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杭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0:42:35 来源:杭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918次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努力克服“非典”和高温缺电的影响,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又有新的提高,“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03年,杭州市生产总值(GDP)突破两千亿大关,达到20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连续十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是1996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三次产业构成为6.1:51.6:42.3。由于“非典”影响,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4亿元,增长12.2%,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3.27万元,比上年增长13.9%,按现行汇率折算达到3950美元。

200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329.71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0.39亿元,增长31.3%。

农业

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7亿元,比上年增长7.5%。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52:48调整为46.2:53.8。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81.4千公顷,产量100.27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5.3%和14%;油料种植面积40.94千公顷,产量6.12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0.3%和2.1%;蔬菜种植面积102.14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产量288.28万吨,比上年增长7.7%;花卉种植面积33.52千公顷,药材种植面积2.09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66.2%和24.2%。

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当年造林面积3884公顷,比上年增长46.5%。全年肉类总产量30.06万吨,禽蛋7.7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7.7%;牛奶5.63万吨,下降7.9%。淡水养殖面积61.71千公顷,产量13.0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8%。

都市型农业得到较快发展。茶叶、花卉苗木、水产品、节粮型畜禽、蔬菜和竹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实现产值108.94亿元,增长11.7%;水果、干果、蚕桑、药材和蜂业等“五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18.27亿元,增长14.3%,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57.6%和9.7%,比上年分别提高1.2和0.5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80.8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8%。全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9.64千公顷,年末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8.19千公顷。

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继续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战胜非典和高温缺电的不利影响,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98.51亿元,增长31.3%,增幅比上年提高9.5个百分点。轻工业总产值1565.05亿元,增长28.1%;重工业总产值1633.46亿元,增长3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3129.19亿元,增长31.7%。工业产销率为97.8%。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加快。按照国家新的高技术产业划分标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技术产业总产值469.48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全年工业更新改造投入23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年末累计有企业技术中心125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分别有5家和40家。在全国性宏观景气回升的情况下,传统行业经过近年来较大力度的技术改造适应了新的形势,纺织、化纤、橡胶、钢铁、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实现总产值增幅均在30%以上。

工业经济效益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47.76亿元,利润192.92亿元,分别增长26.6%和30.8%。省经济效益综合考评得分213.1分,比上年提高12.75分。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6.18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全社会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58.16亿元,增长30.2%;农村投资289.59亿元,增长38.7%。

投资主体更趋多元化。全社会投资中,国有经济单位投资425.63亿元,增长20.5%;非国有经济单位投资580.55亿元,增长39.3%。民间投资所占比重为52.4%,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改善。限额以上投资完成额中,第一产业投资1.05亿元,增长56.5%;第二产业投资320.3亿元,增长43.6%;第三产业投资573.25亿元,增长26.2%。工业投资大幅增长,全社会工业投资额达375.37亿元,增长42.3%。各类园区完成投资179.07亿元,增长1.9倍。限额以上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占32.6%。

建筑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4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各类房屋施工面积4332.35万平方米,增长35.8%;房屋竣工面积1471.6万平方米,增长42.8%。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总体实现较快增长。受“非典”影响,消费品市场一度低迷,但随后出现强劲回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市区483.02亿元,增长12.2%;五县(市)104.5亿元,增长13.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08.94亿元,增长13.1%;餐饮业64.42亿元,增长8.9%。

商品交易市场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693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101个,消费品市场592个。全年商品市场成交金额934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成交金额亿元以上的市场有67个,10亿元以上的有14个。

连锁超市继续发展。年末全市连锁零售餐饮企业60个,连锁门店975个,年零售额达到92.5亿元,比上年增长40.1%。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5697.79万吨,比上年增长9.4%。其中铁路438.46万吨,下降1.7%;公路11000万吨,增长5.9%;民航6.2万吨,增长8.9%;水运4253.13万吨,增长21.4%。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22838.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3%。其中铁路1534.27万人次,下降2.5%;公路21000万人次,增长9.3%;民航215.4万人次,增长11.1%;水运89.17万人次,下降17.5%。

“交通西进”,路网建设再续新篇。建成了绕城高速公路南线(全长123公里的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实现了全线贯通)、杭州机场公路与杭甬杭金衢互通改造工程、03省道萧山东复线、104国道萧山钱江立交至同兴段、16省道桐庐至焦山段、01省道余杭段、富阳桥大线、104国道余杭西连接线、临安藻天线、淳安南浦大桥等“十大工程”。年末全市公路里程6692.8千米,其中高级公路里程1806.51千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和11.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信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市电信业务总收入6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313万户,比上年增长24.7%;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47.29线/百人,其中市区56.4线/百人。全市移动电话用户395万户,比上年增长43.1%。年末全市因特网宽带用户39.72万户,比上年增长86.8%。全市邮政业务总量5.73亿元,增长20.9%。邮政特快专递完成国内业务283.43万件,完成国际业务13.38万件。

金融保险

金融机构贷款增加较多。2003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818.7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短期贷款增长34.4%,中长期贷款增长48.1%。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73.48亿元,比上年增长54.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652.73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增长26.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比为82.1%,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167.49亿元,比上年下降14.3%。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66.6亿元,保险赔付金额16.11亿元。

旅游产业

非典疫情对我市旅游业造成较大损失。下半年,随着非典疫情的缓解,旅游业明显回升。全年旅游产业增加值126.4亿元,比上年增长6.7%。接待海外游客86.1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8.5%;接待国内游客277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旅游总收入325.9亿元,增长7.3%。“旅游西进”取得重大进展。西湖综合保护“三项工程”(杨公堤景区一期、新湖滨景区、梅家坞茶文化村)于国庆节顺利完成。

房地产业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406.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8%;竣工面积605.47万平方米,增长7.3%。商品房销售面积487.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

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5%。其中食品类、居住类分别上升1.4%和1.9%;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及用品类分别下降0.1%、2.8%和4.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分别下降2.1%和4.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与上年基本持平。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全年原材料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4.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3%。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继续得到调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全市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为50.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完成248.9亿元,增长22.7%;集体经济244.96亿元,增长26.2%;股份制经济1680.9亿元,增长34.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841.28亿元,增长31.4%。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实现48.18亿元,下降6.9%;集体经济31.99亿元,下降29.6%;股份制经济177.21亿元,增长39.6%;三资经济37.54亿元,增长33.2%;个体和私营经济291.96亿元,增长8%。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有4.1万家企业、124.15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有54.74万私营和个体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1.4万家企业、98.71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有2.88万家企业、155.6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225所,收养人员5170人,年末全市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7万人。

国际经济技术劳务合作

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年批准境外企业(机构)35家,其中非贸易性企业9家。年末境外非贸易性企业73家,总投资1.42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全年完成国外经济合作营业额2.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7%,全年派出劳务人员3072人次,为上年的5.2倍。

对外贸易

外贸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进出口总额18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2%。其中出口总额109.5亿美元,增长29.2%,不包括省公司为64.7亿美元,增长46%;进口总额72.8亿美元,增长57.5%。在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62.71亿美元,增长47.3%;机电产品26.09亿美元,增长58%。

利用外资

吸引外资取得新突破。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69个,比上年增长48%;实际利用外资10.09亿美元,增长93.3%。其中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38个,大项目协议利用外资12.66亿美元,占全部协议利用外资的63.3%。

引进内资

引进内资大幅增长。全年引进内资项目3779个,为上年的2.21倍。协议引进内资354.58亿元,实际引进内资150.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2%和82.5%。

国家级开发区

杭州技术经济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等4个国家级开发区继续发挥着招商引资主平台的重要作用。全年4个国家级开发区签订外商投资项目202个,合同外资8.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4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41.9%和46.9%。开发区的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四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11.63亿元,利税102.66亿元,产品出口创汇25.6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4%、13%和62.5%。同时,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对加快城市东扩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成果显著,技术市场活跃。全市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5项,市级科技进步奖78项。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2286项,合同成交额42.75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42.64亿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全年申请专利3400件,专利授权1600件。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年末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06家,其中省级491家,分别比上年增长16.6%和17.2%。加强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的培育,全年培育认定市级研发中心30家,省级研发中心11家,累计培育认定研发中心69家。杭州被确定为首批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教育

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3.5%,小学入学率为100%。年末全市共有小学1044所,在校学生44.9万人,小学毕业升入初中比例为99.99%。初中316所,在校学生26.88万人,初中毕业升入各类高中段比例为87.71%。中等专业学校13所,在校学生2.17万人;职业高中42所,在校学生6.97万人;普通高中77所,在校学生10.81万人。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5所,在校学生26.98万人,其中研究生18435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0.4%和16.9%。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3.73万人。社会办学进一步发展,年末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学校61所,在校学生6.39万人,比上年增长13.7%。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杭师院下沙新校区一期工程、浙大城市学院二期工程投入使用,新增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50.8万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文化

加强文化名城建设,文化产业取得新发展。全年文艺作品创作获国家级奖29个,获省级奖62个;11部广播电视作品荣获“飞天奖”、“星光奖”等国家级奖项,69部广播电视作品获省级奖项。成功举办西博会开闭幕式文艺晚会、中国杭州2003西湖狂欢节等大型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杭州大剧院完成土建结顶,东坡大剧院改造工程完成,杭州文化商城竣工投入使用。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13个,群艺馆2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12个,剧场16个,音乐厅1个,艺术表演团体18个。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出版报纸12亿份,各类杂志8000万册,图书3.2亿册。杭州出版社出书303种,其中新版图书166种。杭州电视台1座4套节目平均每周播出549.5小时,电视综合覆盖率99.07%。数字电视开通试播。杭州广播电台1座3套节目平均每天播出时间67.5小时,广播综合覆盖率99.24%。

卫生

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820个,其中医院103家;各类医疗病床2.77万张,其中医院2.1万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7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1.65万人,护士(师)1.2万人。年末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34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2.71%,自来水受益人数415.81万人,比上年增长6.9%。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新创12个省市级卫生街道(乡镇)。全市传染病总发病率277.98人/10万人。市第一医院、第三医院、第六医院医疗综合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体育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杭州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性体育比赛获金牌15枚,银牌10枚,铜牌10枚;参加全国性比赛获金牌25枚,银牌30枚,铜牌25枚。在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杭州市体育代表团共获得14枚金牌、11枚银牌、3枚铜牌,金牌榜列参赛城市第8位。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全市举办区县(市)级以上健身活动2338项次,参加人次28.88万。中小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98.9%。体育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了126个全民健身点、35个全民健身苑,新配置各类健身器材3542件。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全年人口出生率8.04‰,人口自然增长率2.3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42.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7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393.19万人,增加6.18万人。

就业

全市年末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09万人,登记失业率4.39%,其中市区4.36%。年末城镇以上单位从业人员79.37万人,比上年下降0.8%,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0.6%,第二产业占36.6%,第三产业占62.8%。

居民收入和储蓄

城乡居民收入又有新的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8元,比上年增长9.5%;人均生活费支出9950元,增长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740元,比上年增长9.5%;人均生活费支出4578元,增长15.7%。

居民储蓄不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589.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城镇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307.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住宅建设

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住宅施工面积2048.8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64.73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22%。据抽样调查,年末市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7.2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4.7平方米。

五、城市建设

城市设施

“33929”工程(全面实现33条道路、9座桥梁、2个隧道、9个入城口建成和整治的目标)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建成了杨公堤、西湖隧道、龙井路、三台山路、上石立交、上德立交、上塘高架延伸等64个项目。“33929”工程的建成,新(改)建道路、桥梁(隧道)长度达210千米,面积651.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39万平方米,城区的路网布局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市区实有道路总长度1421千米,实有道路面积2568.7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5.3%和9.3%。地铁一号线建设试验段于12月下旬开工建设。市区第二轮河道整治进展较好,基本完成了冯家桥河(北段)、沿山河、莲花港河、胜利河和西塘河等5条河道的综合整治。全年共完成市区低洼积水治理项目23个。全年限额以上投资完成额中用于道路、供排水、公用事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29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公用事业

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年末市区公交线路312条,比上年末增加74条;公交营运线路总长度达3791千米,增加782千米;公交营运车辆3176辆,增加401辆;全年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量64579万人次。年末市区客运出租汽车7729辆。各项公用事业继续发展。市区日供水能力253.18万吨,比上年增长5%。全年市区供水量57863万吨,比上年增长8.4%,生活售水量14341万吨,增长7.1%。市区用电配网全年新出10千伏线路73条,新放、调换10千伏电缆399.2千米;改造低压台区55处,市区用电量190.1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居民生活用电23.7亿千瓦时,增长26.2%。在全国性用电紧张情况下,杭州电力供需矛盾也较为突出。年末市区居民家庭液化气用户63.53万户,人工煤气用户20.72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8.2%和10.4%。

六、城市环境

环境保护和治理

启动生态城市建设,城市整体环境一步改善。年内启动了生态市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示范区和生态村镇建设。深入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道路建设、建筑施工、拆迁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年内关停污染企业30家。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7.5%,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98%,烟尘排放达标率98%,粉尘排放达标率96%。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55.7分贝,城市交通噪音平均值67.7分贝。

城市绿化

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扩绿面积达764公顷,年末市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8703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05公顷。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67%,市区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6.73平方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用电、用地等生产要素供给紧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

3.杭州市生产总值: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从2004年起将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我市以前沿用的“杭州市国内生产总值”改称为“杭州市生产总值”,或“本市生产总值”。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4.市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市统计局通过对市区居民抽样调查所取得,与上年公布的“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在计算口径上有所不同,“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不包括厨房、卫生间、过道、阳台等,仅由居室构成,而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则均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