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宁波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3:26:10 来源:宁波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05次

1999年,全市人民在中共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较好完成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港口开发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科教兴市战略实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综合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4.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4%,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98亿元,增长11.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9%,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82亿元,增长11.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9万元。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总收入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2亿元,增长20.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部分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社会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农业

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年调减粮、棉种植面积29.8万亩,扩种经济作物40万亩。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农业产值73.0亿元,增长6.9%;林业产值4.3亿元,减少1.1%;牧业产值20.2亿元,增长4.3%;渔业产值45.3亿元,增长18.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面加大了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标准海塘100公里,垦造耕地2.8万亩,新建标准农田8.3万亩。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7.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7%。林业资源得到保护,全年造林面积1818公顷。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47亿元,增长12.4%。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0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7.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6.1%。产销衔接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52%,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完成出****货值288.3亿元,增长20.9%。

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品档次有所提高。全年实现新产品产值73.7亿元,增长45.0%。市级和市级以上工业新产品514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60.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全市260种主要工业产品生产保持增长的有167种,占64.2%。主要原材料和一些耐用消费品生产增长较快。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在国家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影响下,全市各级政府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措施有力,政策到位,投资出现积极的结构性调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8.9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04.9亿元,增长26.3%;集体经济投资90.7亿元,增长16.9%;其它经济类型投资95.7亿元,下降21.2%。在城镇集体以上单位投资中,因大项目减少基建投资完成110.4亿元,下降15.1%;更新改造异军突起、力度加大,完成投资29.7亿元,增长52.0%;房地产几经低潮,开始回升,完成投资45.5亿元,增长3.7%;其他投资23.9亿元,增长11.5%。

政府投资促进基础设施投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199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大投资力度的政策措施,增发国债,鼓励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共争取到国债资金11.3亿元,对投资具有重要拉动作用。月湖改造、内河整治、高速公路建设等在国债资金的促成下兴建和建成。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农业水利投资10.14亿元,增长6.0%;交通邮电投资46.5亿元,增长45.0%;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6.9亿元,增长14.9%。

投资效益有所提高。全市新增固定资产295.3亿元,增长12.8%,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92.6%,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石油加工:蒸馏设备650万吨/年;裂化设备430万吨/年;催化裂化设备300万吨/年;加氢裂化设备130万吨/年;铜材加工6000吨/年;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安及以上)62.5万千伏安;水泥69万吨/年;硫酸8万吨/年;化学农药原药100吨/年;塑料树脂及共聚物1.6万吨/年;原电池2203万只;集成电路100万块/年;微型电子计算机25万部/年;棉印染布440万米/年;家用洗衣机20万台/年;排油烟机10万台/年;移动通讯基站设备3328信道/年;程控交换机42万线/年;新建公路330.23公里;改建公路247.69公里;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12.7万吨/日;城市道路扩建长度37.3公里。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教兴市”取得新的进展。1999年召开的市第九次党代会将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作为全市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提出了实施“一号工程”的任务;召开了全市科教兴市大会,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199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销售、利税和创汇分别达到194.5亿元、180.5亿元、29.0亿元和3.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5%、20.6%、86.8%和9.0%。全市66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骨干企业;高新技术正迅速地向传统产业渗透,以电子计算机推广应用为主的电子信息技术已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正在加快进行。已建的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市科技园区(规划10平方公里,启动2平方公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四方科技工业园(2.4平方公里)、市保税区开发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和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大榭开发区的中国乡镇企业高新技术园。鄞县、镇海、慈溪、奉化已拥有高新技术园区,其他县市区也在策划建设中。全市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共有近20个,合计面积近30平方公里。

坚持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全市共安排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70项,其中国家级31项,一批近年安排的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有了良好起步,在建的1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展顺利,14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全年专利授权总量超过1200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两高”评估,市教育强镇达到66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44.9%,其中达到省教育强镇43个,并积极开展创建教育强县活动。全市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3722所(含技校),在校学生96.2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步伐加快,创办了宁波大学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全市新增加1所高等专科学校和4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达1.68万人,增长34.4%;成人高校3所,普通高校举办成人高等教育4所,在校学生1.25万人;全市共有1.12万名学生升入全日制高校,首次突破万人大关,录取率达59.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高中段教育取得重大突破,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例达到78.8%;大专以上自学考试在册人数20万人;义务教育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分别达到100%、99.6%和93.5%,幼儿入园率达到93.6%,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各类运输业完成全社会货运总量1969.3万吨,增长10.5%;其中铁路272.9万吨,公路1011.8万吨,水运683.7万吨,航空0.9万吨。全社会旅客发送量7311.8万人次,增长21.4%;其中铁路210.9万人次,公路6985.2万人次,水运62.2万人次,航空53.4万人次。

港口开发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按照把宁波港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外港和国际远洋集装箱中转基地的要求,以集装箱运输为主攻方向,新辟远洋干线6条,每月航班增加1倍,20多家国外船公司落户宁波,建立了沿海港口内支线,开通了杭州至宁波直通关;积极开拓散货业务,宁波港货物吞吐量9660万吨,比上年增长11.0%;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万标准箱,增长70.1%。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网络建设迈出新步伐,北仑三期国际集装箱码头开工建设,大榭岛25万吨级原油中转码头前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年用于交通设施建设总投资27.4亿元,比上年增长44%。沿海国道主干线潘火至西坞段、萧甬铁路复线宁波段一期等6项工程全面竣工,栎社机场扩建、杭甬运河宁波段等项目开工建设。

邮政、电信业务有了新发展,全年邮政和电信业务总量分别为1.21亿元和16.1亿元。城市电话和乡村电话用户数分别达到49.85万户和54.39万户。

国内贸易和旅游

市场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拥有建材、装饰材料等生产资料专业市场,粮食、蔬菜、果品、家禽、水产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各类农贸市场696个。全年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537亿元,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64个。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个体贸易继续迅速发展,个私贸易零售额增幅达16.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城市消费品市场增速快于农村市场,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1.82亿元,增长12.6%,增幅比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高5.2个百分点。餐饮业增势强劲,成为消费亮点。全年实现餐饮业零售额27.69亿元,增长48%,餐饮业零售额的比重由上年的6%上升到8%。

旅游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全市上下大力开展旅游创优活动,全年接待海外游客11.2万人次,增长12%,创汇4810万美元(其中旅游商品出口贸易创汇361万美元),增长9.3%;接待国内游客1108万人次,增长10.2%,国内旅游总收入101亿元,增长10.6%。

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取得新业绩。积极实施大经贸、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外贸出口明显回升。全年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50.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出口34.77亿美元,增长17.3%。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亚洲市场出口止跌回升,欧美市场增势强劲,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

招商引资工作得到加强。大力整治投资环境,多渠道拓展招商途径,成功地举办了首届浙江省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三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和第四届国际住宅产品展。外商直接投资稳步增长,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364个,比上年增长29.5%,项目总投资8.46亿美元,增长11.7%;协议利用外资6.57亿美元,增长28.2%;实际利用外资5.2亿美元,增长3.4%;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市科技园区和大榭开发区继续发挥对外开放主战场作用,协议和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五分之二以上。对外经济合作进展顺利,全市完成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年末在外劳务人员1.2万人,增长10%。全年批准筹建海外企业21家,批准外商驻甬代表机构18家。

金融和保险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08亿元,比年初增长1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29.6亿元,比年初增长15.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73.5亿元,比年初增长16%。全社会保险意识进一步提高,保险业务发展迅速。全年保险总金额2836.3亿元,保费收入15.57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7.31亿元,寿险保费收入8.26亿元,全年保险赔款(含即付支出)金额6.07亿元。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引进19个国家和台港澳地区的21个表演团队,演出106场,是历年来引进境外演出团体和演出场次的最高数量。中国交响乐团、国家民乐团、东方歌舞团、前线歌舞团等80多个国内表演团队来宁波演出1500多场,观众达到10多万人次。围绕重大庆典,服务经济建设的大型文化活动高潮迭起。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国际科技发明展览会开幕式大型科幻晚会《飞吧,金翅膀》、第三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开幕式《霓裳海》以及为欢庆建国50周年举行的以广场文化为重点的30多项系列活动。象山县组织的中国石浦开渔节、鄞县举办的中国梁祝婚俗节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保国寺宁波青铜器陈列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二期工程正式对外开放。全年出版的公开发行报刊16种,内部报刊和内部资料74种;宁波出版社共出书134种,总印数204万册。《宁波五十年》、《经济文化发展论--宁波迈向21世纪的选择》、《日月换新天》等图书受到广大群众好评。全年图书流通56.7万册次,为市民提供了较好的文化服务。

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专业卫生人员2.33万人,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医生9298人。市第二医院住院楼竣工并交付使用。农村卫生工作成绩显著,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比例达到87.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达到99.7%,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宁波在第四次全国卫生城市检查中取得了优良成绩。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全年共举办重大国际性比赛7次,全国性比赛4次,全省性赛事10次。在全国第四届城市运动会上,宁波代表团获1枚金牌、8枚银牌和4枚铜牌,超一项世界青年纪录,平一项全国青年纪录。宁波代表团获得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优秀后备人才奖和后备人才输送奖。宁波籍运动员桑兰被省政府和团省委授予功勋运动员和“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市和各县(市)、区开展了全民健身万人晨炼、健身长跑、体育文化下乡表演等活动,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已逾220万。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校达1696所,达标学生逾53万人,达标率97.6%,优秀率达到21.6%。全市共有全国体育先进县7个。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月湖景区一期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中山西路延伸段等一批道路改造工程竣工,通途桥和大沙泥桥开工建设,完善了城市交通网络。

加速公用事业建设。城市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水质继续得到改善。建成了北仑水厂一期,北仑水厂出厂管一期以及江东水厂原水工程。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方便市民出行。新增公交车辆152辆,新辟公交线路4条,延伸线路6条,调整线路10条,新开通了三个镇50个村的公交车,改善了近郊市民的乘车状况。着手联丰混气站的前期工作,中央花园等6座液化气气化站投入运行。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市继续推行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开展区域环境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限期治理老污染源,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创建和巩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管理。1999年,在全国46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宁波名列第5。余姚江水污染防治等9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年度整治计划和市、县两级政府下达的572家污染企业的限期治理任务到年底已基本完成,12项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环境执法得到加强,全年共实施现场环境执法监督检查5000余人次,处罚环境违法案件66起。继续实施空气质量周报制度,市区空气污染指数(API)<100,空气质量为Ⅰ-Ⅱ级,全年有200天达到Ⅰ级水平,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加强对机动车排污的控制,禁止机动车使用含铅汽油。实施白色污染防治工作,市区全面禁止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饮具。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厂已正式投入使用。城区绿化和农村生态村镇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总人口538.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21.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1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9.60‰,死亡率5.82‰,人口自然增长率3.78‰。

1999年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为上年的97.3%和100.1%。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7%,与上年比较,编制商品零售物价指数的14类商品中,全年价格水平上升的有4类,下降的有9类,持平1类。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1999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9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2%,收入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79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2%。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转变。1999年城市居民人均实际支出10568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非消费性支出3074元,增长47.6%,消费性支出7493元,比上年下降5.3%。非消费性支出中购建房屋支出超常增长,人均2333元,比上年增长72.4%。人均消费性支出中,用于教育支出557元,增长2.6%;用于医疗保健438元,增长35.4%;用于交通与通讯440元,增长5.6%;用于外出旅游支出167元,增长108.4%,教育、健康、休闲等消费已受到越来越多居民的青睐。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91元,比上年增长1%,医疗保健支出为223元,比上年增加58元,增长35.2%,居各类生活消费支出增幅之首。交通费、邮电费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5.0%和31.8%。我市农民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

1999年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9.1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4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户的比重从上年的23%扩大到28.5%;有83%的居民住上了有浴室厕所的住房;独用厨房的家庭达到98%;住宅单元配套率达81%。70.5%的居民家庭拥有自有房;在允许购买成套公房的居民家庭中,已有85.8%的家庭购买了房改房。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9.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2平方米。

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1999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94台、彩色电视机137台、影碟机40.5台、家用电脑15台、空调机53台、移动电话16部;平均每百户农户拥有彩电80台,电冰箱58台,洗衣机39台,抽油烟机32台,电话机52部,移动电话7部,组合音响11架,燃气热水器16台,家用电脑1台。

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共分流安置下岗职工3.03万名,安置失业人员3.2万名,其中2.55万名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5%。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从原来的220元/月提高到286元/月,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再就业服务中心和按规定领取基本生活费的比例达到100%;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月平均养老金从上年的533元提高到620元。全市14.4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100%按时足额领到了养老金。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6.3万名,净增10.54万名,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达1.56万家,缴费人数为51.18万名,收缴率为95.6%。全市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员21万名,净增14.03万名,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达1.38万家,缴费人数为57.31万名,收缴率为97.3%;共累计发放救济金7615万元,医疗补助金260万元,享受救济金达到24.85万人次。全市6955家企业,38万名在职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工作继续有效开展,运作更加规范,2876家企业,15.35万名在职职工和5.61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大病医疗统筹。女职工生育保险运行正常,5391家企业,35.9万名职工参加了女职工生育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建立社会保障网络138个,社区服务设施1123个;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21个,床位8531张,收养6536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达11.22万人。

注:公报中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