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嘉兴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4:40:56 来源:嘉兴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35次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中央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宏观政策,以外向型经济为龙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实施对外开放,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扩大投资和增加消费,稳步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据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08.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增幅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5个和1.8个百分点。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365元,比上年增长12.0%,折合美元达2222美元。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一、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11.1%下降为10.3%,第二产业首次出现下降现象,所占比重比上年略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超过其他产业,完成增加值18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31.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有了较大改进,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01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53亿元,增长33.3%,其中上划中央收入23.80亿元,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29.73亿元,增长54.8%,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4%提高到8.8%。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资本增值率达19.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超过10%,根据国际通用的划分贫富程度的恩格尔定律,我市城乡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即恩格尔系数)已分别达到36.9%和40.9%,城乡居民在小康社会里更加富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企业技术创新及适应市场能力还不高;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状况尚未根本好转;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一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2001年,全市以效益农业为中心,加快农业生产战略性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畜牧饲养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超百亿大关,完成102.4亿元,农业增加值6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

种植业结构继续优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调减了粮、棉、麻等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油菜籽、蔬菜等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280万亩,比上年增长9.8%,粮食总产量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140.69万吨,比上年下降8.1%,粮经面积比由上年的58:42调优至52:48。

畜牧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全年生猪饲养量达716.44万头,增长10.9%,肉类总产量25.27万吨,比上年增长19.5%,水产品产量10.74万吨,比上年增长10.7%。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7.20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0.74万吨,比上年下降3.8%;农村用电量33.72亿千瓦小时,增长9.7%。

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实施。通过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及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全市已有种子种苗基地50个,引进新品种620个;全市农业标准达到113项,有17只农产品获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有81只农产品在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奖。农业服务化体系不断完善,农业外向度有了新的进展,签订农业外资项目14个,引进外资719万美元。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全年主要农产品出口创汇1.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2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势头强劲,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一些落后过剩行业生产能力压缩,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新产品产值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又增长了43.9%,主要产品产量见表2。

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改善。据1273家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统计,全年实现利税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利润总额39.00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总资产贡献率为14.31%,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9.62%。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209.65分,居全省第二位。其中,产品销售率由98.54%下降为98.20%,成本费用利润率由6.25%上升为6.77%,全员劳动生产率由50437元/人增至55806元/人,资产负债率由58.94%下降为56.56%,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由97.73%下降为93.20%,亏损率由3.80%下降为2.88%,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由11.90%下降为9.38%。

建筑业生产增长加快。2001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4.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四级及以上建筑业企业(含专业施工企业)施工工程个数为4768个,竣工工程3273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54.2万平方米;建筑施工企业实行投标承包面达76.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完成房屋竣工面积563.1万平方米,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为48.6%,实现利税总额2.85亿元,增长23.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额152.33亿元,减少2.2%;房地产开发投资39.83亿元,增长70.8%;农村集体单位和城乡居民个人完成投资113.25亿元,增长33.6%。

投资主体多元化,民间资本趋于活跃。2001年,全市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中扣除纯国有投资部分)达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9.8%,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占74%,股份制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港澳台外商和其企业分别占7.8%、44.4%、8.3%和5.8%。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的涉足面进一步扩大,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在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和房地产业等竞争性行业已成为主导力量。

重点建设进展顺利。2001年,全市重点建设在建项目54项,完成投资91.5亿元。建成投产项目13个,主要有:六平申线(嘉兴段)航道改造,甪里街改建工程,中环东路工程,平黎公路,海宁皮都一期工程,市行政中心,嘉兴电力调度综合大楼,嘉兴电信无线市话系统等项目。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01年,全市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建成投产项目310个;新增固定资产149.12亿元,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98.0%。其中建成投产基本建设项目219个,更新改造项目68个,其他项目13个。全年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44.27万千伏安、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154.8公里、化学纤维15万吨/年、新建公路92.46公里、改建公路65.91公里、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32.64万线/年,改善内河航道里程312公里。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9.23亿元,增长12.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04.51亿元,增长11.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45.42亿元,增长11.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69亿元,增长21.8%。个体、私营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市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分别为116.5亿元和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和20.0%,全市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4.0%提高到67.1%。

各类商品市场成交活跃。2001年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50个,全年实现商品交易额3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32个,超10亿元市场6个。

市场物价总水平稳定。200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4%。从居民消费价格统计的八个大类变动情况看,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等五个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比上年下降,其中衣着类下降5.4%,食品类下降2.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烟酒及用品等三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7.8%。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3%。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2001年,是我市的招商引资年,全市上下围绕招商引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外贸易取得明显成效。据海关统计,2001年进出口总值达32.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出口总值达到22.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4%;进口总值达10.52亿美元,增长25.5%。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外贸依存度已达44.4%,出口依存度达30.1%。全市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份额越来越高,全市工业制成品出口21.9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99.1%;主要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4.27亿美元,增长7.0%,服装类产品出口10.72亿美元,增长9.0%,分别占出口总值的19.3%和48.4%。高新技术产品发展较快,出口0.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占全市出口额的4.4%。

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2001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92家,比上年增加104家;合同利用外资9.01亿美元,增长160.7%;实际利用外资2.71亿美元,增长76.7%。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创历史新高。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外经工作再上新台阶,新办境外企业6家,投资总额282.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市境外企业已累计43家,总投资1280万美元。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进一步扩大,全市共有企业185家,比上年增加52家,出口总值5.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

旅游市场快速发展。通过举办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等大型系列活动,带动了嘉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01年,全市共接待外国、港澳台和华侨游客9.61万人次,增长226.1%。全年旅游外汇收入4424.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4.8%;接待国内游客707万人次,增长70.36%,国内旅游收入43.5亿元,增长78.1%。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交通邮电业增加值3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为47.2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7%。其中,公路10.96亿吨公里;全年旅客周转量完成25.7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0.5%。其中,公路25.70亿人公里。乍浦港货物吞吐量突破千万吨大关,达1019万吨,比上年增长12.5%。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8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5.42万门,使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增至87.1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1.5%。其中住宅电话73.76万户,增长22.7%;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77.1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4.6%。包括移动电话的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36.7户/百人提高至49.5户/百人。数据基础用户2343户,比上年增长1.6%,互联网络用户达到13.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4倍,其中注册用户7.56万户。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各项存贷款稳定增加。200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7.6亿元,比年初增加81.8亿元,比上年多增24.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72.43亿元,比年初增加45.5亿元,比上年多增22.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455.2亿元,比年初增加50.6亿元,比上年减少9.6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净投放31.0亿元,比上年多投放7亿元。

积极开拓直接融资渠道,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全市新增股份有限公司15家,其中6家进入上市辅导期,全年有1家正式上市,累计已达6家。

保险业发展迅速。全年承保风险金额1765亿元,增长10.4%,保费收入12.18亿元,增长38.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94亿元,增长13.9%;人寿险保费收入8.24亿元,增长54.3%。全年赔付额2.22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1.89亿元,人寿险赔付金额0.33亿元。全年人寿险满期返还与给付额为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实施,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科技队伍基本稳定。年末全市有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3个。全市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及非国有单位共有各类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9.25万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2.16万人,占23.4%。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获得市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104项,其中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19项,市级科技成果奖85项。技术市场发展平稳。全年经认定登记技术交易金额10499.44万元,比上年增长1.1%;合同数2323项。

积极推进高新园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2001年,我市高新园区入驻企业达35家,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2.19亿元,利税1.71亿元,引进外资项目9个,合同利用外资1.3亿美元。全市“一区多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格局已经形成,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化、光机电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义务教育取得新成就。2001年,小学在校学生27.23万人,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99%,初中在校学生14.85万人,初中入学率达98.88%。小学、初中学生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9.86%。

高中段教育快速发展。2001年,初中毕业生高中段入学率达84.57%,比上年提高9.88个百分点;目前有普通高中35所,高中在校学生3.44万人,增长10.1%。

高等教育发展较快。2001年,全市普通高校招收生2655人,毕业1662人,分别增长10.3%和21.3%。高等自学考试蓬勃发展,自考报考人数达4.12万人,1600人获得大专以上毕业。

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2001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收学生944人,毕业学生904人。成人中等专业学历教育招收学生1116人,毕业学生1803人。农村成人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各类文化技术培训62万多人次,占全市农业劳动力的37%以上。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文化活动日趋活跃。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8个,艺术表演场所13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7个,文化站86个,公共图书馆6个。年末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24家,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座,全市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到93.5%,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0%。

广播影视文艺创作再上新台阶,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2001年举办了首届政府文艺奖——南湖文学艺术奖的评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南湖船文化节系列活动。文艺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个戏剧作品荣获第十一届全国“群星奖”比赛金奖,一首创作歌曲荣获庆祝建党80周年全国电视创作歌曲金奖。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73个,卫生技术人员10931人,其中医生5168人,护士(师)3177人,医疗床位8819张。与上年相比,医疗卫生机构减少18个,卫生技术人员增加269人,医疗床位增加147张。市区建成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形成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无偿献血工作进入省内四强,全市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的90%。全市乡(镇)、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分别达100%和70.52%,乡镇初保达标率为100%。全市农村自来水受益率达89.80%。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2001年,全市选派了350名运动员参加全省23个项目的青少年体育比赛,共获得金牌41.5枚,有7人次破了5项青少年纪录;承办了省少年儿童艺术体操比赛和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以全民健身宣传为契机,倡导科学锻炼,不断将全民健身活动引向深入;逐步推行百万青少年儿童体育健身活动,2000学年度有33.97万名适龄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施行面达100%,学生达标率99.1%。。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总投资2亿多的嘉兴至海盐、海宁公路改建任务全面完成,为此我市成为我省第一个实现“半小时交通圈”的地级市。城市品位继续提升。抓住建党80周年这一契机,市区全面启动了新一轮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工程,提前10年完成了“三横三纵三环四放射”的城市道路网络框架;投入5亿多元,对南湖周边区域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整治,新增绿地面积200多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6平方米。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全市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大气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声环境质量继续好转,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得到加强。

全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城乡的环境面貌有新的改善,到2001年底,全市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面积分别达到125.1和65.4平方公里。水污染防治工作继续深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有重大突破。海宁、桐乡的三个污水集中处理工程投入运行,嘉兴市联合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及城网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4.2亿元。工业污染治理成果得到巩固,结构性污染问题有所好转,建成了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一期)。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2001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76‰,死亡率为6.75‰,自然增长率为1.0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31.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7万人。

劳动力结构得到调整。年末全市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占31.9%,第二产业占43.9%,第三产业占24.2%。年末城镇国有、集体和其他单位职工27.24万人,比上年减少3.64万人;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13.41万人,增加5.08万人。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各级政府继续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逐步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2001年末,全市已有职业介绍机构72家,全年举办各类劳动力交流市场60多次,提供就业岗位45600多个;同时,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40多期,培训结业人数达10807人,近70%实现了就业。全市分流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340人。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5%,比上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根据抽样调查,200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20元,比上年增长16.9%;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50元,比上年增长13.0%。2001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为4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职工平均工资14640元,增长27.6%。在全市居民人均收入较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仍有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2.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达59.8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社会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末,全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城镇职工42.67万人,其中在职职工31.87万人,离退休人员10.79万人,全年共发放养老金7.52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3.65万人,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有3.26万人。

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工作成效明显。2001年末,有福利院4个,床位335张,比上年增加11张;老年公寓2所,床位230张;社会办敬老院129所,床位3300张,比上年增加41张;年末在院人数2610人,比去年增加206人。城乡居民家庭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分别为2958人和15767人,保障资金总额1085.5万元,比上年增长39.8%。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临时救济的达16098人次。城镇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61个。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