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宿迁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8-04-04 11:38:36 来源:宿迁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6325次
2017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两聚一高”新实践,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运行质量明显提升,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获得新改善。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0.94亿元,比上年增长7.5%,比全省增速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2.14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253.48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1065.32亿元,增长8.5%。人均GDP达53317元,按平均汇率达7893美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2:48.0:40.8,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GDP快1.0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4.8%,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85.0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增长0.6%。其中,一产86.9万人,比上年下降2.7%;二产106.5万人,比上年下降0.3%;三产91.6万人,比上年增长5.2%。
 
消费价格涨幅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9%,比上年涨幅降低0.1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价格均有所上涨。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7%,衣着上涨1.7%,居住上涨2.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2.0%、交通和通信上涨2.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4.8%、医疗保健上涨0.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0%。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稳步推进。2017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6.30亿元,可比价增长3.0%。其中农业315.83亿元,林业19.25亿元,牧业95.77亿元,渔业90.3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5.10亿元,占比分别为58.9%、3.6%、17.9%、16.8%和2.8%。
 
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5.56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85千公顷。完成粮食总产量384.76万吨,较上年增长0.1%。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加快。规划2000亩左右高效农业基地136个,已建成32个,带动全市新增生态高效农业面积26.64万亩。“三品”农产品总数达1320个、地标农产品9个,泗洪大米、绿康牌洪泽湖大闸蟹获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森林资源增量提质。2017年全市新造成片林5.04万亩,植树1003万株,营建珍贵用材树种1.42万亩,调整优化了树种结构;打造省级绿化示范村42个,其中省级“三化”示范村25个。目前,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8.2%,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湿地公园3个,自然湿地保护率达48.5%。
 
畜牧业、渔业稳步发展。全年生猪出栏262.71万头,家禽出栏7920.29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4.3%。肉类总产量34.37万吨,比上年增长4.6%;禽蛋产量14.55万吨,比上年下降2.2%;奶产量3.17万吨,比上年下降6.9%;水产品产量27.78万吨,比上年增长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运行平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其中轻工业增长8.7%,重工业增长15.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工业增长17.2%,私营工业增长5.6%。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17.8%。
 
图42011-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图
 
企业营利能力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速分别快于主营收入和主营成本6.9和7.6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2.09元,同比下降2.71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1.8%,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
 
新特产业发展平稳。2017年,全市四大特色产业产值增长7.3%。其中,食品饮料业增长2.4%,纺织服装业增长7.6%,机电装备业增长27.7%,家具制造业下降11.1%。新兴产业增速较快,产值增长12.0%,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1.2个百分点。其中,智能家电增长10.6%,绿色建材增长18.8%,功能材料增长9.6%,智能电网增长20.5%。
 
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降。列入全市统计范围的工业产品共167个,其中70.7%的产品产量增长,增幅在30%以上的有24个,占14.3%。
 
建筑业发展稳中趋缓。2017年,全市共有列统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6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92.41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770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4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41万平方米。签订建筑合同额1115.38亿元,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665.30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总体较为平稳。全市在建施工项目共3633个,比上年增加50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974个,比上年增加440个。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94.23亿元,比上年增长8.5%。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56.56亿元、1359.82亿元和777.8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倍、8.4%和7.5%。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占投资总量的2.6%、62.0%和35.4%。民间投资仍是主力,完成投资1662.71亿元,比上年增长3.9%,占全部投资的75.8%。
 
工业投资平稳增长。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352.43亿元,比上年增长8.8%。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61.6%,占比居全省第三,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2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3.00亿元,其中住宅投资完成189.74亿元。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3631.28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2745.38万平方米。网签数据显示,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936.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64.12万平方米,增长7.0%。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国内消费稳步增长。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674.37亿元,增长9.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107.02亿元,增长17.6%。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7.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实现88.45亿元和47.13亿元,分别增长6.6%和3.0%;化妆品类实现2.82亿元,增长12.6%;书报杂志类实现48.87亿元,增长59.3%;中西药品类实现5.31亿元,增长15.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20.23亿元,增长4.3%。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67亿元,比上年增长6.4%。
 
对外贸易增长较快。2017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9.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出口21.72亿美元,增长16.1%;进口7.76亿美元,增长40.9%。全年出入境检验检疫23904批次,比上年增长7.5%;出入境检验检疫金额达11.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7%。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3个,比上年下降6.5%;完成协议注册外资6.46亿元,比上年下降20.0%。全市实际使用外资3.6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1%。
 
六、园区经济
 
工业经济保持增长。2017年,全市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7.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4.8%。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良好。2017年,全市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比上年增长23.8%。分行业看,新材料制造业体量最大,占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29.0%;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分别占21.2%、16.3%和14.4%。
 
财政收入进一步增强。2017年,全市开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95.61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7.7%,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0.8%。
 
外贸总体形势良好。2017年,全市开发区本地企业进出总额实现24.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2%。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基本平稳。2017年,全市完成货运量6584万吨,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公路货运4194万吨,增长10.8%;水路货运2390万吨,增长6.8%。实现货物运输周转量223.6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49.46亿吨公里,增长11.8%;水路货物周转量74.19亿吨公里,增长7.3%。完成港口货物运输吞吐量1492万吨,比上年下降6.8%。完成客运量5265万人,比上年下降10.9%;实现旅客运输周转量39.19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7.1%。
 
邮政通信业快速发展。2017年,全市邮政业实现业务收入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实现邮政业务总量37.66亿元,比上年增长52.9%;实现电信业务收入32.77亿元,比上年增长9.8%。年末全市有各类电话用户495.6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7.45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457.28万户,增加24.5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38.35万户,减少7.12万户。年末全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34.09万户,比上年末净增22.26万户。
 
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2017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2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3%;实现旅游总收入255.60亿元,增长18.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044万美元,增长44.8%。2017年末,全市有等级旅游景区49个,比上年末增加2个。其中4A级景区数量达10家,比上年末增加1家。4A级旅游景区数量占全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总数的比重达4.7%,为历史最高水平。全年4A级景区接待人数951.48万人次,增长10.9%。年末旅行社数量达到82家,比上年末增加5家。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总体平稳。2017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439.9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5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77.1%。完成工业入库地方税收50.3亿元,同口径增长10.8%;房地产业入库地方税收39.1亿元,增长-28.3%。完成财政总支出595.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4.48亿元。财政支出继续优化,民生支出保障有力。2017年全市民生支出341.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5%。
 
金融业发展较快。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2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快于服务业增速5.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514.96亿元,比年初增加307.53亿元,增长13.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09.5亿元,比年初增加123.14亿元,增长11.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23.45亿元,比年初增加263.07亿元,增长13.4%。新增直接融资225.8亿元,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比重达20.3%。
 
保险体系逐步健全。全市市级专业保险机构35家。其中人寿保险14家,财产保险21家。全市共实现保费收入67.8亿元,较上年增长11.2%。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2.56亿元,增长18.9%;人身险保费收入38.45亿元,增长2.4%。
 
九、科技创新、社会事业和城市建设
 
科技创新成绩显著。全年专利申请数11126件,比上年增长53.4%,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发明专利1986件,增长112.9%。有效发明专利数962件,比上年末增长31.1%。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累计达21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4%,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落实科技政策减免税2.45亿元,比上年增长38.4%;企业获“苏科贷”贷款2.47亿元,比上年增长81.6%。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57家,总数达317家。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中小学BC级校舍加固工程、“八校”建设有序推进,“暖心工程”全面实施,南外仙林分校启动建设,北大附属实验学校顺利完工,新增省优质幼儿园26所、三星级高中2所、四星级高中1所。宿迁高师升专列入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布局规划。高考本科达线率73.86%,超过全省本科招生计划率3.71个百分点。
 
医疗保障继续提升。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完成571家村居卫生室提档升级,建立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标准提高20%。
 
文体事业不断繁荣。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次,5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位居全省第四、苏北第一,6部作品获省文华奖;书画摄影作品在省级以上赛展中获奖41次。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中国宿迁生态四项公开赛荣获全国“十佳精品赛事”称号,宿迁籍运动员实现全运会金牌零突破。
 
城市建设再上台阶。深入实施“道路通达”工程,整改断头路、斑马线不通等问题379处,新增公共停车位3800个,建成7个生态立体停车场和便民方舟区域智慧停车系统;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20辆,万人公交车拥有量超过省平均水平。环古黄河绿道工程全线贯通,建成28片小型体育设施,“十分钟健身圈”更加完善。完成中心城区70个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惠及群众5.8万户、20余万人。整治提升80个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2.9万户、货币化安置率达91%,群众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农村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18公里,升级改造农村公路480公里。
 
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生态环境持续良好。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27天,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2.2%,PM2.5年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8%,PM2.5浓度减降率达到国家“大气十条”考核目标和2017年环保约束性指标考核要求。国考断面、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在全省率先通过河长制验收,省考以上断面达标率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世纪河等20余条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
 
环保基础进一步夯实。新建污水收集管网375.5公里,新铺设尾水压力管道50公里,中心城区雨污分流面积达170平方公里。启动205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61座。引导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置,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6%。启动100万亩生态经济林建设,新建成片林5万余亩;完成杨树更新改造23.96万亩,新增受保护自然湿地9.7万亩。
 
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全市能耗总量823.4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5%,能源利用率和节能降耗向好发展。全市单位GDP能耗0.33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0.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46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4.2%;单位GDP电耗0.07万千瓦时/万元,比上年下降5.5%。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7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150.36万户,户籍总人口591.01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为491.46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0.7%,增速分别比2016年、2015年提高0.2个和0.5个百分点,是近三年人口增长最快的一年。分年龄结构看,少儿(0-14岁)99.17万人,占比20.2%,比上年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劳动力人口(15-64岁)338.48万人,占比68.9%,比上年占比回落0.8个百分点;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53.81万人,占比11.0%,比上年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出生率14.2‰,死亡率7.1‰,人口自然增长率7.1‰。全市城镇化率58.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56元,比上年增长9.5%。按收入来源分,工资性收入11014元,增长8.4%;经营净收入5655元,增长10.1%;财产净收入862元,增长15.4%;转移净收入3225元,增长10.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18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68元,增长9.6%。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281元,比上年增长7.8%,恩格尔系数为34.4%。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全面落实社保惠民政策,积极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开展社会保险“幸福行动”,全市职工“五险”基金总收入43.5亿元,“五险”扩面新增31.2万人次,增长10.6%,增幅全省领先。城镇居民医保补偿率达70%。持续提升兜底保障能力。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0.8万户、24.5万人,发放低保金8.66亿元,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370元提高至390元,城市低保标准继续保持每人每月490元。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老年关爱之家等载体建设,全市居家养老床位1.1万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352个,建成城市社区小型托老所39个,农村老年人“关爱之家”102个,全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7.0%。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