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浙江

浙江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7 10:00:26 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585次

浙江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2008年3月26日

2007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积极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着力推进统筹协调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和加快社会建设,全省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运行质量较好、结构继续优化、创新能力增强、统筹和谐发展水平提高、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的良好局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为18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0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521亿元,分别增长2.8%、15.4 %和15.1%。人均GDP为3712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4883美元),增长12.7%。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上年的5.9∶54.0∶40.1调整为5.5∶54.1∶40.4。

图1 2001-2007年浙江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2%(见表1)。其中居住类上涨5.3%,食品类上涨11.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3%。房屋销售价格上涨8.1%。

表1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上年=100)

年末全省从业人员 32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7.6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160万人,增加82.1万人。全年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3.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7%,比上年末下降0.24个百分点。

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239.89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49.50亿元,增长27.1%。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价格上涨压力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资金面和政策面趋于“双紧”。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799.5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分别比上年减少2.2%和2.5%,粮食总产量为842.62万吨(见表2),比上年减少4.7%,其中晚稻总产量587.31万吨,比上年减少6.7%。

主要经济作物增多减少。其中蔬菜播种面积684.04千公顷,棉花播种面积19.01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4.2%。

畜牧业生产较好增长,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为179.9万吨,比上年增长5.8%;水产品产量500.14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08.16万吨,淡水产品产量91.97万吨。

现代农业发展迈开新步子。全年净增有效灌溉面积8.9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8.28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331.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

表2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推进,全年投入整治建设资金总额151.76亿元,累计完成示范村1181个,整治村10303个,全省村庄整治率达到35.39%。“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目标任务如期完成,80%以下的欠发达乡镇农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共完成下山移民24509户、90315人;26个欠发达县和黄岩、婺城两区完成下山移民搬迁21686户、79870人,超额完成了全年下山5万人的目标任务。全省培训农民157.2万人,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37.2万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57.5万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56万人,后备劳动力培训6.6万人。培训后转移就业48万人,培训转移率84%(同比增长4.1%)。农业多样化趋势明显。全省已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2710个,去年共接待游客5621.3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30.4亿元。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10300万个。农民信箱村级联络点组建达99%以上,用户达170万户,村级联络点按照“八个有”标准组建率达到83%。全省各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投入496.17亿元,比上年增长32.8%。2007年末,全省农业贷款余额达1275.5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为9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28亿元,增长17.9%,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4%和19.2%(见表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5152亿元,增长24.1%。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1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货值9184亿元,增长20.8%。出****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6.1%,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表3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高技术产业总产值2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所占比重为8.1%。在高技术产业中,集成电路、光通信设备、微波通信设备等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7.7%、8.7%和1.4%。全省新产品产值达5587.0亿元,比上年增长40.3%,新产品产值率为15.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汽车产量23.9万辆,增长26.1%,其中轿车产量17.5万辆,增长15.3%(见表4)。

表4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38.6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40.5亿元,比上年增长32.2%;股份制企业523.5亿元,增长26.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523.2亿元,增长35.6%;私营企业550.8亿元,增长29.5%。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052.02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利润总额1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7%;税金总额216.1亿元,增长21.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见图2),其中限额以上投资77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增幅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非国有控股投资5096.0亿元,增长15.1%,占全部限额以上投资的66.0%。

图2 2001-2007浙江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2.9亿元,比上年增长50.6%;第二产业投资3616.4亿元,增长11.9%。其中工业投资3600.8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投资4067.5亿元,增长9.6%。

全年限额以上投资项目24524个,比上年增长4.8%。其中,新开工项目12281个。相继建成了华能玉环电厂一期、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工程、杭甬高速复线等一大批重大项目。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8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增幅比上年回升7.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2603.8亿元,比上年增长53.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1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096.8亿元,增长16.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437.8亿元,增长16.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17.4亿元,增长17.6% ;其他行业零售额58.9亿元,增长3.7%。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3%,通信器材类增长1.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2.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3.4%,家具类增长39.7%,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3.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6.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6.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2%。

年末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96个,比上年增加32个。其中,超十亿元的市场133个,超百亿元的市场15个,分别比上年增加8个和2个。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9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新型流通业态发展较快。“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全面完成,全省1212个乡镇开设了连锁超市1689个,9751个行政村开设了连锁便利店10788个,共建放心示范店28110个。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为176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进口485.4亿美元,增长26.9%,出口1283亿美元,增长27.2%(见表5)。

表5 2007年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对主要市场的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日本和台湾是2007年浙江进口贸易额最多的国家和地区(见表6)。

表6 2007年对主要市场进出口情况

全省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919个,比上年减少18.5%,合同外资和实际到位外资分别为204和103.7亿美元,分别增长6.8%和16.6%。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合同外资68.6亿美元,实际外资29.8亿美元,分别增长43.2%和52.2%,分别占外资总额的33.6%和28.8%,比重分别提高8.5和6.7个百分点。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设计咨询完成营业额2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批准境外投资项目420个,总投资6.6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6.1亿美元,总投资和中方投资分别增长69.2%和1倍。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0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全年铁路、公路和水运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4962.3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7%; 旅客周转量1026.5亿人公里,增长10.5%。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5.7亿吨,增长12.0% (见表7)。

表7 2007年铁、公、水路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2.2亿元,增长13.3%;电信业务总量1284.9亿元,增长29.7%。

全年新增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53万门,总容量3246万门。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709万户,总容量为5903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2406万户,比上年新增1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601万户,新增34万户,农村电话用户80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529万户,全年新增517万户。国际互联网稳步发展,年末全省互联网用户数为681万户,比上年新增107万户。

全年国内旅游者191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国内旅游收入1820亿元,增长19.7%。接待境外入境旅游者511.18万人次,增长19.7%。其中,外国人343.64万人次,增长22%;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67.54万人次,增长15.2%。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7.08亿美元,增长26.8%。全年国内国际旅游总收入2026亿元,增长19.9%。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030.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1%,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16.8%。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939.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2%,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23.7%。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1381.16亿元(见表8),比上年末增长5.4%。

表8 2007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按照五级分类统计,年末全省主要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41.97亿元,比年初减少24.1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2%,比年初下降0.37个百分点。

截至2007年末,全省全年新增上市公司31家(其中境内首发上市20家,境内买壳上市3家,境外上市8家),新增融资额406.63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阿里巴巴公司筹资131.3亿元,刷新了我省上市公司首发融资额最高纪录。目前,全省共有上市公司154家,累计融资1001.08亿元。A、B股上市公司120家,累计融资585.89亿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43家,占全国20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的21.5%,全国排名第一。境外上市公司34家,累计融资415.19亿元。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441.9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5.48亿元,比上年增长29.4%;人身险保费收入266.47亿元,增长17.2%。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73.66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73.16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10.31亿元;财产险赔款90.19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省拥有普通高校77所(含筹建)。全年研究生招生12326人,在学研究生31409人,毕业生7387人;普通本专科招生24.97万人,在校生77.8万人,毕业生18.39万人。普通高考录取率7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6.9万人,在校生76.9万人,毕业生24.9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7.67万人,在校生87.08万人,毕业生29.35万人。初中招生62.48万人,在校生179.47万人,毕业生53.64万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6.55%,比上年提高2.53个百分点。小学招生54.85万人,在校生335.46万人,毕业生62.81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学比例达99.99%,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91%和99.96%。特殊教育招生1612人,在校生1.3万人。全省拥有幼儿园10411所,在园幼儿147.78万人。

全年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500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68%,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R&D经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5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科技投入7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7%提高到4%。

年末全省拥有县及县以上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147家,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4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45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拥有省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87家,其中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8家。全年受理专利申请6.9万件,授权专利4.2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0.2%和35.5%。全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130多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全省有1047家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其中国家检测中心 16个;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5个,全省有9257家企业获得55398张3C证书。法定计量技术机构74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40.77万台件。全年测绘部门完成各种比例尺地形图5.51万幅。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文化部门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1个,群艺(文化)馆、文化站1579个,公共图书馆93个,博物馆76个。省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2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6家。全省乡镇和行政村的有线电视联网率分别达到99%和97%。全省有线电视用户数1007万户,比上年增长6%,入户率为64.8%,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7%和99.1%。全省制作生产的各类电影16部、电视剧32部808集、动画22部590集,全省广播电视业经营收入78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城市影院共放映电影33.4万场,观众870.7万人次,票房收入2.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6.3%、16.3%和25%。

全省13家图书出版社,共出版图书7640种,总印数2.6亿册;全省公开发行的报纸有70种,年发行量达28.6亿份,比上年增加0.7亿份,平均每千人每天拥有155份报纸;出版期刊218种,年发行量近1亿册。全省共有综合档案馆9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0349个全宗,共计200.7万卷49.8万件。

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58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71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4.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万人,注册护士7.2万人。

2007年底,全省各县(市、区)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60个,占应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数的82.3%,社区卫生服务站(室)6601个,社区责任医生2.6万人。初步建立覆盖全省、多层次、多形式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2007年全省累计报告发生甲、乙类传染病173318例,报告死亡病例281例。报告总发病率为348.03/10万,比上年下降2.21%,报告死亡率为0.56/10万,比上年下降了6.62%,病死率为0.19%,比上年下降4.53%。全省共18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启动运转率达100%,累计治疗80.1万人次。全省共有11个市,72个县(市/区)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全省建立了1个确证中心实验室,12家确证实验室,6家筛查中心实验室,402家HIV筛查实验室,形成省、市、县三级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

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9.7%,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0.6%,累计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县城、镇)30个,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全年我省运动健儿共取得世界冠军8个、亚洲冠军12个、全国冠军81个。共举办国际性体育竞赛8项次、全国性竞赛21项次、全省性竞赛56项次。全省共有5个县(市、区)和101个乡镇通过省级体育强县、强镇的检查验收。全年发行体育彩票36.2亿元,比上年增加3.67亿元,位居全国第2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2007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060万人,比上年增长1.6%。其中,男性人口2565.4万人,女性人口2494.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7%和49.3%。全年出生人口52.1万人,出生率10.38%。;死亡人口28.0万人,死亡率为5.57%。;全年自然增长人口24.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81%。。

据对全省城乡住户抽样调查,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7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65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增长8.4%和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3年列全国各省区第一位(见图3、4)。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衡量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为0.3315,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为0.353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09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442元,实际增长7.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4.7%,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4%,比上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7.06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49平方米。年末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见表9),其中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13.9辆。

图3 2001-2007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4 2001-2007年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表9 2007年城乡居民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全年全省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10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2万人,增长12%;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77亿元,支出226亿元,累计结余60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1亿元,基金支付能力稳定上升,支付能力达28个月。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9万人,增长16%;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4万人,增长17%;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03万人,增加399万人,增长66%;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2万人,增长3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行,受益面不断扩大。全省87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已全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加人数3000万人,人均筹资90元,参保率为89%,当年度参合农民住院补偿率24.4%,有86个县实行了小病在乡村医疗机构门诊小额报销制度,门诊受益面为69%,基金结余率11.7%,运行平稳、有序。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深化完善。据初步统计,全省已有城乡低保对象65.2万人,其中城镇9.03万人,月均补助165.87元/人;农村56.2万人,月均补助96.44元/人,支出保障金5.49亿元。年末全省各种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13.78万张,收养人员9.82万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94.3%,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98.8%。现有1485个乡镇(街道)和2.75万个社区(村)建立了社会救助综合管理服务机构,分别占总数的98%和79%,社会救助工作人员3.4万名。

十二、资源、环境和社会公共安全

全年实际建设占用耕地15.07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6%。生态退耕80.3公顷,改桑、茶、果园及挖鱼塘占用耕地714.2公顷。土地整理等新增耕地12258.1公顷。当年净增加耕地2909.8公顷。

全年全省水资源总量906.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805立方米。总用水量208.2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23.4亿立方米,生产用水量172.9亿立方米,城市环境用水量11.9亿立方米;全省人均用水量414.7立方米。年末全省拥有省市县三级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机构24个,气象雷达观测站点6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0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省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171个省控监测断面中有60.8%的断面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钱塘江流域市县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79.8%;全省19个省控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68.4%;全省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81,11个设区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均在85.9%以上。全省城市总体声环境质量保持在上一年水平。据初步统计,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59%和82%,分别比上年提高2.1和0.5个百分点。

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下降,节能减排取得进一步成效。关停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或生产线,企业也加大了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改造。据初步核算,全省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1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0%,降幅分别比上年提高0.66和1个百分点。37个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面从上年的7成提高到接近9成,其中降低率在10%以上的行业主要有有色金属、纺织、食品制造等9个行业。

全省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在2006年双下降的基础上,2007年的降幅进一步加大。我省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幅分别居全国第3和第4位。

生态省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1.6千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0.5%。全省已有39个市、县(市、区)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验收命名,累计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86个、省级生态乡镇450个、全国绿色学校49所,全国绿色社区27个,建成省级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49个,以及一大批省级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家庭等。全省建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建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99个。

全年因洪涝和干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96.2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96.2亿元。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846.3千公顷,其中,绝收117.75千公顷。全年全省海域共发现赤潮40次,比上年增加7次;累计赤潮面积约8500多平方公里,比上年下降6.6%。

建设“平安浙江”取得阶段性成效。据调查,2007年我省群众安全感达95.97%,被认为是全国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全年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36577起、死亡7369人、直接经济损失31533.1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5.8%、5%和12.4%,实现了“三下降”的目标。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省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常住人口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