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扬州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0-04-27 14:44:51 来源:扬州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5768次
2019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六稳”要求,克难求进,奋勇争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社会事业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50.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2.80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78.21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79.07亿元,增长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8856元,增长6.3%。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47.5:47.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年末全市有各类法人单位123293家,产业活动单位12960家。2019年末全市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153451户,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24787户,新登记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150.11亿元。年末个体工商户356541户,其中全年新登记42725户。
 
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全市就业人口268.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口37.3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口115.1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115.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7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1.58万人,完成就业技能培训6.28万人次,创业带动就业8.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5%。
 
居民消费价格有所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5%,非食品价格上涨1.8%。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6.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4.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4.5%;衣着类上涨3.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4%;居住类上涨1.1%;医疗保健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5%。
 
二、农林牧渔业
 
粮食生产基本平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79.30万亩,同比下降2.5%。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64.44万亩,下降3.3%;秋粮播种面积314.87万亩,下降1.8%。全年粮食亩产量493公斤,同比增长1.9%。其中,夏粮亩产量378公斤,增长2.1%;秋粮亩产量590公斤,增长1.6%。全年粮食总产285.60万吨,同比下降0.6%。其中,夏粮总产99.81万吨,下降1.3%;秋粮总产185.79万吨,下降0.2%。
 
主要畜禽品种存出栏有升有降。全年生猪出栏72.82万头,同比下降37.7%;存栏15.25万头,同比下降70.1%。家禽出栏5053.37万只,同比增长35.6%;家禽存栏1560.77万只,同比增长36.7%。
 
水产养殖规模有所减少。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07万亩,同比减少5万亩,下降4.5%;实现水产品产量39.59万吨,同比持平,其中养殖产量为36.85万吨,同比增长0.15%,捕捞产量为2.74万吨,同比下降2.7%。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18.3万亩、高效设施农(渔)业8.43万亩;5个现代化生猪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新创农产品“三品一标”32个、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9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全市3026家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其中轻工业增长8.8%,重工业增长8.4%。按门类分,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2%,采矿业增加值下降6.6%。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增长7.7%,集体工业增长14.5%,股份制工业增长7.7%,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12.7%。
 
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先进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对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75.3%,拉动全市产值增幅5.6个百分点。分产业来看,新型电力装备产业、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幅分别达13.1%、11.1%和10.1%;食品产业同比增长8.7%,高端装备产业增长8.4%,电子信息产业增长7.2%,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增长5.5%。
 
工业企业利润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0.5%,利润下降1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4.3%、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3.0%,总资产贡献率为7.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2%。
 
表1: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2019年
 
比上年±%
 
化学纤维
 
万吨
 
142.70
 
14.3
 
服装
 
万件
 
10121.79
 
3.0
 
皮革鞋靴
 
万双
 
1835.48
 
-8.2
 
机制纸及纸板
 
 
111150.00
 
-2.3
 
人造板
 
万立方米
 
50.69
 
-11.6
 
氢氧化钠(烧碱)(折100%)
 
万吨
 
32.93
 
12.4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1357.00
 
-72.0
 
化学农药原药
 
 
163539.81
 
75.2
 
单晶硅
 
万千克
 
318.16
 
26.8
 
合成纤维聚合物
 
万吨
 
210.43
 
4.8
 
光电子器件
 
万只(片、套)
 
286909.40
 
40.4
 
电子元件
 
万只
 
449541.57
 
8.6
 
水泥
 
万吨
 
1020.72
 
3.6
 
钢材
 
万吨
 
532.74
 
7.4
 
金属紧固件
 
 
7405.98
 
-28.0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1036.14
 
-0.8
 
铜材
 
万吨
 
44.71
 
10.4
 
变压器
 
万千伏安
 
135.02
 
-16.7
 
灯具及照明装置
 
万台(套、个)
 
612.87
 
-18.3
 
金属集装箱
 
万立方米
 
92.54
 
121.6
 
金属切削机床
 
 
26998
 
-25.2
 
金属成形机床
 
 
22721
 
-15.0
 
汽车
 
 
316255
 
-5.9
 
民用钢质船舶
 
万载重吨
 
294.20
 
32.9
 
交流电动机
 
万千瓦
 
1381.94
 
0.8
 
电力电缆
 
万千米
 
348.70
 
24.8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
 
万对千米
 
87.25
 
67.6
 
铅酸蓄电池
 
万千伏安时
 
503.79
 
-4.1
 
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
 
千瓦
 
6011324
 
52.3
 
家用电冰箱
 
万台
 
428.03
 
4.1
 
?
 
用电量稳步增长。全社会用电量259.4亿千瓦时,增长4.2%。第一产业用电量3.15亿千瓦时,增加10.9%。第二产业174.99亿千瓦时,增长3.7%,其中工业用电171.95亿千瓦时,增长3.8%。第三产业40.21亿千瓦时,增长9.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1.05亿千瓦时,增长0.9%。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228.6亿元,增长8%;建筑业增加值增长4.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177.6万平方米,下降1.2%,其中新开工面积10519万平方米,下降13%;竣工产值3609.2亿元,增长13.9%;竣工面积11751.4万平方米,增长10.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稳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0.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2.1%;民间投资增长3.9%,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77.4%。
 
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举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名城扬州携手世界名企”合作恳谈会等招商活动,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247个,新落户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项目6个;沈飞所协同创新研究院、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中心等一批重大科创项目成功落地;中星北斗卫星遥感产业园、恒大新能源科技、中化三元锂电池、质子治疗中心及医疗产业等重特大项目签约落户;27个项目进入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新开工工业重大项目56个,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46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增势稳定。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5.9亿元,同比增长6.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34.83亿元,同比增长6.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1.07亿元,同比增长6.2%。按行业分,批发业165.12亿元,增长6.0%;零售业1298.00亿元,增长10.6%;住宿业20.60亿元,增长4.5%;餐饮业172.18亿元,增长8.3%。
 
六、开放型经济
 
外贸增速放缓。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13.05亿美元,下降5.7%,其中出口83.6亿美元,下降2.1%;进口29.4亿美元,下降14.8%。从出口行业看,我市十大出口行业累计出口47.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6.7%,其中化学化工实现出口11.42亿美元,同比下降3.6%;纺织制品实现出口7.54亿美元,同比下降5.5%;机动车辆与零配件实现出口4.99亿美元,同比增长4.8%,船舶出口4.51亿美元,同比增长29%。从出口主体看,我市民营企业实现出口43.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52.2%;外资企业出口28.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34.6%;国有企业出口11.1亿美元,同比增长0.6%。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86.5亿美元,占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为76.5%,同比下降5.1%;加工贸易进出口额24.1亿美元,同比增长12.2%;其他贸易方式进出口额2.46亿美元。从出口市场看,全市对前十出口国家(地区)累计出口额73.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88.4%。其中,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15.1%,占出口比重为19.7%;对拉美、非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出口保持较快增长,累计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6.3%、148.5%、8.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累计出口额19亿美元,同比下降0.2%,占全市出口比重22.7%。
 
表2:全市主要出口国别/地区情况
 
出口国/地区
 
累计出口金额
 
(万美元)
 
累计出口同比
 
(%)
 
占全市比重
 
(%)
 
欧盟
 
188718
 
-8.8
 
22.6
 
美国
 
164765
 
-15.1
 
19.7
 
东盟
 
73184
 
-5.1
 
8.7
 
拉丁美洲
 
72437
 
16.3
 
8.7
 
非洲
 
62539
 
148.5
 
7.5
 
香港
 
48405
 
-25.2
 
5.8
 
日本
 
39430
 
4.7
 
4.7
 
南亚
 
35198
 
-16.7
 
4.2
 
大洋洲
 
32408
 
8.6
 
3.9
 
韩国
 
21979
 
-4.9
 
2.6
 
对外开放层次不断提升。全市实际到账外资13.87亿美元,同比增长13.69%。新批外资项目155个,同比增长14.81%;新增协议外资3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9.56%。从行业分,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8.8亿美元,同比增长40.11%,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63.44%;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5.0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36.54%。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利用外资7.99亿美元,同比增长89.16%,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57.6%,占比与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全市对外投资总额5.35亿美元,其中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完成营业额3.66亿美元,占全市比重68.4%。新批境外投资项目39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36亿美元,同比增长8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1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6830万美元,占全市对外投资总量的50.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基本平稳。全市货运总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完成1.50亿吨和434.47亿吨公里,分别增长6.1%、5.1%。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完成2796万人和26.23亿人公里,分别下降9.8%、4.6%。港口货物吞吐量13917万吨,下降1.5%;集装箱吞吐量52.0万标箱,增长2.3%。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新开辟国内航线11条,国际(地区)航线3条,累计开通46个通航点,其中国内36个,国际/地区10个;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297.97万人次,同比增长25.0%;完成货邮吞吐量1.24万吨,同比上升11.7%。年末全市公路里程9726.38公里,高速公路里程293.68公里。截止2019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980878辆,其中汽车827275辆,私人轿车694798辆;全市现有机动车驾驶人155.23万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43.97万人。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市邮政通讯业务收入78.21亿元,增长9.5%,其中,通讯业务收入46.30亿元,增长5.6%;邮政业务收入31.91亿元,增长15.6%。年末电话用户641.10万户,增长2.6%,其中移动电话用户551.15万户,增长3.7%。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76.07万户,增长2.6%。
 
旅游业实现较快增长。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7747.07万人次,增长10.0%;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10.2亿元,增长10.1%。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739.11万人次,增长10.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96.33亿元,增长10.1%。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7.96万人次,增长4.2%,其中外国人5.8万人次,增长12.3%;港澳台同胞2.16万人次,同比下降12.6%。旅游外汇收入8548.21万美元,增长2.5%。全市拥有国家A级景区55家,旅行社个会、世界运河大会暨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运河文化嘉年华等活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在扬召开;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工建设;省市共建的京杭运河扬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启动建设;隋炀帝墓、仙鹤寺、西方寺大殿入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荣获“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称号。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中趋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8.79亿元,同比下降3.3%。税收收入263.81亿元,同比下降3.1%,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0.2%。主体税种中,增值税127.93亿元,同比下降3.0%;企业所得税33.78亿元,同比下降12.8%;个人所得税9.1亿元,同比下降32%。
 
表3:财政收入情况
 
指标名称
 
2019年
 
比上年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328.79
 
-3.3
 
税收收入(亿元)
 
263.81
 
-3.1
 
?#增值税
 
127.93
 
-3.0
 
企业所得税
 
33.78
 
-12.8
 
个人所得税
 
9.10
 
-32.0
 
城市维护建设税
 
17.69
 
-4.6
 
房产税
 
11.88
 
11.3
 
印花税
 
3.74
 
-8.6
 
城镇土地使用税
 
7.72
 
-3.8
 
契税
 
24.42
 
23.9
 
非税收入
 
64.98
 
-4.3
 
行政事业性收费
 
17.90
 
16.3
 
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401.33
 
59.0
 
财政支出结构持续改善。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1.97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3.7亿元,增长12.3%;公共安全支出39.55亿元,增长2%;教育支出97.33亿元,增长5.4%;科学技术支出17.19亿元,增长1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9.41亿元,增长2.9%;卫生健康支出42.2亿元,增长7.2%;节能环保支出27.2亿元,增长30.1%;农林水支出52.87亿元,增长6.1%;交通运输支出36亿元,增长44.7%;住房保障支出24.05亿元,增长34.8%。
 
金融信贷较快增长。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700.46亿元,增长11.7%,其中住户存款3217.51亿元,增长12.5%;贷款余额5374.85亿元,增长16.1%。个人消费贷款1556.56亿元,增长14.8%。住房消费贷款1397.89亿元,增长15.5%。
 
表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名称
 
2019年
 
比上年±%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亿元)
 
6700.46
 
11.7
 
#住户存款
 
3217.51
 
12.5
 
非金融企业存款
 
2243.17
 
18.4
 
广义政府存款
 
1186.46
 
0.0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亿元)
 
5374.85
 
16.1
 
#住户贷款
 
1960.42
 
14.2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3414.04
 
17.2
 
票据融资
 
336.48
 
26.1
 
个人消费贷款(亿元)
 
1556.56
 
14.8
 
#住房消费
 
1397.89
 
15.5
 
证券市场稳定增长。全市证券资金账户数72.89万户,比上年增加5.1万户,增长7.5%。证券交易额11943.35亿元,比上年增加1992.94亿元,增长20%,其中,股票交易额8629.22亿元,比上年增加1915.19?亿元,增长28.5%,占交易额的72.3%;基金交易额462.62亿元,比上年减少84.23亿元,下降15.4%,占交易额的3.9%。
 
保险行业稳定发展。全市各类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78.81亿元,增长1.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1.01亿元,增长10.3%;人身险保费收入137.80亿元,下降0.5%。保险赔款总支出29.23亿元,增长10.0%,其中财产险支出23.97亿元,增长6.2%;人身险支出5.26亿元,增长31.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市完成专利申请量33786件,专利授权量1873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806件;发明专利授权1345件;有效发明专利量657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5.18件,同比增长22.0%;PCT专利申请103件;商标申请量17202件,同比增长4.98%,商标注册量14030件,同比增长26.53%?;全市有效商标注册量75965件,同比增长18.11%;新增驰名商标2件,驰名商标总量达56件,新增地理标志8件,地理标志商标总量达23件。扬大主持的“新城疫新型疫苗创制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参与的“蛋鸭种质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个项目获省科技奖一等奖,创历史新高。新增国家级孵化器3家、省级孵化器5家、省级众创空间10家。
 
高新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0家,806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全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2%,较上年度提升0.0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7.2%左右,较上年度提升1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校8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22万人,在校生9.69万人,毕业生2.14万人;其中研究生教育招生0.34万人,在校生0.99万人,毕业生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4.5%,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100%。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59万人(不含技工学校)。特殊教育招生0.015万人,在校生0.1万人。全市小学在校生21.9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7.58万人。全市共有幼儿园369所,比上年增加15所;在园幼儿11.12万人,比上年增加0.17万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9.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共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6个,美术馆1个,综合档案馆7个,向社会开放档案8.92万卷,13.64万件。共有广播电台电视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举办“我心目中的扬州”创作朗诵等文化惠民活动720场次,新建城市书房13个,获评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新增省级以上“五个一工程”奖4个。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890个,其中医院7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8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4994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17788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9406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2557人,注册护士12109人,其中医院有卫生技术人员1568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487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307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票获得2022年世界田联半程马拉松锦标赛举办权;第十四届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成功举办,连续8年获评世界田联(原国际田联)金标赛事;扬州市第十三届运动会成功举办。
 
十一、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
 
城乡建设不断完善。启动市区市容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拆除违法建设5.77万平方米,出新36条路段城市家具。完成老旧小区整治29个,改造城中村15个。新(改)建农贸市场9个。新辟、调整公交线路30条,新(改)建公交站棚52座,购置新能源公交车322辆。新(改)建农村公路403公里,创成“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7个。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率99.9%。
 
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全年PM2.5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4天,优良天数比例为69.6%;9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88.9%、32个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93.8%;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力推进,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和碳强度下降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修复湿地4500亩,完成成片造林4.34万亩,市区新增绿地147.3万平方米。全市有林地面积900.16百公顷,森林覆盖面积1355.44百公顷,森林覆盖率14.83%,林木覆盖率23.44%。全年关闭化工企业112家。高耗能投资同比下降22.7%,在建项目较同期减少45个。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全市总户数147.72万户,户籍人口457.14万人,其中男性227.73万人,女性229.41万人,男性占总人口的49.82%,女性占总人口的50.18%。年末常住人口454.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万人,同比增长0.40%。0-14岁人口51.01万人,15-64岁人口314.97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88.9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7.00‰,同比下降0.4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7.60‰,同比下降0.3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60‰,同比下降0.11个千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8.20%。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74元,同比增长8.8%。其中工资性收入22152元,增长8.8%;经营净收入6164元,增长8.7%;财产净收入2964元,增长8.4%;转移净收入5794元,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5550元,同比增长8.5%,其中工资性收入为27408元,比上年增长8.4%;经营净收入6463元,增长8.8%;财产净收入4437元,增长7.7%;转移净收入7242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333元,同比增长8.7%,其中工资性收入13631元,比上年增长8.9%;经营净收入5680元,增长8.4%;财产净收入576元,增长9.3%;转移净收入3446元,增长8.6%。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460元,同比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696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215元,同比增长8.6%。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年末全市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30.85万人、425.32万人、72.55万人、84.13万人和78.1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35元提高到148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50元。试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新增颐养示范社区23个,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个。
 
注: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