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国内外宏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无锡发展遭受最严重困难的一年。在中共无锡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上下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积极应对困难挑战,着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创造性和有效性,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68.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74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到1.87万美元,继续名列全省首位。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37.2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012.0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18.9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8:53.0:45.2。
新兴产业稳步发展。全市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显示、节能环保、微电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营销收入)6043.6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增长34.4%、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增长16.0%,物联网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
就业和再就业扎实推进。全市年末城镇新增就业13.8万人,各类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0.03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16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
民营经济继续稳步壮大。全市民营经济注册资金598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85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4.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上缴税金561.44亿元,比上年增长5.6%。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220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市场物品及服务价格逐步回落。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5,比上年回落了2.6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1.9,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2.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8。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优化农产品供应结构,有效保障市场需求。全年粮食总产量81.65万吨,比上年下降0.7%;油料总产量8653吨,比上年下降6.7%,其中油菜籽7478吨,比上年下降8.6%;蚕茧总产量77吨,比上年下降11.5%;茶叶总产量6652吨,比上年增长2.4%;水果总产量15.52万吨,比上年增长7.6%。
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115.1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8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为4.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66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6.4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5.6千公顷;水果种植面积15.5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21千公顷。
林牧渔业生产基本稳定。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10.95万吨,比上年下降0.5%,其中猪牛羊肉7.43万吨,比上年增长2.6%;禽蛋总产量2.92万吨,比上年下降1.4%;奶牛存栏0.80万头,比上年下降4.8%;全年水产品产量12.61万吨,比上年增长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实现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056.90亿元,比上年增长7.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实现增加值646.90亿元;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410.00亿元。全市统计的246只主要工业产品中,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21只,占全市统计产品数的49.2%。在全市跟踪统计的22种重点产品中,有13种产品的产量实现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逐步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61.53亿元;产品销售率97.6%;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183.31亿元;利润824.19亿元;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38.61%。
建筑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9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56.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施工房屋建筑面积4426.60万平方米。1个建设工程项目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3个建设工程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29个建设工程项目获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100个建设工程项目获无锡市“太湖杯”优质工程奖。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呈现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1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分产业投向:第一产业投资15.26亿元,比上年增长7.9%,第二产业投资142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第三产业投资2179.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分注册类型:国有经济投资76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三资经济投资56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他经济投资228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1689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2.6%;新增固定资产2532.1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0.0%。
房地产业较为繁荣。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6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7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商品房施工面积为5591.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9%,竣工面积825.9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26.27万平方米,增长40.4%,商品房销售额776.67亿元,增长36.3%。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7.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城镇零售额210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乡村零售额32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24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8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书报杂志类增长31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71.4%,日用品类增长34.7%,儿童玩具类增长33.7%,电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类增长31.6%。
市场建设平稳发展。年末拥有各类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62个,市场摊位总量41705个,实现成交额3695.93亿元。其中综合市场14个,专业市场48个。专业市场实现成交额3165.03亿元。新型流通业态以及现代经营方式均有较快发展。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07.7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其中,进口总额294.6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出口总额413.1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出口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上升,实现出口额205.15亿美元,总量占比达49.7%,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再创新高。全年新批外资项目442个,协议注册外资43.31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突破40亿美元,达到40.10亿美元,增长14.4%,总量再创历史新高。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到位注册外资比重达到38.3%,十大重点产业到位注册外资占制造业比重达到45.8%。全年完成协议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的重大外资项目54个。至2012年底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有87家在我市投资兴办了157家外资企业。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服务外包产业接包合同总额6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5%,执行金额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4%;离岸合同总额4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7%,离岸执行金额3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3%。离岸外包业务全省第一。
对外经济合作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境外投资项目85个,中方投资额突破9亿美元,达到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1%,其中200万美元以上项目53个。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社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年末全社会拥有车辆137.08万辆,比上年增长7.2%。其中汽车101.37万辆,比上年增长16.0%。私人汽车又有较快发展,年末达到75.32万辆,比上年增加12.51万辆。
全社会客货运量全面增长。全年完成客运量32995.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7%;完成货运量18267.66万吨,比上年增长18.7%。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1278.09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全年空港旅客吞吐量323.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出入境游客吞吐量37.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1%。
邮电通讯稳定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9.84亿元。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函件8577万件,比上年下降15.5%。城乡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13.6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96.74万户,比上年增加15.97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63.07万户,比上年增加10.84万户。
国内国际旅游业快速增长。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入境游客110.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0%;接待国内游客6365.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2%。旅游总收入达103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52个,国家5A级景区3家,国家4A级景区18家,3A级景区9家,2A级景区14家。创建农业旅游点18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已达6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7家,四星级宾馆19家。全市拥有旅行社150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16家。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持续增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8.03亿元,比上年增长7.0%。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48.61亿元,比上年增长9.4%;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7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达1074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802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存款中,单位存款余额6640.90亿元,比上年增长8.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6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贷款中,短期贷款437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中长期贷款3282.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年现金净投放415.95亿元。
保险业发展势头放缓。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58.90亿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财产险收入5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8%;人寿险收入100.66亿元,比上年下降9.6%。保险赔款支出34.75亿元,比上年增长33.6%。保险给付支出14.55亿元,比上年下降30.6%。
证券交易市场总体较冷。年末全市共有证券营业部38家。全市证券交易开户总数105.29万户。证券机构托管市值总额809.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股票、权证、基金成交金额9852.37亿元,比上年下降19.3%。新增上市企业数8家,募集资金37.02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力量不断增强。全市共有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6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5家,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7家,国家、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8家,省级产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3家,省级以上外资研发中心25家,省级以上国际技术转移中心4家。全市累计47名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9名。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1%,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本年按新标准已经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32家。本年新增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8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50个。
科技创新成绩显着。全市专利授权量达51442件,比上年增长51.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470件,比上年增长35.6%。获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571项,获国家和省科技计划到位经费4.66亿元。
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全市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24所,在校学生72.29万人,专任教师数49579人。小学和初中普及率均达100%。全市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9.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提升,在锡高校发展到12所,本专科在校学生超过10.9万人。在锡外籍学生超过2000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民族宗教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举办第七届吴文化节、第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无锡分会场等重大节庆文化活动,舞剧《绣娘》、电视连续剧《誓言今生》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无锡大剧院正式落成启用,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3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站82个,博物(纪念)馆56个。全市人民广播电台节目10套,电视台节目8套,无锡有线电视总用户已达160万户。电视人口总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年动漫企业达177家,动漫及相关衍生产品产值达40亿元,原创作品获发行证分钟数达到12248分钟。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955个,其中综合医院7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3家、疗养院5家。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4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万人;拥有医疗床位3.05万张,其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2.9万张。统筹城乡医保一体化步伐加快,全市实际参合农民109.24万人,人口覆盖率100%。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全年完成诊疗总次数384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扎实开展“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工作。全市新增公共体育设施面积82.9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39平方米,新增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500人。全市经常参加锻炼人口超过30%,国民体质总体达标率达92.9%。成功举办第三届全民健身节等200人以上体育活动583次,成功举办了环太湖国际马拉松赛、女子国际象棋名人赛等全国性以上高水平比赛31项次。4名无锡籍运动员参加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取得2枚铜牌,3名无锡籍运动员参加第十四届伦敦残奥会,取得2枚金牌。全年无锡籍运动员在全国以上各级各类比赛中共取得了44个冠军、33个亚军和45个季军,其中1人获3项世界冠军。全市体育彩票销售达到21.76亿元,增长5.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推进,宗教团体和场所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年末有宗教活动场所259处,教职人员744名(不含散居道士)。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有序扩大。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470.07万人,人口出生率9.1‰,人口死亡率7.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46.55万人。人口期望寿命达到81.44岁。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63元,比上年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9元,比上年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3000元,比上年增长16.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795元,比上年增长13.8%。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含偶尔居住)36.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7.6平方米。
社会保障统筹推进。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均超过百万。其中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9.61万人,净增缴费人数10.19万人。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273.39万人,比上年增加14.53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78.56万人,比上年增加8.98万人。全市参加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185.57万人和163.68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全面并轨,市区月低保标准提高至530元。年末在领失业保险金人数为3.34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全市各类福利机构拥有床位3.1万张,供养、代养1.3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4988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67亿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25.08万人次,支付救助金3566.96万元;实施临时救助5.83万人次,发放救助金3489.10万元。全市重点优抚对象7738人。全年全市慈善组织累计募集善款(含冠名基金)2.36亿元。
十二、环境和安全生产
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达到94%,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功能区环境噪声达标率达到94.1%。
城市绿化工作进一步提升。建成区年内新增绿地面积50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4.6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68%。
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发生各类事故1974起,比上年下降7.4%,死亡524人,比上年下降2.8%。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7人/亿元。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文为初步统计数。 |