年末全市拥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3个,群众艺术馆1个,县文化馆3个,乡镇文化站73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4个,档案馆5个。全市拥有县级广播电视台3座,市级广播电台1座,市级电视台1座,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5%。全年创作电视剧《孔雀树》一部,出版发行《湖州日报》1524万份。

卫生事业不断巩固。2002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719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620人,医院床位7699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3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4人。初级卫生保健继续得到加强,医疗保健网络进一步完善。湖州中心城市已建立6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0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市已拥有农村卫生室1570个,比上年新增467个,乡村医生2106人,农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了100%。农村村庄环境建设和改水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全市农村年末拥有大小水厂1834座,全市改水受益人口203.02万人,改水受益率达到94.42%,比上年上升1.52个百分点,卫生厕所覆盖率达62.1%,上升4.1个百分点。

体育运动蓬勃开展。2002年,我市相继承办了第四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全国越野摩托车锦标赛(湖州站)、第五届莫干山国际登山节、中国安吉国际山地马拉松邀请赛等一系列在全国较有影响的体育运动大赛,举办了湖州市第五届运动会。全年举办县以上运动会29次,参赛运动员1.87万人次;全市体育健儿在省以上运动比赛中共获金牌24枚、银牌21枚、铜牌30枚;全年新发展等级运动员21人,等级裁判员17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继续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年达标学生人数为27.16万人,占应参加锻炼人数的98.1%。

十一、环境保护

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重视抓好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妥善处理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不断改善。2002年,安吉县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德清县通过全国农业生态县的验收,并列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市四大水系水质基本保持在国标Ⅲ类水平,年末拥有规范化饮用水源保护区14个;城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城镇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标二级;建成区嗓声达标区达到35.35平方公里,嗓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0.2%。2002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9958万吨,其中达标量9724万吨,工业粉尘去除量71万吨,烟尘去除量55万吨,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114万吨。中心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完成了100万平方米绿化工程,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30.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成效显著,稳定保持低生育水平。据公安部门统计,2002年全市出生人口1.89万人,人口出生率7.35‰,比上年下降0.5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53万人,人口死亡率5.96‰,比上年上升0.0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39‰,比上年下降0.59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57.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4.84万人,占71.9%,非农业人口72.21万人,占28.1%。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同步提高。据抽样调查,2002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388元,比上年增长19.5%,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52元,增长7.6%。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133元,比上年增长6.4%,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26元,比上年增长11.3%。2002年末市区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41台、冰箱95台、洗衣机89台、空调102台、电脑22台、微波炉49台,全市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5台、摩托车70辆、冰箱50台、洗衣机79台、空调26台。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2002年末市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8.6平方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5.0平方米。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加快完善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扩大社保覆盖面。全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和离退休人数年末达到35.45万人,全年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8.30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数为2596家,职工19.50万人,全年共有3.10万失业职工领取了失业保险金9802万元,比上年增长8.5%;全市参加大病医疗保险人数年末达到23.22万人,比上年增长22.1%,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推广工作也得到重视,五大社会保险已在全市全面展开。全年共有2.24万人获得社会救济,其中农村救济对象1.54万人;全年城乡获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476人,其中农村15405人。继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全市年末已积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4641万元,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人数达到9.91万人;全市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大病统筹人数已达到154.14万人,比上年增长27.4%,参加率达到80.22%,比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2002年末全市共有社会办福利事业单位93个,床位3068张,年末在院收养人数1826人,城镇拥有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91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644个,社区服务志愿组织21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