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徐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7-04-10 13:08:33 来源:徐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3453次
徐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徐州调查队
 
(2017年3月17日)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振兴转型任务,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时俱进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日益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综合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808.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2.89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2513.85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2751.78亿元,增长9.1%。人均GDP达66845元,较上年增长7.7%。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全年平均每位从业人员创造的增加值达120160元,比上年增加9812元。
 
图1.2012-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与增速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3:43.3:47.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超过二产4.1个百分点。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177.46亿元,同比增长16.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6.7%,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高耗能产业产值增长10.9%,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
 
图2.2012-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情况
 
经济活力继续增强。新市场主体快速增加,全年全市工商新登记企业3.69万家,较上年增长46.5%,注册资金1814.48亿元,增长68.8%;其中新增私营企业3.33万家,增长40.9%,注册资金1357.69亿元,增长51.3%;新增外资企业227家,增长49.3%,注册资金35.23亿美元,增长178.3%;新增个体户9.11万户,增长72.2%,注册资金106.25亿元,增长60.8%。全年新增“四上”列统企业1023家,增长55.9%;其中私营企业902家,增长73.5%,私营企业占比达到88.2%,较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
 
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较快。年末全市城镇化率为62.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县域城镇化水平达53.0%,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5个中等城市建设,30个重点中心镇、30个重点镇和130个新型城镇社区创建卓有成效。区域发展趋于协调,县域大部分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五县(市)生产总值为2933.80亿元,比上年增长8.8%,增速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9%,较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
 
价格指数温和上涨。全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上年上涨2.3%,涨幅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0.1%;工业品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4%,涨幅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表1.2016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跌情况
 
(以上年同期为100)
 
指标
 
比上年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2.3
 
#食品烟酒
 
102.8
 
#食品
 
103.7
 
#粮食
 
99.8
 
食用油
 
101.9
 
 
106.9
 
#鲜菜
 
107.5
 
畜肉类
 
112.5
 
禽肉类
 
97.4
 
水产品
 
106.4
 
蛋类
 
93.2
 
干鲜瓜果
 
94.6
 
烟酒
 
101.0
 
衣着
 
103.2
 
居住
 
100.5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1.5
 
交通和通信
 
98.4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1.1
 
医疗保健
 
112.6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3.6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46.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全年粮食总产量469.16万吨,下降0.4%,粮食亩产423.9公斤,减少2.5公斤;其中夏粮产量203.28万吨,增长0.3%;秋粮产量265.88万吨,下降1.0%。棉花总产量2.07万吨,下降20.5%;油料产量13.45万吨,增长20.1%;园林水果产量110.07万吨,增长1.5%;蚕茧产量3674吨。全年成片造林面积3.73千公顷,下降8.0%。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01.05万吨,增长8.4%;禽蛋产量46.90万吨,下降18.8%。水产品产量18.88万吨,增长0.5%。
 
图3.2012-2016年粮食总产量及增速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7.07千公顷,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141.8千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比重达25.9%;新增设施渔业面积0.23千公顷,累计达6.6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5%;新建高标准农田24.6千公顷,累计建成312.15千公顷,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51.3%,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87千公顷,累计达521.30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1千公顷,累计达319.36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12.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1%,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达81.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农业生产方式不断革新。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4家、年产值超3亿元的农业企业6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310亿元,同比增长8.6%;带动农户206.9万户,同比增长8.9%。搭建一批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年末全市共有21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8个示范镇。全年秸秆还田面积达812万亩,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累计建设秸秆收储中心和临时堆放点1187处,年收储能力达100万吨。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370万亩,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5180家和1.58万个,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进展顺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其中轻工业增长9.0%,重工业增长10.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增加值增长9.4%;股份制工业增长10.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4.2%;国有控股工业下降6.5%,民营工业增长13.9%。重点培育的六大千亿元产业产值达12442.09亿元,增长15.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8.2%。其中,装备制造业、食品与农副食品加工业、煤盐化工业、冶金业和建材业分别增长17.7%、18.8%、14.5%、10.0%和20.2%;能源业下降7.6%。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1%。
 
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攀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先进制造业产值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601.30亿元,同比增长10.7%;仪器仪表制造业761.70亿元,增长26.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97.79亿元,增长9.9%;专用设备制造业541.96亿元,增长22.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945.84亿元,增长18.5%;汽车制造业84.12亿元,增长32.2%。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70.2%,太阳能电池增长20.0%。
 
企业效益总体稳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86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利税1980.55亿元,增长11.9%;利润1106.16亿元,增长13.3%。企业亏损面为3.5%,较上年收窄1.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4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7.5%和8.2%。
 
表2.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量
 
增长(%)
 
原煤
 
万吨
 
1342.43
 
-28.8
 
发电量
 
亿千瓦时
 
506.21
 
1.5
 
发酵酒精
 
万千升
 
35.64
 
0.5
 
卷烟
 
亿支
 
351.51
 
5.7
 
 
万吨
 
156.63
 
11.0
 
 
万米
 
34119
 
8.4
 
轻革
 
万平方米
 
1628.29
 
19.1
 
纸制品
 
万吨
 
37.72
 
17.4
 
烧碱(折100%)
 
万吨
 
8.49
 
3.3
 
化肥(折100%)
 
万吨
 
26.94
 
-41.1
 
树脂
 
万吨
 
34.66
 
15.8
 
轮胎外胎
 
万条
 
20.75
 
-9.4
 
水泥
 
万吨
 
2755.19
 
2.7
 
生铁
 
万吨
 
607.09
 
27.6
 
铝材
 
万吨
 
55.26
 
-11.3
 
起重设备
 
 
5111
 
25.0
 
铲土运输机械
 
 
15513
 
35.4
 
压实机械
 
 
3379
 
24.2
 
混凝土机械
 
 
1072
 
-35.1
 
建筑业发展态势平稳。年末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455家,比上年增加25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87.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880.35万平方米,增长1.4%,其中新开工面积5371.02万平方米。全年建筑业竣工产值1164.20亿元,增长4.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97.33亿元,较上年增长12.5%,其中项目投资完成4248.20亿元,增长11.9%。在项目投资中,国有经济控股投资809.60亿元,增长6.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投资169.59亿元,增长30.2%;民间投资3335.78亿元,增长13.0%,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8.5%,其中私营企业完成投资2701.66亿元,增长34.4%。基础设施投资844.43亿元,增长6.5%。全市亿元以上在建项目951个,比上年增加378个,完成投资额2322.60亿元,增长32.7%。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658个,增加233个,完成投资1417.07亿元,增长13.7%。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0.37亿元,比上年下降17.5%;第二产业投资2668.61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投资2088.35亿元,增长10.9%。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2664.93亿元,增长15.4%,其中,制造业投资2415.91亿元,增长16.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64.30亿元,增长12.6%,占全市投资比重达13.8%。技改投资818.39亿元,增长35.9%。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新能源制造业和软件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为7.40亿元、3.0亿元、142.03亿元、40.97亿元和18.01亿元,分别增长111.2%、84.2%、44.6%、325.5%和24.3%。
 
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4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住宅开发投资415.04亿元,增长22.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4.77亿元,增长11.2%;办公楼投资25.52亿元,下降7.0%。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4290.41万平方米,增长12.4%;新开工面积1309.92万平方米,增长22.0%;竣工面积601.79万平方米,下降10.4%。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71.43万平方米,增长35.5%,其中住宅917.89万平方米,增长34.0%;商品房销售额587.82亿元,增长36.3%,其中住宅467.02亿元,增长36.3%。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92.97亿元,增长12.3%;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66.41亿元,增长15.1%。按消费形态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28.30亿元,增长13.2%;零售业零售额2005.22亿元,增长12.1%;住宿业42.10亿元,增长8.8%;餐饮业183.77亿元,增长19.9%。在限额以上单位中,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日用品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273.7亿元、27.6亿元、172.1亿元和83.2亿元,分别增长24.5%、18.6%、16.5%和17.6%;五金电料类、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103.7亿元、43.9亿元和201.0亿元,分别增长18.9%、19.7%和21.1%;文化办公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43.5亿元和6.8亿元,分别增长16.0%和13.6%;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分别实现零售额79.8亿元和407.3亿元,分别增长14.1%和14.7%。
 
六、开放型经济
 
外贸进出口发展向好。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2.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出口总额52.54亿美元,增长19.7%。按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总额413.8亿元,增长23.0%;其中,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82亿元,增长16.7%。出口结构有所优化,一般贸易出口额45.80亿美元,增长26.3%;加工贸易出口额6.69亿美元,下降11.6%。机电产品出口额20.47亿美元,增长6.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29亿美元,增长22.3%。分出口市场看,对东南亚国家联盟出口11.65亿美元,增长42.6%;对欧盟出口7.0亿美元,增长47.0%;对美国出口8.5亿美元,增长68.0%;对拉丁美洲出口3.36亿美元,下降5.6%;对日本出口2.01亿美元,下降0.8%;对非洲出口4.15亿美元,下降6.3%。
 
实际使用外资和对外经济合作发展良好。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5.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6个,增加57个;新批协议外资35.12亿美元,增长121.0%;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5个,增加29个,其中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11个,增加8个。对外投资增势良好,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分别为0.98亿美元和1.0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4个,境外投资中方协议外资7.65亿美元,增长4.0%。
 
开发区经济稳定发展。全市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园区13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2个。全年开发区业务总收入1.4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2.49亿元,下降2.1%。全市开发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5.08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72.2%;其中,出口总额36.21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68.9%;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2.02亿美元,增长42.8%,占全市总量的79.8%。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基本平稳。全市年末公路总里程16277.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8.57公里。完成公路货运量17586万吨,比上年增长4.0%。水运货运量5801万吨,增长2.6%。分别完成公路、水运货物周转量445.12亿吨公里和212.37亿吨公里,分别增长4.0%和9.2%。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1.32亿人次,公路旅客周转量78.62亿人公里,分别下降1.0%和1.3%。完成港口吞吐量9122.14万吨,增长1.0%,公路水路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达11.40万标箱,增长1.6%。年末输油管道6548公里,管道货物运输量13828万吨,管道货物周转量642.24亿吨公里。观音机场航空旅客运输量148.71万人次,增长12.8%;航空货物运输量9088.1万吨,增长29.1%。年末铁路营业里程488.80公里,铁路正线延展长度949.09公里,全年完成铁路客运量4629.94万人,货运量3342.08万吨。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01.6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3.9%,本年净增18.53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92.64万辆,增长21.4%,净增16.34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56.29万辆,增长21.7%,净增10.03万辆。
 
邮政电信快速发展。邮政行业业务总量39.30亿元,增长63.1%;邮政行业业务收入23.77亿元,增长37.2%。电信业务总量207.39亿元,增长64.1%;电信业务收入60.78亿元,增长7.0%。年末固定电话115.78万户,比上年末减少22.7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62.0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57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27.04万户,新增46.95万户。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旅游业较快增长。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4518.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实现旅游总收入572.74亿元,增长16.4%。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3.41万人次,增长1.0%。其中,外国人2.53万人次,增长1.9%。旅游外汇收入3938.36万美元,增长2.0%。接待国内游客4515.48万人次,增长12.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65.90亿元,增长16.4%。云龙湖、大龙湖景区分别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
 
八、财政、金融业
 
财税收入缓中趋稳。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6.06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完成税收收入390.3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5.6%。国税、地税和财政部门分别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23亿元、325.07亿元和92.77亿元。占税收收入86.3%的营业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企业所得税六大主体税种分别实现税收收入104.69亿元、82.64亿元、48.73亿元、33.33亿元、29.40亿元和25.93亿元。
 
表3.2016年全市财政收入分项情况
 
指标
 
绝对量(亿元)
 
比上年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16.06
 
6.1(同口径)
 
#增值税
 
82.64
 
68.3
 
营业税
 
104.69
 
-44.1
 
企业所得税
 
25.93
 
-0.9
 
个人所得税
 
12.47
 
15.6
 
契税
 
33.33
 
21.3
 
上划中央四税
 
285.95
 
1.3
 
#国内消费税
 
114.91
 
1.8
 
增值税
 
113.45
 
-0.5
 
基金预算收入
 
233.29
 
-28.8
 
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8.89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教育支出161.53亿元,增长9.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8.02亿元,增长30.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0.41亿元,增长3.0%;住房保障支出25.0亿元,增长4.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25.21亿元,增长16.8%;节能环保支出19.87亿元,下降4.5%;农林水事务支出116.56亿元,下降11.0%。
 
金融信贷规模稳步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495.31亿元,比年初增加748.3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8%。其中,住户存款3090.21亿元,增长11.1%;非金融企业存款1408.89亿元,增长21.1%。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620.21亿元,比年初增加550.0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9%。其中,住户贷款1231.35亿元,增长25.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388.76亿元,增长14.2%。按贷款期限分,中长期贷款1862.88亿元,增长34.8%;短期贷款1370.76亿元,下降5.2%。
 
表4.201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
 
绝对量(亿元)
 
比年初增加
 
(亿元)
 
比上年末
 
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5495.31
 
748.30
 
15.8
 
#住户存款
 
3090.21
 
309.61
 
11.1
 
非金融企业存款
 
1408.89
 
245.66
 
21.1
 
各项贷款余额
 
3620.21
 
550.07
 
17.9
 
#短期贷款
 
1370.76
 
-78.21
 
-5.2
 
中长期贷款
 
1862.88
 
482.91
 
34.8
 
#消费贷款
 
901.85
 
234.25
 
35.1
 
经营贷款
 
329.49
 
18.24
 
5.9
 
证券业务平稳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证券公司3家,证券营业部29家;期货经纪公司1家,期货营业部6家。全市A股账户数110.03万个,比上年末增长25.9%;资金账户数61.28万个,增长25.8%。全年累计证券交易额为10861.83亿元,指定与托管市值581.93亿元,期货经营机构累计交易金额4461.39亿元。
 
资本市场作用凸显。年末全市境内上市公司11家,上市公司通过首发、配股、增发、可转债、公司债在上海、深圳、香港证券交易所累计募集资金430.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当年新增募集资金总额73.0亿元,增长17.7%。上市公司总股本132.69亿股,增长10.7%;市价总值1014.66亿元,增长1.2%。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累计达20家。新增债券融资226亿元,比上年多增79.5亿元。新增股权交易挂牌企业155家,累计达到281家,累计融资3.6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业健康平稳运行。新增保险机构2家,年末保险机构59家,各类分支机构148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66.43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财产险收入50.09亿元,增长17.2%;寿险收入116.34亿元,增长36.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6.37亿元,增长30.3%。全年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5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赔付额28.06亿元,增长18.7%。在赔付额中,财产险赔付24.44亿元,增长18.4%;寿险赔付3.62亿元,增长20.0%;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3.20亿元,增长63.3%。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分别为2.9%和1911元/人。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00个,当年新增5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35个,新增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492个,新增18个。国有独立科研机构17个;民营型科技企业9915个,比上年增长25.3%。高新技术企业317家,新增64家;新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46项,增长13.1%。技术市场签订技术合同817个,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4.19亿元,增长135.3%。科技服务业总收入267.04亿元,比上年增长5.4%。
 
科技创新成绩明显。全市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240项,当年新增60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72项,比上年增加37项。获国家专利奖6项,比上年增加3项;省级科学技术奖17项,增加8项;发明专利授权1330件。组织实施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6项,比上年增加3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02件,比上年增加1.23件。
 
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全面增强。全市共有质量检验机构143家、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个、国家公证实验室3个、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6个。全年监督抽查产品112种736批次。企业获批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1347张,较上年增长2.0%。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7家,其中省级计量中心1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2.57万台件。新增43个江苏名牌产品,获批建设5项国家级和7项省级标准化项目,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9项、地方标准6项。全市质量管理体系证书达2899张。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172所,招生47.14万人,在校学生184.35万人,毕业生42.11万人,专任教师10.44万人。其中普通高等院校10所,全日制本专科招生2.95万人,在校学生10.68万人,毕业生2.67万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3.44万人,毕业生1.6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0.40万人,在校生1.20万人,毕业生0.3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8.01万人,毕业生3.27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1.90万人,毕业生4.57万人。全市共有初中249所,在校学生24.21万人,比上年增长10.1%;小学928所,在校学生90.54万人,比上年增长7.6%;特殊教育学校12所,在校学生0.23万人;幼儿园(含民办)861所,在园幼儿37.59万人,比上年下降5.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8%。
 
表5.2016年各类教育招生和毕业生情况
 
指标
 
学校数(所)
 
招生数(万人)
 
在校学生数(万人)
 
毕业生数
 
(万人)
 
研究生教育
 
3
 
0.40
 
1.20
 
0.34
 
普通高等教育
 
10
 
2.95
 
10.68
 
2.67
 
普通高中教育
 
88
 
3.77
 
11.90
 
4.57
 
普通初中教育
 
249
 
9.28
 
24.21
 
7.15
 
小学教育
 
928
 
16.14
 
90.54
 
9.5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21个、美术馆1个,共有公共图书馆8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29.52万册、电子图书藏量611.02万册。综合档案馆11个,向社会开放档案超过12.40万件。共有电影放映单位31家、广播电台8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0座、电视台8座,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有线电视用户263.77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95.0%。全市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9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29处。拥有9个国家级、4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6位国家级、28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全年组织实施52个文化产业项目,淮海文博园获2016年首批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称号。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58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1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2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5.22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4.89万张,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6.0张,较上年增加0.47张。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5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18万人,注册护士2.43万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2.51人和2.79人,分别比上年提高0.18人和0.33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41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029人。城乡基本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乡镇卫生院160个,床位1.0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16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80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徐州体育健儿在7个项次国际比赛中获得3金、1银、5铜。7名徐州籍运动员入选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1金、2铜,参赛人数和成绩创历史最佳。年末全市共有32名一级运动员、137名二级运动员,参加省级注册运动员2716名,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超过30名运动员;2人被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3万余人,其中国家级170人,一级537人;国际级裁判6人,国家级裁判员35人。市属体育社会组织达119个,晨晚练健身站点达4606个。圆满举办徐州市第21届运动会暨第2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和首届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暨丝路汉风武术文化周。承办7项国家级赛事、7项省级赛事。体育彩票全年销售额9.47亿元,增长5.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年末全市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3.66万公顷。全市林木覆盖率和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为30.3%和43.3%。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扎实开展,市区PM2.5浓度较上年下降7.7%。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为238天,优良率65.0%,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地表水国控断面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为78%,省考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79.2%。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并以综合得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膺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市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严格按照国家过剩产能化解政策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持续提升。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5.9%,超额完成省定目标,达到国家节能减排财政综合示范城市节能任务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逐年递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定任务。
 
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12起,死亡405人,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分别下降21.9%和7.5%,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继续实现“双下降”。
 
十二、人口、民生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略有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1.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0万人,增长0.5%;其中城镇人口543.85万人,增长2.8%。在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169.38万人,15-64岁人口600.36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101.26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2.93‰,比上年提高0.8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27‰,提高0.0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66‰,比上年提高0.77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41.39万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男性人口539.47万人,女性人口501.91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7.7‰,死亡率为3.8‰。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48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21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4元,增长9.2%。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1.88:1调整为1.86:1,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321元,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255元,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059元,增长12.0%。
 
图4.2012-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速
 
5.2012-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速
 
(注:上图2012-2013年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口径)
 
就业情况总体稳定。年末全市就业人口483.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44.3万人,第二产业159.9万人,第三产业179.2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94万人,比上年增长0.7%;失业人员再就业10.0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6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5%,较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新增大学生创业人数1578人,增长35.0%,创业人数累计达到7767人。全年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7.59万人。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5%,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6.0%。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55.57万人和194.70万人,较上年分别增长1.7%和0.4%,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7.1%,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40.89万人和157.03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7.5%,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558元和430元,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18.07万人,比上年增长0.3%;全年实施医疗救助37.24万人次,支出救助金2.1亿元。年末各类养老机构达277家,养老床位6.3万张,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9.2张,比上年增加2.7张。
 
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推进。基本建成公共租赁住房3767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21.5%;基本建成经济适用住房373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00%;新增廉租补贴住户201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18.2%。
 
十三、城乡建设
 
城建重点工程进展顺利。190项城建重点工程开工172项,开工率达90.5%,竣工76项。郑徐客专开通运营,三环北路高架快速路建成通车,徐济高速全线开通,轨道交通1、2、3号线全部开工建设,空军徐州机场迁建以及徐宿淮盐铁路、徐明高速等工程进展顺利。完成56.7公里城市道路改造,新增停车泊位3.2万个、更新泊位4600个。中心医院新城区分院、二院开发区分院投入使用,第一医院迁建、北区股份制医院建设有序推进。骆马湖水源地及徐庄水厂建成使用。启动市区棚户区改造58个项目,579.78万平方米;完成73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
 
村镇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成功申报省级美丽村庄建设示范项目16个、省级康居村庄10个、省级村庄村落保护项目6个,省级试点示范村庄累计达32个。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全年改造农村危房3089户。12个重点中心镇申报的182个镇村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城镇面貌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数据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大学生创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设施农业、畜牧业产量、水产品产量、林业数据来自市农业委员会;高标准农田数据来自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家庭农场数据来自市农工办;灌溉面积数据来自市水务局;公路里程、公路运输、水运、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民航数据来自观音机场;电信业务、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数等数据来自市通信管理局;保障性住房数据来自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重点项目、村镇建设等城乡建设数据来自市城乡建设局;开放型经济、电商数据来自市商务局;汽车数据来自市公安局车管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旅游数据来自市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徐州分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保险行业协会;上市公司数据来自市经信委;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高新技术、专利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文化事业数据来自市文广新局;档案数据来自市档案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卫生、新农合数据来自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社会救助、养老数据来自市民政局;自然保护区、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环保局;质量检验数据来自市质监局;生产安全数据来自市安监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徐州调查队;GDP、工业、投资、贸易等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1.公报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013年起三次产业结构划分口径有所调整,与往年不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