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宿迁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0-04-09 20:44:10 来源:宿迁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6544次
2019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六增六强”发展要求,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民计民生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99.23亿元,比上年增长7.0%,比全省增速快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4.6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324.35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450.28亿元,增长8.3%。人均GDP达62840元,按平均汇率达9109美元。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42.7:4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1.1个百分点。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新产业新技术新动能持续发力。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快于GDP增速1.3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3.2%,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8.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2.9%;限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78.5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为26.4%,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八大先进特色产业园中有七家实现工业产值两位数以上增长,其中激光装备产业园产值增长100.4%。
 
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81.4万人,比上年减少1.3万人,下降0.5%。其中,一产82.7万人,比上年下降1.9%;二产96.9万人,比上年下降4.2%;三产101.8万人,比上年增长4.6%。
 
消费价格涨势扩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3.1%,比上年涨幅扩大1.0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价格“七升一降”。其中,“七升”即为:食品烟酒上涨6.6%、衣着上涨2.7%、居住上涨2.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3.6%、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0%、医疗保健上涨1.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5.7%;“一降”即为:交通和通信下降1.4%。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19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6.84亿元,可比价增长2.7%。其中农业215.77亿元,林业8.46亿元,牧业27.87亿元,渔业72.4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2.25亿元,占比分别为64.1%、2.5%、8.3%、21.5%和3.6%。
 
粮食产量持续提升。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96.07万亩,比上年减少2.07万亩,下降0.2%;亩均产量455.53公斤,比上年增产9.07公斤,增长2.0%;总产量408.17万吨,比上年增产7.15万吨,增长1.8%。夏粮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提升。夏粮面积436.77万亩,亩产380.27公斤,总产166.08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0.2%、1.7%和1.8%。秋粮种植面积下降,单产提升拉动总产增产。秋粮种植面积459.30万亩,比上年下降0.6%;亩产527.07公斤,总产242.0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1.8%。在全年粮食面积和总产中,夏粮、秋粮的种植面积和总产的比例分别为48.7:51.3和40.7:59.3。
 
蔬菜瓜果供应平稳。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37.38万亩,比上年增加1.01万亩,增长0.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88.92万吨,比上年增加2.43万吨,增长0.5%。全年瓜果类播种面积19.25万亩,总产49.23万吨,比上年分别下降3.7%和3.0%。其中,西瓜种植面积15.36万亩,比上年减少0.99万亩,下降6.0%;草莓种植面积1.73万亩,比去年增加0.11万亩,增长6.9%。
 
畜牧业总体稳定。受非洲猪瘟以及环保整治双重影响,生猪市场供应大幅减少,生猪稳产保供成为全国性重点工作。全市生猪出栏170.13万头,比上年下降25.5%;年末存栏59.08万头,比上年下降57.9%。全市统筹兼顾,加强肉类替代产品生产供应,家禽、牛养殖形势较好。全市家禽出栏6881.98万只,比上年增长15.6%;牛出栏5.28万头,比上年增长4.4%。
 
生态渔业稳步推进。全市池塘标准化改造5.8万亩,发展稻渔综合种养12.71万亩,创建休闲渔业基地1个,建设良种培育基地0.8万亩,建成生态标准化示范场5个,推广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面积近0.8万平方米,新发展特色水产养殖10.4万亩,全市特色水产养殖面积占比达80.9%。全年水产品产量27.12万吨,比上年增长3.7%。其中,养殖产量24.44万吨,比上年增长4.4%;捕捞产量2.68万吨,比上年下降2.2%。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特色板块经济加速扩张,六大百亿级产业体系和“12338+N”的特色产业空间格局初步形成。沭阳县入围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产品供给质量逐步优化,“宿有千香”品牌初具影响,开设“宿有千香”品牌直营店3家;新增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60%。三产融合进程不断加快,环中心城区休闲农业产业带初具规模;全市淘宝镇、淘宝村数量分别居全国第12位和第7位。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运行平稳。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47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实现增加值769.3亿元,比上年增长7.7%。
 
企业效益增长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43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实现利润总额222.99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主导产业稳中有升。全市五大主导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28.10亿元,占全市产值的85.9%,增长10.3%。其中,绿色家居业增长最快,实现产值336.45亿元,增长21.3%,快于全市增速9.1个百分点;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值443.51亿元,增长16.2%;食品饮料实现产值469.9亿元,增长8.0%;新材料实现产值297.65亿元,增长6.9%;机电装备实现产值580.59亿元,增长4.1%。
 
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降。列入全市统计范围的工业产品共162个,其中46.9%的产品产量增长,增幅在30%以上的有44个,占27.1%。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列统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9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77.53亿元,比上年下降0.8%;竣工产值488.22亿元,下降14.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616.12万平方米,下降5.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14.61万平方米,下降26.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62.87万平方米,下降26.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保持平稳运行态势。2019年,全市在建项目239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002个。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平稳发展,比上年增长6.5%,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增速1.1个和1.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受房地产投资拉动,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最快,增长10.5%,高于全部投资增速4.0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3%。
 
工业投资增速稳中有升。2019年,全市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0%,高于全部投资增速0.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6%,比全部工业投资增速高0.6个百分点,制造业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94.5%。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25.81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住宅投资完成281.94亿元,增长36.5%。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3518.1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网签数据显示,全市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858.8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38.08万平方米,增长10.2%。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国内消费运行平稳。201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8.26亿元,比上年增长6.5%。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761.30亿元,增长6.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126.97亿元,增长5.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692.86亿元,增长6.0%;乡村实现195.41亿元,增长8.4%。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6.84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5.5%,书报杂志类增长16.9%,中西药品类增长22.6%。全市限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29.6%。
 
外贸平稳有序。2019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4.2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9%。其中,出口28.88亿美元,增长6.3%;进口5.38亿美元,下降39.2%。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70个,比上年下降25.5%;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4.80亿美元,增长40.1%。全市实际使用外资4.46亿美元,增长18.2%。
 
六、园区经济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2019年,全市开发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8家;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6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65.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1.70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5.4%。
 
投资规模有所扩大。全市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9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总量的42.7%,比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亿元项目明显增多。全市开发区亿元以上施工项目228个,比上年增加5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09个,增加28个。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开发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外资外贸总体平稳。全市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实现4.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本地企业进出总额实现28.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2019年,全市完成货运量6055万吨,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公路货运4586万吨,增长10.2%;水路货运1469万吨,增长10.5%。实现货物运输周转量197.1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54.03亿吨公里,增长10.1%;水路货物周转量43.12亿吨公里,增长10.4%。完成港口货物运输吞吐量1526万吨,比上年增长25.5%。完成客运量7796万人,比上年增长2.1%;实现旅客运输周转量52.53亿人公里,增长2.6%。
 
邮政电信业发展较好。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1.81亿元,比上年增长61.7%;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7.15亿元,增长42.2%。快递业务量完成3.26亿件,增长56.9%;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7.96亿元,增长54.8%。实现电信业务收入39.0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年末全市各类电话用户544.7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2.27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515.20万户,增加25.64万户;固定电话用户29.51万户,减少3.37万户。年末全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57万户,比上年末净增15万户。
 
旅游业稳定增长。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7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实现旅游总收入336亿元,增长14.0%。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330.33万美元,下降4.2%。年末全市共有等级旅游景区47个,其中4A级景区数量达9家。4A级景区接待游客982.26万人次,增长4.6%。年末旅行社数量达到89家,比上年末增加2家。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9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2.60亿元,增长3.1%。税收收入178.65亿元,增长3.1%;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4.0%。其中,增值税80.34亿元,增长6.1%;企业所得税35.68亿元,增长16.8%;个人所得税6.54亿元,下降18.5%。
 
民生支出持续增加。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3.16亿元,增长15.4%;教育支出84.33亿元,增长1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9.87亿元,增长11.8%;卫生健康支出45.99亿元,增长3.8%;农林水支出86.56亿元,增长22.0%;住房保障支出16.81亿元,增长28.6%。
 
金融业发展较快。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084.45亿元,比年初增加336.8亿元,增长12.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525.33亿元,比年初增加179.60亿元,增长13.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82.20亿元,比年初增加504.48亿元,增长19.6%。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263.0亿元,比年初增长2.4%。全市新增直接融资293.77亿元,直接融资余额920.2亿元。
 
保险体系日趋完善。全市共有保险机构116家,比上年增加6家。其中人寿保险52家,财产保险64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86.63亿元,较上年增长14.3%。其中,财险保费收入36.57亿元,增长23.0%;人身险保费收入50.06亿元,增长8.6%。保险赔款总支出23.86亿元,增长13.7%。
 
九、科技创新和社会事业
 
稳步推进科技创新。2019年,全市专利申请量12431件,专利授权量7890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量1567件,比上年增长27.4%,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36家,增长36.0%,增幅居苏北第一。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93家,增长85.0%;落实科技政策减免税5.49亿元,增长56.4%。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71万人,在校生2.49万人,毕业生0.45万人。普通高中教育招生3.14万人,在校生8.97万人,毕业生2.72万人。普通初中教育招生7.85万人,在校生20.59万人,毕业生5.24万人。小学教育招生9.58万人,在校生55.96万人,毕业生7.63万人。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5.4万人(不含技工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50人,在校生1100人。全市共有幼儿园478所,比上年增加16所;在园幼儿19.74万人,比上年减少1.21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8.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
 
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2%。乡镇(街道)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均达100%。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书量782.16千册,书刊文献外借909.87千册次。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发射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保障继续提升。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424个。其中,医院23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9548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29154张。卫生技术人员36047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3929人,注册护士17260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260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30人。
 
十、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
 
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持续实施“263”专项行动,全年PM2.5为5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6%;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4.6%,比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PM2.5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改善幅度分别位居全省第四、第七位。30条城市水体消除黑臭,“一线一岸”整治基本完成,1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7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环保基础进一步夯实。持续推进百万亩生态林建设,新造生态林10.7万亩,完成杨树更新改造26.9万亩。生态修复工作有序开展,建成30条生态示范河道,完成骆马湖“退渔还湖”2.07万亩、洪泽湖湿地修复超过1万亩。新建改造城镇污水收集管网525.8公里,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2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252个。完成10个乡镇垃圾分类运输体系建设,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率分别达50%、85%。
 
城市建设展现新形象。成功获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以全省第一名成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检。新改建公厕43座,70座机关单位公厕对外开放;新增新能源公交车80辆、公共停车泊位6139个,完成3000辆公共自行车更新升级、1.9万盏路灯节能改造。市区新建改造雨污管网50公里,改造易涝片区10个,疏浚河道8条;改造完成老旧小区6个、棚户区187万平方米,惠及群众5.1万人。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41.1%、43.5%和15.5平方米。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常住人口平稳增长。2019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153.66万户,户籍总人口592.36万人;常住人口为493.79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增长0.2%,连续十年平稳增长。分年龄结构看,少儿(0-14岁)105.87万人,占比21.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劳动力人口(15-64岁)330.69万人,占比67.0%,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57.23万人,占比11.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出生率12.5‰,死亡率7.1‰,人口自然增长率5.4‰。全市城镇化率61.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38元,比上年增长8.8%。按收入来源分,工资性收入13198元,增长8.6%;经营净收入6669元,增长8.1%;财产净收入1099元,增长11.2%;转移净收入3972元,增长10.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14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1元,增长8.9%。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13元,比上年增长7.4%,恩格尔系数为32.4%。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稳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参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年末全市城乡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39.89万人、36.09万人、51.84万人,比上年末同口径分别增加16.13万人、0.99万人、2.74万人。职工“五险”新增参保41.6万人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7.5%、98%。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20元,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城乡孤弃儿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保障标准稳步增长。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