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泰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9-03-19 12:11:17 来源:泰州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7413次
2018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力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全市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综合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大关,达到5107.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0.05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434.01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2393.57亿元,增长7.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9988元,增长6.8%。
 
就业形势稳定。年末全市就业人员275.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55.7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111.9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107.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3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8%,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
 
价格指数保持在合理区间。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0%。从调查项目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4%,非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2.0%。工业价格指数保持上涨。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上涨6.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0.9%。
 
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年末全市工商登记私营企业11.4万户,全年新增1.65万户,注册资本6908.0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个体经营户33.47万户,全年新增4.43万户。
 
二、农林牧渔业
 
粮食生产总体平稳。全年粮食总产量287.11万吨,比上年减少3.9万吨,其中夏粮106.94万吨,比上年减少1.01万吨;秋粮180.17万吨,比上年减少2.89万吨。粮食播种面积570万亩,比上年减少13.02万亩。粮食亩产495.9公斤,比上年增加4.3公斤,粮食综合亩产继续位居全省第一。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大力推广绿色农业。全年农药实际使用量下降2.4%,化肥施用量减少3024吨,下降1.9%。示范推广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全市稻田综合种养和“水稻+N”模式示范面积达到10.87万亩。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年关停禁养区内养殖场1231家,全市规模化养殖场治理率达96%,非规模化养殖场治理率达8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设施提档升级。全年新增连片50亩以上高效规模设施农业基地122个,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5万亩,新增设施渔业面积1.17万亩。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全年新增各类农业机械3200台,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84.0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全年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253期,培训农民36176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运行。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6.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5.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2.2%,集体、股份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8%、5.0%、8.9%。支柱行业增长平稳。全年医药、石化、装备制造、食品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7.1%、11.0%、7.8%、4.4%。
 
工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1.8%,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4.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2.0%。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11.6%,其中生物医药及高新能医疗器械产值增长16.8%,高端装备制造及高技术船舶产值增长11.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3.3%。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35.67亿元,增长11%。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747家,比上年增加116家。其中具有特级、一级和二级资质企业308家,比上年增加33家。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达116.94万人,增长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4.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6%。在二产投资中,工业投资增长8.5%,其中食品行业投资增长5.5%,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2.1%,金属制品业投资增长34.0%,电气投资增长13.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4.4%,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24.5%。在服务业投资中,金融业投资增长102.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36.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7.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25.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0.8%。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53.71亿元,增长21.3%,其中住宅投资281.59亿元,增长19.6%。商品房施工面积2563.06万平方米,增长13.6%。商品房新开工面积739.36万平方米,增长21.2%。商品房竣工面积377.75万平方米,增长9.0%。商品房销售面积704.76万平方米,下降20.2%。商品房待售面积283.36万平方米,下降10.8%。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发展稳中趋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2.87亿元,增长5.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77.21亿元,增长5.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5.67亿元,增长14.5%。从消费形态看,批发和零售业1100.09亿元,增长5.3%;住宿和餐饮业182.79亿元,增长8.6%。从限额以上单位看,全年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2.33亿元,下降1.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03.80亿元,下降1.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8.54亿元,增长2.8%。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网络零售额8.75亿元,增长5.5%。
 
消费市场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限额以上零售额中,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平稳增长,全年增长2.0%;发展享受型消费出现分化,全年家俱消费增长77.8%,建筑及装潢材料消费增长24.0%,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增长15.1%,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消费下降10.8%,汽车消费下降9.6%。
 
旅游市场发展良好。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868万人次,增长12%;接待入境过夜游客4.57万人次,增长12%。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75亿元,增长15%;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657万美元,增长11%。
 
六、外向型经济
 
对外贸易稳中向好。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47.30亿美元,增长13.8%,其中出口95.31亿美元,增长16.0%,进口51.99亿美元,增长9.9%。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55.84亿美元,增长13.4%;加工贸易出口38.79亿美元,增长18.4%;一般贸易进口34.41亿美元,增长11.5%;加工贸易进口11.60亿美元,下降2.3%。按企业性质分,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7.34亿美元,增长8.2%;民营企业出口45.97亿美元,增长26.3%;外商投资企业进口36.79亿美元,增长11.3%;民营企业进口13.96亿美元,增长4.5%。按商品类别分,机电产品出口50.33亿美元,增长15.2%;农产品出口4.04亿美元,增长13.4%;机电产品进口9.03亿美元,增长6.6%;农产品进口12.08亿美元,下降8.7%。按出口地区分,对亚洲出口44.06亿美元,增长43.5%;对欧洲出口16.33亿美元,下降5.2%;对美国出口18.53亿美元,增长17.8%。服务贸易出口有所回落。全年完成服务贸易出口3.14亿美元,下降9.6%。
 
外资利用有所回落。全年新批协议注册外资29.43亿美元,下降37.4%;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9个,比上年减少12个;新批及净增资9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5个,比上年减少11个;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5.07亿美元,下降6.8%。
 
七、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基本平稳。全年公路客运量6057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41.8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3041万吨,增长8.6%;公路货运周转量78.4亿吨公里,增长7.7%。水路货运量18715万吨,增长2.7%;水路货运周转量851.4亿吨公里,增长4.6%。港口货物吞吐量2.62亿吨,增长21.0%,其中外贸吞吐量2196.12万吨,增长22.7%。
 
居民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76.82万辆,本年新增7.03万辆;私人轿车拥有量47.83万辆,本年新增3.91万辆。
 
邮电业快速发展。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9.63亿元,增长25.9%,其中快递业务量9836.04万件,增长33.1%;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9.92亿元,增长17.3%,其中快递业务收入11.15亿元,增长20.6%。全年电信业务总量262.97亿元,增长13.9%;电信业务收入41.27亿元,增长8.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95.57万户,增长3.6%。
 
八、财政、金融、保险和证券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6.64亿元,增长6.6%,其中税收收入294.86亿元,增长11.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2.65亿元,增长12.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5.2%,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1.2%,节能环保支出增长24.2%,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0.6%,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5.8%,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1.7%。
 
金融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119.38亿元,增长6.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876.63亿元,增长9.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784.04亿元,增长14.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37.26亿元,增长12.03%;中长期贷款余额2710.88亿元,增长14.0%。
 
保险业发展总体平稳。全年保费收入162.71亿元,下降9.3%,其中人身险125.14亿元,下降12.4%;财产险37.57亿元,增长2.8%。全年赔付金额46.52亿元,下降8.8%,其中人身险21.77亿元,下降26.6%;财产险24.75亿元,增长15.8%。
 
证券交易有所回落。全年证券交易额4846.10亿元,下降26.0%,其中股票交易额3615.17亿元,下降25.8%;基金交易额277.73亿元,下降21.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预计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53%,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全年专利申请3504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3813件;专利授权1555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67件;年末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47件。全年378家企业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示阶段,189家企业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评审,预计年末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80家。全年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孵化器7家。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优势扩大。全年新创优质园22所,省优比例达到86.62%,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深化教育集团、学区管理、城乡结对等“名校+”模式,全市建有教育集团(联盟)76个。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成效明显。全市三星高中比例100%、位列全省第一,高考成绩再续辉煌,文科全省第2名、理科全省第3名花落泰州,文理科前一百人数稳居全省前列。年末全市拥有小学138所,在校学生22.89万人;初中146所,在校学生11.10万人;高中35所,在校学生6.37万人;普通高等学校7所,在校学生6.34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持续推进文化产业“1133”工程,深入指导6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8个特色产业街区以及重点文化企业发展。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9个、美术馆3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12.52万册;有线电视入户率79.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997家,其中医院、卫生院195家,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0家,妇幼保健机构7家。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827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2681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390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2251人,注册护士12454人。年末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为90.0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为100%。
 
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改造升级居民健身场所50个,完成10000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计划。开展全面健身活动。举办2018年元旦“骑跑”、春节“健身大拜年”系列活动等全民健身赛事。扩大品牌赛事影响力。举办2018年铁人三项亚洲杯赛,全国游泳邀请赛,第十二届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第五届高港杯全国象棋青年大师赛等品牌赛事活动。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提升,在省运会上,我市竞技项目共夺得金牌42.5枚,银牌36枚,铜牌44枚,总分1423分,金牌数名列全省第九名,远大足球俱乐部成功获得2019年度中乙联赛名额。
 
十一、资源环境、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蓝天保卫战,全市PM2.5浓度为48.8微克/立方米,下降5.1%;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70%。实施碧水保卫战,预计全市24个省考及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91.7%,排名全省第一。实施净土保卫战,开展固体废物整治百日行动,排查问题点位241处并完成整改171处;开展“减存量、控风险”专项行动,全市危废产生企业库存量比2017年削减50%。
 
节能降耗取得进展。全年规上工业累计综合能耗936.72万吨标准煤,下降1.2%;规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0.1318吨标准煤,下降9.6%。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7%。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25起,下降7.9%;死亡人数2219人,下降3.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43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基本稳定。年末户籍总人口503.39万人,其中市区163.95万人。当年出生人口4.23万人,人口出生率8.39‰;死亡人口4.26万人,人口死亡率8.44‰;人口自然增长率-0.0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3.57万人,其中市区163.49万人。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0%,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42元,增长9.0%。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52元,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19元,增长8.8%。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3.48万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7.71%,为4.45万低收入人口等困难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674万元。全面推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断保救助,累计救助1333人,救助金额达2700多万元。民生保障取得新进展,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50元,在苏中苏北提前两年实现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也同步提高。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范围,13.96万名居家老人接受上门服务,占比达到10.7%。新建城乡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1家,其中城市56家、农村55家,覆盖率分别提高到60.3%、32.8%;新建街道日间照料中心5个、城市社区老年人助餐点186个。现有养老床位总数50349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8.6张。开展护理型养老机构达标创建活动,现有护理型床位14508张,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到53.27%。
 
注:
 
(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年度快报数或者预计数,最终数据以《泰州统计年鉴-2019》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