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嘉兴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4:50:01 来源:嘉兴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921次

2006年是我市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抓好项目推进、创新推动、城乡统筹、和谐构建“四大工程”。努力化解要素制约,积极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增长质量,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协调较快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较好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综合

经济运行快中见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1343.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40100元,比上年增长13.4%,按当年基准汇率计算达5030美元。

经济增长稳定性增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86.4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1%下降为6.5%;第二产业增加值806.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0%,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5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所占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2006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7.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6%。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79.5万亩,比上年增加5.4万亩;油菜籽种植面积75.8万亩,比上年减少10.5万亩。蔬菜等其它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46.03万亩,比上年减少11.1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16.4万亩,比上年减少0.6万亩;果用瓜种植面积18.2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1.5万亩,比上年减少0.8万亩。粮经面积比由上年的51.6:48.4调至53.2:46.8。粮食总产量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128.8万吨,比上年增长7.9%,蔬菜总产量215.1万吨,比上年增长4.2%。

全年生猪饲养量达744.5万头,下降5.5%,肉类总产量34.0万吨,比上年增长2.9%,水产品产量14.9万吨,比上年增长3.0%,产品质量和品种大大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市已有种子种苗基地73个,引进新品种820个;全市制定农业标准达275项,有227个农产品在中国浙江农业博览会上获奖,157个农产品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市已建成各类旅游观光和生态休闲农业园区66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势头良好,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5家。农业利用外资进展顺利,签订农业外资项目52个,合同利用外资约2.9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99亿美元。全年农产品出口额6.89亿美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724.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0%,占全市生产总值54.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637.29亿元,比上年增长22.6%,产销率98.66%。

工业结构继续优化调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工业比重继续提高,重工业产值增长26.1%,快于轻工业6.0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由上年的58.7:41.3调整为56.3:43.7。

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改善。据525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0.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利税208.87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利润总额12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213.42分。其中,产品销售率98.66%,总资产贡献率10.75%,资本保值增值率122.46%,成本费用利润率5.17%,全员劳动生产率由60805元/人增至69094元/人,资产负债率由62.66%下降为62.10%,亏损率由8.85%下降为7.49%。

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2006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9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8%,竣工面积10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2006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限额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727.70亿元,同比增长17.9%;房地产开发投资118.20亿元,同比下降4.2%,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393.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39.6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6.5%和19.0%,销售面积35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0%。

2006年,全市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中扣除纯国有投资部分)达6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81.5%。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不断扩大,继续保持了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和房地产业等竞争性行业投资的主导地位。限额以上投资中第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5.9%、9.2%,第二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长明显快于第一产业。

重点建设进展顺利。2006年,全市重点基础建设在建项目50项,完成投资85.8亿元,建成和部分建成投产项目12个。

2006年,全市限额以上投资项目当年施工项目3172个,比上年增长25.4%;当年新开工项目2007个,比上年增长24.0%;建成投产项目979个,比上年下降27.3%,新增固定资产300.6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销售呈现快速增长。200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2.19亿元,增长15.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47.53亿元,增长13.4%。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65.55亿元,增长14.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6.85亿元,增长18.0%。

各类商品市场成交活跃。2006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37个,全年实现商品交易额6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48个,比上年增加7个;超10亿元市场9个。

市场物价基本保持稳定。2006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2%。从分类情况看,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七个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食品类价格上涨1.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1%;交通和通信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8%;居住类价格上涨6.2%。只有衣着类商品比上年下降6.8%。

生产领域价格平稳上涨。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3.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6%。

房地产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市区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3.1%,涨幅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价格上升3.2%;二手房销售价格上升2.3%;全年房屋租赁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1.6%;全年土地交易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6.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126.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出口总值91.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3%;进口总值34.78亿美元,增长20.8%。全市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服装类产品等仍占居主导地位,机电产品出口23.11亿美元,增长40.1%,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5.2%;服装类产品出口26.2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8.6%,增长19.8%。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外贸依存度已达75.1%,出口依存度达54.5%。

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2006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68家,比上年增加28家;合同利用外资25.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12.22亿美元,增长6.0%。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新办境外企业30家,投资总额达2798万美元,同比增长116.9%,全社会外派劳务881人次。

旅游业全面兴旺。2006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6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4.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7.5%和26.5%。其中,接待外国、港澳台游客53万人次,增长22.7%,旅游外汇收入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3%;接待国内游客15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1%,国内旅游收入1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运输仓储邮电业完成增加值5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全年各种运输方式(不包括铁路,下同)完成货物周转量106.8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1%。其中,公路17.9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9%;全年旅客周转量51.5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2%。全年嘉兴港货物吞吐总量2248.12万吨,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外贸货物呑吐量266.11万吨,比上年增长12.4%。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52亿元,增长16.1%;电信业务总量44.83亿元,增长24.8%。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增至184.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6.8%。其中,当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7.85万门,年末住宅电话用户达94.8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7%;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314.6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5.1%。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121部/百人提高至148部/百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42.5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3.2%,其中注册用户34.9万户,比上年增长67.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5.11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55亿元,同比增长22.1%。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分别比上年增长20.1%和11.8%。

金融业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1583.28亿元,比年初增加241.50亿元,比上年末多增241.5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50.43亿元,比年初增加113.86亿元,比上年末多增加113.29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44.71亿元,比年初增加184.20亿元,比上年末多增加184.20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净投放114.8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15亿元。2006年,全市正式上市企业累计达8家,另外有2家进入上市辅导期。

保险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保费收入30.75亿元,增长15.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20亿元,增长22.0%;人寿险保费收入20.55亿元,增长11.8%。全年赔付额6.21亿元,增长3.7%。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4.98亿元,下降6.6%;人寿险赔付金额1.23亿元,增长83.6%,全年人寿险期满返还金额1.16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全市拥有各类学校(含幼儿园)838所,在校生64.35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学校8所,在校生4.70万余人,普通高中39所,在校生6.41万人,初级中学123所,在校生14.0万人,小学323所,在校学生25.5万人。全市义务教育各项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初中和小学入学率分别达99.98%和100%。初中、小学学生巩固率分别为99.95%和100%。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各类学校比例达95.23%,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较快。2006年,全市普通高校招生9392人,毕业学生4713人,比上年增长12.6%。高等自学考试和成人教育快速发展。自考报考人数3.68万人,1409人获得大专以上文凭;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毕业班学生3953人;成人中等专业学历教育招收学生1459人,毕业班学生1774人。农村成人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各类文化技术培训58.4万多人次,相当于全市农村劳动力的38.0%。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全市新设各类民办学校达50所,在校学生4.35万人。

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实施,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新进展。2006年末,全市拥有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1个,全市人才资源总量30.58万人,比2005年增加6.7万人,增长27.9%。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获得市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105项,其中,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20项,市级科技成果奖105项。技术市场发展平稳,全年经认定登记技术交易金额7202万元,交易合同数1062项。

高新技术园区建设进展顺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2006年,我市高新园区入驻企业达400家,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06.78亿元,利税8.03亿元,引进外资项目23个,合同利用外资1.6亿美元。特色产业基地区域格局基本形成,以嘉兴电子信息、平湖光机电、海宁磁性材料、嘉善电子电声、海盐电子仪器仪表、桐乡特种纤维等高新技术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产业集群发展加快。2006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70家,比上年增加45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3个,艺术表演场所5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7个,文化站74个,公共图书馆8个,图书藏书量228万册。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87家,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座,全市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到100 %,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0%。

广播影视文艺创作成就突出,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2006年,全市文艺创作喜获丰收,获省级以上荣誉的各类文艺作品近200余件。其中,获国家级优秀奖二件;获浙江省第二届原创歌曲大赛金奖二件。全市电影进社区下农村共放映1.2万场次,观众达207万人次,戏曲歌舞演出1128场次,观众达126万人次,县、镇级图书流动近17万册次。继续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遗产登录工作开始启动,褚辅成史料陈列室、金九避难处修复并全面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速推进,硖石彩灯、海宁皮影戏正式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2006年,我市在第十三届省运会上共获得金牌87.5枚,银牌51枚,铜牌63枚,以团体总分2397.7分的总成绩列全省第五位。以全民健身宣传为契机,倡导科学锻炼,不断将全民健身活动引向深入。全市全年共组织举办综合性健身活动达36次,参加人数约16万人次。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公共卫生组织网络和疾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2006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16个,卫生技术人员15308人,其中医生6341人,注册护士5117人,医疗床位12062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1.89名,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3.59张,基本满足了全市人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防病治病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扩大,全年门急诊病人1552万人次,住院30.8万人次。

全市已累计建成9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7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市无偿献血31626人次,献血量973.3万毫升;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100%。

全市乡(镇)、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均达100%,乡镇初保达标率为100%。全市农村自来水受益率达97.33%,全市农村农户改厕率达93.12%。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中心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年市区路桥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4.7亿元,新增道路面积86.75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约174.2公顷。市区历史街区建设呈现新亮点,梅湾街西区约8万平方米全面建成并成功开街,街区东区约4.1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月河历史街区、芦席汇街区工程也已全面完成。

全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城乡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声环境质量继续好转,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水环境整治成效显著。2006年末,全市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面积分别达到219.6平方公里和157.2平方公里,步云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开始筹建,大气中可吸入性颗粒物得到了有效控制。水污染防治工作继续深化,市污水处理工程二期30万吨/日正在开工新建。全市水源水质稳定提高,启动了石臼漾水厂生态湿地保护和河道清淤整治工程,成立了市太湖(太浦河)引水工程领导小组,嘉善县、平湖市引水工程已开始启动。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200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335.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2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6.82‰,死亡率6.70‰,自然增长率0.12‰。全年迁入人口3.88万人,迁出人口2.82万人,人口机械增长率3.16‰。据5‰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06年全市常住人口408万人,比上年增加8.4万人。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各级政府深入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继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2006年末,全市共有职业介绍机构116家,全年举办各类劳动力招聘活动400次,提供就业岗位30万个;同时,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33期,培训结业人数达1.9万人,有68.4%的人实现了就业。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28元,比上年增长10.1%;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952元,比上年增长11.8%。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为35.5%,农村为36.8%。年末城镇居民家庭住房人均建筑面积32.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建筑面积64.8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0.9%和5.4%。同时,仍有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社会保险事业进展加快。2006年末,全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有100.36万人,比上年增长0.5%,其中在职职工82.58万人,离退休人员17.78万人。全年共发放养老金17.35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44.7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有1.08万人。

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工作深入人心。2006年末,有福利院6个,床位645张;老年公寓5所,床位455张;社会办敬老院83所,床位6614张,比上年增加341张;年末在院人数4863人,比上年增加267人。城乡居民家庭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分别为0.81万人和2.87万人,分别比上年下降0.1%和7.1%。保障资金总额3727.9万元,比上年增长1.0%。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