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连云港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2-04-24 16:52:35 来源:连云港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1424次
2021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后发先至”目标追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市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圆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27.92亿元,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8.13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625.76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704.03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0.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7%。
 
常住人口微幅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0.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87.0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14万人,出生率为6.82‰;死亡人口3.11万人,死亡率为6.76‰;自然增长率为0.06‰。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6%,衣着价格上涨0.5%,居住价格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7%,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3.7%,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0%,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下降0.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3.0%,食用油价格上涨9.2%,鲜菜价格上涨6.8%。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8.03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32.45亿元,增长3.5%。其中,农业增加值227.60亿元,增长3.5%;林业增加值5.58亿元,下降16.2%;畜牧业增加值47.47亿元,增长5.1%;渔业增加值117.48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4.32亿元,增长5.1%。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共767.59万亩,单产480.47公斤/亩,总产量368.80万吨。同上年相比,粮食播种面积增长0.1%,总产量增长0.1%。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369.09万亩,总产量145.29万吨,分别下降0.4%、0.5%;水稻播种面积为314.50万亩,总产量190.08万吨,分别增长0.1%、0.5%;玉米播种面积为64.80万亩,总产量27.37万吨,分别下降1.7%、2.5%;薯类播种面积5.36万亩,总产量2.68万吨,分别增长14.2%、13.4%。
 
现代农业稳步提升。实施高标准农田整域推进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40万亩,推进耕地地力提升行动,落实酸性土壤改良示范,建成酸性土壤改良核心示范区2个,面积达2185亩,新增水肥一体化1万余亩,基本实现主要经济作物全覆盖。落实农畜水产品种质资源普查,征集寄送农作物种质资源样品277份,录入畜禽遗传资源畜种17个、品种42个。推动“高质高效”、“全程全面”农机化发展,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84%,特色农机化水平超59%,东海、赣榆入选全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运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4%,两年平均增长8.9%。重点行业增势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增长32.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增长78.7%,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1.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增长29.2%,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0.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增长27.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产值增长16.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增长15.8%。
 
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8.30亿元,增长39.6%。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0.74亿元,增长221.3%;制造业302.04亿元,增长3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5.52亿元,增长60.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59.25亿元,增长107.8%;股份制企业242.00亿元,增长5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4.24亿元,增长16.8%;私营企业111.10亿元,增长64.6%。
 
建筑业增势良好。全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596.69亿元,增长9.0%,增速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11.22亿元,增长4.0%。全市建筑业签订合同额866.12亿元,增长11.1%,其中本年新签合同586.95亿元,占比达到67.8%,增长10.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长平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154.78亿元,增长8.4%。其中,项目投资1813.35亿元,增长12.0%;房地产投资341.43亿元,下降7.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708.40万平方米,增长16.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61.81万平方米,增长11.7%。
 
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398.43亿元,增长11.6%,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3.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333.64亿元,增长1.1%。制造业完成投资1248.77亿元,增长12.6%,其中投资超百亿的行业有:石油煤炭及其它燃料加工业288.69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44.69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3.20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111.03亿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增长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31亿元,增长9.0%。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基本生活类销售稳步提升,日用品类、烟酒类、粮油食品类分别增长37.1%、16.5%、14.2%;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61.7%、71.5%、22.5%、35.3%;出行类销售延续平稳势头,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分别增长34.7%、18.5%,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09.7%。网络零售快速发展,全市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89.34亿元,增长46.4%。
 
六、开放型经济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随着传统外贸业态不断积聚新动能,跨境电商新业态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外贸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44.9亿美元,增长55.3%,其中出口60.1亿美元,增长58.6%,进口84.8亿美元,增长53.0%。
 
自贸试验区加快推进。印发连云港片区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一带三组团九功能区”的功能布局,打造“1+4+4+N”的“全域自贸”体系。培育上报综保区“散进整出”、“政府增信、银行开户”新模式等37项制度创新成果,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总数105项。“创新多式联运协同监管服务体系”入选长三角自贸区十大制度创新案例。省发布两批次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32项、创新实践案例40项,我市分别入选10项、12项。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总体平稳。全市机场飞机起降1.51万架次,增长27.8%;旅客吞吐量123.33万人次,增长27.8%;货邮行吞吐量1.26万吨,增长142.3%。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77亿吨,增长10.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39亿吨,增长5.1%;集装箱吞吐量509万标准集装箱,增长6.0%。全市境内铁路客运量1345.62万人,增长134.9%;境内铁路货运量6614万吨,增长4.2%。
 
邮政电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政通讯总收入86.85亿元,增长24.8%;其中,邮政速递业务收入39.83亿元,增长41.7%,通信业务收入47.02亿元,增长13.3%。全年邮政快递业务量41088万件,增长59.1%。全市电话用户557万户,增长1.2%;移动电话用户510万户,增长1.7%。全市全部互联网用户604万户,增长4.5%。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4.81亿元,增长12.1%。其中,增值税83.89亿元,增长61.3%;企业所得税40.11亿元,增长31.1%;个人所得税10.87亿元,增长18.7%;城市维护建设税12.35亿元,增长16.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4.05亿元,增长6.4%。
 
金融信贷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786.94亿元,比年初增加526.3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073.47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829.3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197.05亿元,比年初增加938.32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523.04亿元,增长25.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1.9%;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24%,增长0.1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3%,增长1.2个百分点。6家企业入选省百强创新型企业,6家单位和个人荣获首届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奖。
 
科创平台加快推进。江苏海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功获批。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成立技术委员会,挂牌成立院士之家,燃烧室试验平台首次点火、一次成功。“九地合作”深入推进。花果山农业科学中心揭牌。千亿级“中华药港”加速布局。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基地加速落地。
 
教育服务能力稳步增强。教育现代化苏北领先,教育投入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年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5所;全市625所、占比99.52%的义务教育学校达省定办学标准,优质高中占比提高至100%;全年新招聘教师2000余名,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数达4.19万个。
 
十、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文化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年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4.41次。完善基层文化旅游设施,建成路南街道分馆、移动分馆等5个市图书馆分馆,市县7个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馆复评,提升改造室内外小剧场59个,公布示范文化站30家,完成旅游厕所建设26座,新增旅游公交线路5条,开通旅游直通车2条,新设(更新)旅游交通标识牌140块,14家公共文化场馆入选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13支文化群众团队入选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对象。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取得积极进展,创成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开展“国人游港城”惠民生促消费活动,面向省内外游客发放免费电子旅游门票11万余张。
 
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县医院均达到国家三级医院推荐标准。新增7个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和7个省级社区医院。累计73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基本标准以上能力。新增20个达推荐标准村卫生室(甲级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88元。截至年末,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408.81万人、873.33万剂次,全人群首剂接种率达88.9%,全程接种率达83.3%。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达3.07平方米,常年参加体育活动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0.6%以上。完成30项沿河沿路体育设施建设任务,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9个,新增健身步道超过25公里,新增更新健身路径216套、球场112片。
 
十一、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发展更加协调。新改建公园6个、游园18个,新增绿地380公顷,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2.5%。海绵城市面积达48平方公里,2021年完成13.36平方公里。新辟优化市区公交线路23条,清洁能源公交实现全覆盖,新增智慧停车位2000个。新建污水管网297公里,投产输变电工程35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50个,560个居民小区实行垃圾分类。累计改善农房4.97万户,2021年改善8212户。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户厕问题排查整改,累计摸排农村户厕90.66万户,完成分类整改1.32万户。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PM2.5浓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3.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3.8%,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全市45个国省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比例为86.7%,劣V类断面全面消除。全市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9.2%,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全年完成绿化造林4.4万亩,新建省级绿美村庄50个,新建、完善农田林网27.1万亩,四旁植树546万株。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2处,新建生态护坡及水源涵养林2处。推动海岛、岸线生态修复,全市生态修复岸线长度累计达80余公里。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增长步伐加快。全市经济运行稳步恢复,经济增长动力强劲,就业形势稳中向好,民生保障落实到位,居民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95元,增长9.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62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73元,增长11.1%。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稳定就业岗位,全年减征社保费9.3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4.8万个次,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保障重点群体,发放失业保险待遇2.8亿元、社保补贴1.7亿元,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3.3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5万个。强化创业扶持,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9.4亿元,扶持自主创业2.2万人。夯实技能支撑,实施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6.5万人次,发放培训补贴1.1亿元。
 
社会保障稳步推进。全民参保精准扩面,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缴费7.9万人,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7600人,建筑业工程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100%。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七连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十连增”基础上“二次提标”提高至人均211元/月。新增护理院1家、医养结合机构3家,医养结合床位累计达到3328张。全市共有89家医疗机构确定为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率达63%,其中6家医疗机构获得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单位。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连云港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