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嘉兴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4:37:39 来源:嘉兴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27次

嘉兴市统计局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加快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调整结构为突破口,深入实施“五大战略”,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经济运行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年初制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和“九五”计划全面实现,为实施“十五”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2000年,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投资、消费需求明显回升,进出口贸易增长强劲,财政金融状况良好,市场物价保持稳定,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据初步统计,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0.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增幅比全国、全省高出4.3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1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18.14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162.56亿元,增长14.4%。从构成看,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11.8:59.6:28.6调整为11.1:58.8:30.1。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352元,比上年增长11.9%,折合美元达1975美元。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0年全市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40.17亿元,增长36.7%,其中上划中央收入20.97亿元,增长29.4%;地方财政收入19.20亿元,增长45.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适应市场能力还不高;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状况尚未根本好转;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一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业

2000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市各地以效益农业为中心,加快农业生产战略性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畜牧饲养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林牧渔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种植业结构优化取得成效。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调减了粮、棉、麻等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油菜籽、蔬菜等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255万亩,比上年增长15.2%,粮经面积比由上年的66:34调优至58:42。粮食总产量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153.06万吨,比上年下降9.8%(详见表)。

畜牧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全年生猪饲养量达646万头,增长15.8%,肉类总产量21.14万吨,比上年增长22.5%。

渔业生产再创新高。全年水产品产量9.70万吨,比上年增长8.0%。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7.5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0.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17万吨,比上年下降9.2%;农村用电量30.73亿千瓦小时,增长17.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改革力度加大,企业机制活力增强。产权制度改革引向深入,优化资本结构工作继续推进,企业改革攻坚取得新进展。截止2000年末,全市已有95%的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完成改制;国有大中型企业提前实现“三年两目标”任务;商贸流通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8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500万元以上工业增长势头较强,比上年增长27.8%;个私工业经济迅猛,比上年增长46.1%,占全部工业比重由上年的52.0%上升为57.1%;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和集体企业增长较快,500万元以上股份制企业工业增长30.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3.4%,集体企业增长22.7%。

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00年500万元以上工业中行业产值超10亿元的有13个行业,其中橡胶制品业增长43.6%、普通机械制造业增长27.6%、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42.0%;传统行业也有不俗表现,其中纺织业增长23.9%、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28.7%、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增长42.8%、服装及其他纤维品制造业增长36.5%。

产品结构有所调整。纺织、轻工等行业中的适销产品生产增幅较大,而部分滞销的毛纺、丝绸和家用电器产品生产受到压缩(详见表)。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据1237家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统计,全年实现利税56.46亿元,比上年增长47.4%,其中利润总额31.38亿元,比上年增长57.3%,总资产贡献率为14.36%,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0.08%。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204.01分,居全省第二位,比上年提高5个位次。其中,产品销售率由98.32%提高为98.46%,成本费用利润率由4.92%上升为6.13%,全员劳动生产率由41423元/人增至50588元/人,资产负债率由61.60%下降为59.08%,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由95.70%上升为97.73%,亏损率由7.80%下降为5.00%,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由8.60%提高至11.90%。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84亿元,增长8.2%。

建筑业继续推行建筑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制,加大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2000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9.50亿元,比上年增长4.8%。四级及以上建筑业企业(含专业施工企业)施工工程个数为5057个,竣工工程3549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5.6万平方米;建筑施工企业实行投标承包面达75.2%,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完成房屋竣工面积403.9万平方米,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为47.3%,实现利税2.30亿元,增长20.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空前。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3.8%点。其中,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额156.33亿元,增长25.4%;房地产开发投资23.32亿元,增长30.7%;农村集体单位和城乡居民个人完成投资84.1亿元,增长54%。

在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完成额中,基本建设投资13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3%;更新改造投资11.2亿元,增长17%;其他投资9.46亿元,增长近1倍。全年施工项目651个,比上年增加21个,新开工项目415个,比上年增加10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16.08亿元,比上年增长4%。

投资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能源、交通邮电等基础产业投资比重上升。在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完成额中,能源工业和交通邮电业完成投资113.24亿元,增长31.6%,所占比重上升至72.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点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全年重点建设在建项目36项,完成投资100.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建成投产项目16个,主要有:乍嘉苏线(嘉兴段)航道改造、杭嘉湖南排工程、320国道市区过境段工程、市第二长途通信枢纽、嘉化集团16万吨/年硫酸技改项目、民丰集团二期“双加”技改等项目。

2000年,全市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建成投产项目40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2%;新增固定资产77.15亿元,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49.4%。其中建成投产基本建设项目219个,更新改造项目92个,其他项目93个。全年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47.6万千伏安、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93.37公里、化学纤维9.42万吨/年、新建公路35.58公里、改建公路71公里、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16.53万门、改善内河航道里程82公里。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邮电业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年完成交通邮电业增加值38.5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为43440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3%。其中,公路113630万吨公里,增长22.2%;全年旅客周转量为19729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7.0%。其中,公路196460万人公里,增长17.1%。乍浦港货物吞吐量906万吨,比上年增长25.2%。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6%。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7.88万户,使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增至71.6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2.2%。其中住宅电话60.12万户,增长37.5%;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49.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04.5%。包括移动电话的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23.7户/百人提高至36.7户/百人。数据通信用户2305户,比上年增长19%,互联网络用户5.7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倍,其中注册用户3.15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需求明显回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06.10亿元,增长14.6%;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94.23亿元,增长6.6%。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0.90亿元和13.70亿元,分别增长7.8%和16.4%。个体、私营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0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零售总额分别为100.20亿元和28.10亿元,同比增长12.6%和48.2%,全市个私经济零售额占比重由上年的59.7%提高到64.0%。

各类商品市场成交活跃。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56个,全年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322.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30个,超10亿元市场6个。

市场物价总水平有所回升。200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0.9%。从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看,八大类中有五个大类价格水平比上年下降,其中食品类下降1.6%,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2.9%,交通通讯类下降7.2%;上涨的三大类中服务项目类价格上涨15.1%,居住类价格上涨8.7%。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3%,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00年在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打击走私等一系列政策,以及我市“大经贸”战略进一步实施作用下,全市进出口贸易强劲增长,开放型经济取得长足的进步。据海关统计,2000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2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0%,其中出口总值达到18.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7%,增幅比上年上升22.5个百分点;进口总值达8.38亿美元,增长58.2%。我市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2000年外贸依存度已达41.8%,出口依存度达28.9%。全市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调整,质量提高,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4.0亿美元,增长71%,服装类产品出口9.85亿美元,增长48%,分别占出口总值的21.2%和52.1%,出口商品已发展到51类,出口的国家与地区达到146个。

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2000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8家,比上年增加91家;合同利用外资3.46亿美元,增长62.5%;实际利用外资1.53亿美元,增长24.5%。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创历史新高。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外经工作再上新台阶,新办境外企业9家,同比增加2家,投资总额111.5万美元,全市境外企业已累计37家,总投资998万美元。2000年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进一步发展,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全市共有企业133家,出口总值4.43亿美元,增长91%。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共接待外国、港澳台和华侨游客2.95万人次,增长14.2%。全年旅游外汇收入2160.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8%;接待国内游客415万人次,增长24.8%,旅游收入24.42亿元,增长47.6%。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部门努力改善金融服务,积极利用信贷杠杆刺激经济增长,各项存款增势总体趋缓,信贷投放持续扩大。200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45.83亿元,比年初增加56.83亿元,同比少增22.2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26.89亿元,比年初增加22.88亿元,同比少增19.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404.68亿元,比年初增加60.17亿元,同比多投放18.13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净投放24.01亿元,同比多投放18.78亿元。在新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中,企业存款余额增加23.85亿元;在新增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余额增加35.8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增加23.29亿元,同比多增8.84亿元。

积极开拓直接融资渠道,推进企业上市有了新的突破。2000年民丰特纸股票公发上市、天通电子股票公开发行,共募集资金6.64亿元,茉织华B股增发A股方案获得国家证监会核准。

保险业持续发展。全年承保风险金额1599亿元,增长8.4%,保费收入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46亿元,增长2.2%;人身险保费收入5.34亿元,增长19.7%。全年国内财产险赔款金额1.71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实施,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科技队伍基本稳定。年末全市有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4个。年末全市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8万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1.78万人,增长3.2%。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获得市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127项,比上年增加28项,其中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19项,市级科技成果奖108项。全年专利授权公告数382件。

技术市场发展平稳。全年经认定登记技术交易金额10390万元,比上年增长1%;合同数2744项,比上年增长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义务教育取得新成就。2000年小学在校学生27.13万人,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9%,初中在校学生13.36万人,初中入学率达98.32%。小学、初中学生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9.76%。

高中段教育快速发展。2000年初中毕业生高中段入学率达79.94%,比上年提高9.88个百分点;目前有普通高中35所,高中在校学生3.10万人,增长10.4%;重点职业学校建设不断强化,组建了嘉兴市第一职教集团。

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2000年,全市普通高校招收生2407人,毕业1370人,分别增长42.9%和22.6%。嘉兴学院以及嘉兴学院医学院正式成立,嘉兴学院首批开设7个本科专业,嘉兴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筹)开始招生。高等自学考试蓬勃发展,2000年自考报考人数达3.85万人,1500余人获得大专以上毕业。

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2000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收学生1047人,毕业学生749人。成人中等专业学历教育招收学生2338人,毕业学生2549人。农村成人文化教育不不断强化,各类文化技术培训6万多人次,全市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8%以上。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文化活动日趋活跃。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8个,艺术表演场所13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7个,文化站102个,公共图书馆6个,档案馆7个。年末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24家,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7座,全市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到89.4%,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0%。省级东海文化明珠乡镇累计已达19个。

广播影视文艺创作再上新台阶,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花灯舞》荣获第八届全国“群星奖”比赛金奖,《水乡童画》荣获全国第二届小荷风采银奖。举办了第七届南湖文化艺术节和首届南湖船文化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491个;卫生技术人员10662人,比上年末增长0.8%,其中医生5211人,比上年增长1.2%,护士(师)3008人,比上年增长2.1%,有医疗床位8672张。全市乡(镇)、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分别达100%和87.1%,有95%以上乡(镇)实现初保达标。全市农村自来水受益率达89.2%。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2000年,全市6个县(市、区)跨入全国体育先进县行列;举办了有57个代表队参加的市“可口可乐杯”中小学生足球赛;组队参加省级及以上比赛21项,共获金牌32枚。2000年度有32.69万名适龄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达标率99.2%。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期间共组织综合性活动300次,近25万人参加。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得到加强。年末全市有各级环境监测站7个,环境监测站人数151人。开展以水污染防治和“一控双达标”工作为重点,继续加大治污重点工程建设和执法监督管理力度,“一控双达标”目标基本实现。截止2000年底,全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15个,建设生态村(镇)9个,创建噪声达标区40.82平方公里。

水污染防治工作继续深入。全年列入省控的96家重点水污染企业,达标的有87家,关停9家;全市4个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当年完成投资2.07亿元,其中嘉兴市污水处理工程当年投资1.18亿元。

大气污染防治取得进展。2000年全市81家工业重点大气污染源中,已达标的68家,关停13家。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略有好转,大气总悬浮物下降0.034毫克/立方米,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回升。按公安部门统计,2000年人口出生率为9.56‰,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2.5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31.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万人。

劳动力结构得到调整。年末全市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占33.6%,第二产业占43.1%,第三产业占23.3%。年末城镇职工30.88万人,比上年减少3.29万人;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8.33万人,增加2.92万人。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各级政府继续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逐步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年末全市已有职业介绍所61家,全年举办各类劳动力交流市场39次,提供就业岗位23160个,同时,对下岗失业职工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58期,培训结业人数达11554人,近70%实现了就业。2000年全市分流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5618人。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4%,比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有所改善。根据抽样调查,2000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38元,比上年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84元,比上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2000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为3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职工平均工资1147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0%。但一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3.06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59.8平方米,增长9.7%。

社会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城镇职工39.06万人,其中在职职工29.36万人,离退休人员9.70万人,全年共发放养老金6.12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3.65万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达2.62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0年末有福利院4个,床位324张,比上年增加37张;老年公寓2所,床位230张;社会办敬老院118所,床位3259张,比上年增加88张;年末在院人数2404人,比去年增加67人。城乡居民家庭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分别达2045人和14022人,保障资金总额776.7万元,比上年增长61.2%。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临时救济的达11791人次。城镇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85个。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