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宁波市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3:23:12 来源:宁波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08次

1995年,是实施“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在中共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宏伟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的关系,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明显的成就,城乡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为“八五”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3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元大关,达12173元;全市财政收入53.1亿元,比上年增长26。4%;五个县(市)跨入全国百强县之列,综合经济实力又有新的提高。

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是:农业的基础地位还不够稳固;经济增长中结构和效益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物价涨幅依然较高;部分市民生活尚有不少困难。

一、第一产业

全市农村经济在深化改革中进一步发展,农村投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粮田规模经营进展加快。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5.7亿元,比去年增长7.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4%。

“一优两高”农业有新的发展,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林畜牧业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市农林畜牧业总产值67.1亿元,比去年增长16.8%,其中种植业产值27亿元,增长7.8%;;林业产值2.2亿元,增长15.2%;牧业产值11.2亿元,增长2.8%;渔业产值19.7亿元,增长41.2%。“菜篮子”商品数量充足,多数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增加。

农业机械化程度继续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5万千瓦,比去年增长7.7%。全年农村用电量27亿千瓦小时,比去年增长12.9%。化肥施用量12.3万吨,比去年增长10.3%。

二、第二产业

全市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9.2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工业增加值320.2亿元,增长21.2%;建筑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8%。

工业:全市工业系统全面实施“320”工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抓好产品结构的调整,依靠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工业生产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全市工业共完成总产值1703.7亿元(现行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增长47%。在全部产值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872.47亿元,增长27.6%。各种经济成分全面发展,国有工业完成产值242.87亿元(含国有控股),增长12.5%;集体工业完成产值500.1亿元,增长23.8%;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产值129.49亿元,增长76.2%。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完成产值486.35亿元,增长28.8%;重工业完成产值386.11亿元,增长25.9%。

技术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产品档次进一步提高。全市共开发新产品3016种,新产品产值率为11.7%。新增市级名牌产品28只,累计已达40只。国有大中型企业主导和骨干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占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数2.2%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和税利所占比重分别达到36.7%和49%。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迈出新的步伐。至年末,全市共组建工业企业集团113家,其中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团16家,并逐步实现集团股份化、股份集团化。年内全市新组建7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全市累计兼并企业200多家,有1535家老企业利用外资进行了嫁接改造。一批困难和亏损企业的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这些措施有效的推动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产存量的优化配置,较好地发挥了规模经济效益。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616.6亿元,增长29.8%,实现利税总额61.5亿元,增长16.3%。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5.4%。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率比去年减少42%。但部分综合经济效益考核指标得分下降,经济效益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建筑业:城市建设的加快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时机,建筑业生产经营继续快速发展。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施工面积达136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0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40.6%和39.9%。建筑业改革的深化,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按照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603元/人。

三、第三产业

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8%。

交通运输业:1995年是我市交通年的第一年,也是我市交通建设的丰收之年。一年来,全市用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总投资达9.3亿元,新建公路106公里,改建高级、次高级路面122公里。甬江隧道、宁镇一级公路、甬余复线余姚段和江北段主车道、329车道白沙至掌起段、34省道鄞县至奉化段和桑州岭隧道等相继建成通车,明显改善了宁波地区的交通状况。全市完成社会货物运输量9524万吨,其中铁路507.4万吨、公路7843万吨,水路1173万吨,民航0.5万吨;社会旅客发送量1.97亿人,比去年增长10.7%,其中民航客运发送量45.76万人,增长43%。

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跃上新台阶,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853万吨,位居我国大陆沿海港口第四位,北仑港首次接卸30万吨特大型矿船“大凤凰”轮,由此跨入全球十个能接卸30万吨级矿船的深水良港行列。

邮电通信业: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42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全年发送函件4821.7万件,比上年增长6.9%,特快专递49.91万件,比去年增长54%。全年各类报刊累积发行117.6万份,比去年下降6.2%。全年挂发长途电话7881.97万次,比去年增长4%,其中国际及港、澳长途电话233.06万次,增长14.3%。通讯传输手段日趋先进,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4097万门。全年新发展电话用户13.92万户。使全市电话用户数达到41.78万户,其中市话23.98万户,农话17.80万户。电信业务已从传统的电话、电报发展到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可视图文等20多种项目。至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71万户,新增2.79万户;无线寻呼15.78万户,新增4.46万户。

国内贸易:全市贸易系统不断深化改革。积极创建现代化企业制度,组建大型商贸企业集团,走向外贸一体化道路。大力发展连锁商业,全市已有各类连锁超市网点60家。同时继续加快商业服务设施的改造建设,一批设施先进的大型时常竞相崛起,购物环境大为改善。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培育发展市场体系取得成效。全市累计已有各类商品市场616个,年成交额274.6亿元。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37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市场货源充裕,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定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225亿元,比去年增长39.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23.6%。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28.6亿元,比去年增长34.3%,县及县以下零售额96.5亿元,增长46.4%。

国有、集体、个体商业全面发展。国有商业商品零售额45.73亿元,比去年增长了7.1%;集体商业零售额42.78亿元,增长14.9%;其他商业零售额123.9亿元,增长54.1%。

高档、耐用消费品和家用电器销售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年的冰箱销售量比去年增长51%,洗衣机增长50.3%,空调器增长40.7%,热水器增长57%,脱排油机增长18.2%,摩托车增长14.6%。

金融保险:金融运行态势平稳,存贷款继续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62.4亿元,比年初增长49.9%,其中储蓄存款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贷款余额399.2亿元,比年初增长43.3%。

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市工商银行成为全国系统内首批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3家试点之一;中国第一家台资银行---协和银行正式挂牌营业,使我市金融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市信用联社成立,为发展我市城市合作金融探索了改革之路。至年底,全市各类金融机构已达1845个,金融从业人员超过1.8万人。

金融市场活跃,融资渠道不断拓展。年外汇交易量达10亿美元,外汇结汇收入达19亿美元。资金拆借市场容量扩大,全市金融机构同业拆借累计916亿。全市资金融通总量达320亿元,有价证券交易量达470亿元,并如期完成7.39亿元国库券发行任务。

保险业务进一步发展。全市拥有保险公司3家,全年保险费收入6.75亿元,比去年增长12.1%;保险赔额2.98亿元,下降12.8%。

对外经济:外向型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全年累计外贸自营进出口额34.79亿美元,比去年增长38.4%。其中出口23.68亿美元,比去年增长35.3%。口岸功能进一步完善。宁波口岸全年进出口总额52.15亿美元,比去年增长39%,其中出口总值23.28亿美元,增长38%。

利用外资实现规模、质量双增长。全年共批准设立外资企业496家,总投资17.49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99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增长49%和11%,每个项目平均现规模由上年的189万美元提高到353万美元飞仕达空调、宁波石油液化气基地站、三星修造船等一批跨国公司落户宁波。至年末,全市已累计批准三资企业3263家,总投资76.76亿美元。全市试投产、在建和待建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34个,总投资43.62亿美元。

对外经济合作进展良好,我市的外经总量规模已占全省的一半。全年累计完成对外劳务承包合同营业额623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9%。年末在外劳务人数5671人,比去年增长39%,劳务输出地已达28个国家和地区。批准筹建境外企业及办事处31家,批准外商在甬设立办事机构34家。

国际旅游业:旅游业取得较大发展。全市接待境外游客8.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其中,外国人3.91万人次,增长5.1%,同时成功举办了’95宁波民族风情游暨经贸交流活动。

科技:科技队伍继续扩大,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6万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89人。按照“科教兴市”战略,出台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若干意见》和《宁波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呼2010年长期规划》。坚持科技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全年实现新兴产业产值62亿元,利税9.3亿元。有12个火炬计划项目通过验收,实现新增产值2.87亿元。全市共安排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60项,其中国家级62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76项,这些成果大部分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专利工作发展迅速,有330件科技发明获中国专利权。专利实施率达50%以上。技术市场稳步发展,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534份,全同成交额达1.1亿元,比上年增长34.5%。

教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市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4186所,在校生89.2万人,比上年增长2.3%。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招收本、专科学生3169人,毕业生2521人,增长12.9%;在校学生9764人,增长17.7%。年末有成人高等学校5所,普通高校举办夜大学3所,在校学生1.1万人。全市现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1所,在校学生1.8万人,有普通中学389所,在校生25.7万人。小学1945所,在校生41.3万人。应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0.9%,比上年上升8个百分点。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新建希望学校49所,结对扶助学生4500人。全市有幼儿园1712所,在园(校)幼儿15.2万人。幼儿入园率78.8%。

文化:文化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宁波晚报创刊,宁波广播有线电视台、宁波电视台18频道正式开播,宁波电台新中波发射台提前建成,在省第六届戏剧节中获16类58项奖,其中4台戏获优秀演出奖,市越剧团赴港演出获得成功,市歌舞团赴日本参加了国际民间艺术节。一批文化设施加快建设。天一阁书画院主体工程结顶;广电中心、广电大厦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文化中心正抓紧筹建。至年末,全市有电影放映单位355个,艺术表演场所10个,群艺馆、文化馆(站)176个,图书馆9个,艺术表演团体11个。全年出版各类报纸9391万份,各类期刊19万册,图书59万册。广播电台平均每天播放51小时,其中自办节目47小时30分;电视平均每周播出390小时05分,其中自办节目362小时05分;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5%,电视人口覆盖率90%,有线电视用户65万户,比上年增长73%。

卫生: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卫生机构床位达1.32万张。比上年增长1.7%。专业卫生人员达2.2万人,其中医生8716人,增长3.2%。完成了市第三医院和中医院门诊楼改造,市医疗中心二期工程全面施工。农村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七个县(市)、区达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标准;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达到8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改修建防疫站、妇保所和农村卫生院39个,竣工业务用房4.8万平方米,完成了排除镇(乡)卫生院危房的任务。

体育: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举办了4项全国正式比赛。组队参加全国城市运动会、省首届县级田径运动会等全国和省各类正式比赛25次。宁波籍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1个,全国冠军8个,省冠军131个,29人破14项省纪录。向省输送优秀运动员10名。全民健身计划启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163万人,占总人口31%。全市有99%学校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活动,达标学生96.8%。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网球中心建成,拥有3万人看台的标准体育场主体工程浇捣完工,市体育中心建设已投资9900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两区一岛”开发

“两区一岛”开发建设又有新的进展。一年来,“两区一岛”积极营造新的机制和功能优势,其先行、示范、带动、辐射的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311”工程基本完成,招商引资又有了突破性进展。全年新批三资企业44家,总投资8.21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6.7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大项目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进展,全长12.4公里的高等级公路通途路主车道竣工通车,引水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通讯、供电、供热能力进一步提高,小区开发与大区发展交相呼应,宁波港口新城区雏形初现。

宁波保税区的形象建设和经济实力继续加强。32层国贸大厦及海关大楼等设施的建成,使保税区面貌一新。至年末,保税区内累计批准设立企业1614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60家,总投资3.5亿美元。

大榭岛开发区启动开发。全区开发土地53.2万平方米,转让土地6.3万平方米。跨海浮桥、1号路、环岛滨江路建成通车,跨海公铁大桥开工在即。全年共批准设立企业1033家,总投资20.09亿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并着力于高速投资结构和提高效益,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所控制。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55亿元,增长38.1%,增幅比上年回落5个百分点。城镇集体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3亿元,增长43.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3亿元,比上年增长61.5%;更新改造投资19.5亿元,增长54.8%;房地产开发投资71.6亿元,增长41.8%。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重点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倾斜。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7倍,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20.08亿元,增长40.8%。重点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17项在建设重点项目当年守成投资14.05亿元,为年计划的123.4%。浙江腈纶厂建成投资,60万吨水泥粉磨站、正大粮油、兴洋毛毯、35万吨白板纸等项目进展顺利。

六、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市区完成了中山路、百丈街、中兴路、环城西路等干道的拓宽改造,新建了中兴东二路,并对中山东路、江厦街、长春路、兴宁路等主要街道实施整修和绿化,使市容市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房地产开发取得了成效,市区安居工程第一批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的住宅已建成并交付使用。

公用事业大力发展。全年完成市政建设投资6.3亿元。新辟无人售票公交线4条,延伸线路4路,完成公交客运总量1.4亿人次。完成南郊水厂10万吨扩建工程量的80%,全市年供水总量2.6亿吨。液化气用户达到13.4万户。太阳公寓管道液化气开通,红梅小区和明楼小区管道液化气工程进展顺利,居民液化气使用率达到73.9%。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宁波市姚江水污染防治条例》开始实施。整治重点污染源取得成效,市区有19个废水治理工程基本完工,市区烟尘控制区建设达100%,并通过省级验收。市区噪声达标面积为28.03平方公里,覆盖人口36.9万人,占市区建成区面积的47%。全市工业废气处理率为83.6%,工业废水处理率为74.5%,工业用水达标排放率为6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为98.8%。完成三江六岸清障绿化1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2.4%。

七、物价

市场物价调控成效显著。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的各项方针政策,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作,进一步整治流通秩序,对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实行监审,加强市场物价管理,使全年物价涨幅明显回落。市区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分别为112.6%和119.1%,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了5.4和4.4个百分点,较好地实现了预期调控目标。

由于连续几年需求过快增长,流通秩序不规范以及物价调控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全年市场物价总水平涨幅仍然偏高,特别是食品类、衣着类和服务项目类价格上涨较快,价格仍在较高的水平上徘徊。

八、人口和人民生活

至年末、全市总人口526.2万人,人口出生率11.4‰,死亡率为6.2‰,自然增长率为5.2‰。

宁波市区总人口114.24万人,比上年增长1%;市区非农业人口63.21万人,比上年增长3.3%。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市区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6804元,比上年增加1177元,增长20.9%,扣除同期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5%。在总体收入水平较快增长的同时,由于物价涨幅较高,部分城市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350元,比上年增长24.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4%。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8.58平方米,住房配套率由上年末的68%提高到71.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3.6平方米。

劳动领域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劳动就业局势稳定。经劳动部门审核的职业介绍所88家,比上年增加28家,全年净安置城镇待业人员9793人。年末城镇失业率2.1%。年末全市职工人数为79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38万人,集体经济单位职工31万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10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5.52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38个,床位6485张,收养5364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达62809人次。社会养老保险统筹面继续扩大,年末参加统筹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达到56.8万人。全市建立社会保障网络93个,社会服务设施1256个,比上年增长43%。

注:1、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路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