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镇江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1-08-09 22:26:01 来源:镇江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1997次
镇江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镇江调查队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9.50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988.63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2081.96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5:47.2:49.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2.4,比上年上涨2.4%,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103.1,上涨3.1%;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1.3,上涨1.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7.5%,居住类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7%,医疗保健类上涨0.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4.8%;衣着类下跌0.1%,交通和通信类下跌4.6%。食品中,粮食上涨0.9%,食用油上涨2.7%,鲜菜上涨9.1%,畜肉类上涨35.0%,蛋类下跌14.0%,鲜瓜果下跌10.0%;水产品上涨4.6%。
 
表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项目
 
价格指数
 
比上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2.4
 
2.4
 
#食品烟酒
 
107.5
 
7.5
 
衣着
 
99.9
 
-0.1
 
居住
 
101.0
 
1.0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3
 
0.3
 
交通和通信
 
95.4
 
-4.6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2.7
 
2.7
 
医疗保健
 
100.8
 
0.8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4.8
 
4.8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8.52万亩,比上年减少0.91万亩,下降0.5%。全年粮食总产量95.60万吨,比上年增加0.17万吨,增长0.2%,其中夏粮总产量23.68万吨,减少1.51万吨,下降6.0%;秋粮总产量71.92万吨,增加1.68万吨,增长2.4%。全年油料总产量3.39万吨,下降16.5%。蔬菜总产量96.92万吨,增长2.2%;瓜果类产量11.83万吨,增长1.0%。
 
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7.39万吨,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猪肉产量2.41万吨,下降9.0%;禽肉产量4.89万吨,增长34.4%。全年生猪出栏量30.80万头,下降11.6%;家禽出栏量2980.51万只,增长34.9%。水产品产量9.61万吨,增长1.1%。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
 
粮食
 
95.60
 
0.2
 
棉花
 
0.04
 
-7.2
 
油料
 
3.39
 
-16.5
 
#油菜籽
 
3.08
 
-18.2
 
花生
 
0.16
 
2.4
 
肉类总产量
 
7.39
 
15.7
 
水产品
 
9.61
 
1.1
 
全市拥有高标准农田158.8万亩,比上年增加4.3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9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3%。全市拥有高效设施种植业面积54.40万亩,比上年增加2.9万亩。年末农机总动力达152.89万千瓦,增长0.3%。年末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省级家庭农场1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70家。全市共有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3个、“两品一标”产品206个、有机农产品43个。长江禁捕退捕、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两岸造林绿化等任务全面完成。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3%,其中大中型企业增长6.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9.3%;重工业增长5.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4.5%,集体企业下降22.2%,股份制企业增长8.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5%;民营企业增长7.0%,其中私营企业增长6.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增长11.3%;利润总额增长16.0%。年末成本费用利润率6.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7.5%,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医药制造、计算机办公设备分别增长15.7%、18.9%。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34.8%,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新兴产品增长动力强劲,手机、服务器、工业机器人等新兴智能产品比上年分别增长12.3%、16.4%和22.3%。年末拥有省级智能工厂3家,省级智能车间65个。
 
表3重点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食醋
 
万吨
 
30.92
 
2.5
 
复合木地板
 
万立方米
 
4697.86
 
6.9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256.76
 
-3.0
 
冰乙酸
 
万吨
 
117.86
 
11.5
 
多晶硅片
 
万片
 
92451
 
-18.3
 
水泥
 
万吨
 
1550.74
 
-5.2
 
钢材
 
万吨
 
501.76
 
4.2
 
铝材
 
万吨
 
71.09
 
3.2
 
金属切削工具
 
亿件
 
7.68
 
-4.5
 
自行车
 
万辆
 
107.62
 
104.8
 
高低压开关板
 
万面
 
4.71
 
-10.4
 
印制电路板
 
万立方米
 
124.78
 
-30.1
 
眼镜成镜
 
万副
 
1130.49
 
14.8
 
发电量
 
亿千瓦时
 
414.13
 
3.7
 
母线
 
万米
 
135.23
 
0.6
 
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97.62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62.96亿元,增长33.6%;竣工产值427.43亿元,增长12.9%,竣工率为71.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91.65万平方米,下降0.9%,其中新开工面积600.84万平方米,下降0.9%;竣工面积553.41万平方米,下降15.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63.43万平方米,下降30.9%。年末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48家,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9.87万元/人,增长8.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下降18.7%,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增长6.0%,民间投资增长11.1%。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1倍,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9%,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4.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4%。全年分别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和高技术产业投资132.98亿元、157.36亿元,分别占工业投资比重32.0%、37.9%。完成产业类投资525.0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1.3%。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00.92亿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住宅投资338.89亿元,下降0.2%。商品房施工面积2873.7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369.19万平方米,下降2.6%。商品房竣工面积402.9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7.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25.79万平方米,下降37.0%。商品房销售面积632.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08.36万平方米,增长10.0%。商品房销售额573.44亿元,比上年下降0.3%,其中住宅销售额552.51亿元,增长2.4%。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1.93亿元,比上年下降1.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零售额1029.79亿元,下降0.7%,乡村市场零售额112.14亿元,下降7.6%。按单位规模分,限上单位零售额355.24亿元,增长2.1%,限下单位零售额786.69亿元,下降2.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2%。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40.51亿元,增长14.0%;汽车类119.51亿元,增长8.7%;石油及制品类56.36亿元,下降15.2%;通讯器材类1.64亿元,下降19.2%;日用品类15.26亿元,下降27.9%;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16.17亿元,下降14.4%;化妆品类4.51亿元,增长8.7%;金银珠宝类11.53亿元,下降5.1%;体育、娱乐用品类2.83亿元,下降23.5%;服装、鞋帽、针织品类27.67亿元,下降4.9%。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04.2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0%,其中进口总额30.32亿美元,下降9.1%;出口总额73.91亿美元,下降6.1%。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实现出口总额63.31亿美元,增长1.3%;加工贸易实现出口总额9.39亿美元,下降36.7%。从贸易市场看,直接与我市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213个,其中出口欧盟增长9.6%、美国增长6.9%、大洋洲增长10.2%、日本下降28.7%、东盟国家下降8.6%。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0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21.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3%,其中超3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28个。实际利用外资7.88亿美元,增长19.4%。
 
全年服务外包产业接包合同总额32.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9%,执行总额28.48亿美元,增长18.2%;离岸外包合同总额11.13亿美元,增长21.3%;离岸外包执行额10.29亿美元,增长24.1%。年末全市拥有服务外包企业1031家,从业人员10.5万人。
 
七、交通、邮电
 
连淮扬镇铁路镇江段、五峰山大桥建成通车,大港南站投入运营,丹徒站综合枢纽建成;双井路、宗泽路等扩容贯通。年末拥有公路总里程689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3公里。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76.28万辆,比上年增长3.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9.57万辆,增长4.6%。年末市区拥有公交线路149条,当年新辟优化18条;拥有公共交通车1572辆,当年新购165辆。
 
全年公路客运量2045万人,比上年下降29.3%。公路旅客周转量11.38亿人公里,下降41.7%。公路货运量5882万吨,增长4.8%;水路货运量1581万吨,下降5.1%。公路货物周转量93.55亿吨公里,增长7.8%;水路货物周转量50.41亿吨公里,下降9.8%。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60亿吨,比上年增长5.9%,其中长江港口吞吐量3.51亿吨,增长6.5%;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7.26万标箱,下降10.3%。
 
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351.30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1.15亿元,增长26.2%;电信业务总量300.15亿元,增长21.6%。实现邮政电信业务收入6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8.42亿元,增长19.9%;电信业务收入35.05亿元,增长5.5%。全年完成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1.92亿件,增长35.9%;实现快递业务收入21.14亿元,增长28.6%。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369.78万户,其中5G手机用户77.8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69.61万户,移动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07.24万户。
 
八、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税收收入237.18亿元,下降0.8%;非税收入74.56亿元,增长9.9%。从主要税种看,受增值税率调整影响,增值税下降4.2%;企业所得税增长0.1%,个人所得税增长10.5%。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8.91亿元,增长7.0%,其中教育支出81.0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2.33亿元,医疗卫生支出31.32亿元,环境保护支出15.33亿元。
 
表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项情况
 
指标
 
绝对值(亿元)
 
比上年±%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311.74
 
1.6
 
#税收收入
 
237.18
 
-0.8
 
#增值税(50%)
 
108.05
 
-4.2
 
企业所得税(40%)
 
32.25
 
0.1
 
个人所得税(40%)
 
10.50
 
10.5
 
房产税
 
11.60
 
7.5
 
印花税
 
3.49
 
4.2
 
契税
 
19.31
 
-8.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
 
498.91
 
7.0
 
#一般公共服务
 
44.72
 
10.0
 
教育
 
81.06
 
7.1
 
科技
 
16.63
 
-6.4
 
社会保障和就业
 
62.33
 
20.5
 
医疗卫生
 
31.32
 
6.5
 
环境保护
 
15.33
 
-7.5
 
年末全市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4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大型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2家,外资银行1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0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5家。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292.05亿元,比年初增加745.4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764.35亿元,比年初增加342.67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2505.30亿元,比年初增加473.8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105.42亿元,比年初增加849.4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65.42亿元,比年初增加42.18亿元;中长期贷款1577.76亿元,比年初增加155.92亿元。
 
表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
 
绝对值
 
(亿元)
 
比年初增减额
 
(亿元)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6292.05
 
745.40
 
#住户存款
 
2764.35
 
342.67
 
非金融企业存款
 
2505.30
 
473.88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6105.42
 
849.41
 
#住户贷款
 
1843.18
 
198.10
 
企(事)业单位贷款
 
4261.64
 
651.34
 
年末上市挂牌企业总数390家,其中当年新增44家。在主板上市20家(境内15家,境外5家),新三板挂牌32家,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338家。
 
年末拥有保险机构63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42.70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财产险32.24亿元,增长5.6%;人身险110.46亿元,增长1.2%。全年赔付额36.76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财产保险赔付18.47亿元,增长1.6%;人身保险赔付18.29亿元,增长2.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3%。财政性科技投入16.6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3%。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6.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累计178家;年末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1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4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6家,累计35家。
 
全年专利申请量2.8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0.73万件;专利授权量1.9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0.23万件。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34万件,比上年增加0.05万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1.7件,比上年增加1.48件。全市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1家。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8所,本专科招生2.98万人,在校学生9.33万人,毕业生2.23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0.55万人,在校生1.39万人,毕业生0.3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2.05万人。普通中学110所,在校学生11.04万人,毕业生3.31万人。小学111所,在校学生16.35万人,毕业生2.37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全市共有幼儿园273所,比上年增加8所;在园幼儿8.62万人,比上年增加0.28万人。
 
表6各类教育学校、招生和在校生情况
 
指标
 
学校数(所)
 
毕业生数(人)
 
招生数(人)
 
在校生数(人)
 
高等教育学校(机构)
 
8
 
39446
 
51639
 
143115
 
#普通高校
 
8
 
22295
 
29892
 
93327
 
中等职业学校
 
6
 
5355
 
6872
 
20522
 
普通中学
 
110
 
33083
 
37482
 
110417
 
高中阶段
 
19
 
10486
 
13724
 
39100
 
初中阶段
 
91
 
22597
 
23758
 
71317
 
普通小学
 
111
 
23734
 
28635
 
163492
 
特殊教育学校
 
5
 
165
 
120
 
559
 
幼儿园
 
273
 
27644
 
28191
 
86237
 
十、文化和旅游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站59个,博物(纪念)馆14个,美术馆2个。年末有线电视用户77.72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75.58万户。年末拥有省级以上重点保护文物单位67处,其中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13处。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城乡播种行动”,全年共开展艺术辅导3000余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验收,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镇江金山文化旅游节;打造“镇江夜·美好”文旅夜间消费品牌。
 
年末拥有A级景区31个,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12家。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72家。拥有星级旅游饭店23家,其中五星级宾馆3家;拥有旅行社123家,其中星级旅行社36家。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774.6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94.46亿元,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772.93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92.2亿元;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68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270万美元。
 
十一、卫生和体育
 
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1052个,其中医院53个、卫生院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村卫生室315个。年末拥有卫生机构床位1.73万张,其中医院1.24万张、卫生院0.19万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16万张。年末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2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8965人,注册护士9678人。疫情期间,全市共派出4批共77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为全国抗疫大局作出了镇江贡献。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医保目录新增药品平均降价60%以上,市级医疗保障四级服务体系做法在全国推广,省级卫生村实现全覆盖,蝉联全国卫生城市。
 
全年新增健身步道122公里,新建多功能运动场10片,社会足球场地21片,已建成各类体育公园181个。成功承办全国U系列田径通讯赛(江苏赛区)系列赛、江苏省拳击锦标赛等体育赛事;举办第二届镇江城市业余联赛、第三届南山越野赛、长江(世业洲)户外休闲徒步大会、国民体质免费测试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市体育会展中心创成“江苏省第三批体育服务综合体”。全年完成体育彩票销售7.55亿元,比上年下降19.9%。
 
十二、城建、环保
 
市区实施城建项目122个,完成投资87亿元。完成谷阳路跨铁路桥改建、双井路北段、东吴路改造等道路工程,金西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基本完成,餐厨废弃物及生活污泥协同处理二期土建主体设施完成,新(改)建供水管网26.86公里,新建供气管网4公里,改造老旧供气管道28公里。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三年任务,对6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进行改造,2.1万居民受益。实施张家湾、龚家湾等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开工建设安置6219套,建筑面积84.21万平方米。有序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全市创成19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培育10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美丽宜居村庄累计达739个,27个村庄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改造危房77户。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67.0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2.36亿千瓦时,增长3.2%。全市建成区面积228.0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4.5平方公里。全市拥有区域供水厂15座,总供水能力126万吨/日,其中市区自来水供水能力70万吨/日。市区管道天然气供气总量5.42亿立方米,家庭天然气用户26.90万户,家庭液化气用户5.98万户。
 
全年新增各类城市绿地面积544.9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73平方米。林木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5.4%、42.4%。全年国控站点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3.9%;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1.4%,比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全年地表水国考断面、省考断面、主要入江支流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优Ⅲ比例均为100%,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分别比上年提高12.5和5.3个百分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8家、市级绿色工厂62家。
 
十三、人口、就业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69.25万人,比上年减少0.91万人;出生人口1.83万人,死亡人口2.37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6.79‰,死亡率8.79‰,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2.00‰。户籍人口中男性132.82万人,减少0.52人;女性136.43万人,减少0.39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84万人,新增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84万人,新增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62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全年扶持成功创业1.43万人,其中引领大学生创业2169人,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4068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4.03万人。全年新增登记注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98万人,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13.47万人。
 
十四、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80元,增长4.3%,其中,工资性收入28908元,增长2.5%;经营净收入6181元,增长0.3%;财产净收入4309元,增长8.5%;转移净收入6782元,增长14.2%。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337元,下降2.2%。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572元,增长3.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374元,下降1.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02元,增长6.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904元,下降4.1%。年末城镇居民现住房人均建筑面积51.3平方米,百户家庭拥有汽车62.4辆、电脑81.5台、手机267部。年末农村居民现住房人均建筑面积61.3平方米,百户家庭拥有汽车51.7辆、电脑49.2台、手机255.6部。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民生类支出372.46亿元,占比重74.7%。全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为2020元/月,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70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90元,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185元。全市有1.18万户、共计1.76万人享受低保,全年发放低保金1.59亿元。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6.45万人,比上年增加1.0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6.38万人,比上年增加5.33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5.26、65.51、64.01万人。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14家,养老机构床位数18750张,共建成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0家,实现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城乡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80.2%和52.2%。福利彩票2020全年销售2.55亿元,同比下降37.0%。
 
注:
 
[1]本公报中数据为快报数,正式数据以《镇江统计年鉴2021》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问题,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