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杭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0:41:13 来源:杭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240次

2000年,全市人民在中共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初步统计,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超过了年初确定的增长目标。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7.3%、51.6%和41.1%,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42.85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19亿元,增长53.9%。

农业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5.4%。

种植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粮食种植有所下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较大幅度地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153.08万吨,比上年下降9.7%;蔬菜种植面积79.74千公顷,产量216.7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6.7%;油菜籽产量8.04万吨,增长32.9%;花卉种植面积5.79千公顷,增长54.3%。

林、牧、渔业发展良好。全年造林面积5298公顷,封山育林136.77千公顷。全年生猪出栏275.59万头,比上年增长13%;家畜出栏4196.6万羽,增长9.5%;全市肉类总产量25.24万吨,增长9.3%。水产养殖品种进一步丰富,全年淡水产品产量达9.84万吨,比上年增长13.8%。

农业生产条件又有新的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8.87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0.4%。全市拥有联合收割机1220台,比上年增长5.5%。综合抗灾防灾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5.32千公顷,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1.28千公顷。

工业

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完成全部工业销售产值2341.27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3.7%。产销衔接较好,全市全部工业产品产销率97.16%。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50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国有企业完成183.98亿元,增长9.4%;集体企业完成225.57亿元,增长25.6%;股份制企业完成592.13亿元,增长2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389.94亿元,增长35.4%。在销售产值中,轻工业占49.4%,重工业占50.6%。

工业经济增长格局出现可喜变化,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加快。以电子信息、通信业、现代生物与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31.0%,占同口径工业销售产值比重为25.1%。技术进步又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工业技术改造投入比上年增长26.7%,技改竣工项目951个,开发新产品1366项,新产品产值286.44亿元。有18只工业产品被评为浙江名牌产品,至年末全市累计已有浙江名牌产品77只。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59.1亿元,其中利润76.5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36%。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74亿元,增长13.3%;更新改造投资76亿元,增长21.4%;房地产开发投资100亿元,增长17.9%;农村投资138亿元,增长23%。

建筑业生产经营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各类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64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47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20万平方米。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用于水利、交通、邮电、水电煤气、市政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资额占55.2%。

国内商业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分地区看,市区零售额23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七县(市)166.37亿元,增长12.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53.48亿元,增长13.7%;餐饮业零售额35.75亿元,增长30.6%;其他各种行业零售额114.72亿元,增长5.7%。

商业网点的布局和业态结构进一步调整。连锁经营和超级市场发展迅速,住宅小区商业网点建设有较快进展,年末市区有连锁经营企业28个,连锁门店500个;市区连锁经营企业销售额30亿元,比上年增长29.5%;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品市场691个,比上年新增54个;年成交额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市区全年新建改建室内农贸市场完成10个。

市场价格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8%。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与上年比较,食品类下降1.1%、衣着类下降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4.3%、医疗保健类上升2.2%、交通与通信工具类下降6.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升0.9%、居住类上升9.7%、服务项目上升12.9%。

旅游产业

以发展假日经济和会展经济为切入点,建成开放一批新的旅游景点,成功举办西湖博览会及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旅游产业增加值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全年接待海外游客70.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9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5%和23.4%;接待国内游客230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14%。

房地产业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02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00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商品房销售呈上升趋势。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48万平方米,增长2.1%。

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信息产业增加值88.23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以电子及通讯设备、通信电缆、信息化学品为支柱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8.25亿元,增长29.6%。

生物医药产业

随着“新药港”建设的全面启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快。全年生物医药产业完成增加值14.6亿元,比上年增长26%。目前我市已拥有艾滋病确证试剂、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快速诊断系列、人体表皮生长因子等获得国家级新药证书的生物技术药物。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持续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全社会货运总量11457.92万吨。其中:铁路417.32万吨,公路7865万吨,民航3.6万吨,水运3172万吨。全社会客运总量18606.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其中:铁路1201.86万人次,公路17101万人次,民航124.37万人次,水运179万人次。全市新增公路里程291.28千米,新建改建一级公路85.82千米,公路网络日益完善,综合运输能力明显提高。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迅速,整体服务水平提高。全市邮电业务总量59.64亿元,比上年增长47.7%。移动通讯、互联网络、数据通信等新的业务快速发展。邮政特快专递完成国内业务148.22万件,国际业务9.65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1.5%和3.7%。年末全市城乡交换机总容量219.31万门,比上年末增长12.7%;固定电话机213.07万部,移动电话用户99.93万部,分别增长25.6%和58.8%;全市有市话用户161.2万户,增长22.9%,其中住宅电话112.21万户,增长20.9%;年末全市公用电话4.38万部,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市区2.03万部,增长15.3%。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34.3部/百人,其中市区达到69部/百人。年末在杭州电信分公司登记注册的因特网用户达11.49万户。

金融保险业

金融形势稳定,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88.47亿元,比年初增长17.1%;贷款余额1686.64亿元,比年初增长19.3%,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369.91亿元,短期贷款余额1200.3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38.7%和14%,金融贷款规模的扩大较好地支持了经济的发展。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相抵货币继续回笼192.01亿元。

保险业务不断拓展。全市保险机构承保金额4459.58亿元,保费收入26.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6%和18%。其中:财产保费收入9.79亿元,人身保险费收入15.45亿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5.38亿元。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取得新进展。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36.8%。

个私经济发展迅速。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16.93万户,私营企业3.15万个,比上年增长23.1%。全市个体及私营经济工业总产值1023.23亿元,比上年增长33.4%;个体及私营经济零售额140.58亿元,增长22.6%。

企业改革

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国企改革脱困“三年两目标”基本实现。至年末,全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面分别达到85.6%、95.6%和88.7%。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面为81.7%,其中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面86.5%。全市累计已有股份有限公司62个,其中上市公司8个。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已达17911个,参保职工达73.96万人,其中个体工商户及自由职业者参保人数达13.31万人。全年养老金收缴率97%,支付率100%。全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养老保险面均达到98%,非公有制企业养老保险面70%。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11285个,参保职工96.66万人;参加职工大病医疗统筹78.6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47.86万人,全年工伤补偿费用884.41万元。全年生育保险补偿支付802.24万元,补偿人数5100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敬老院281个,共有床位6760张,收养人员4219人。扩大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范围,年末全市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35人。

再就业工程

再就业工作继续得到加强。通过非正规组织就业、开拓社区就业岗位等途径,全年分流安置下岗职工2.94万人(其中市区2.42万人),分流后的企业下岗职工人数由上年末的2.75万人减少到2.32万人。全年市财政下拨帮困和再就业资金1.27亿元。

国际技术劳务合作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杭州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全年新办境外企业(机构)15个,其中非贸易性企业5个。至年末境外非贸易性企业57个,总投资1.07亿美元,注册资金4757万美元,中方协议出资2847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继续展开,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376万美元。全市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235人,派出的劳务人员分布在16个国家和地区。

对外贸易

外贸出口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据海关统计,全市出口总额69.66亿美元(包括省级外贸公司),比上年增长37.1%;扣除省级外贸公司出口额为29.61亿美元,增长57.0%。出口产品的结构趋向优化,全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为94.2%,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35.5%。外贸出口已扩大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杭州出口加工区。

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稳步发展。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健全招商机构,落实引资责任制等措施,提高了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15个,比上年增加103个;总投资8.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协议外资6.45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4.3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8%和2.5%。项目规模继续扩大,全年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9个,总投资5.55亿美元,协议外资3.82亿美元,分别占当年批准数的6%、61.8%和59.2%。至年末,在杭州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71个,列全球500强的跨国公司中已有30家在杭州投资办企业。

国家级开发区

开发区建设进度加快。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全年四区批准进区外商投资项目96个,占全市当年批准数的30.5%;协议外资4.26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2.49亿美元,分别占全市66%和57.8%。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87.56亿元,利税51.02亿元,产品出口创汇9.3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0%、60.6%和74.5%。

三、社会事业

科技

全面推进科教兴市战略。确立了以“两港三区”为重点,建设“天堂硅谷”的一号工程。全年共投入科技三项费用1.57亿元。全市获省科技进步奖36项,市级科技进步奖68项。各类独立核算科研机构30个。技术市场活跃,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7656项,合同成交额21.55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21.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1%、57.2%和61.8%。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798件,授权专利1339件。组建了杭州市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加强与浙江大学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杭州市被列为CAD技术应用推广示范市,全市13个区、县(市)均成为全国科技先进县(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教育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小学入学率达99.99%,小学毕业升入初中比例为99.78%,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段比例为83.67%。市属33所中学划归区管理,实现高初中分离,优化了九年义务教育资源。年末全市小学在校学生48.57万人,初中在校学生26.95万人,高中在校学生7.30万人。

高校的布局调整取得积极进展,高等教育又有较大发展。年末普通高等院校32所,在校学生12.24万人,比上年增长37.4%。全市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数16.42万人,比上年增长3.3%。特殊教育继续受到重视。社会办学进一步发展,年末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各级学校有52所,在校学生3.16万人。

文化

文化事业多姿多彩。成功举办了2000年西湖博览会开幕式文艺晚会和“山花奖”全国广场民间歌舞大赛决赛等一系列重大演出活动。《淳安竹马》、《南宋街市》荣获全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全市有“东海明珠”集镇77个,其中省级22个。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先后组派9个文化出访团,邀请国外优秀艺术院团24批次。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和群艺馆15个,音乐厅1个,公共图书馆11个,艺术表演团体19个,剧场18个,乡镇街道文化站269个。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出版报纸9.71亿份,各类杂志8591万册,出版图书2.68亿册。杭州出版社出书113种,比上年增长22.8%。杭州电视台1座2套节目平均每周播出235小时,杭州广播电台1座3套节目平均每天播出时间63小时。年末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98.1%,广播综合覆盖率98.3%。

卫生

医疗卫生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599个,其中医院396个,医疗病床2.72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55万人,其中医生1.63万人,护士(师)1.12万人。全市传染病总发病率344.17人/10万人。全市合作医疗覆盖率达46.8%,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率96.95%,农村初级保健工作实现了85%的目标。

体育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取得新成绩。杭州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金牌10枚、银牌2枚、铜牌3枚;参加全国比赛获金牌22枚、银牌38枚、铜牌17枚。群众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全市初步形成了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开展了各类全民健身及体育竞赛活动130余次。全市举办县级以上群众性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达455项次,参加人数达25.98万人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中小学实施面达100%。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621.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53万人;市区人口179.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91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0‰,死亡率6.4‰,自然增长率3.6‰。

就业

劳动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城镇以上从业人数91.5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占1.3%;第二产业占43.8%;第三产业占54.9%。全市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9%(市区3.39%)。

劳务市场日趋规范,职业介绍机构管理得到加强。至年末,全市拥有职业介绍机构160个,全年为31万人次失业人员提供了职业介绍服务。年末全市乡镇劳动力管理站125个。

居民收入和储蓄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668元,比上年增长6.4%;人均消费性支出7790元,比上年增长4.9%,恩格尔系数为42.4%。农民人均纯收入4496元,比上年增长6.8%。

城乡居民金融资产继续增加。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8.56亿元,比年初新增45.96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5.11亿元,比年初新增39.06亿元。

住宅建设

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住宅建设完成投资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住宅施工面积87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58万平方米。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0.6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为48平方米。

五、城市建设

城市设施

城市建设和综合治理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用于道路、供排水、公用事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市区路网建设日趋完善,年内基本建成了滨江大道二期、梅灵隧道、中河高架路南段延伸、潮王路西段、钱江三桥北接线等一批重大路桥基础设施项目。复兴立交、望江立交、中河高架向北延伸等工程已在建设之中。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黄龙体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旧城改造取得新的进展,中东河沿线,拱宸桥、复兴、吴山地区旧城改造进展顺利。市区完成21条道路、7个入城口整治工程;完善和扩展了亮灯工程。全年拆违面积达127.3万平方米,城市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公用事业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迅速,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市区公交线路增至163条,比上年末增加27条;公交路线总长度达2015.72千米,增加331.49千米;公交营运车辆2004辆,增加367辆。全年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量8.0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5.9%。供水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市区供水量32339万吨,比上年增长3%,其中生活用水量19409万吨,增长7.2%。市区用电量66.8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居民生活用电9.86亿千瓦时,增长24.9%。年末市区居民燃气用户达到42.42万户,比上年增长4.1%,气化率达到95.7%。

六、城市环境

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取得新的进展。实施运河杭州段疏浚与和睦港等67条市区河道清淤配水,完成西湖疏浚一期工程。四堡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达到40.5吨,七格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之中。全面实施“禁硫”工程;对工业企业,住宅区污水截污纳管。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5.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1.4%,工业废气处理率87.4%。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值56.9分贝,城市交通噪音平均值68.7分贝。全市实现环境保护“一控双达标”。

城市绿化

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进一步扩大。以西湖环湖两线绿地、15个广场和临街花园建设为重点,完成扩绿面积291公顷,年末市区园林绿地面积已达到6035公顷。市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7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58%。市区人均占有绿地面积6.79平方米。

200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社会有效需求仍然是制约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经济结构性矛盾有待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国企改革和发展任务较重,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省会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掘。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