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泰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5-03-19 18:10:12 来源:泰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240次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工作,狠抓“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三大主题工作的落实,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进、动力增强、结构优化、质效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70.89亿元,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08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728.64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5.17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4:51.3:42.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706元,增长10.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当年汇率折算达11836美元。
 
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33亿元,增长12.3%,占GDP比重为42.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增量不断做大。全年实现新兴产业(包括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电网、新材料、节能环保)产值3901.79亿元,增长16.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40.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窄幅波动。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上涨2.1%,涨幅较上年略升0.2个百分点。分类别看,构成总指数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涨二跌,其中食品类、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分别上涨1.9%、3.9%、3.5%、1.0%、3.1%和2.7%,烟酒及用品、交通和通讯分别下降2.4%和0.2%。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8.9,跌幅较上年缩小0.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7.7,跌幅较上年扩大0.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高于购进价格指数1.2个百分点。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服务业重点行业指标下滑,房地产市场前景晦涩不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增长缓慢;大项目投资支撑力度不足,经济发展缺乏后劲;科技创新活力激发不够,转型升级成效不明显。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生产十一连增,2014年全年总产量达328.53万吨,比上年增产1.85万吨,增长0.6%。其中小麦增产3.39万吨,水稻减产0.89万吨,玉米减产0.17万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657.99万亩,同比增加0.21万亩,增长0.03%。粮食单产499.3公斤/亩,同比增加2.7公斤/亩,增长0.5%。
 
林牧渔业发展稳定。肉类产量26.94万吨,增长1.2%;禽蛋产量11.98万吨,下降1.4%;牛奶产量4.85万吨,增长5.8%;水产品产量38.38万吨,增长2.9%。畜禽养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市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62.0%,家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98.0%和100.0%,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畜禽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明显。姜堰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考评居全国首位,高港获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兴化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海陵现代农业园区建成省级园区。全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3.65万亩、高效设施渔业1.5万亩、高标准农田17.3万亩。全年工商登记合作社(包含专业合作、土地合作、社区合作、村经济合作社)7670家,其中专业合作社5702家,1058家合作社列入政府优先扶持名录,3家合作社被认定为2014年度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家庭农场1964家,100家家庭农场创成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
 
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区域供水通水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建制镇全覆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受益人口83万人,新改建农村道路295公里、桥梁167座,疏浚县乡村河道995条。深入实施全面小康村建设“十百千”提升工程。建成全面小康达标村、示范村各100个、十强村10个。深入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继续实施市领导和机关部门、单位对高港、姜堰8个镇40个经济薄弱村的挂钩帮扶工作,挂钩帮扶资金达3400多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增长稳中趋缓。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69.70亿元,增长11.5%,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709.60亿元,增长14.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2637.79亿元,增长15.8%;重工业产值7071.82亿元,增长14.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股份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完成产值139.67亿元、120.35亿元、6528.28亿元、2401.47亿元,分别增长-15.0%、18.9%、17.3%、9.8%。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分别完成产值2795.44亿元、1792.69亿元、5101.15亿元,分别增长7.1%、12.3%、20.8%。分重点行业看,计算机通信设备、化工、金属制品行业分别实现产值389.15、1125.50、947.36亿元,分别增长28.2%、26.0%、20.1%;专用设备、机械、医药行业分别实现产值526.38、599.05、668.60亿元,分别增长15.9%、15.7%、15.6%;农副食品、船舶、电气行业分别实现产值643.24、940.54、1268.25亿元,分别增长12.6%、10.7%、9.5%;钢铁行业实现产值495.43亿元,下降1.1%。
 
工业运行质态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31.76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利润716.79亿元,同比增长21.4%;实现利税1210.97亿元,同比增长20.9%。新兴产业效益显着改善,分别实现利税487.62亿元、利润291.89亿元,分别增长27.2%、26.6%。
 
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6914.16亿元,增长18.1%;主营业务收入6679.89亿元,增长18.6%;利税总额830.72亿元,增长24.2%;利润总额486.80亿元,增长24.8%。产值、利税、利润增幅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4个、3.3个、3.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年末私营企业达到6.84万户,增长18.1%;个体工商户21.33万户,增长7.8%;民营经济税收收入达到292.41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833.73亿元,增长17.7%;其中私营企业实现产值3785.08亿元,增长17.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稳定发展。年末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690家;建筑业总产值2385.82亿元,增长18.0%;建筑业增加值236.61亿元,增长6.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200.19亿元,增长21.3%。从行业看,一产投资10.39亿元,二产投资1206.41亿元,三产投资983.39亿元,分别增长-15.7%、20.6%和22.6%;在二产投资中,工业投资1196.96亿元,增长20.9%。从新开工项目看,全年新开工项目2870个,比上年增加396个,完成投资1615.68亿元,增长27.1%。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57个,比上年增加6个,完成投资432.65亿元,增长17.9%;5亿元以上项目38个,同比增加14个,完成投资220.25亿元,增长78.4%;10亿元以上项目22个,同比增加9个,完成投资154.45亿元,增长74.9%。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泰镇高速泰州段、阜宁泰高速兴化至泰州段、京沪高速江广段扩容开工建设,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泰州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国电泰州电厂二期、连淮扬镇与宁启铁路东北联络线获批,泰州常州、江阴靖江过江通道列入国家规划。市区东风路南段、永定路东段快速化改造和环城东路东环高架建设有力推进,梅兰路、育才路等断头路相继接通。泰东河整治、引江河二期、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进展有序。全年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资持续放大。供电供气供水投资56.73亿元,增长126.0%;交通运输投资113.95亿元,增长39.4%;公共设施投资122.41亿元,增长9.7%;教育投资28.21亿元,下降8.0%;卫生投资14.53亿元,增长24.8%;文化投资4.15亿元,增长14.1%;体育投资4.87亿元,下降32.4%。
 
房地产开发稳步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88.39亿元,增长6.4%;其中住宅投资222.95亿元,增长3.1%。商品房施工面积2423.70万平方米,增长7.5%,其中住宅1898.41万平方米,增长9.1%;商品房新开工面积564.05万平方米,下降33.1%,其中住宅460.43万平方米,下降30.6%;商品房竣工面积552.61万平方米,增长32.8%,其中住宅405.92万平方米,增长22.1%;商品房销售面积442.29万平方米,下降10.0%,其中住宅406.94万平方米,下降10.7%;商品房销售额254.42亿元,下降15.2%,其中住宅227.32亿元,下降13.9%。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7.17亿元,增长12.0%。从城乡市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53.65亿元,增长13.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3.51亿元,增长2.5%。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807.91亿元,增长11.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9.26亿元,增长12.2%。从限额以上单位看,全年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87亿元,占全社会比重为33.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7%;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95.71亿元,增长8.3%;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8.17亿元,下降0.7%。
 
基本生活类商品稳中有降。全年限额以上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42.16亿元,增长1.3%;服装、鞋帽、针纺织类商品零售额22.09亿元,下降0.2%;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7.26亿元,下降12.6%。时尚享受类商品增长趋缓。全年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9.26亿元,下降6.0%,化妆品商品零售额3.2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文化类商品增长缓慢。全年限额以上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额4.47亿元,增长10.5%;文化办公用品商品零售额2.30亿元,下降28.7%。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消费升温。全年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78.58亿元,增长5.7%;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52.09亿元,增长24.4%。
 
市场规模平稳发展。年末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23个,市场摊位总量和营业面积分别为16391个和173万平方米;实现商品交易总额和业主交纳税金总额分别293.11亿元和2.52亿元。新型消费业态增势强劲。全市518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7家企业实现网络商品零售额1.69亿元,增长96.5%,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18%。
 
六、外向型经济
 
出口降幅得到收窄。全年进出口总额108.90亿美元,增长4.3%;出口61.82亿美元,下降1.8%;进口47.08亿美元,增长13.5%。按贸易方式分,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40.67亿美元,增长13.8%;加工贸易出口19.81亿美元,下降24.5%。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29.31亿美元,增长3.7%;加工贸易进口9.45亿美元,下降7.1%。按企业性质分,出口额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5.89亿美元,下降10.6%;民营企业出口24.22亿美元,增长14.4%。进口额中,外商投资企业进口29.20亿美元,增长13.8%;民营企业进口17.48亿美元,增长12.9%。按商品类别分,出口额中,机电产品出口26.56亿美元,下降16.3%,农产品出口2.36亿美元,增长3.4%。进口额中,机电产品进口10.22亿美元,增长19.5%,农产品进口9.18亿美元,增长13.7%。按产销国别分,对亚洲出口26.54亿美元,下降1.3%;对非洲出口1.59亿美元,下降64.0%;对欧洲出口13.52亿美元,增长8.9%;对拉丁美洲出口3.81亿美元,下降9.5%;对北美洲出口14.17亿美元,增长15.2%;对大洋洲出口2.18亿美元,下降19.8%。
 
开放型经济平稳发展。全年新批协议注册外资24.79亿美元,下降26.8%;实际到账注册外资9.39亿美元,下降29.0%。全年新批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4个。企业“走出去”增中有进,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9.81亿美元,增长9.2%。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增长平稳。全年公路客运量9987万人,增长1.6%;公路客运周转量817990万人公里,增长4.7%;公路货运量4773万吨,增长3.1%;公路货运周转量615396万吨公里,增长13.3%;水路货运量13366万吨,增长3.8%;水路货运周转量3471309万吨公里,增长16.4%。港口吞吐量18354万吨,增长2.3%;其中泰州港区吞吐量15621万吨,增长2.9%,外贸吞吐量1632万吨,增长24.6%。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47.03万辆,增长14.6%;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40.43万辆,增长18.9%。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23.0%,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镇村公共交通开通率59.0%,比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政电信稳中有降。全年邮电业务收入40.85亿元,下降3.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4.98亿元,增长2.0%;电信业务收入13.37亿元,下降5.6%;移动业务收入19.07亿元,下降3.9%;联通业务收入3.43亿元,增长3.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05.18万户,增长0.5%;电信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5.28万户,增长26.6%。
 
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848.68万人次,增长12.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13.63亿元,增长14.7%。全年入境过夜旅游人数3万人次,增长12.5%;创汇0.28亿美元,增长20.0%。年末国家A级以上景点27个,其中,AAAA级景点6个,AAAAA级景点1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个,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点45个。全市旅行社个数111个,持有导游员资格证书的人员1666人,旅游星级饭店数29个,其中三星级19个、四星级6个、五星级1个。凤城河5A级风景区创建进入国家评估阶段,天德湖公园创成国家4A级景区,李中水上森林公园创成国家4A级景区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八、财政、金融、保险和证券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805.94亿元,增长15.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3.00亿元,增长9.2%,其中税收收入230.61亿元,增长7.7%,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5%,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67.55亿元,增长6.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十三类民生支出共计270.46亿元,增长5.1%,十三类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3.5%。
 
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955.84亿元,比年初增加411.41亿元,其中居民人民币储蓄余额1984.80亿元,比年初增加198.79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51.51亿元,比年初增加407.23亿元;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1470.98亿元,中长期贷款1141.4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36.83、217.53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86.35亿元,增长17.9%;其中,财产险收入24.92亿元,增长16.1%;人寿险收入61.43亿元,增长18.7%。全年赔款和给付31.04亿元,增长16.0%;其中,财产性赔付14.12亿元,增长27.3%;人寿险赔付16.92亿元,增长8.1%。
 
证券市场发展稳中有降。全年证券交易额3109.81亿元,增长33.9%;其中,股票交易额2390.20亿元,增长37.7%;基金交易额128.02亿元,下降17.4%;债券交易额7.61亿元,增长29.0%。全年期货交易额487.20亿元,下降32.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新标准)50家,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企业技术中心17家、工程中心5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获专利授权9118件,其中发明专利345件。积极打造人才高地,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2125人,新引进长期外国专家6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1830人,新增省“双创计划”团队1个、人才15名,新增省“双创博士”25名。持续推进品牌战略,全年新创中国驰名商标7件、省着名商标30件。
 
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01.35亿元,增长17.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1.2%,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391.64亿元,增长47.4%,快于产业投资增幅26.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产业投资的比重为24.6%,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
 
教育现代化建设开局良好。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不断扩大。新增29所省优质园,全市省优质园达191所,占幼儿园总数的61.0%,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全面迈向高位优质均衡。全市近65.0%的学校建成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泰兴、海陵、高港、姜堰高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靖江、姜堰通过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评估验收。教育部确定泰州市为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首批七个实验区之一。年末全市拥有小学158所,在校学生21.94万人;初中151所,在校学生11.05万人。普通高中教育实现优质特色发展。全市年末拥有普通高中37所,在校学生6.7万人。2014年高考再创佳绩,本二以上达线12067人,连续7年超万人,本二以上达线率41.0%,首次突破40%大关。职业教育扩容强质取得新进展。举办中高职衔接直通班,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学校“3+4”分段培养项目。对口单招达线比例达98.1%,创历史新高。建成1个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4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实训基地。高等教育建设不断增强。泰州学院新增2个本科专业,新校区正式启用。常州大学怀德学院迁址靖江办学。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靖江创成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黄桥乐器文化产业园获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新增3家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培育“康泰之州、富泰之州、祥泰之州”城市形象品牌,成功举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和梅兰芳艺术节。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图书4511千册,有线电视综合入户率96.2%,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75.19万平方米。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978家,其中医院52家、卫生院125家;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0926张,其中医院13801张、卫生院573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296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708人、注册护士8573人。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扩大到11大类43项。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87‰,婴儿死亡率2.41‰,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100.0%。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启动实施城区体育场馆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市体育公园建设及市体校迁址重建工作。成功举办2014“舞动中国·全国排舞联赛”、“中国梦·泰州风”广场舞大赛、全国少年男女柔道锦标赛、“中国·泰州凤城河公开水域邀请赛”、“环天德湖国际自行车邀请赛”等赛事。第18届省运动会泰州市取得赛会奖牌榜第八名的成绩;创成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国家级、省级俱乐部31个,省级传统项目学校11所;全市命名了43所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8所市级校园足球布局学校。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率先在全省建成并通过验收;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2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建有各类体育俱乐部42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6个,市级47个。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上争省产业引导资金310万元,发放市级产业引导资金200万元;全市共有体育场地8208个,场地面积583.1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15平方米;体彩销售总额达7.96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资源环境、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市本级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姜堰、海陵分别通过国家级生态区考核验收和技术评估,新增33个国家级生态镇。落实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村庄环境整治通过省级全域考核验收,并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加强绿化建设,实施“空转绿”工程,全市新增造林面积7万亩,市区新增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实施大气环境监测和重污染天气预警,狠抓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市区年平均气温15.7℃,平均降水量970.0毫米,日照时数1797.2小时;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标准天数比例达到65.8%;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77.6%。
 
节能降耗成效显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83.17万吨标准煤,下降2.7%,其中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507.90万吨标准煤,下降3.2%;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07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6.2%,其中高耗能行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17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7.1%。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下降,全年完成投资241.77亿元,增长9.9%,同比下降22.6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整改专项行动和“六打六治”专项行动,全年工矿商贸(含建筑)安全事故29件、死亡29人,死亡人数与上年同期持平;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97起、死亡108人,同比分别下降14.4%、17.6%;农业机械事故2起、死亡2人,均下降33.3%。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01人,下降11.4%。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平稳增长。年末全市家庭总户数168.91万户,户籍总人口508.51万人,其中市区(含姜堰区)163.82万人,其中女性248.95万人,性别比104.26。当年出生人口4.86万人,人口出生率9.57‰;死亡人口4.31万人,人口死亡率8.47‰;人口自然增长率1.1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3.86万人,其中市区(含姜堰区)162.06万人。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4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6元,分别增长9.2%和10.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7.0%和8.5%。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19517元和10849元,分别增长7.1%和10.0%。城乡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9.1%、30.5%。
 
就业形势整体良好。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8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5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3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2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5%。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险主要险种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2.02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4.0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38.3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62.2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81.31万人。城乡低保户数分别为8990户、50677户,低保人数分别为14664、77164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月人均530元;靖江市、海陵区、高港区、医药高新区、农业开发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月人均530元;兴化市、姜堰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月人均不低于370元。
 
注:
 
(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年度快报数,最终数据以《泰州统计年鉴-2015》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