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南京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3-03-30 13:44:37 来源:南京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898次

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

2023年3月

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实现稳中有进,创新驱动形成标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环境质量日趋改善,民生事业扎实推进,切实扛起了“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总量继续扩大。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16907.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5.56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6069.64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10522.65亿元,增长2.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35.9:62.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8781元,比上年增长1.1%。

常住人口保持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49.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72%。其中,城镇人口825.8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7.01%,比上年提升0.11个百分点。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6.01‰,死亡率4.58‰,自然增长率1.43‰。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8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定标准内。全年支持成功自主创业人数达5.09万人,引领大学生创业6113人,新增就业参保大专以上人群37.69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2.7%,衣着类上涨1.4%,居住类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9%,交通通信类上涨4.1%,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2.1%,医疗保健类上涨2.6%,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2.7%。其中,轻工业上涨0.3%,重工业上涨3.2%;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7%,生活资料价格下跌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4.7%。

表1  2022年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涨跌幅度(单位:%)

1  2022年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涨跌幅度(单位:%

指标名称

2021年

2022年

居民消费价格

1.5

2.2

一、食品烟酒

1.4  

2.7  

二、衣着

1.0  

1.4  

三、居住[3]

1.0  

0.8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1.5  

2.9  

五、交通通信

4.0  

4.1  

六、教育文化娱乐

0.5  

2.1  

七、医疗保健

0.9  

2.6  

八、其他用品及服务

1.4  

1.8  

商品零售价格

2.1  

2.6  

市场主体总量提升。年末各类市场主体累计172.8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6%。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02万户,增长2.5%;个体工商户105.9万户,增长10.7%。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25.65万户,其中新设立企业9.32万户。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5.65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282.57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24.02亿元、增长7.1%;牧业产值26.34亿元、增长25.3%;渔业产值149.58亿元、下降0.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43.14亿元、增长11.1%。

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7.32万亩,比上年增加2.44万亩;粮食总产量99.03万吨,增产0.6%。其中,夏粮播种面积65.40万亩,比上年增加1.44万亩;总产量21.64万吨,增产3.0%;秋粮播种面积141.92万亩,比上年增加1.0万亩;总产量77.39万吨,减产0.1%。蔬菜播种面积121.29万亩,比上年增加0.47万亩;总产量279.29万吨,增产0.4%。

现代农业较快发展。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3.37万亩,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1万亩以上,设施蔬菜园艺1.26万亩,新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96家,累计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36家。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4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达140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规模站上新台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320.88亿元,比上年增长5.9%,企业产销率达98.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增长3.3%,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8%,私营企业增长8.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33.1%,制造业增长5.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1.7%。分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长6.7%,小微型企业增长4.1%。

新动能持续增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4]产值比上年增长10.9%,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8.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6%,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11.8%。装备制造业产值比上年增长7.8%,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为52.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4.1%。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等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184.3%、43.0%、25.4%。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1.4%。

2  202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22年 

比上年增长(%)

水泥

6400703

-12.5

生铁

16526241

-5.5

粗钢

18699972

-4.7

钢材

17898475

-5.3

汽车用发动机

千瓦

59321350

-13.3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

1300925

-19.1

工业机器人

27906

25.4

汽车

363399

1.9

#新能源汽车

154999

184.3

城市轨道车辆

1377

-37.5

民用钢质船舶

载重吨

536400

410.6

光纤

千米

5856252

19.7

光缆

芯千米

12976549

-8.7

锂离子电池

2549856565

43.0

电子计算机整机

758046

-5.1

显示器

6521240

-19.8

智能电视

1746863

5.2

集成电路

万块

573771

9.5

光电子器件

万只(片、套)

13574

-35.6

电子元件

万只

524070

6.1

建筑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列入统计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83.02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增长14.1%,建筑安装业增长4.8%。全年建筑业企业签订的合同总额为10555.17亿元,比上年增长3.2%;房屋施工面积31090.5万平方米,增长17.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投资规模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74.92亿元,比上年增长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0.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投资同比增长5.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17.8%,比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商务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分别增长22.4%、14.6%、48.2%和17.2%。民生领域投资加强,全年教育行业投资同比增长26.2%,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3.3%。

房地产市场有所承压。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758.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住宅投资2052.38亿元,增长6.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42.3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7.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91.96万平方米,下降42.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263.67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96.72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0.54万平方米。全年建成保障房383万平方米,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1万余套(间)。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逐步恢复。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2.41亿元,较上年下降0.8%。实体店铺商品零售继续恢复,全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其中,专业店、专卖店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7%和7.6%。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同比增长11.3%,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增长15.4%、29.6%和9.8%。

3  按商品分类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消费品零售情况

指标

绝对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粮油、食品类

457.51

-22.7

饮料类

54.03

1.6

烟酒类

159.68

7.6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339.55

-3.4

化妆品类

78.32

15.4

金银珠宝类

146.79

1.4

日用品类

325.61

-9.9

五金、电料类

32.68

-18.9

体育、娱乐用品类

37.67

29.6

书报杂志类

111.97

0.6

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

7.75

594.3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562.96

9.8

中西药品类

102.72

5.0

文化办公用品类

210.35

-10.6

家具类

19.40

-32.0

通讯器材类

219.51

-11.0

石油及制品类

388.29

9.2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96.91

-25.5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

16.98

-8.6

汽车类

921.38

11.3

绿色智能产品持续旺销。全年智能手机零售额同比增长268.9%,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同比增长205.8%,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71.3%。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5]1188.47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占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7.2%,份额比上年提升4.8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外贸市场基本平稳。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6292.13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出口3827.9亿元,下降1.8%;进口2464.2亿元,增长3.6%。从商品构成看,机电产品出口下降0.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下降8.6%;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10.8%,农产品进口增长15.2%。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下降0.1%,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下降9.8%。从企业主体看,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下降0.8%,外商投资企业增长4.1%,民营企业下降1.9%。

4  2022年南京进出口情况

指标

金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进出口总额

6292.1

0.3

出口额

3827.9

-1.8

其中:一般贸易

3018

-2.5

加工贸易

664

-2.2

其中:机电产品

1892.1

-0.2

高新技术产品

717.7

-8.6

其中:国有企业

807.8

7.5

外商投资企业

1116.8

0.3

民营企业

1902.9

-6.3

进口额

2464.2

3.6

其中:一般贸易

1953.3

3.8

加工贸易

247.6

-25.4

其中:机电产品

1180.1

-0.4

高新技术产品

700.4

10.8

其中:国有企业

1073.2

-6.2

外商投资企业

887.8

9.2

民营企业

500.9

19.8

新兴市场开拓有力。从市场结构看,新兴市场中,对“一带一路”市场进出口总额增长8.1%,占全市比重为29.4%,较上年提升2.1个百分点。传统市场中,我市对欧盟、东盟、韩国进出口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3%、9.4%、10.8%,对美国、日本进出口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5.2%、3.4%,五者合计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4.3%。

5  2022年南京对主要国家、地区贸易情况

国别和地区

出口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进口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合计

3827.9

-1.8

2464.2

3.6

一、亚洲

1675.7

-0.7

1446.9

10.9

日本

146.1

-19.1

307.9

6.5

韩国

270.3

-2.0

494.7

19.4

东南亚国家联盟

601.9

7.0

356.0

13.7

二、非洲

213.5

-7.5

105.9

19.5

三、欧洲

875.4

3.2

505.4

-5.2

欧洲联盟

693.0

7.9

422.1

-8.0

四、拉丁美洲

270.0

-0.4

89.5

-0.6

五、北美洲

692.9

-8.9

157.9

-7.0

美国

633.0

-8.5

123.9

16.4

六、大洋洲

100.5

1.0

156.4

-17.0

外资规模稳步提升。全年实际使用外资4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分产业看,第二产业使用外资8.8亿美元,增长3.0%,其中制造业使用外资8.16亿美元,增长18.4%;第三产业使用外资39.7亿美元,增长12.3%。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新设立企业503家,比上年下降26.9%。新增合同外资7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

对外投资有序推进。全年新增境外投资项目104个,中方协议投资额5.5亿美元。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6.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8%,完成营业额21.1亿美元,下降12.5%。在“一带一路”沿线25个国家,完成营业额14.4亿美元。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20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承压前行。全年货物运输总量45758.32万吨,比上年下降7.3%;货物周转量3848.75亿吨公里,增长0.1%。其中,公路货物运输量比上年下降14.7%,水运货物运输量增长2.5%,民航货物运输量下降26.3%。全年旅客运输总量8625.4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4.9%;旅客运输周转量106.92亿人公里,下降32.9%。全年新增地铁线路长度22.4公里,总长达449公里。全年地铁实现客运量7.67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2.8%,地铁线网日均客流量为212.98万乘次,单日最高客流量为358.3万乘次。

6  2022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情况

指标

计量单位

绝对量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总量

万吨

45758.32

-7.3

公路

万吨

20834.34

-14.7

水运

万吨

19455.58

2.5

铁路

万吨

600.20

-12.3

民航

万吨

4.25

-26.3

管道

万吨

4863.95

-7.5

机场货邮吞吐量

万吨

37.79

5.2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27226.50

1.1

其中:外贸吞吐量

万吨

2955.25

-7.9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万标箱

320.02

2.9

货物运输周转量

万吨公里

38487473.37

0.1

公路

万吨公里

2898163.06

-11.9

水运

万吨公里

35087424.48

1.3

铁路

万吨公里

-

-

民航

万吨公里

6511.91

-23.1

管道

万吨公里

495373.92

1.9

注:2020年开始,铁路货运量统计口径调整为货物发送量,表中货物运输周转量合计中不包括铁路货运周转量。

7  2022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情况

指标

计量单位

绝对量

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总量

万人次

8625.46

-24.9

公路

万人次

4870.80

-13.2

铁路

万人次

3180.60

-36.5

水运

万人次

58.80

39.2

民航

万人次

515.26

-37.6

机场旅客吞吐量

万人

1214.05

-31.1

旅客运输周转量

万人公里

1069220.87

-32.9

公路

万人公里

303320.40

-31.1

铁路

万人公里

-

-

水运

万人公里

271.50

102.1

民航

万人公里

765628.97

-33.6

注:2020年开始,铁路客运量统计口径调整为旅客发送量,表中旅客运输周转量合计中不包括铁路客运周转量。

机动车保有量稳步增加。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不包含拖拉机)320.3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7%,增加14.37万辆。民用汽车306.5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4%,增加12.92万辆,其中本年新注册28.47万辆。私人汽车233.40万辆,增长4.7%,增加10.55万辆;私人汽车中轿车157.23万辆,增长3.1%,增加4.79万辆,其中本年新注册轿车15.95万辆。

邮电业务量持续扩大。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30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7.42亿元,下降0.3%;电信业务总量188.05亿元,增长23.4%。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按现价计算)321.9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34.15亿元,增长6.1%;电信业务收入187.78亿元,增长11.6%。全年完成国际国内快递业务量9.16亿件,比上年下降0.1%。

旅游业有待恢复。全年境内外游客1.03亿人次,比上年下降4.6%;旅游总收入1946.18亿元,下降8.6%。其中,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1.6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3%,旅游外汇收入2.31亿美元,下降12.6%。国内游客10329.0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6%,国内旅游收入1930.27亿元,下降8.6%。

八、财政、金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同口径正增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8.2亿元,同口径增长0.1%,其中税收收入1208.9亿元,同口径下降5.9%。全年退减免缓税费708亿元(其中留抵退税47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75万户。

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28.7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4.9亿元,增长4.9%;教育支出330.3亿元,增长2.4%;卫生健康支出170.9亿元,增长13.7%;科学技术支出112亿元,增长3.5%;农林水支出95.6亿元,增长0.3%。

信贷规模持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9531.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8%,比年初增加4822.6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3289.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7%,比年初增加2458.9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8760.23亿元,比年初增加5454.83亿元,增长12.6%。其中住户贷款16711.05亿元,比年初增加1242.10亿元。

8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

绝对值(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49531.31

10.8

其中: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

13289.68

22.7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48372.91

11.1

其中: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

13078.05

23.0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48760.23

12.6

其中:住户本外币贷款

16711.05

8.0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48201.43

12.8

其中:住户人民币贷款

16710.37

8.0

保险业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57.37亿元,比上年增长6.9%。分类型看,寿险收入576.17亿元,增长3.5%;财产险收入242.97亿元,增长18.2%;健康险收入123.38亿元,增长7.0%;意外险收入14.85亿元,下降16.7%。

企业上市取得新突破。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8家,新增境内外股权融资额237亿元。其中:新增境内上市14家,境内首发融资额125亿元,同比增长81.3%;新增科创板上市公司6家,累计12家;新增北交所上市公司3家,累计4家。年末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55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119家,保持全国第七。全年累计实现证券交易额43.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创新平台建设有序。全市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91家,其中国家级31家;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9家,其中国家级15家。全年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1家。新增城市硅巷载体17家,新增备案面积49万平方米。全市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获优秀数量连续3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科创活力持续增强。全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7%。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9068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17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4.5%。全年新型研发机构及其孵化引进企业营业收入达450.39亿元。年末在宁两院院士97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5人。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年专利授权量86900件,比上年下降5.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8291件、增长31.2%。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3788件,比上年末增长28.0%。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856.7亿元。紫金山实验室发布“6G太赫兹100/200Gbps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系统”等多项重大创新成果,成功创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位居全国第2,全国城市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4。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在宁普通高等学校51所(不含部队院校),在校学生(不含研究生)77.77万人,比上年增加2.03万人。在宁高校及研究生培养机构在学研究生19.50万人,比上年增加1.71万人。全市普通中学270所,在校学生30.25万人,比上年增加1.4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2所,在校学生6.34万人,增加0.1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5所,在校生0.20万人,增加0.02万人;小学391所,在校学生52.93万人,增加2.92万人;幼儿园1047所,在园儿童27.84万人,减少0.50万人;新改扩建幼儿园30所,新开办义务教育学校(校区)15所。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达标率达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供给能力提升。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146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31家,市级103家。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15个,文化站101个,博物馆74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15处,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2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3个。达到省级标准的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201个。年末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887家,初步测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62%。

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3607个。其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院42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个。预计全市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7.07万张,其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院6.8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0.83万人,其中执业(含助理)医师4.06万人,注册护士4.95万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新改建体育公园8个、灯光球场50片,建设健身步道107.67公里,新改建20个百姓健身房,完成600套全民健身工程(点)老旧健身器材更新。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南京市体育代表团共取得293.5枚金牌、168.5枚银牌、162.5枚铜牌,勇夺金牌数全省第一。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039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工资性收入43105元,增长4.1 %;经营净收入7212元,增长3.7%;财产净收入7063元,增长2.9%;转移净收入11659元,增长6.9%。按照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43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64元,增长6.0%。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313元,比上年增长3.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3629元,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322元,增长5.5%。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0%,其中城镇为25.5%,农村为29.8%。

9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成情况

指标

绝对值(元)

比上年增长(%)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40313

3.1

食品烟酒

10482

2.9

衣着

2642

1.6

居住

9300

6.0

生活用品及服务

2562

5.0

交通通信

5572

4.7

教育文化娱乐

6000

-3.1

医疗保健

2482

3.0

其他用品及服务

1273

6.8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77.6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39.4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48.7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98.6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63.21万人。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2280元/月,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3351元/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030元/月。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23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能源消费基本平稳。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7%。全社会用电量724.4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701.4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8%。从消耗主要能源品种看,煤炭消费量3134.57万吨,增长1.2%;原油加工量2655.15万吨,下降11.5%;工业天然气消费量25.89亿立方米,增长0.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465.72亿千瓦时。其中,传统火力发电463.84亿千瓦时,较上年下降1.3%;风力和太阳能发电量分别为0.83亿千瓦时和1.05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2.7%和15.7%,发电量合计占比0.4%,较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市42个国省考断面累计均值水质优良比例(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达100%,水环境质量保持全省第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79.7%,同比减少2.5个百分点;PM2.5均值浓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4%。全市林木覆盖率31.95%,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0.7%。

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0起,死亡52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3.46%、11.86%。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 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和制度原因,较上年不具可比性。按现行统计划分标准:规模以上工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限额以上批发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限额以上零售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3] 居住类价格包括租赁房房租、住房保养维修及管理、水电燃料等价格。

[4] 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等六大类。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5]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取得订单,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含增值税),付款可以网上进行,也可以网下进行。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登记、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色农业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铁路运输数据来自省统计局反馈;民航运输数据来自东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东方航空江苏有限公司;轨道交通数据来自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邮政、电信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和各通信公司;外贸外资数据来自金陵海关、市商务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上市公司数据来自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养老服务、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环保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绿化数据来自市绿化园林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保障性住房数据来自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价格、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其他有关数据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