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泰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3-03-01 12:39:49 来源:泰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538次

泰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泰州调查队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抓住“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主线,认真实施“八项工程”,深入推进“双轮驱动”,加快建设“三个名城”,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70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7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434.53亿元,增长13.1%;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237.05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1075.39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1:53.1:39.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378元,增长12.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当年汇率折算为9252美元。

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82.35亿元,增长13.0%,占GDP比重为40.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口径)2639.27亿元,增长21.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7.1%,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全市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500.66亿元,增长19.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1.1%;智能电网、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品集群实现产值865.71亿元,增长16.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2.2%。单位产值能耗继续降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10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5.0%。品牌战略加快推进。年末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4件,净增9件;拥有省着名商标182件,净增20件。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627.95亿元,比上年增长0.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3.25亿元,增长7.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88.95亿元,增长15.1%,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0%,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总支出499.65亿元,增长5.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4.79亿元,增长16.8%。全市各级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达200.70亿元,增长19.3%;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68.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总体趋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1.0%,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2.0%。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升二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居住类分别增长3.1%、2.6%、4.4%、1.2%、0.7%和2.0%,交通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1.4%和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累计下跌3.9%,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累计下跌3.5%,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11.7个、9.7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加大就业促进力度,实施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试点示范项目,多形式促进充分就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当年新增城镇就业9.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6%。鼓励支持民众创业,新增创业人员5.76万人,带动就业17.32万人,我市被表彰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回升势头尚未根本确立,部分行业、企业经营难度加大,外贸和消费等增长乏力;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优质高端项目招引和推进难度加大,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性;财政减收增支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难度加大,民生工作与群众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产量九连增。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58.4万亩,比上年增长0.7%;粮食总产量323.77万吨,增长0.8%;其中,夏粮117.01万吨,下降2.8%;秋粮206.76万吨,增长2.9%;粮食单产继续位居全省第一位,粮食亩产491.7公斤,增长0.1%。油料播种面积65.93万亩,下降2.4%;油料总产11.63万吨,增长8.5%;油料亩产176.33公斤,增长11.1%。棉花播种面积15.65万亩,下降18.1%;棉花总产1.55万吨,增长4.0%;棉花亩产98.9公斤,增长27.4%,单产为历史最好水平。

林牧渔业发展稳定。全市新增造林面积9.72万亩;猪牛羊禽肉产量25.80万吨,增长5.5%;禽蛋总产量11.65万吨,增长5.5%;牛奶总产量4.23万吨,增长9.6%;水产品总产量35.91万吨,增长4.2%。规模养殖加快发展。年末万头猪场15个,50万只以上肉禽场8个,10万只以上蛋禽场6个,千头奶牛场1个。

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新增高效设施农业20万亩、高效设施渔业4万亩、高标准农田11.8万亩,新建三大合作组织850家,农业利用“三资”40亿元,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0%。兴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靖江生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园区,姜堰溱湖河蟹产业园区获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靖江、海陵、高港通过省级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县(市)验收。

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启动实施“城乡转型2115计划”,重点镇村建设完成投入150亿元。认真办好农村新一轮实事,完成3608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受益人口16.9万人,维修农村低压线路2039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50公里、桥梁160座,疏浚县乡河道593公里。继续实施全面小康村建设“十百千”提升工程,创成达标村、示范村各100个。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组织实施农村脱贫奔小康工程,新增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村400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缓中趋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07.39亿元,增长19.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1758.65亿元,增长17.2%;重工业5348.74亿元,增长20.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股份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完成产值271.40亿元、175.29亿元、4202.65亿元、1870.41亿元,分别增长23.1%、3.4%、26.0%、8.4%。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分别完成产值1983.02亿元、1110.36亿元、3996.25亿元,分别增长9.9%、24.4%、24.2%。分主要行业看,食品饮料行业完成产值461.25亿元,增长27.5%;纺织服装皮革行业完成产值330.78亿元,增长13.1%;石油化工行业完成产值1042.20亿元,增长17.9%;医药行业完成产值487.76亿元,增长18.3%;金属冶炼加工行业完成产值1115.80亿元,增长15.8%;设备制造行业完成产值1663.97亿元,增长18.4%;电子设备及电气机械制造行业完成产值1459.74亿元,增长28.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效益明显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24.60亿元、利税858.14亿元、利润519.94亿元,分别增长19.1%、23.5%和21.4%,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位居全省第一。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效益显着改善,分别实现利税、利润139.32亿元、81.43亿元,分别增长32.0%、39.0%。

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51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4.2%;主营业务收入4917.46亿元,增长23.7%;利税总额603.09亿元,增长40.6%;利润总额350.28亿元,增长45.7%。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增幅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4个、4.6个、17.1个、24.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当年新增私营企业7508家、个体工商户25213个,净增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355.23亿元。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811.73亿元,增长25.2%;其中私营企业实现产值2637.51亿元,增长30.7%。

建筑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695家;建筑业总产值1732.88亿元,增长20.6%;房屋施工面积18884.75万平方米,增长9.7%;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97.48亿元,增长12.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454.5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一产投资12.76亿元,二产投资800.80亿元,三产投资641.03亿元,分别增长93.3%、26.4%和15.0%;在二产投资中,工业投资792.37亿元,增长26.7%,工业投资增幅列全省第二位。项目投资中,民间投资900.69亿元,增长21.9%,占项目投资比重达73.8%。工业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27.51亿元,增长42.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16.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年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36个,比上年增加28个;计划总投资489.68亿元,增长53.2%;当年完成投资270.46亿元,增长40.9%。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稳步推进,泰镇高速泰州段获批,阜兴泰高速泰州段立项,引江河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卤汀河拓浚、泰东河整治和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实施进度加快,电力、邮政、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中心城市功能和形象进一步提升。调整完善市区城建体制,加快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市区城建投入190亿元。积极实施“畅通工程”,推进城区路网贯通,迎春路东延、凤凰西路西延、育才路等建成通车。市博物馆、图书馆新馆、美术馆、规划展示馆建成开放,市档案馆建成国家二级档案馆,稻河古街区、海军文化公园建设完成序时进度,泰州师专新校区暨高教园区中心共享区、金融服务区、三水湾二期等工程启动建设。

房地产开发稳步发展。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34.48亿元,增长2.7%;其中住宅投资157.33亿元,下降9.6%。房屋施工面积1835.33万平方米,增长11.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384.53万平方米,增长8.6%。商品房销售面积326.68万平方米,下降30.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78.48万平方米,下降28.2%;商品房销售额199.64亿元,下降32.3%;其中住宅销售额157.40亿元,下降27.9%。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7.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按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63.78亿元,增长14.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3.82亿元,增长13.0%。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33.73亿元,增长14.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03.87亿元,增长13.3%。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41.81亿元,增长11.6%;其中,商品零售额221.77亿元,增长11.6%。

消费热点有所变化。在商品零售中,生活必需品增长平稳,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品分别增长9.8%、12.9%、10.2%;文化娱乐消费增长低缓,书报杂志、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分别增长1.2%、2.0%、-15.3%、-11.9%;除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4.5%外,其他部分耐用消费品增长平缓,石油及制品类、金银珠宝类分别增长8.5%、10.4%。

消费品市场规模稳步提高。年末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26个,比上年净增2个;市场摊位总量、营业面积分别为20752个和188.7万平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19.7%和33.7%。全市实现商品交易总额、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业主交纳税金总额分别为279.26亿元、119.12亿元和1.01亿元,分别增长7.7%、40.5%和21.4%。全市156家限上零售企业中,有48家的销售额超过1亿元,其中,泰州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稳居榜首,并成为我市有史以来第一家商品零售额突破口10亿元的零售企业,全年零售额达10.99亿元。

六、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增速放缓。全市进出口总额103.7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5%;出口69.47亿美元,下降7.1%;进口34.23亿美元,下降5.2%。出口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35.13亿美元,增长7.8%;加工贸易出口33.77亿美元,下降19.6%。出口按企业性质分,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7.57亿美元,下降11.0%;私营企业出口20.09亿美元,增长20.2%。出口按商品类别分,机电产品出口40.09亿美元,下降16.2%,其中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出口22.18亿元,下降25.8%。出口按国别地区分,对亚洲出口31.0亿美元,增长18.2%,其中对东盟组织出口9.06亿美元,增长39.7%;对欧洲出口16.61亿美元,下降26.0%。其中对欧盟组织出口15.46亿美元,下降23.0%;对美国出口8.44亿美元,增长18.2%。

开放型经济稳步提高。全年注册协议外资40.14亿美元,下降15.8%;实际利用外资14.50亿美元,增长2.3%。加强优质高端项目招引实施。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29个,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家,央企项目计划投资额850亿元。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境外资本运营,开辟国际化经营新空间。全年新签劳务承包合同额5.84亿美元,下降23.8%;完成外经营业额7.55亿美元,增长10.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公路客运量9470万人次,公路货运量4533万吨,分别增长5.7%和8.5%;水路货运量12242万吨,增长16.8%。港口货物吞吐量1.56亿吨,下降1.3%;其中泰州港区吞吐量1.32亿吨,增长11.0%。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4.09万辆,增长21.4%;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7.43万辆,增长24.8%。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16.0%、镇村公共交通开通率46.9%,分别比上年提高0.4个和5.2个百分点。

邮电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邮电业务收入40.3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06.81万户,增长10.2%;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电信用户)49.21万户,增长14.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旅游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年末国家A级以上景点19个,其中,AAAA级景点2个,AAAAA级景点1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个,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点18个。全市旅行社个数110个,持有导游员资格证书的人员1517人,旅游星级饭店数30个,其中三星级18个、四星级6个、五星级1个。全年接待国内外旅客1467.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0.81亿元,分别增长14.2%和17.3%。其中,接待境外人员10.1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855万美元,分别增长10.6%和15.0%。

八、金融、保险和证券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032.6亿元,比年初增加439.8亿元。其中,单位存款1417.3亿元,比年初增加174.5亿元;个人储蓄存款1546.5亿元,比年初增加238.8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08.0亿元,比年初增加28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157.1亿元,比年初增加196.5亿元;中长期贷款758.8亿元,比年初增加49.9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69.88亿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人寿保险收入51.74亿元,下降8.3%。保险业务支出18.34亿元,增长8.2%;其中人寿保险支出9.38亿元,增长2.4%。

证券市场交投趋于理性。全年我市证券交易额1464.02亿元,比上年下降10.8%;其中,股票交易额1152.14亿元,下降25.5%;基金交易额52.76亿元,增长99.8%;债券交易额33.13亿元,增长3.2倍。全市期货交易额939.20亿元,下降9.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年内兴化市顺利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创建先进市(区)验收,标志着全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96.0%。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加快,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6%。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录取率为50.3%,为全国高校输送了18617名本科新生。靖江市创成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泰州师专专升本工作接受教育部专家组现场考察,3所独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科技事业稳步提高。全市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外资研发机构6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8项,新建产学研联合体126个。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1230名,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262名,新增高技能人才2.31万人。全市共申请专利24177件,增长60.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达4694件,增长77.0%;专利授权8414件,增长50.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51件,增长37.1%。

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公示中)、国家重点新产品9项、省高新技术产品326项,实施国家火炬计划40项、国家星火计划29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制定实施“文化名城建设行动计划”,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3家企业获批国家文化重点出口企业,新增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望海楼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楼,溱潼镇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市民开放。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量5551千册,有线电视综合入户率81.2%,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43.99万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覆盖率90.9%。成功举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梅兰芳艺术节、全国少儿曲艺大赛等重大文化活动。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016家,其中医院46家、卫生院124家;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8326张,其中医院11455张、卫生院5528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104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457人,注册护士7167人。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扩大到10大类41项,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资金1.81亿元。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81‰,婴儿死亡率2.92‰,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市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奠基,成功举办市第四届运动会,承办中国男子排球联赛、省第七届农运会等重要赛事。我市输送的击剑运动员朱敏在伦敦奥运会上获得女子佩剑个人第七,侯逸凡获得国际棋联奥林匹克团体赛亚军,10人次在全国一类赛上获得冠军,参加省比赛获得金牌25枚。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提档升级”,年末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9029名,体育单项协会30个。体育产业跃上新台阶,体彩销售总量同比增长21.5%。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平稳增长。年末全市家庭总户数170.21万户,户籍总人口506.35万人,其中市区(不含姜堰区)83.26万人,其中女性247.70万人,性别比104.42。当年新出生人口4.78万人,人口出生率9.44‰;死亡人口6.10万人,人口死亡率9.89‰;人口自然增长率-0.4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2.98万人,其中市区(不含姜堰区)88.48万人。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7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493元,分别增长12.6%和13.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10.7%和12.7%。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16499元和8990元,分别增长14.5%和11.7%。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9%、33.0%。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五大保险净增参保13.5万人,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9.45%、99.74%,失业保险覆盖率为99.43%。全市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30万元和20万元,报销比例平均达80%和70%以上。城乡低保户数分别为11700户、61912户,低保人数分别为19461人、93067人,市区及靖江市城乡低保标准均为400元,兴化市、靖江市、姜堰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400元、270元。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当年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765套(间)。

十二、安全生产和民主法制

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年工矿商贸(含建筑)安全事故27件、死亡30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件、减少7人;交通事故1135件、死亡342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件、减少12人;火灾事故201起、死亡1人,分别比上年减少3件、减少2人。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4人,比上年下降12.5%。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增强。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入开展“三解三促”、“四项排查”、党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我市荣获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市,“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在全省考评中名列第一。全市基尼系数0.34,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83.5%;法治建设满意度88.3%,公众安全感96.3%,分别比上年提高2个和1.1个百分点。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城市和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达74.0%、65.0%,均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三、资源与环境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复核。新增国家生态乡镇14个、省级生态乡镇21个,姜堰、海陵分别通过省级生态市(区)考核验收和技术评估。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全省领先,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达到序时进度。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区水生态环境控制工程竣工,城南第一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建成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工建设。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开展园林绿化工作,全市林木覆盖率20.7%。市区年平均气温15.7℃,平均降水量979.4毫米,日照时数1855小时。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2.1%。全市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比例77.6%。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