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杭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0:43:03 来源:杭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226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发展、创新、稳定、为民”的总要求,积极实施“五大战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为全面完成“十五”规划、“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2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1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332.9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1043亿元,增长14.3%;三次产业构成为5.5:53:41.5。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38858元,比上年增长13.7%;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35113元。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200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39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95.63亿元,比上年增长19.6%。

农业

200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0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农业产值108.09亿元,增长9.0%,林业产值20.68亿元,增长13.2%,牧业产值45.76亿元,增长9.6%,渔业产值26.41亿元,增长13.5%。

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86.6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9%;粮食总产量达到106.80万吨,增长6.5%,粮食生产扭转了多年持续下降的局面。油料、蔬菜、水果等主要经济作物继续增产。全年油料产量7.29万吨,比上年增长7.1%;蔬菜产量301.03万吨,比上年增长4.4%;果用瓜26.95万吨,比上年增长17.2%;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5.18千公顷,药材种植面积2.4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15.5%。全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为46.9:53.1。

都市型农业发展较快。茶叶、花卉苗木、水产品、节粮型畜禽、蔬菜和竹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实现产值120.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水果、干果、蚕桑、药材和蜂业等“五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2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57.8%和9.7%。

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2004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250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62.8%。全年肉类总产量为29.88万吨,比上年下降0.6%;牛奶产量为6.47万吨,比上年增长14.9%;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14.06万吨,比上年增长8.0%;水产品养殖面积61.30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86.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8%;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年末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76.5千公顷。

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继续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努力克服能源和资金紧缺等困难,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1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7%。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149.1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完成销售产值408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7%。

工业经济效益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9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利润220.83亿元,增长19.5%。省经济效益综合考评得分214.55分,比上年提高5.31分。

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以医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2004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676.29亿元,比上年增长41.2%,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达16.6%,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高技术产业的比重达到85.6%。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增速较上年回落11.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00.95亿元,增长23.0%,增幅较上年回落8.7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改善。在限额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33亿元,比上年增长27.0%;第二产业投资429.15亿元,增长33.7%;第三产业投资670.47亿元,增长17.0%。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328.54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增幅较上年回落3.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增长64.8%和104.3%,分别较上年提高60.2和95.7个百分点。

投资主体更趋多元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单位投资425.35亿元,比上年下降0.7%;非国有经济单位投资779.83亿元,增长34.8%。民间投资所占比重为56.2%,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建筑业继续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58亿元,比上年增长3.4%。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市区585.01亿元,增长15.4%;五县(市)119.33亿元,增长14.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95.66亿元,增长11.8%;餐饮业88.38亿元,增长37.2%。

连锁超市快速发展。年末全市连锁零售、餐饮企业60个,连锁门店1222个,年零售额达到11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6.5%。

商品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全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693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119个,消费品市场574个。全年商品市场成交金额1370亿元,比上年增长46.7%。其中成交金额亿元以上的市场有92个,比上年增加25个,10亿元以上的有26个,比上年增加12个。

交通运输

交通运营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8627.2万吨,比上年增长10.8%。其中铁路521万吨,增长18.9%;公路13000万吨,增长7.3%;民航9.2万吨,增长48.4%;水运5097万吨,增长19.8%。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2238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其中铁路1648万人次,增长7.4%;公路20300万人次,增长4.0%;民航315.5万人次,增长46.5%;水运124万人次,增长39.3%。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年内新增国际航线7条,国际(地区)航线进出港旅客7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3.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机动车辆激增。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41.08万辆,其中私人汽车23.30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27.0%和43.9%。

路网建设再续新篇。大力推进交通西进、东网加密、黄金水道、乡村通达等“八大工程”建设。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80亿元,比上年增长53%;高速公路建设全年完成投资50.48亿元。杭千高速公路已全线施工,杭徽高速公路昌化至昱岭关段建成;05省道新淳一级公路全线贯通。年末全市公路里程6741.81千米,其中高等级公路1477.05千米。

邮电通信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市电信业务总收入7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360.58万户,比上年增长15.4%;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52.87线/百人;全市移动电话用户472.43万户,比上年增长15.1%。年末全市宽带用户62.5万户,比上年增长57.3%。全市邮政业务收入6.0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完成国内邮政特快专递361.57万件,比上年增长14.8%;国际特快专递16.57万件,比上年增长6.5%。

金融保险

金融保险业平稳运行。2004年末,全市全部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5707.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5%。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252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800.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增速较上年回落13.6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增长17.1%,中长期贷款增长30.1%,分别较上年回落17.3个和18个百分点。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比为84.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193.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2004年全市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65.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2亿元,增长15.8%,占32.2%;人身险保费收入44.7亿元,下降7.3%,占67.8%。赔付金额16.03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2.20亿元,人身险赔付金额3.83亿元。

旅游产业

旅游经济发展加快。大力实施“旅游西进”战略,积极推进旅游国际化。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23.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3.3%;接待国内游客30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旅游外汇收入5.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5%;国内旅游收入36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至2004年末,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203家,比上年增加16家。全年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56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6.3%,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28.54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商品房施工面积3381.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0%,竣工面积679.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2%;商品房销售面积605.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9%,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509.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2%。

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类、居住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比上年上涨8.3%、3.8%和1.4%;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分别比上年下降0.3%、1.9%、3.2%、2.6%和2.9%。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2004年原材料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4.6%,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7.9%。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不断得到调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在全市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为5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个私经济比重为47%,比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完成316.74亿元,比上年增长28.8%;集体经济312.27亿元,增长31%;股份制经济2081.08亿元,增长27.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1219.38亿元,增长36.4%。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实现43.48亿元,比上年下降9.8%;集体经济3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股份制经济231.29亿元,增长30.1%;三资经济47.86亿元,增长27.4%;个体和私营经济342.91亿元,增长17.5%。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4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55.4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05.7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72.3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7.1%和10.7%。企业退休人员门诊医疗费实行社会统筹。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年末全市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7.13万人,其中主城区6.31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220所,床位10308张,收养人员6915人。年末全市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3万人。

国际经济技术劳务合作

“走出去”战略取得新进展。年末累计设立各类境外企业(机构)221家,其中非贸易性企业81家,非贸易性企业总投资1.74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全年完成国外经济合作营业额2.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全年派出劳务人员2104人次。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进出口总额244.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4%。其中出口总额151.75亿美元,增长38.6%,不包括省公司为99.7亿美元,增长56.7%;进口总额93.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在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62.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3%;机电产品26.09亿美元,增长58%。

利用外资

吸引外资取得新突破。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02个,合同利用外资30.7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8%和39.8%。其中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01个,其中新批176个,增资项目25个,总投资49.45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3.27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78.5%和75.6%。

引进内资

引进内资大幅增长。全年引进内资项目5173个,比上年增长36.9%;协议引进内资464.41亿元,实际到位内资220.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9%和46.6%。

国家级开发区

杭州技术经济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等4个国家级开发区继续发挥着招商引资主平台作用。全年4个国家级开发区签订外商投资项目186个,合同利用外资11.7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66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38%和47.2%。开发区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全年四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87.61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利税130.53亿元,比上年增长25.6%;产品出口创汇43.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研开发取得新进展。全年获省级科技进步(技术)奖19项,市级科技进步(技术)奖80项,火炬、星火、科技攻关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大幅增加。全年市区申请专利5029件,专利授权245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53%。技术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9401项,合同成交额48.04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47.91亿元。

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推进。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稳定推进。年末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98家,其中省级664家,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35%。全年培育认定市级研发中心53家,省级研发中心17家,累计培育认定研发中心134家。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24家,孵化面积34.4万平方米,孵化科技型企业1041家。

教育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5.3%,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9.99%,100%、99.97%;年末全市共有小学897所,在校学生44.8万人;初中303所,在校学生25.23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段比例为91.4%。中等专业学校11所,在校学生2.13万人;职业高中41所,在校学生7.77万人;普通高中81所,在校学生11.53万人;普通高等学校36所,在校学生31.4万人,其中研究生2.0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6.4%和12.0%,高等学校毛入学率达45%。年内新增民工子女学校8所,年末已有民工子女学校26所,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8.3万人。社会办学进一步发展,年末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学校73所。

文化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年文艺作品创作获国家级奖项25个,获省级奖120个;杭州市属广播电视作品获国家级奖项5个,省级奖项87个。圆满完成“七艺节”各项任务,成功举办“西博会”开闭幕式文艺晚会、中国杭州2004西湖狂欢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开展双百场文艺活动进社区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文化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杭州大剧院建成试用,东坡大剧院和市艺校蓓蕾剧场完成更新改造。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8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12个,剧场16个,文化馆13个,群艺馆2个,音乐厅2个。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出版报纸13亿份,各类杂志8900万册,图书2.9亿册。杭州出版社出书305种,其中新版图书118种。杭州电视台1座4套节目平均每周播出549.5小时,电视综合覆盖率99.08%。数字电视开通试播,城区用户已达10万户。杭州广播电台1座3套节目平均每天播出时间67.5小时,广播综合覆盖率99.24%。

卫生

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日臻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910个,其中医院100家;各类医疗病床2.90万张,其中医院2.2万张。年末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46家。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1.66万人,注册护士(师)1.25万人。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平均发病率258.53/10万人,较上年下降1.9%。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41%,自来水受益人数423.41万人,比上年增长1.8%。

体育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杭州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性体育比赛获金牌9枚,银牌1枚,铜牌1枚;参加全国性比赛获金牌49枚,银牌41枚,铜牌33枚。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全市举办区县(市)级以上健身活动1363项次,参加人数为62.5万人次。体育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158个全民健身点,38个全民健身苑,新添各类体育器械3748件,新增群众体育活动场地22.1万平方米;新建3个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杭州棋院主体工程结顶。全年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100余项,参加人数达15万人次。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51.6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4%。其中女性人口319.06万人,男性人口332.62万人。市区户籍人口401.59万人,增长2.1%。全年人口出生率9.26‰,比上年增加1.22个千分点;死亡率5.27‰,比上年下降0.4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99‰。

就业

年末全市城镇以上单位从业人员81.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0%。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153.72万人,增长11%。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净增就业岗位14.1万个,实现再就业13.72万人。全市年末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27万人,登记失业率4.33%,其中市区4.28%。

居民收入和储蓄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据抽样调查,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65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1%;人均消费性支出11213元,比上年增长12.7%。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82元,比上年增长11.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5%;人均生活费支出4993元,比上年增长9.1%。

居民储蓄不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835.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4%,其中城镇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501.6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8%。

住宅建设

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住宅新开工面积867.8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住宅施工面积2642.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7%;住宅竣工面积512.85万平方米。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规范经济适用房准购制度。据抽样调查,年末市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7.8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8.9平方米,分别较上年提高0.6和4.2平方米。

五、城市建设

城市设施

2004年,相继建成了上塘高架延伸、石桥路、石祥路、临丁路、吉庆山隧道、五老峰隧道、复兴大桥(钱江四桥)等,改造平整了主城区100条道路,城区的路网布局得到进一步改善。实施北山街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对西湖风景区北线的景观、基础设施和交通现状进行集中整治和保护。实施“三口五路”综合整治工程,城市总体环境明显改善。年末市区实有道路总长度1530.25千米,实有道路面积2640.6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3.3%。

公用事业

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年末市区公交线路421条;公交营运线路总长度达5053.4千米;公交营运车辆4671标台;全年市区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量71482万人次;年末市区客运出租汽车8189辆。各项公用事业继续发展。市区日供水能力300万吨,比上年增长7.9%。全年市区供水量6.8亿吨,比上年增长13.7%,售水量5.68亿吨,增长20.0%。全年市区配网新出10千伏线路73条,新放、调换10千伏电缆476.8千米;改造低压台区134处。市区用电量207.7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3%,其中居民生活用电23.89亿千瓦时,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市区居民家庭液化气用户74.05万户,人工煤气用户23.19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1.2%。天然气开始进入百姓家庭。年内新增天然气用户15.54万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城市环境

环境保护和治理

启动生态城市建设,城市整体环境进一步改善。不断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七格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顺利进行;深入开展污染治理工作,完成了市区大气污染第二阶段综合整治工作,重点整治燃煤工业企业消烟除尘脱硫工作;加强道路建设、建筑施工、拆迁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继续巩固和扩大噪声达标区。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96%,烟尘排放达标率96%,粉尘排放达标率96%。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55.6分贝,城市交通噪音平均值67.9分贝。

城市绿化

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扩绿面积达660公顷,年末市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9780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982公顷。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市区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土地、电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制约加大;原材料涨价使企业赢利空间缩小;“三农”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社会保障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

3.杭州市生产总值: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从2004年起将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我市以前沿用的“杭州市国内生产总值”改称为“杭州市生产总值”,或“本市生产总值”。

4.市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市统计局通过对市区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所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