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宁波市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3:20:25 来源:宁波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69次

199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开放步伐,加速经济发展。1992年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中心公布宁波市列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及首批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之一。一年来,改革开放向前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进,国民经济由全面回升进入了新的高速增长阶段,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我市今后几年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初步测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金融贷款和货币投放压力增大,零售物价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偏高,农业基础仍不够扎实。

一、第一生产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1992年全市农村在坚持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改革粮食购销体制,加快调整农业结构,依靠科技兴农,实行农业综合开发。全市农业增加36.7亿元,比上年增长5.9%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开始起步,农作物结构有所提高。粮食由于播种面积缩小,总产量181.62万吨,比上年减少11.6%,棉花、油菜籽产量有所减少,但其他多种经营发展势头都很好,蚕茧、蔬菜、茶叶、水果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肉、禽、蛋、奶均有不同程度增产。渔业生产,水产品产量有较大增加。农产品出口迅速增长,外贸收购额达10亿元,比上年增长25%。林业生产:全市改造低产林田1.3万亩,新封山育林8.5万亩。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条件继续有所改善。群众性的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投工3071万工,土石方3359万立方米,姚江流域一期、横山水库扩建、黄坛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都超额完成了计划工程量。年末拥有机械总动力170.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0.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2.5万吨,增长0.8%;农村用电量16亿千瓦时,增长18.5%。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354.2亿元,比上年增长39.9%,其中: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业等非农产业经济比上年增长45.9%,占农村经济的比重比上年上升3.6个百分点。

二、第二产业

1992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124.1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工业增加值110.3亿元,增长22.8%,建筑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28.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57.9%上升为58.6%

工业:1992年,全市工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结构调整步伐,随着投资需求迅速回升,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486亿元,比上年增长30.9%。产销同步增长,全年乡及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重工业销售产值140.54亿元,增长32.2%;轻工业销售产值197.2亿元,增长28.0%。在工业销售产值中,国有工业销售产值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集体所有制工业销售产值211.4亿元,增长37.3%;其他经济类型工业销售产值22.4亿元,增长38.5%。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33%,其中,重工业为96.99%,轻工业为94%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加快,全年工业销售产值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发电量、原油加工量、钢材、水泥等重要能源、原材料产品保持高速增长,汽车、拖拉机、内燃机、工业锅炉等机电产品增长保持较高势头,纱、布、呢绒、空调器等适销对路的轻纺产品持续增长。出口产品增长看好,全年出口产品销售产值55.6亿元,比上年增长46.1%。优质产品产值81.04亿元,增长22.9%。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9.5%。新产品开发进展加快,全市新产品产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

乡镇工业在规模、水平、效率等方面都迈出了新的一步。全市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288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增长32.1%和25.8%,出****货值27亿元,增长81%。产值上千万元的乡镇企业达499家。

工业经济效率扭转了前几年持续滑坡的趋势,逐步回升。1992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上年的104.2提高到108.9。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由93.2%提高到95.3%;资金利税率由14.7%提高到14.9%,成本利润率由6.4%提高到6.5%,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净产值计算)提高23.3%。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4%。但整体经济效益水平依然较低,产成品资金占用较多,国有企业亏损面还比较大。

建筑业:随着我市开发建设速度加快,投资规模扩大,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明显加快。全员劳动生产率2.35万元/人。比上年提高24.1%。全民所有制单位建筑企业施工面积7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4万平方米。

三、第三产业

1992年,我市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第三产业增加值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22.8%上升为24.1%。在第三产业中,运输邮电业增加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商业、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18.8%;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2.3亿元,增长32.4%。

运输邮电业:随着生产建设速度加快,我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各种运输工具的客、货运输量全面增长。运输网络不断拓展,杭甬高速公路已破土动工,栎社机场新增8条航线。港口建设突飞猛进,货物吞吐量连上台阶,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四千万吨大关。

电通信事业加快发展。1992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96亿元。比上年增长60.9%。年末市内电话用户7.3万户,比上年净增2.1万户;农村电话4.9万户,净增2万户;年末开通移动电话业务,移动电话0.14万户;无线寻呼用户1.96万户,净增1.34万户。

商业、物资:1992年,我市着力转换商业企业经营机制,培育市场体系,商业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市商业系统实行“四开放”企业已占总数的85.7%,华联、二百、城隍庙等大中型商场先后实行了股份制。市场建设加快,商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据统计,全市改造、扩建、兴建和规划各类市场和商业网点88个,计96万平方米,约需投入资金18亿元。其中较大的有路林、望湖桥、轻纺城等市场;精品、明都商厦建成,商业综合楼结顶;市区老商业网点改造已完成投资74%。

市场商品供应充裕,销售稳中上升。全市社会商品零售额89.2亿元,比上年增长24.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6%。在社会商品资料零售总额中,居民消费品零售额69.5亿元,比上年增长23.3%,社会集团零售额9.8亿元,增长40.3%,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9.8亿元,增长17.2%。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国合商业比上年增长28.7%,集体所有制单位增长11.1%,个体商业增长27.4%。吃、穿、用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吃的商品增长19.4%,穿的商品增长26.3%,用的商品增长30.5%。高档音响、录像机、空调器、电话机等新兴高档消费品销售量均成倍以上增长,彩电、冰箱、洗衣机、进口手表也呈较高的增长势头。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生产资料市场购销两旺。全年物资供销机构纯购进增长53.1%,纯销售量增长54.4%。其中:煤炭、钢材、水泥、木材等销售量均比上年增长较多。

金融保险:金融事业发展加快。1992年末全市金融系统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2.5亿元,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7亿元,存款增加额大于贷款增加额5.5亿元。金融市场培育加快。各类证券交易异常活跃,全年各类有价证券成交额达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倍;外汇调剂市场交易额7亿美元,增长98%;短期资金同业拆借额250亿元,增长1.5倍。年末全市共有金融机构1331家,比上年增加18家。

保险事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迈出了新的步伐。1992年各类财产承保总额506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全市有1.26万户企业参加保险,有17.24万户居民参加家庭财产险,有115万人参加人身保险。全市共处理赔案5.7万件,支付赔款2亿元,为2.6万人支付人参险赔款1亿元。

科技、教育、文化: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和深入开展,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科技事业呈现了好势头。1992年共实施市级以上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科研攻关等科技项目414项,通过签定或验收173项,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0项,其中省级11项。有212项发明创造被授予国家专利权,开发市级以上科技新产品150项,其中2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科研院所的实力有所增加。至1992年底,全市拥有二个部属科研分所,18个市属科研院所、民办科技机构有52家,从业人员500多人。年末全市全民单位拥有科技人员9.3万人,比上年增长3.3%。

技术市场有较大发展。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451份,协议金额36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54%和71%。

科技合作日趋活跃。全市组织出国科技交流18次,共93人。开展国内科技横向联合和展销洽谈11次,科技产品展览促销协议200余份,协议金额超亿元。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在深化改革中取得进展。全市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3952所,在校学生79.65万人,比上年增长3.4%,占全市人口的15.4%。

1992年,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招收本、专科学生1906人,增长23%,毕业生1445人,在校学生5299人,增加428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发展。全市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9所,招生2955人,比上年增长11.7%,毕业生2890人;在校学生10523人,增长11.2%;技工学校12所,在校学生3690人,增长40%。普通中学402所,在校学生22.86万人,增长11.3%。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29383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57185人的51.4%。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21%,升入职业高中比例为17.1%,升入中专、技校比例为9.9%。职业技术高中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为1:0.78,高中毕业生升学率50.4%。

九年制义务教育继续有计划地稳步实施。到1992年底,全市已有149个乡镇(含城市街道)92%人口的地区实施义务教育。小学2404所,在校学生40.1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毕业率98.6%。普通初中学生辍学率2.6%。

成人教育事业取得新成效。1992年成人高等学校5所,招收专科学生1308人,在校学生3267人,增长56.2%,成人中专18所,招生1671人,在校学生2931人,增长38.5%,成人技术培训学校毕结业学生18.66万人次;成人中小学在校学生8115人。

学前教育事业继续稳定发展。幼儿园1030所,在园幼儿12.87万人,幼儿入园率已达57%。

此外,私人办学正在兴起,开始打破由国家包办教育的局面。

文化、新闻、广播和电视事业起到了宣传群众、鼓舞群众的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年末全市有电影放映单位480个,其中影剧院80个。文化馆12个,图书馆9个,艺术表演团体11个。

卫生、体育:卫生事业,1992年末全市医院床位达1.23万张,比上年末增长4.1%;年末共设家庭病床1623张,年末全市有专业卫生人员2.04万人,比上年增长1.7%,其中医生7960人,增长4.4%。农村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新增饮自来水人口20万人。急性传染病总发病率比上年下降16%。

体育事业:全市在参加省以上的各类比赛中共获金牌143枚,银牌97枚,铜牌116枚。在参加浙江省农民运动会中获得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双第一。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在全省群体工作综合评估中名列第一。

四、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全年自营出口总值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9%,自营进口2.2亿美元,增长1.1倍。出口商品结构在拓展商路中得到调整,轻纺、工艺产品成为出口拳头产品,两类商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二分之一,三资企业出口大幅度增长,完成1.4亿美元,增长82%。全市外贸收购总值59.4亿元,比上年增长68.5%。据海关统计,宁波口岸全年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出口总额10.2亿美元,增长20%。

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外商直接投资高潮迭起,一年超过前十年的总和。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36个,协议利用外资15.7亿美元。年末全市三资企业已达1076家,总投资达27.8亿美元。项目规模不断增大,新批项目中,总投资在一千万以上的有21家。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拓宽,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有重大突破,新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项目有94家,协议利用外资金额2.13亿美元。全年新签订对外借款合同6项,协议利用外资金额2740万美元。全年新签订对外借款合同6项,协议利用外资金额2.13亿美元。据初步统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倍。老企业“嫁接”迈出大步,有100多家企业与外资“嫁接”改造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明显进展。1992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254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3.3%,完成营业额1032万美元,增长17%。全市兴办境外企业16家

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宁波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大到29.6万平方公里,并批准设立宁波保税区,经海关总署验收合格正式启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是我市开放层次最高区域,它必将把我市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已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建设新阶段,引进外商呈现涌进来的态势,外商投资速度加快,领域拓宽,规模增大,效益趋好。目前,这一地区在建、已批待建和洽谈中的千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外商投资项目已达30多项,总投资40多亿美元。到1992年底,这一地区共兴办外商投资企业221家,总投资7亿多美元,协议利用外资4.3亿美元,已有86家三资企业试投产,完成工业总产值近8亿元。

国际旅游事业蓬勃发展。1992年全市接待国际旅游者4.2万人,比上年增长35%。全年旅游外汇收入4018万外汇券人民币,增长30%。五、固定资产投资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199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96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39.75亿元,增长57.5%;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投资24.75亿元,增长1.45倍。在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中,中央项目投资13.18亿元,增长11.4%,地方项目投资26.57亿元,增长98.1%。投资结构继续调整。用于第三产业的投资增加,在全民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16.57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4.3%上升为41.7%。用于能源、原材料工业投资14.64亿元,增长63.6%;用于交通,邮电部门投资3.74亿元,增长37%。重点工程建设进展加快。全市在建14个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6.4亿元,比上年增长42%。北仑港二期、甬江大桥、程控电话3大工程和镇海石化总厂二期、象山大目涂、依维柯汽车前桥、李惠利医院4大工程先后建成投产使用和部分建成投产使用,有力推动了我市的经济建设。

六、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1992年,海曙、江东、江北三区用于城市建设资金10060万元,重点建设了六路一桥为主的33个市政项目。完成桃渡路、芝兰巷、彩虹南路改造工作;环城北路改造顺利进行,完成孔浦桥以东地段建设;中兴北路改造完成计划70%。甬江大桥竣工通车,改善了江东、江北的交通状况。较大的城市建设项目还有城市供水工程,已完成同世界银行的谈判工作,进入工程招投标阶段;宁波大桥完成选址,大桥方案正在论证;完成横山水库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造的人民路、药行街、百丈街、解放路等“四路”工程谈判工作已完成。继续推行城市燃气工程,完成新增一万户液化气开户工作

旧城改造速度显著加快。1992年,江东、江北、海曙三区完成各类拆迁项目46个,拆除旧房4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6705户。三区房地产开工204万平方米,其中旧城改造116万平方米,竣工53万平方米。中山路改造20个项目全部落实,目前各个工程都按计划进展顺利。

住房制度改革政策出台,为我市房改进一步深化打下了良好基础。全年共收缴各类房改资金1029万元,公积金收缴率96%。基本完成人均三平方米以下特困户解困工作。

城市绿化继续得到加强。建成姚江、南郊公园一期工程,新增城市公共绿地42.7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4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上升到20%。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推行市长环境目标责任状,积极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加强了对18个重点污染单位监督管理,对水防染源进行调查登记,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建设农村生态村有所进展,鄞县上李家村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称号。

七、物价

1992年,在宏观环境相对宽松的条件下,全年加快价格改革步伐。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结合本市实际情况,调整了粮食购销价格,基本放开了消费品的价格管理。市场调节价比重日益扩大,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基本放开。全年物价涨幅有所提高。

1992年全市零售物价价格指数为111.4,其中,食品类115.4,衣着类105.9,日用品类102.2,文化娱乐用品类100.4,书报杂志类100.0,药及医疗用品类103.6,建筑装潢材料类109.5,燃料类128.7。

全年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112.2,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19.5。全年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11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2.6。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控制,1992年末,全市总人口516.72万人,比上年增加2.56万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4.29‰,比上年下降1.72‰,城乡居民总户数180.09万户,比上年增加1.67万户,户均人口为2.86人。

宁波市区总人口110.44万人,比上年增加0.99万人,人口总增长率为9‰,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7.32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据对市区200户居民家庭说话抽样调查,1992年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50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72元,增长23.2%,扣除同期生活费用价格上升因素,实际提高9.8%,是1987年以来提高最快的一年

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为1624元,比上年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提高9%,其中生产性纯收入为1447元,农民从第二、三产业中得到的收入增长幅度大大高于第一产业,其中从乡村企业得到的收入比上年增长21.3%,其增加额占全部增加额的48%。

劳动领域的各项改革取得一定的成绩,劳动就业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建立。1992年各级职业介绍所发展到163个,全年城镇新安排就业15372人,年末城镇待业率为1.7%。劳动合同制有了较大进展,合同制职工达16.46万人,占全部职工的21.7%。

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面继续扩大,全市已有46.3万职工和9.5万离退休人员参加统筹。年末全市职工人数为75.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4万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4.72万人。

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1992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22.44亿元,比上年增长23.4%,职工平均工资3030元,增长2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有所改善。全年城镇住宅投资6.88亿元,新建住宅91.23万平方米,是改革开放十四年来,新建住宅最多的一年,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为8.44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31.4平方米。

城乡居民储蓄持续大幅度增加。年末储蓄余额79.25亿元,全年净增储蓄18.65亿元,全市年末人均储蓄达1534元。

福利事业:1992年全市城乡各类社会福利院242个,床位数达5446张,收养人数4452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国家救济达4.86万人次。建立社会保障网络97个,社区服务设施11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